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要救你▪P7

  ..續本文上一頁則一致,就是有信有願必能往生。以純華爲例,末學會如此做——

  (一)第一步,首先拜佛求佛

  接到通知,第一步,首先拜佛,猶如自己臨命終,懇切求佛,以本願大悲憐憫純華之苦,垂慈來安慰純華,引導純華帶她回安樂蓮邦,跪拜時,觀想純華歡喜念佛,跟隨阿彌陀佛登上蓮臺,回西方。

  也求阿彌陀佛加被我、引導我、左右我——讓我知道該爲她做什麼,希望我所做的、所說的都能契合佛的本意,能幫助她還有一切見聞的人,同生極樂國。禮拜求佛後就上路,一路念佛回向去看她。

  (二)跟家屬溝通(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到了醫院以後,當然需要先跟家屬溝通,才能去病房看她,那怎麼跟家屬溝通呢?佛所教的方法,就是依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我們辦事的時候,就依照次第,一者禮敬諸佛——她的家屬就是諸佛(未來佛),所以我們去的時候就禮敬、稱贊、供養,按照這樣的作法,導歸極樂。

  所以末學會先跟她的爸爸菩薩溝通,說:“我們是純華的好朋友,知道純華她受傷了,我們都很心疼、很著急,所以特地趕來,我們知道爸爸您照顧純華不眠不休一定很辛苦,所以想來義務幫忙,希望爲您分擔一些苦。”

  我們做任何事,先不要急著要對方接受我們什麼,因爲對方是我們的影子,是我們的投影,我們要先接受他,也就是先設身處地,跟他交換角色體會:——他現在女兒受了重傷垂危,他是怎麼樣的狀況?我們要先融入他的心境,親切地了解他。

  佛教我們要禮敬、稱贊,這不是做事的手段,而是內心的修行,爲什麼要稱贊呢?因爲境界都是我們內心變現的,我們對境界有不滿意,其實就是反映內心不清淨,所以學習稱贊,就是學習淨化自己的內心。(當然,稱贊不能心口不一致。)意業先清淨了,口業再稱贊,心口一致的稱贊,讓我們身口意能清淨,在自己方面是這樣修行,和天地萬物衆生和諧,就是內心清淨和諧。

  所以我們禮敬稱贊純華的爸爸說:“純華在學校表現很優秀,可見爸爸教育很成功,是一位好爸爸,聽說純華的媽媽過世很早,爸爸您一定是加倍辛勞撫養她,您的辛勞佛菩薩都知道,我們大家都向您致敬。純華小小年紀就懂得參加慈青社,一定是很慈悲熱心助人,這也必然是爸爸很慈悲,給她的影響。慈悲的人都比較能了解佛,比較能夠信佛,我們大家都很舍不得純華發生車禍,也很舍不得她這麼早離開我們,但是這個世間是個苦海,您看九二一大地震,一夜之間就有多少人受傷、斷頭、斷腿、死亡,老實說,這苦海的世間,並不是活得愈久愈快樂,就好像是很難吃的菜,並不是吃得越大碗越幸福。”

  末學爲什麼要這樣對純華的爸爸講呢?因爲純華很年輕就遇到災難,而且她有學佛,有些家屬會對“她這麼年輕就遇到災難”覺得很痛苦、不甘心,而且會因此對佛反感,覺得佛都不保祐她。

  所以末學提出——“其實並不是活得愈久就愈快樂,難吃的菜並不是吃越大碗越好,可能正因爲她很善良,正因爲她學佛,所以她不用在這世間受那麼多的苦,可以提早領先得救,可以提早過佛菩薩快樂的生活。”這樣的觀念或許可以稍安慰家屬的不平與不甘,給他們痛苦的心一條出路。

  而,在她姊姊方面,末學是聽大家說——她半工半讀,供給純華讀書,像這樣的姊姊真是好偉大,很少有姊姊這樣,我們也由衷禮敬稱贊她。先體會他們的處境和心情,看彼此的心都能夠溝通接受了,再講正題——因爲阿彌陀佛這種本願的大慈悲,並不是大家一見面開口就能聽得進去的,要聽入耳,那得要宿世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但是我們求佛,佛會加被我們無障礙。

  普賢行願品說的:“若人誦此願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于雲翳。”——如果人能夠誦(心誦身行)普賢十大願,那麼行在這個世間,就沒有障礙,好像空中的月亮,從烏雲的遮蔽當中出來,這是普賢行願品教我們的。

  所以我們待人處事,要用阿彌陀佛的心,照著普賢行願品的作法——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我們按照這樣的次第,這樣的發願,在行爲上一一做出來,就會照佛菩薩講的這樣——“行于世間,無有障礙。”

  (叁)希望她以最快樂的方式存在

  如果前面講的可以溝通,再跟他們說明:“我們所以這麼冒昧深夜前來,是因爲和您一樣愛純華,所以希望她以最快樂的方式存在。”(請注意——我們是希望她“以最快樂的方式存在”,並不是希望她“趕快拔管子,趕快斷氣往生!”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內心意願”是大不一樣的!)

  (四)在生死關頭,阿彌陀佛願來引導、換佛身

  末學會跟家屬們解釋,說:“雖然醫生說她的身體已經不能修複了,可是佛告訴我們宇宙的真相,生命是無限的,其實我們都不會死,不用怕,只是會輪回,一世又一世地換身體,好像換車子或是搬家一樣,在重新投胎(要換車子)的時刻,是最要緊的時候,因爲如果心很痛苦、心很亂,一不注意,有時候就會換到更壞的車子————換到一個更壞更苦的身體,所以佛大慈大悲,教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換身體”換得很好,而且一勞永逸。

  有一尊阿彌陀佛,他發願,在衆生最苦難的生命關頭,他要親自來幫忙,只要我們願意相信、接受他的救度,呼喚他的名字,他就會來,他會來幫我們換最好的佛身,換金剛不壞的身體,使我們能自由自在到極樂世界,到佛的世界,同時也可以自由回到這個世界,來看家人,來度一切衆生。我們曾經看到很多人,在換身體的時候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的來帶領、引導他,去極樂世界換佛身,永遠不必再受苦。”

  關于這點,可以舉一、兩個例子是自己比較有親身體驗的現例來說明,再跟家屬溝通:

  (五)念佛如打一一九,實行很簡單

  “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以後您可以深入研究,但是現在時間很緊急了,而實行上又很容易,如果我們現在沒有把握時機實行,以後當您明白的時候,會很後悔!現在實行很簡單,只要相信,願意念阿彌陀佛,這樣就好了!就好比臨時有災難,我們相信有“一一九”(信),願意打電話(願),伸出手指頭——“一一九”叁個號碼一按(行),電話打通了,救護車、消防隊就來了。阿彌陀佛救度衆生,比一一九更慈悲更快!現在生死交關,是最要緊的時刻,是純華要換什麼身體的決定時刻,我們現在爲她念佛,請佛來救她、來帶她,這比火災打一一九更緊急,純華也是佛弟子,阿彌陀佛是我們大家的大慈父,佛疼愛她的心,和您作爸爸作姊姊的一樣急切,您願意和我們一起來爲她念佛嗎?”(這樣講,我們心裏要祈求佛加被,讓他們歡喜同意,也一起來念佛。)

  (六)我們合力陪她走這段路

  “純華是個好孩子,所以不必在這世間受很多苦,她可以領先得度,先到快樂的世界,先到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的身邊,我們現在合力一起陪她走,讓她領先得度,領先過快樂的佛生活。否則如果再輪回,即使下輩子做人當總統、甚至升天,都是免不了生死痛苦的。何況輪回也可能作鬼,或作其他動物,那就更苦。”

  末學以前當醫生時,通常都是這樣跟病人家屬溝通,大部份的家屬都會同意,很少有家屬不同意的。雖然各人個別條件差異很大,但是恭敬虔誠是行得通的總原則。

  (七)和臨終人溝通

  (1)讓他了解狀況

  而在臨終人純華方面,如果進去加護病房看她的話,末學會先跟她講:“阿彌陀佛!雖然你不認識我,但是阿彌陀佛很疼你,要我來看你。”

  純華參加慈青社,一定是崇敬上證下嚴上人,所以我們可跟她說:“證嚴上人也爲您祈禱、爲您祝福(上人的心必然如是)。聽說您車禍受了重傷,大家都很心疼,很舍不得您受苦難過。”

  爲什麼要告訴純華說她車禍受重傷呢?因爲當事人她在路上忽然發生車禍,是刹那間發生的,她自己一刹那之前,也不知道會發生車禍,撞上的時候也迷迷糊糊,一時驚嚇可能什麼都不清楚了。

  有很多人,車禍以後,好久都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狀況,甚至死掉了他都還不知道自己死了,而還在找他以前的那個身體,所以末學如果遇到——臨終的人屬于“意外災禍,昏迷不醒的”,末學就會講一下他的狀況讓他了解,也提醒他,所以才說:“聽說您車禍受重傷了”——讓她知道她的狀況。

  反過來說,如果她還迷迷糊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我們一去就跟她講說:“你現在,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她可能還莫名其妙呢!

  所以我們可以跟她先講清楚她的狀況。我以前看過一些病人像車禍、中風的患者,昏迷一段時間醒過來後,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所以跟他解釋一下狀況是有必要的。

  (2)不妨真誠流露,表達關懷

  而爲什麼要把我們心疼難過的真情也表達出來呢?因假如爲了讓她不貪戀世情而順利往生,就刻意表現道貌岸然,太過冷靜理智,就很容易令人誤會爲——好像要催她早點離開般,太冷漠無情了,她反而會覺得沒人關懷她,而更渴望留戀這個情,甚至會反感起嗔心!

  所以我們愛護她的真情,也不妨就直接流露表達出來。不用太擔心她會眷戀這個情,大家可以試想:如果我們現在發生車禍——我們自己可能是很想活下去,很渴望趕快被救起來,但是每個人一來就催說:“你趕快萬緣放下,趕快往生!”沒有一個人希望你活下去,沒有一個人想跟你在一起,這樣您能接受嗎?

  所以要體諒,不單是家屬很難接受臨終的那一刻,而是事情太突然,連當事人本人,都沒准備好接受“他自己會死”的事實。

  末學國中時,曾有車禍的經驗:在路上騎腳踏車被摩托車從後面撞過來,撞上時,根本都沒看見對方,我莫名其妙,車被撞掉了,人飛起來,最後看到一根電線杆在面前一晃,然後就倒在地上!是頭…

《佛要救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