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要救你▪P5

  ..续本文上一页,得不到很懊恼!竟变成一心“吵著要喝咖啡”,不念佛了,(而且越听助念、引磬就越气!)

  莲友们问末学——“怎么办?”末学说:“请泡两杯,末学去和他干杯!”

  他家人担心说:“怕咖啡对身体不好。”其实已届临终,实在不是谈咖啡对身体好不好的时候了,况且他吞咽困难,顶多只喝一、二口,喝咖啡本来事小,也不犯戒,可是在这临终前夕,这样强力违拗他的小小意愿,反而会误大事——令他反弹起嗔心,就更不好!

  所以末学和他一起欢喜喝咖啡,举杯欢笑念“阿弥陀佛”,“和莲池海会佛菩萨干一杯”,他举杯也自然念“阿弥陀佛”,满足笑了起来,说:“今天感觉天空特别晴朗,和莲池海会干一杯,阿弥陀佛!”其实,他只喝了一点点咖啡,然而已经笑著回到念佛,也不再吵著要喝咖啡了!

  我们是喝咖啡要不离念佛,并不是念佛一定不能喝咖啡。是行住坐卧不离佛,并非念佛不能行住坐卧。若念佛不能行住坐卧,不能喝水,不能呼吸,那么如何是好呢?所以重要是心念的焦点——忆佛念佛,都可以见佛的。

  晨曦社诸位童子大家都很难得,大家去为纯华助念,所写下来的助念记录,都能够用柔软的心来体谅家属的心情,也都记得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康僧铠译本)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一些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遗忘年代的那个时候,早在我们不晓得还轮回何处的驴胎马腹,阿弥陀佛大慈父就已经了解我们生死轮回的痛苦,他也了解我们这样的根机——什么都放不下,——自己要断惑也断不了一品惑,这其中的痛苦和困难,阿弥陀佛早就深深了解,所以他为什么五劫苦苦地思惟,他在思惟什么?

  他那五劫苦苦地在思惟,是思惟——要怎么样救“下下”——像末学这一种下下根器,毛毛虫般的众生。后来他思惟成就——(就好像卡通影片那样电灯泡放光,就说:“啊!我知道怎么样救下下了!”)

  于是他就主动发愿——要注意哦!是他先主动发愿,非救我不可!当我们还不晓得在哪轮回,还不晓得该自觉时,他就发愿非救我们不可,他发了愿就累世修行,建设极美极乐的花园,要让我们永远都不必再受苦,而且知道我根机不好,须安排诸上善人,安排最好的老师,来作我们的师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慈悲,不忍心我们受苦,是他主动发心来完成的,往生极乐之后,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食毕碗盘自去,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所有的饭菜都是阿弥陀佛负责煮,所有的碗盘都是阿弥陀佛负责洗......。

  佛的强力保证

  我们若把四十八愿会合一起来体会,就是一句话——“如票我不能让你往住极乐,来这里安乐修行、乃至成佛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上次我们晨曦社诸位童子,受完八关斋戒,燃臂回向的时候,末学听大家念慈云忏主净土文,念到这一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家都非常诚恳地念,末学听了很感动。什么叫“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句话就是说——“如果我不能让你往生,来这里离苦得乐的话,我就不成佛了(不取正觉)!”

  换句话讲,他的成佛是以“让我们往生”作为赌注,若不能让我们往生,他就不成佛。这就是法藏因地中的大愿。

  婷婷(晨曦社九岁的小朋友)建议:讲话要讲那个人家听得懂的啊!所以,我们把法藏大愿变成毛毛虫的童话来讲:“如果我作爸爸的,不能带你回家,让你安乐,那我就不叫爸爸!”

  蕅益大师的要解里面说:“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就是说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所以——极乐世界一切都是已成(已经成就),并不是现在还没成,也不是当来才成。既然他已成了,可见我们必定能往生,因为佛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既已取正觉,就必定能让我们往生!意思就是说,他一定有办法带我往生,带我往生的大愿“飞机”已经造好了,让我们能往生的事情,他十劫以前就已经成就了,这件事对我们来讲只需要“欢喜信受、作礼而去。”(这是阿弥陀经中讲的)。

  “欢喜”——就是知道自己必能往生,全身细胞都情不自禁欢欣鼓舞、欢喜踊跃;

  “信受”——就是完全相信佛的好意,毫不客气地接受下来;

  “作礼而去”——就是感恩得不得了,投身归命,从此一往不退,再也不退转了。

  “欢喜信受”就是有信又有愿,享受佛恩,过著欢喜的日子;

  “作礼而去”就是以感恩、报佛恩的心,不退转地勇猛行下去。

  于阿弥陀佛的大愿中既然已经讲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分明已经强力保证他有办法了,那我们就不要以为自己比佛更聪明,而硬想出一堆状况,来怀疑“佛会不会没办法?”硬想出一些理由,来和佛抬杠疑东疑西,疑神疑鬼,疑则不信啊!

  至心信乐

  “第十八愿”愿文中说到:“至心信乐”,“至心信乐”在我们是要做什么?没事做啊!——只要完全相信佛有办法,他十力威德,佛力无边!如果我很乐意听他安排,任凭他救度,他就一定有办法!我只要称名呼唤他!

  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爱去)的话,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设我睡著,他也有办法叫醒我,带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动,佛也有办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办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办法。

  我们看父母亲带著孩子去旅行,万一在火车上,小孩睡著了,难道父母亲会把小孩子丢在车上、丢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吗?孩子睡著了,父母亲一定会设法把他抱回去的。

  同样的道理,我若信阿弥陀佛有办法,又愿意任凭他救度。一呼唤“阿弥陀佛”就成功了,“莲花牌的时光机”—(即接引莲花—小朋友婷婷说的)又不会失事,我操什么心?他既早已有办法带著我往生,那我需要的是什么?——就是“至心信乐”——(可分由“众生”,和由“佛”两方面来讲。

  由众生这方面来讲,就是我百分之百相信——依靠佛一定有办法,把所有的担心都丢掉,不要担心我自己成绩不好,所以佛不会来接我,(这是我们自己想的,可不是佛的本意!)

  我们也不要很狂妄,以为是因为我自己很有修持,或以为我很能念佛,很用功,念佛功夫很好,或以为我又能修善,又持戒,我成绩很好,所以佛才来接。

  无量寿经教我们:“心不下劣,亦不贡高。”既不要担心自己成绩不好,不要有自卑感,但是也不要贡高我慢,以为是自己很有本事才往生净土。

  因为,要明白—我们凡夫,作恶的心当然是不清净,即使行善的心也都不清净,为什么呢?因为行善当中仍然执著有一个“我”,常挂念著「自我”这观念,比方说:这是“我”布施的,这件事是“我”做的......,就如上广下钦老和尚说:““狂憨神”抬,抬不退,以为承天寺都是我建的,众生都是我度的。”(这等于是狂妄的病发作了,发作不退,不管做什么善事,总是有个“我相”夹在里面,做完之后很难忘记那是“我”做的。)

  因为总是有个“我相”的阴影夹在那边,所以我们的善和恶同样都不清净,要注意——“不清净”,根本就不是净土的“因”!我们凡夫的心哪里有净土的因呢?

  蕅益大师要解说:“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不但是凡夫的“有漏福业福德少”,没有办法生净土,即使是声闻、缘觉,他们也算是“菩提善根少”,都不是往生净土的因。)所以我们能生净土是仗佛的慈悲愿力,靠称念佛名,是信佛慈力,仗佛慈力才往生的!根本不是自己的本事。

  印光大师也说——就如坐船渡海是仗船的力量——根本不是自家的本事!

  我们凡夫常自己在分别执著、比高下,分别谁修得好谁修得不好,这是用凡夫的俗情在看,佛不是这样看的。好比:房子由地面上看是有高楼大厦、矮屋子的差别,但是如果坐飞机从上空来看,根本没什么差别......都是一片啊!甚至由高空看,垃圾堆跟花园也没什么差别,这是比喻——佛眼平等观之。

  这是从“众生方面”来讲“至心信乐”——是百分之百相信、依靠佛的大慈大悲、平等救度,而且很高兴欢欢喜喜让他救。

  另外,由“佛方面”来讲,这句“至心信乐”——“至心”两个字也可以作“受词”,作“信乐”这个动词的受词,把它理解为“信乐佛有至心”——相信佛有至诚的心,他非救我不可!是佛以至诚心,主动发了四十八愿要来救我,我本来是已经苦极了,而且依照我本来的业力,不但有堕地狱的可能,而且是必堕地狱!

  但是我知道:就算我是这么差的众生,佛也非救我不可,我体会到佛有至心,深心感动,一念相信,涌出了无比的欢喜和感恩,涌出了好乐之心!(好乐,不但是愿意,而且是乐意得很!(乐意得要命!)欢喜踊跃!这个“乐”字,读作ㄧㄠˋ时在古文解释为“性命以之”,就是非常爱好,爱好到连生命都豁出去了!就是好乐到认为比我生命还重要,又乐此不疲!)

  由体认相信佛至诚救我,而生起了好乐生极乐,好乐去亲近佛的心。

  因为像末学检讨自己,是妄想心不断,就如楞严经讲的——我们都是用攀缘心、生灭心,难得用“至心”,所以在凡夫这方面,至心是很难的。然而可贵的,就是即使我们是这样的凡夫,佛还是至心要救我们,这就是末学深信的地方,所信的是佛的大悲至心,是佛有大悲,至心要救我!

  因为信他至心要救我,从这深信而至心依靠他,信他至心要救我,又有大力、十力威德,故我至心依靠,让他安排。信佛自有办法,信佛大悲无尽,而涌出了好乐之心,从这种信乐涌出一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往生就完成了!

  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我们要了解——因为法藏已成佛,才有“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出现,也就是:他完成让我们往生的愿,他才成佛,才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对佛来讲,一切都是已成…

《佛要救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