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次是如来备示种种的感应。
当机请问的有三个问题,如“无尽意菩萨”禀“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一、“云何游此娑婆世界”来的?二、“云何而为众生”演“说”妙“法”?三、“方便之力其事”又是怎样?
观世音为什么叫做观世音,承蒙佛陀的慈悲,已为我解释清楚,可是从佛陀的介绍,知道观音是极乐世界的一位大菩萨,但极乐世界离开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么远,那末,观音菩萨怎样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进行游化工作的?关于这点,还得请佛陀慈悲开示!
娑婆是印度话,即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译成中文,义为堪忍。从众生立场说:我们生存在这世界当中,可说无时不陷于苦痛深渊中,受重重痛苦之所包围和袭击,但无论遭受怎样痛苦的逼迫,我们都能将之忍受下去。所以堪忍,是即堪能忍受现实世界所加于吾人肉体及心灵上的种种痛苦之谓。不但能忍受痛苦,且以痛苦为快乐,因此,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从菩萨立场说:菩萨本可安住清净国土中,享受种种自在安乐的,但为救度世界的众生,而来这个世界教化。在教化的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怨嫉众苦逼恼,虽然受到各式各样的打击,虽然度生是件艰辛的工作,但菩萨堪能忍受劳倦以及种种苦恼,所以名为堪忍。
从极乐世界来此娑婆世界,是显示观世音菩萨的身轮。极乐世界的观音,在此娑婆的游化,以世俗的眼光看,当然是菩萨来到这个世界,但以佛法的观点说,菩萨仍然安住在极乐世界,根本未曾稍动,是即所谓无来而来。这个道理很深刻,须举譬喻以说明:安住极乐的观音,如天上的月亮,应化娑婆以及十方世界的观音,如水中之月,天上之月只有一个,从来没有到地上来,但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即有月亮的显现,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正是指此。菩萨虽在极乐从未离开,但什么地方众生机缘成熟,菩萨即现身到什么地方去度化,虽十方世界都可能有观音菩萨,但菩萨仍在阿弥陀佛的左右,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所谓不动本际来游娑婆及十方世界,是为菩萨的身轮不思议化。
来此娑婆世界为众生说法,是显示观音菩萨的口轮。菩萨既来此世界游化,当然要为众生说种种法门,因而一般以为菩萨的确在说法,其实是无说而说的。要知诸法实相真理,是离言说相的,不可用言语表达的,如本经说的“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正是显示这一意趣。但为教化众生,如果一句不说,众生怎能体会真理?为了适应众生的需要,于无言说中而说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的各种不同法门,使众生因言说而契入于实相真理。虽说种种不同的法门,但实无有所说,无说而说,是为菩萨的口轮不思议化。
说法而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是显示观音菩萨的意轮。说法度生,不是容易的事,一定要有方便,如果没有适当的方便善巧,那就很难进行度化的工作。方便,用现在的话说,是适应的意思。度生不能呆板板的,这样就是这样,一定要能适应时代,适应环境,适应众生的根性,然后淮行教化,就可事半功倍。因时代环境不同,众生根性不同,如不运用方便随机应变,遇缘示现,因材施教,那众生就不易被感化。当你去度生时,须看当时的实际情形,觉得用怎样的方法为便利,就用怎样的方法而为众生说法教化,是为菩萨的意轮不思议化。
身口意三者,在众生位上,叫做三业,因从这三者的活动中,造作种种或善或恶的有漏业;可是在佛果位及菩萨位,称为三轮,因为以此三者度生,能够摧毁众生心中的烦恼,使众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但当佛菩萨运用这三轮时,其所表现的伟大功用,不是我们凡夫心思口议得到的,所以称为三轮不思议化。
观音菩萨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游化无量无边的世界,上面虽已说过不少,现在不妨再举一个实例,以证明菩萨的确在此世间广度众生。
过去我国贵州省修文县地方,有个白山洞,不断有水银从洞中流出,于是乡间就常有人,聚集在山洞的地方,采取水银出售。因采水银者日多,为了工作方便起见,就在山洞附近建立屋宇,成了家庭,居住下来,无形中成了一座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过了若干年,因水银流出太多,致山上土石松弛,随时有崩塌可能,但采水银的村人,一点都不知道。假若山崩,整个村庄将被压倒,数百户人亦将惨死。观音菩萨慈悲,为了救济他们,即示现一美女,在山洞前的溪水中裸浴。古时风气不开,一美女在裸浴,自然就轰动了整个村庄,数百户的人家,不论男女老幼,都很好奇的立刻出来去看。正当全村的人来看这事时,忽然一阵天崩地裂的响声,大家回头一看,整个村庄已被埋在乱石中,大家正幸得以逃命,再回过头来一看,溪中裸浴的美女,早已不见踪影!当知这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度生的一种方法。山崩时,村中有一男子,正在屋中睡觉,未能及时逃出,于是被压在山石的空隙处,虽然转动不得,没有办法出来,但也没有压死,欠了感到饥饿,即虔念观音圣号,忽见一只白老鼠,眼如电光一样的,照在一块石头上,石上现有普门品字,白鼠并舐食石上的字,被压住的男子,亦照样的舐字,就不觉得饥饿,如是在不见天日的石缝中,度过了将近三年。一天,有人上山采药,闻有人呻吟声,寻声找去,见一人被困压在石缝中,探询之下,始知为三年前山崩时被压在此,再问何以不会饿死,告以每天舐字疗饥,现在石头上还有两三行字没有舐完,细看之下,赫然是普门品的字句。当知白老鼠以及石上所现的普门品,都是观音菩萨示现来救护的。所以观音菩萨的慈悲,真可说是无刹不现身。
丙二 如来备示感应
丁一 广显应化诸国
戊一 明应显化
己一 能应三圣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当机既然请问,佛陀自为解答,所以“佛”又“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你要知道观音菩萨的游化方便吗?好,现在就来为你一一说明。
“若有”这么一个“国土”的“众生”:国土,佛法说为依报;众生,佛法说为正报。依报为正报所依之处,如人类的生命是正报,人类所住的地球就是依报。正报,是指正式感受苦乐果报的生命体。不过真实说来,依正二报之间,有著相互密切的关系:正报,假定不依国土等的依报则无所住;依报,假定不依生命体的正报则无所显。生命体的正报,如果是有福的,依报中的出产,自然是丰富的;设若正报没有福德,所感得的依报,也就异常恶劣,所享受的也就感到缺乏。
正报,佛法说有十法界的差别,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众生,各有他的依报,所以依报国土,亦有种种差别,大体说来,不出四土:一、五乘共土,这是共世间的,有凡夫亦有圣人,天台将这说为凡圣同居土。如这娑婆世界,虽是现实世间有漏众生所居住的,但亦有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等的诸大菩萨游化其间,所以称为凡圣同居土。二、三乘共土,这是佛法大小乘所共说的国土,天台将这说为方便有余土。如二乘圣人所居的世界,虽说是清净庄严的,但所断的烦恼和所了的生死,都还只是一半,没有得到究竟,还有残余的惑苦存在,只不过是属方便道而已,所以叫做方便有余土。三、大乘不共土,这是唯独大乘所有的,不特不共于凡夫,亦复不共于二乘,天台称为实报庄严土。“为破无明的菩萨所居,以真实因,感真实果,以真实缘,感真实报,色心依正,非常庄严妙好。因为菩萨是大道心众生,发广大心,度脱众生,积功累德,种大福业,所以得自在无碍。小能化大,一能化多,正能作依,依能作正,所谓一毛端能现宝王刹海,一微尘里转大*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色心圆融,依正无碍。这皆菩萨因中行六度万行种种功德的所庄严,所以叫实报庄严土”。四、佛果不共土,唯佛与佛所住的国土,不特不共于凡夫二乘,亦不共于发心的菩萨,天台称为常寂光净土。“佛是无上众生,因佛究竟生死,无过其上的,故曰无上。寂,是不生不灭湛寂常恒的大寂灭海,解脱德。光,是灵明洞照的大光明藏,般若德。常,即寂光不二,亘古亘今的法身德。所言寂光土,即是三德秘藏。到此才是究竟的土,土即身,身即土,依正融通,身土不二,只是一道清净法界藏心”,所以称为常寂光净土。简单的说,依报包括四土,正报含有十法界的众生。
除了最高无上的佛,不需要示现救度,其他高低不等的众生,都需要予以救度,但因众生的根性,有各式各样不同,菩萨就得示现不同的身分去适应他。如有国土的众生,示现菩萨身或声闻身等都不能教化他,唯有“应以佛身得度者”,才能接受你的感化,在这样的情形下,“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以度化之,使他听到成佛的法门,就肯认真的用功修行,断除所应断的烦恼,而获得身心的真正解脱。
在此,或者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称观音为菩萨,菩萨怎能示现佛身?这可从两方面来解释:上面曾经一再讲过,现在的观音菩萨是示现的,实际他于过去生中,老早就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既然如此,现在示现佛身,不过示其本来面目而已,怎么不能示现佛身?另一种说法,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就可分身作佛。如初地菩萨,能分身百界作佛,二地菩萨,能分身千界作佛。观音是极乐世界的补处菩萨,其能示现种种不同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当然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众生要求见到佛身才愿受化,证明这个众生是希望成佛的,要求成佛而不示现佛身为之说法,怎么可以?大悲观音知道众生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就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满具足的庄严佛身,为众生宣说如何成佛的法门,指示众生应修六度万行而成无上正觉。
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是声闻、缘…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