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P17

  ..续本文上一页佛的像法期间,有个穷女子出现于世,见到一尊迦叶佛的塑像,像上的金已剥落,觉得不很庄严,于是发心欲为佛像装金,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只好向人乞化,把一点点钱积聚起来买金,金买好了,又请三十二位工匠来铺金。匠人感于贫女乞讨钱财来为佛像装金的虔诚,乃共发心义务来完成这一工作,由于这一福德善根因缘,他们死后就生到忉利天上,三十二个工匠做三十二天的天子,贫女为三十三天的天主。

  帝释是略称,具足应云释提桓因,义译为能天主,亦佛法中的护法神,与中国向来说的玉皇大帝相似,所以有人以玉皇大帝比喻帝释天。因帝释是佛法的护法神,所以常来人间听佛说法。当其正闻法时,对佛所说世间无常的道理,尚能深自领悟,但一回到天上,即为天上的欲乐所迷,忘记了什么叫做无常,当然也就不能如法修行。

  关于这,佛经中亦有这样一个说明:有次帝释来人间听法后,表示回到天宫,定要好好修行。待帝释回到天宫后,佛的神通第一大弟子目犍连尊者,为了考验帝释是否真的修行,紧随帝释天后,亦到忉利天宫,竟见帝释天终日在享受五欲快乐,根本忘了修行的这回事。目犍连尊者为了警觉帝释天,特以神通力令天宫震动。帝释惊悸之余,一眼看见目犍连,即很诚恳的说:尊者!你怎么与我开这么大的玩笑?使我的宫殿都震动起来!尊者开示他说:刚才你从佛处闻法回来,说要如法修行的,怎么一回到天上,就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享受欲乐呢?天宫震动,是警告你世间一切是无常的,欲乐不可贪著,亦是不可靠的,你为什么这样迷恋于欲乐呢?

  若诸国土有这么一类众生,“应以帝释身”才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说什么法?为说生灭无常的真理,令其觉悟世间无常,依法修行而得解脱。

  自在天身,是应六天中所示现的第三种天身。自在天,即他化自在天,为欲界的最高一层天。所谓他化自在,是即表示这天所有的种种娱乐,不用自己费力去变化,自有其他天人变好各式各样的五欲快乐,供其无碍自在的享受,所以称为他化自在天,这是他福德所感的。智论卷九说:“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俱舍颂疏世间品卷一说:“他化自在天,于他化中得自在故”。

  此欲界的自在天与色界的大自在天,以佛法说,都是违害正法的魔王天。通常说的天魔,就是指此。如佛弟子修行得法,魔王就会下来扰乱,使行者增添很多麻烦。如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前,即曾遭遇魔王扰乱。魔王扰乱,有软硬不同的两种办法:软的办法,是以种种欲乐的引诱,如魔女的媚惑,王位的赐与,财利的奉赠等;硬的办法,是以种种手段的威吓,如魔兵魔将用刀枪剑戟等对付。但佛当时对这一切,根本不加理睬,亦不为其所动,真正做到儒家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工夫,所以佛能降魔而成正觉。降魔,即是降伏这他化自在天的天魔。

  魔王是扰乱修行人的,所以普通都说魔王不好,要远离魔,不但不予合作,亦不与其往来。但大乘佛法,对魔王亦要感化;魔王本处在黑暗中,要劝导他走向光明;魔王行为是要向下堕落的,即鼓励他不断向上;魔王动念大都趋向恶的方面,即要设法使他改恶向善。所以世间若有众生,“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所说,不是魔王法,而是如来正法,使之由黑暗走向光明,由堕落走向升华,由罪恶走向纯善,使之改邪归正,终于得到解脱。

  魔王与佛是敌对的,发现佛身去感化他,不特不接受感化,且可能更会与佛对立,发现菩萨身去感化他,他亦会感到你是争取他的眷属的,同样不会接受菩萨的教化。在此情形下,只好示现同样的身分,首先与他打成一片,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以佛法加以劝导,令改邪归正做好人,进而引之入佛法中来,唯有运用如此方便,才能度化自在天魔。所以大乘佛法,不但不厌魔恨魔,而且对魔予以高度的同情和怜愍,以佛法转化他,才是佛法精神。若遇魔来,即立刻的离开,对之不加理会,那么,世间的恶魔和恶人,不是永远不能受化,不能改邪归正了吗?所以菩萨度化众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对象,就是天魔都要现身度化。大乘佛法的伟大,即在于此。

  大自在天身,是应六天中所示现的第四种天身。大自在天是中国话,印度叫做魔醯首罗天,亦即大魔王天,在色界第四禅广果天上的一天。与前自在天,同样是扰乱修行人的魔鬼,其道理和前面所说是一样的。智论所说三目八臂骑白马执白拂者,就是外道所奉祀的大自在天。若有国土众生,“应以大自在天身”才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使令从佛法的修学中,而得身心的自在解脱。

  说到这里,或者有人要问:菩萨为什么要现魔王身说法?这在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中有这样的话说:“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示现魔王身的菩萨,不特不为魔众所娆,且能如法教化魔众。因为必须现魔王身才能感化他们,所以不得不如此方便示现。但这不是普通眼光可以看得出来的,是以吾人别把魔王看成真正的魔鬼,有的应以菩萨来看待的,这从菩萨示现魔王可以得到证明。

  天大将军身,是应六天中所示现的第五种天身。查此天大将军,是帝释天的家将,经常保护帝释天的,亦属欲界忉利天的天人相。在一般人看来,帝释是常受快乐的,而且其所受快乐,非人间所可比拟,但帝释亦时受战争的威胁,因阿修罗常来向其挑战,而发生激烈的战争。每当帝释与阿修罗作战时,那个首先出阵交锋的,就是这位天大将军,经中有时叫做那罗延将军,或坚固力士、金刚力士等。佛教山门内俗称哼哈二将的,左边就是那罗延坚固力士,右边就是那密迹金刚力士,而此统称天大将军。天大将军为菩萨之所示现的,如韦陀赞中说的“韦陀天将,菩萨化身”,是最好的明证。菩萨化身的韦陀,为佛法的护法神,手中持有金刚降魔杵,镇守山门,拥护佛法。此菩萨示现的天大将军身,不一定是指那位菩萨,有时可能是文殊、普贤,有时可能是观音、势至。现在本经说:若有国土众生,“应以天大将军身”才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以化度之,使他从佛法的护持中,逐渐走上解脱的大道,甚至令其成就最高无上菩提。

  毗沙门身,是应六天中所示现的第六种天身。毗沙门是天王,为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四天王天,属欲界地居天的第一天,居于须弥山的半腰。东方名叫持国天王,南方名叫增长天王,西方名叫广目天王,北方名叫多闻天王。多闻,为毗沙门的义译,亦译遍闻、普闻,不过通常都叫多闻。在婆罗门教,将之称为财神,即守护财宝的神。佛教大寺庙中,山门内有四大金刚,即此四大天王,皆为佛法的护法神。能修五戒十善的,即可上生四天王天,世间若有一类众生,以其他的身分不能度化他,“应以毗沙门身”才能“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说什么法?除了令其好好的做佛法的护法外,并且为说五戒十善的生天法,使之以此为阶梯,而逐渐的趋向解脱之道,以求得身心解脱。

  由此可知佛法流行在世间,不但要有弘法者,还要有护法者,如在家学佛的国王大臣以及一般男女居士,都是佛法的护持者,佛陀有时曾郑重的将护持佛法的责任,付托一般居家学佛者的。天神护法,现在不妨说一实例:如佛教比丘、比丘尼戒律,依照向来所说,白衣是不许可看的,诵戒时,白衣亦是不可听的。佛在世时,一次比丘们举行半月诵戒,有人在门外偷听,可是护法神见到,立刻以金刚杵,对偷听者,当头击下,令他赶快离开。证知有护法天神护持佛法的。

  观音菩萨应现天身,如上所说,只是欲色二界的六种天身。于欲界中,说到地居的二天,空居的他化自在天,没有说到夜魔、兜率、化乐的三天;于色界中,说到初禅的梵天,四禅最高的大自在天,没有说到其他的诸天;而于地居的四王天中,亦只说到北方多闻天王,东南西的三方天王,亦未说到,这是什么道理?是不是菩萨不应其余诸天之身?不!菩萨任何天身都可示现的,现在所以没有说到者,是举一以代表其余,免得经文过于烦琐!

  己三 能应五人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此明能应五人,但这五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在国家负有领导责任或有相当地位的人,他们原来不一定是信佛的佛弟子,但菩萨示现为他们的身分后,可以逐渐转化他们来信佛,而成为佛法有力的外护,使佛法在世间,更为广大的流行,以影响更多的人来信佛,这是很重要的。

  在应五人中,首先说应小王身。王在君主时代,为一国的主人,是统领整个国家的,具有无上的权威。在中国古代,诸位都知道,大国的国王称为大王,小国的国王叫做小王,所以小王是对大王而言。但在印度,除了一般国王,传说尚有转轮圣王,是能统一天下的,如铁轮王能统一南赡部洲,铜轮王能统一二洲,银轮王能统一三洲,金轮王能统一四大部洲。即此统一天下的轮王称为大王,一般小国的统治者叫做小王。小国的国王,不是一个两个,如古代的中国及印度,都是有很多小国的国王,这在佛经叫做粟散王,谓小王之多,如粟散在各地那样的多。

  国王,不论是大是小,都是一个最高的统治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总统,或元首、主席之类。他们对国家的全体人民,负有保卫照顾的责任,即保障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一国治理得好与不好,在古代专制时代,与集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