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卷说:“施物名功,归己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说:“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具诸功德的观音菩萨,常以一双“慈眼”,等“视”一切“众生”,如同父母的爱护儿女,不会有不同的看待,因而儿女有什么困难,父母可以作为唯一的依靠。观音菩萨集功累德,其所有的“福”德之“聚”,广大如“海”的“无量”无边。因为这样的关系,“是故”众生“应”当“顶礼”供养观世音菩萨。顶礼,即五体投地。如说“头面礼足”,或说“顶礼佛足”等。人生最贵者莫过于顶,最卑者莫过于足。现在以我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他最卑下的足,如以现在话说,是即最敬礼。
甲三 闻品获益
乙一 持地称扬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尔时”,指佛说完偈颂的时候。当这时候,有位“持地菩萨即从”自己的“座”位站“起”,走到佛的面“前”,禀“白佛言”:“世尊”!在这世间,“若有”一些“众生”,有胜因缘,“闻是观世音菩萨品”,了解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自在”不思议“之业”,且能无处不现的“普门示现”,无苦不拔的“神通”之“力者”,“当知是”听普门品的“人”,其所得的“功德”,实在是“不少”的。本此可知:吾人如能听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得功德同样是很大的,不过发心听闻此品,最好从头到尾的一直听下来,中间不要间断,如果听一次而停两次,虽不是没有功德,但那功德是很小的。
持地菩萨,据楞严经的介绍,过去普光如来出现于世的时候,曾经出家做了比丘,但他是一个苦恼人,没有多大的学识,虽说利益人的心念很切,肯做各种慈善事业,普遍利益社会人群,且能损己利人,具有菩萨心肠,但是很可惜的,即没有听过佛法,对于理路不怎么明了,所做有益社会的事,都是天性使然,暗与菩萨行为契合而已。“生而孔武有力,终日在桥旁路边,遇重负肩担的人,必定代负代担过桥,或车不得上行,必代他推挽,并不受值也不受谢。见路有不平的,高的平下,低的填满,或力修桥梁,大家都称他持地。虽到处苦心孤诣,用心良善,但未见若何效果”。而且“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后来遇到毗舍浮佛,持地待佛到国王那儿去应供。毗舍浮佛亲切的为其摩顶说:你做了很多公益慈善事业,普遍的救济了不少苦难人群,当然是希有难得的,可是但从物质上去做,不知在心地上用工夫,那是很难得到效果的。要知外在的大地不平,是由于内在的心地不平,要想平于大地,必须先平自心,若心地平,则世界大地一切皆平。持地菩萨听了毗舍浮佛这番开示,立即心地顿开,见到自身微尘与创造世界所有微尘,完全平等无差别的,所以成为持地菩萨。
乙二 时众发心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说是普门品时”,不但持地菩萨得到不少的功德,即在座听讲的大“众中”,亦有“八万四千众生”,听了之后,立刻“皆发无等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八万四千,是显其多数。“西天之法,显物数之多,常以八万四千为言”。举例来说: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说:“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又说:“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又说:“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法华经见宝塔品亦说:“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法华经药王品亦说:“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无量寿经更连环的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智度论说:“般若波罗密,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又说:“八万四千官属,亦各得道”。像这样的说到八万四千,在经论中是很多的。我们只可把它作为多数的一种说明,不一定刚好是八万四千这么多。
无等等者,谓佛是最高最上,没有可以与之相等的,但佛佛道同,诸佛与诸佛是相等的,所以名无等等。僧肇注维摩经卷一中说:“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智论四十说:“无等等,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净影疏说:“佛比余生无等,名为无等,佛佛道齐,故复言等”。法华经嘉祥疏十二说:“佛道无等,唯佛与佛等故,名此道为无等等”。根据上面的种种说法,可以知道,唯佛名无等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话,中国译为无上正遍知,或译为无上正等觉,或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分开来说: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遍知。能够觉知真正平等的一切真理,是无上的智慧之功用。依智度论说:“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简别凡夫的迷而不觉;正等,简别二乘的觉不普遍;无上,简别菩萨的觉还未究竟圆满。发无等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发菩提心,谓以悲智圆成的大觉大解脱为目标,要求自己也完成这样的大觉,是为发菩提心。佛是人人可成的,问题只看我们是否发菩提心。如发大菩提心,一定可成无上大觉。观音是发大心的菩萨,如欲真得观音的救济,就得发心以与菩萨的悲愿相应!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