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样的方法,逐一地用你在修行色业处(rupa-kamatthana)时观察的十八种真实色[8]与十种虚假色[9](非真实色)为对象,继续辨识意门心路过程。
如何辨识五门心路过程
辨识意门心路过程之后,你应从眼门心路过程开始继续辨识五门心路过程。 要辨识眼门心路过程里每一心识剎那中的名法,你应先辨识眼净色(即眼门),接着看意门,然后同时辨识这两门。接着,注意离眼净色稍远处一群色聚的颜色。当此颜色同时显现于眼门与意门时,你将能辨识到缘取那个颜色为对象的眼门心路过程及接着生起、缘取同样那个颜色的意门心路过程。
眼门心路过程由一连串七种心组成:
一、 有十一个名法的五门转向心[10](pabca- dvaravajjana)。
二、 有八个名法的眼识[11](cakkhuvibbana)。
三、 有十一个名法的领受心[12](sampaticchana)。
四、 有十一或十二个名法的推度心[13](santirana)。
五、 有十二个名法的确定心[14](votthapana)。
六、 各有三十四、三十三或三十二个名法的七个速 行心[15](javana-citta)。
七、 各有三十四、三十三、三十二、十二或十一个 名法的两个彼所缘心[16](tadarammana-citta)。
在此过程之后,会有一连串的有分心生起。然后生起意门心路过程[17]的三种心,即:一个意门转向心、七个速行心及两个彼所缘心。
辨识这两系列的心之后,你应辨识它们每一个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像上述那样,从识、触或受开始,逐一地增加所辨识的名法,直到能辨识眼门与意门心路过程里每一个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接着你应辨识耳、鼻、舌与身这四门的心路过程。
至此,你已经能辨识与善心相应的名法。现在,你需要辨识与不善心相应的名法。要做到这点,只需采取与辨识善心时相同的对象,但是改用不如理作意来看待它们。
在此没有时间详细解说这些,但是我希望在此举过的例子足以使大家对名业处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至此,你已完成辨识名业处的首三个部份,即:
一、辨识内在某一门心路过程(vithi)的各种心。
二、辨识该心路过程中每一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三、逐一地辨识六门心路过程中的所有名法。
如何辨识外在的名法
名业处的第四个部份是辨识外在的名法。首先辨识内在的四界,然后辨识外在你所穿着衣服中的四界。你将见到衣服碎成色聚,而且你能辨识每一粒色聚里的八种色法。它们是「时节生食素八法聚」,是由外在色聚中的火界所产生。
应当交替地辨识内外的色法三或四次。然后,以禅定之光继续观察外在稍远处的色法,如:你所坐的地板。在那里,你也将能辨识到其色聚里的八种色法。交替地辨识内外的色法三或四次。逐渐扩大辨识的范围,观察你所住的建筑物、建筑物周围的区域,包括树木等,直到你能辨识外在所有无生命的色法。有时,你会发现在它们之中也有净色(透明的色法)。这是因为有昆虫或动物居住在树木、建筑物之中,而你见到的其实是这些众生的净色。
然后,你应继续辨识外在有生命的色法,即构成其它众生的身体之色法。你只辨识他们的色法,并且了解:那不是男人、女人、人或众生,只是色法而已。同时辨识外在所有的色法,接着辨识内外一切不同种类色法。
若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观察内在与外在眼睛中的六种基本色聚,辨识它们的五十四种色法。依照同样的步骤,分析内在与外在其余五处的色法,以及其它所有种类的色法。
现在彻底完成了辨识色法,你应继续辨识内在与外在的名法。再度辨识内在的名法,先从意门心路过程开始,然后眼门心路过程等。辨识它们当中所有的名法,无论是善或不善。
然后同样地辨识外在的名法。辨识一个众生的眼净色与有分心。当一群色聚的颜色出现在这两门当中时,辨识眼门与意门心路过程。如此内在与外在交替,一再重复,修行多次。对于其余的五门也以同样的方法修行。
若你能达到禅那,则你也能辨识外在的禅那意门心路过程。若你没有禅那的经验,则无法那样做。
如此,你应逐渐地扩大辨识的范围,直到你能见到遍及无边宇宙的色法。你也应如此辨识名法,直到你能见到遍及无边宇宙的名法。最后,你应同时辨识遍及无边宇宙的名法与色法。
然后,你以智慧来确定所有的名法与色法:遍及整个宇宙,不见有众生、男人或女人,唯独只有名与色。
名业处的讲解到此完成。
禅修到此阶段,你已经培育定力,辨识内外所有的二十八种色法及你所能辨识的所有名法。
在下次的讲座中,我将解释如何修行观禅的下一个阶段:辨识缘起(paticcasamuppada)。
-----------------------------------------------------------
[1] 这七种心所称为遍一切心心所(sabbacitta-sadharana):它们与一切心相应。所有的心都必须依靠它们的协助以认知对象。
一、触phassa-使感官、对象与心三者接触在一起,从而引发认知对象的心路过程。如果没有触,则无法产生认知的作用。
二、受vedana-感受对象、体验对象、享受对象的品质。
三、想sabba-记录对象的颜色、形状、名称等,乃是记忆的功能。
四、思cetana-要达成目标的意志作用。它能执行自己的功能(达成目标),并且调整相应心所的功能,统合起来完成向对象作用的任务,因此它是造成业的最重要因素。
五、一境性ekaggata-使心与心所专注于对象,不令分散。
六、命根jivitindriya-有两种命根:名命根(维持相应名法的生命)与色命根(jivita-rupa维持色法的生命。上一章已谈过。)这里指名命根,它是一种心所。虽然思能决定其它心所的作用,但仍需靠命根灌注生命力给思和其它心所。
七、作意manasikara-负责将心转向对象,使对象出现于心中。
(Ess Abh p.67-70, Com M AbhⅡ.2 p.78-81)
[2] 在禅修者所进入的一次禅那之中,有数不尽的禅那速行心生灭,每一个禅那速行心的心识剎那中都有三十四种名法。
[3] 遍作心parikamma-禅那的预备心。
[4] 近行心upacara-接近禅那的心。
[5] 随顺心anuloma-形成遍作心与禅那之间的随顺或连接。乃是协调低等心(欲界心)与高等心(禅那心)之间的桥梁。
[6] 种姓心gotrabhu-切断欲界心的相续,形成禅那心的相续。以上这四种心也称为近行定速行心。(Ess Abh p.161)
[7] 彼所缘心tadarammana-citta-记录心;在速行心之后生起,缘取(彼)速行心所缘取的对象(所缘),继续享受对象的余味。此心灭后心路过程即结束,有分再度生起。(Ess Abh p.118)
[8] 十八种真实色-地、水、火、风(四大种色)、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五净色)、颜色、声、香、味(四境色)、女根色、男根色(性根色)、心色、命根、食素。
[9] 十种虚假色-虚空界、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性、色相续性、色老性、色无常性。
(摄阿毗达摩义论‧第六品)
[10] 五门转向心-打断有分,并将心识之流转向色尘等对象。在此的表达法是以心的名称来作为该心识剎那的名称。「有十一个名法的五门转向心」是指:在五门转向心的心识剎那里有十一个名法,即五门转向心与十个心所。并非指心中能含有其它名法。
[11] 眼识-观看对象,形成视觉印象,并将此印象传递给下一个心。
[12] 领受心-接受对象及视觉印象,传给下一个心。
[13] 推度心-审查对象及视觉印象。
[14] 确定心-决定对象是好或坏。
[15] 速行心-享受对象的品质(好或坏)。
[16] 彼所缘心-记录心;继续享受对象的余味。此心发生之后眼根与色尘分离,眼门心路过程结束,有分心再度生起。(Com M Abh Ⅲ.8 p.123-124)
[17] 这里的意门心路过程跟随在前五门心路过程之后生起,取前五门所取的对象。这点与前面谈过独立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稍有不同。
问 答(五)
问5-1:八定(samapatti)可以支持禅修者达到名色分别智,使禅修者能照见名色的微细生灭,从而厌离这些名色,乃至证得道智(maggabana)。除此之外,八定是否还有其它的利益呢?
答5-1:修行禅定有五种利益:
一、现世的安乐住处(ditthadhamma-sukha-vihara现法乐住):在今世享受禅那的快乐。这特别指纯观行阿拉汉(suddha-vipassana-yanika-arahant)而言。比库的责任是学习教理(pariyatti),修行观禅以证悟四道四果。纯观行阿拉汉已经完成这些任务,不再有工作可做。他们修行禅定只是为了获得禅乐(jhana-sukha),而没有其它作用。这是禅…
《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