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让火山止熄(舍弃我禅师)▪P2

  ..续本文上一页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一切,便添加在断定未来是上天或下地狱的业力储库里。

  再者,正念亦是分别涅槃与苦海轮回的因素。在八正道里,戒定慧之圆满有赖于正念的建立。没有了正念,便连任何道德基础也没有。最终,在成就洞察智慧之极致时,那异常强锐的正念渗透那浓浓的无明,体证到那永恒的安宁——涅槃。因此,请尝试尽量保持正念,以脱离苦海的生死轮回。

  (一)Frankenstein是Mary W:Shelley之小说“Frankenstein”中的怪物名称,它把创作它的生理学者毁灭。这里意喻把自己的创造者摧毁的产物。

  (二)Terminator,灭止人的性命的特别器材。

  掌握主要调控

  现在你已明了(我希望)拥有正念是多么的重要,你也许便感兴趣知道如何去培育它,以作出那崭新的改变。主要的作法就是要培育这种醒觉,直到它成为习惯及持续,然后把它用在特别用途,如获取知识与技巧。

  首先,让我给你一些必定有所帮助的建议。这些是你能安全地作出尝试的一些练习。它们归纳入以下三个小标题:

  ※行禅

  ※坐禅

  ※日常活动的正念

  

  第三章:主要调控(二)

  ※行禅

  你可否想象牵涉到行走的活动范畴吗?你走去上班,作行走运动、观光、走去用晚餐、走去方便,以及许多有趣及不适当提及的东西。

  但当你在晨光里在偏僻的海滩上散步的感受与思绪,可就与你走向牙医的椅子上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全部在心境里。请注意,这心境能断定你将有什么作为及生活的际遇。你若很不留心的行走,你最终可能走入医院或坟墓。当然,在这时代许多人都减少了行走,他们以车代步。乘着这新科技所赐予的速度,你也许须付出更多的正念来确保安全。让我给你一些关于行禅的修习指示:

  

  ·要学习以正念去行禅,你需要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长度大约需三十尺。它最好是清洁,平直的地方,同时周围没有人在注视着你的活动。要不然,能有十步的距离也行了。

  ·首先,你必须在心中生起对自己站势的觉醒。这不是想象,而是感觉身体的真实情况(如实地感觉身体)那张力。扎实感,也许有些摆动。轻松地保传挺直的姿态。双手相握以保持平静。你可闭上眼睛,及让心自在、平静、轻松及快乐。学习放开你所有的问题与思维。它们不值得你老是攀缘住。让心歇一歇。就只活在当下及保持觉醒。

  ·接着,在摄心静气之后,开始行走。注意走着的足步下端,小腿之下。眼睛开着,自在地以你感到最舒适最轻松的速度行走。为了帮助把心专注在足部、你可在心里默念“右,左”或“走”、“走”或你所喜爱的任何字眼。记得,不要想,只把心专注在当下。

  ·到了转身的时候,注意转身的动作。

  ·每当注意力溜去思维时,你便必须唤回你的醒觉,正念地观“想”,然后回去观照脚步。如果紧张感或苦闷冒出来,你便必须停下脚步,以同样的方式唤回醒觉。站着有正念地观“紧张感”或苦闷,才继续行禅。

  ·我规劝修行者以心能跟得上的节奏行走。心一旦跟上了,行禅便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这时便保持这节奏。

  ·当你觉得较平静或有些疲倦时,放慢你的步伐,同时身心皆更轻松地行走。那些能如此得定的人能行禅一小时,却仿佛只度过一分钟时光一样。他们感觉上似乎轻飘飘地在云上行走一样。你可因此觉得非常喜悦。

  ·可是,有一点要补充的是,当你感到真正轻松自在时,让心保持热切觉醒地观注步伐。尝试去感觉那种种流水般延绵的感觉——紧,推与拉的力量,轻或重,及脚底触地时的接触。

  ·为了让初学者在这方面都有更敏锐的知觉,导师们发明一套把每个步伐分成二到六个阶段来观察的方法。虽然对多数人来说,三个阶段也足够,它却能在修习者具足有关条件时逐步增加。

  ·在精修或正式的禅修期间,标准的做法是做一小时行禅,其中再分作三个阶段——首二十分钟是一步禅,次二十分钟是二步禅,剩余的二十分钟是三步禅(加起来共一小时)。

  ·这么做的用意是要让心达致更专注的醒觉,这能通过放缓步伐及作更透彻的观照来达致。能引发最多正念的行禅方式便是最恰当的行禅法。

  ·从一个到六个部分的行禅法如下:

  右 - 左

  提起,踏下

  提起,推前,踏下

  (脚跟)上升,提起,推前,踏下。

  上升,提起,推前,降低,踏下。

  上升,提起,推前,降低,踏步,下压。

  (请参考A图的各种行禅步骤)

  ·禅者在仔细观察一个步伐里的每个部分,将能发觉到其中的感觉或力量。他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它那生灭流逝的紧迫力、推前的力量或踏下时硬感的散播。

  ·整体而言,每一段行禅前生起的动机,以及停、转之动机,亦须以正念去观照。

  ·你若能这么做,你可能达致一个完全忘我的状态,所剩余的也只是醒觉与其目标的过程而已。这时你已开始了内修的历程,走向认识我们真正是谁,是什么本性的道路。那时一切因无明而起的与实相的矛盾——那一切苦痛之根将告终。

  

  第三章:主要调控(三)

  ※坐禅

  行禅所采用的修习原则亦运用在坐禅里,差别只在于基本的目标。什么原则?

  正念地观照的三步原则:

  1、保持正念;

  2、正念地跟随或观注所观照的目标;

  3、观察目标的内在本性,不落入思考与观念。

   “本性”在这里是指组成整个被我们观照的目标的感觉过程。

  ·当禅者在行走时,他正念地跟随着步伐,及观察组成整个步伐的感觉过程。坐禅则利用呼吸时的腹部之感觉。但有一些修习者亦采用鼻尖的呼吸感觉。

  ·通常人们在坐禅时是盘腿挺背坐着,双目关闭,那些膝盖僵硬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不要靠背,因为这不适宜保持醒觉。你若要完全放松到入睡,这么做到很适合。只是你若真要如此,倒不如躺卧下来。

  (关于各种坐式可参考B图)

  ·自然地呼吸。当你这么做时,且清醒地观注腹部上升与下降的感觉。

  ·心里随着腹部有关的动向默念:“上升”与“下降”(或简称“上”、“下”)

  ·初学者为了欲跟随着腹部的动感,可把手掌微贴在腹部,直到熟悉这禅定目标方止。当心溜到别的目标上,诸如思维,声音,痒受等时,一旦知道了就要把自己的醒觉带回来,心中观“听、听”或“想、想”等,然后可回到原来的目标。

  ·当你尝试这么做时,你会发现到心是多么的难以捉摸。这就好,至少你已更了解你自己,同时也在克服它。经过一番练习。心便会减少开溜,而能安住在腹部上下的动向了。于是便可进入透彻观察的阶段。开始时禅者只能知觉腹部的上升与下降的动向。经一番努力后,便能知觉到更多了。这动向时不时会有很大的改变。它们可能长、短、快、慢、顺畅或跳动等等。甚至就在腹部的上升期间,都可能有着许多各种生与灭的感觉。它最终也只是心与新的目标之过程而已。

  ·最后,往往在你放弃之前找上门的便是痛了。若痛微弱,尝试忽略它。但若它已明显,且拴住了你的注意力,你便必须以它作为你的主要禅定目标。

  ·重要点在于运用这腹部的观照来培育正念(在这方面,也包含忍耐)。那三点观察的原则也重要。首先你必须以正念去观痛。然后持续观它一阵了,而心别被它干扰。你若能这么做,便可观察那痛的自然性质,不论它是硬、热或麻。它亦可能是拉、扭或削割的感觉。还有许多超乎你可想象的。它可是非常有趣的。

  之后,你可以继续去发现它的过程——它如何生起,变化及坏灭。你有可能通过观察痛而对你的自然本性得到更深的了解。痛是你个人的组合之一部分。当你再也不能忍耐时,便是放弃的时候了。

  (且参考C图的连续表)

  ※日常活动

  我们最先要学的是正念本身。我们读过它,听过它,现在是通过直接的体验去认识它的时候。这并不同于只是知道些什么。这是以清晰稳定的心去了知。这样你便错不了,同时你不会有任何执着、嗔恨、愚痴、昏沉、掉举(烦躁)、疑惑、妒忌等等。一旦你能够清楚地分辨它(正念),便不难把它引发出来。所需的也只不过是意志罢了。能一直都保持正念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但你必须能够清楚分辨有正念与无正念心境,才能够做到这点。在这之后,便有赖于你自己去练习,练习,再练习。

  从一方面来看,维持正念就好比是进行一个旅程。正当你骑着单车翻山越岭时,你必须把视线专注在路上。平衡你的单车。然后继续踩踏。你需要作好一番尝试与犯错后才能掌握好那技巧。在生活中或在禅修里亦然,禅者需要经验去处理各种处境及所遇上的目标。而当那特别有考验性及艰难的事物降临时,禅者可退避一阵,直到他已学会如何克服它为止。痛便是一个例子,也是生命中无可回避的一个现象。

  一旦禅者了知这正念是什么及如何维持它,便可进而尽量对自己的一切活动保持正念。这从甜睡中醒来时开始,禅者充满正念的开眼睛。同样的,当他起床、洗刷、吃、喝时皆保持正念,正念在整天的活动中皆延续不断。直到一天结束时他躺卧下来入睡为止。

  例如,在吃饭的时候,禅者将必须有正念地观照整个吃的活动的每个步骤。首先是欲吃的念头,接着是望着那食物,伸手,提起食物,送到口中、开口、咀嚼、咬食、吞及所有其他的步骤。在一个禅定进修中,我们可以放缓自己的动作。以便尽量把醒觉的心专注。我们事实上是可以相当不理会周围的事物。最终,我们将能如坐禅与走禅一样,所经历的一切也只纯粹是过程而已。

  但是,在家中或工作上,我们无…

《让火山止熄(舍弃我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