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1995年 出入息念 (一)▪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会逐渐体会到并没有一个正在呼吸的人,只有呼吸的过程。所以在呼吸的过程以外并没有自我的主体。这是专注呼吸的另一个要点。这是我们修习上一个很重要的体验。

  

  培育观慧的另一个面向是体验身心内在的变化。当你用出入息念来修习的时候,你会体会到身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念头生起然后消失,身体的感觉不停地变化,呼吸不停地来去。修习出入息念是十分容易体验这些变化的。你可以看到出入息念看起来很简单,却能够帮助我们培育很重要的观慧。这使我记起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临终的时候,如果能够记起修习出入息念,对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临终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惦记我们的亲友,但是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吗?那个时候,谁能够帮助我们?我们的朋友──呼吸──能够帮助我们,它永远都在那里,即使是临终的时候。所以离世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记起呼吸这位朋友,它会帮助你活在当下。作为最后的一个要点,我想指出的是,出入息念这个简单的方法既能够帮助我们安宁地生活,亦能够帮助我们安宁地离世──你还有什么想要的呢﹗

  

  我已经讲了一个小时,现在是问答的时间,像昨天一样,请大家提出问题。

  

  听众: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很容易睡着,应该怎么办?

  

  导师:禅修时昏睡是大家共通的经验。关于这个问题,佛陀和他其中一位大弟子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即使是佛陀的大弟子也有过同样的问题,或者你会因此而感到宽怀高兴﹗

  

  我先讲佛陀的答话,然后再分享我个人的看法。佛陀告诉这位比丘,如果是在坐禅,可以站起来或者行禅。所以佛陀的第一个建议是改变姿势。第二个建议是摩擦耳朵,这样可以唤醒你的身体,唤醒感官神经。如果不奏效,若然是夜晚,可以到户外看星,看星也是为了唤发精神;如果不奏效,可以忆记法教里一些激励修行的内容;如果不奏效,有些禅修者修习光明想,他们可以观想亮光;如果还是不奏效,佛陀说那么便去睡觉。尝试过那许多的方法,如果不奏效的话,便去睡觉──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想佛陀的意思是说透过实习去找出昏睡的原因,是身体的原因还是心理的原因。如果是心理的原因,那些方法能够帮助你;如果是身体的原因,你必需学习善待你的身体。

  

  现在让我分享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经籍里说,我们必需保持脊椎正直。脊椎正直并不容易睡觉,这就是保持脊椎正直的重要之处。昏睡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精进。有些禅修者过于精进,有些则缺乏精进。过于精进和缺乏精进都是极端的方式。当缺乏精进的时候,你会感到昏睡。另外我发现禅修的时候,当身心都放松下来的时候感到昏睡是人类自然的习性。另一个引致昏睡的原因是食物的份量。饮食也有两种极端的方式。如果你吃得太多,你或会感到昏睡;如果你吃得太少,你亦可能感到昏睡。由此你会看到佛教的中道与很多事情是相关的。最后的一点是,如果你有正念,昏睡生起的时候你会知道,那个时候除了以上的建议之外,你还可以尝试张开眼睛。

  下一个问题是甚么?

  

  听众:经典里说:「走路的时候,我知道我在走路;坐着的时候,我知道我坐着。」但是有禅修老师说:「走路只是走路,不用念着『我在走路』。」这两种方法有甚么分别?哪一种比较好?

  

  导师:那个禅修大师说:「我吃的时候吃,我走路的时候走路,我睡觉的时候睡觉。」我想他用「我」这个字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所以正如缅甸的禅修大师所说──殊途同归。

  

  听众:经典里说「无我」,但经文里又说:「走路的时候,我知道我在走路。」有禅修大师说两者是互相违背的。

  

  导师:如果我对你的问题理解正确的话,我必需说虽然那个老师用「我」这个字,但是他清楚知道只是用了一个概念。阅读佛教经典,你会发现佛陀有时候也用「我」这个概念。所以这就是禅修大师口中的「我」的分别,我们口中的「我」是带有谬误的。关于这一点,佛陀说过很深邃、很有意思的话。他说:「我运用语言,但是我不会被语言误导。」那些禅修大师也运用概念,但是他们知道那只是用作沟通的概念。

  

  还有时间可以多答一个问题。

  

  听众:经典里记载「观内身如身」和「观身如身」,为什么会用这些字词来描述身体呢?。

  

  导师:事实上佛教的经籍也有记载:感觉生起的时候只有感觉的过程,没有自我的主体;看的时候只有看的过程,没有自我的主体;听的时候只有听的过程,没有自我的主体。所以,不同的经籍有不同的教导。在我从前念书的学里,有「自助是最好的帮助」的教导,换句话说也用了「自我」这个概念。然而沟通的时候可以不用这些概念吗?

  

  坐禅之前我们先休息一会儿,大家可以站起来走一走,或者去手间。

  

  坐禅

  

  [坐禅中的导引]

  

  请以一个舒适的坐姿坐着,请保持脊椎正直,感觉身心的放松。请用你惯用的方法来修习,什么方法都可以,如果你熟习缅甸宣隆禅修法,你亦可以用这个方法。……

  

  请觉知你的呼吸,透过呼吸来活在当下──此时此地。有思绪是自然的事,请友善地放下它们,回到呼吸的感觉上。……

  

  慈心禅

  

  [慈心禅中的导引]

  

  让我们一起修习慈心禅,让我们友善和蔼地对待自己。感觉身心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愿你健康,愿你快乐,愿你平安。你能够对自己这样说吗?你能够感受这些句子的意思吗?感觉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世界上最珍贵的朋友。……开放心灵给自己。

  

  你能够把这种友善的感觉扩散给在座的每一个人吗?愿在座的每一个人健康、快乐、平安。……感受同修们一起共修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家庭的感觉。……愿一切众生快乐。

  多谢大家。

  

  

《1995年 出入息念 (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