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95年 出入息念 (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會逐漸體會到並沒有一個正在呼吸的人,只有呼吸的過程。所以在呼吸的過程以外並沒有自我的主體。這是專注呼吸的另一個要點。這是我們修習上一個很重要的體驗。

  

  培育觀慧的另一個面向是體驗身心內在的變化。當你用出入息念來修習的時候,你會體會到身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念頭生起然後消失,身體的感覺不停地變化,呼吸不停地來去。修習出入息念是十分容易體驗這些變化的。你可以看到出入息念看起來很簡單,卻能夠幫助我們培育很重要的觀慧。這使我記起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臨終的時候,如果能夠記起修習出入息念,對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臨終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惦記我們的親友,但是他們能夠幫助我們嗎?那個時候,誰能夠幫助我們?我們的朋友──呼吸──能夠幫助我們,它永遠都在那裏,即使是臨終的時候。所以離世的時候,如果你能夠記起呼吸這位朋友,它會幫助你活在當下。作爲最後的一個要點,我想指出的是,出入息念這個簡單的方法既能夠幫助我們安甯地生活,亦能夠幫助我們安甯地離世──你還有什麼想要的呢﹗

  

  我已經講了一個小時,現在是問答的時間,像昨天一樣,請大家提出問題。

  

  聽衆:修習出入息念的時候很容易睡著,應該怎麼辦?

  

  導師:禅修時昏睡是大家共通的經驗。關于這個問題,佛陀和他其中一位大弟子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即使是佛陀的大弟子也有過同樣的問題,或者你會因此而感到寬懷高興﹗

  

  我先講佛陀的答話,然後再分享我個人的看法。佛陀告訴這位比丘,如果是在坐禅,可以站起來或者行禅。所以佛陀的第一個建議是改變姿勢。第二個建議是摩擦耳朵,這樣可以喚醒你的身體,喚醒感官神經。如果不奏效,若然是夜晚,可以到戶外看星,看星也是爲了喚發精神;如果不奏效,可以憶記法教裏一些激勵修行的內容;如果不奏效,有些禅修者修習光明想,他們可以觀想亮光;如果還是不奏效,佛陀說那麼便去睡覺。嘗試過那許多的方法,如果不奏效的話,便去睡覺──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想佛陀的意思是說透過實習去找出昏睡的原因,是身體的原因還是心理的原因。如果是心理的原因,那些方法能夠幫助你;如果是身體的原因,你必需學習善待你的身體。

  

  現在讓我分享我個人的一些看法。經籍裏說,我們必需保持脊椎正直。脊椎正直並不容易睡覺,這就是保持脊椎正直的重要之處。昏睡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精進。有些禅修者過于精進,有些則缺乏精進。過于精進和缺乏精進都是極端的方式。當缺乏精進的時候,你會感到昏睡。另外我發現禅修的時候,當身心都放松下來的時候感到昏睡是人類自然的習性。另一個引致昏睡的原因是食物的份量。飲食也有兩種極端的方式。如果你吃得太多,你或會感到昏睡;如果你吃得太少,你亦可能感到昏睡。由此你會看到佛教的中道與很多事情是相關的。最後的一點是,如果你有正念,昏睡生起的時候你會知道,那個時候除了以上的建議之外,你還可以嘗試張開眼睛。

  下一個問題是甚麼?

  

  聽衆:經典裏說:「走路的時候,我知道我在走路;坐著的時候,我知道我坐著。」但是有禅修老師說:「走路只是走路,不用念著『我在走路』。」這兩種方法有甚麼分別?哪一種比較好?

  

  導師:那個禅修大師說:「我吃的時候吃,我走路的時候走路,我睡覺的時候睡覺。」我想他用「我」這個字是一種溝通的方式。所以正如緬甸的禅修大師所說──殊途同歸。

  

  聽衆:經典裏說「無我」,但經文裏又說:「走路的時候,我知道我在走路。」有禅修大師說兩者是互相違背的。

  

  導師:如果我對你的問題理解正確的話,我必需說雖然那個老師用「我」這個字,但是他清楚知道只是用了一個概念。閱讀佛教經典,你會發現佛陀有時候也用「我」這個概念。所以這就是禅修大師口中的「我」的分別,我們口中的「我」是帶有謬誤的。關于這一點,佛陀說過很深邃、很有意思的話。他說:「我運用語言,但是我不會被語言誤導。」那些禅修大師也運用概念,但是他們知道那只是用作溝通的概念。

  

  還有時間可以多答一個問題。

  

  聽衆:經典裏記載「觀內身如身」和「觀身如身」,爲什麼會用這些字詞來描述身體呢?。

  

  導師:事實上佛教的經籍也有記載:感覺生起的時候只有感覺的過程,沒有自我的主體;看的時候只有看的過程,沒有自我的主體;聽的時候只有聽的過程,沒有自我的主體。所以,不同的經籍有不同的教導。在我從前念書的學裏,有「自助是最好的幫助」的教導,換句話說也用了「自我」這個概念。然而溝通的時候可以不用這些概念嗎?

  

  坐禅之前我們先休息一會兒,大家可以站起來走一走,或者去手間。

  

  坐禅

  

  [坐禅中的導引]

  

  請以一個舒適的坐姿坐著,請保持脊椎正直,感覺身心的放松。請用你慣用的方法來修習,什麼方法都可以,如果你熟習緬甸宣隆禅修法,你亦可以用這個方法。……

  

  請覺知你的呼吸,透過呼吸來活在當下──此時此地。有思緒是自然的事,請友善地放下它們,回到呼吸的感覺上。……

  

  慈心禅

  

  [慈心禅中的導引]

  

  讓我們一起修習慈心禅,讓我們友善和藹地對待自己。感覺身心的每一個部分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願你健康,願你快樂,願你平安。你能夠對自己這樣說嗎?你能夠感受這些句子的意思嗎?感覺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世界上最珍貴的朋友。……開放心靈給自己。

  

  你能夠把這種友善的感覺擴散給在座的每一個人嗎?願在座的每一個人健康、快樂、平安。……感受同修們一起共修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家庭的感覺。……願一切衆生快樂。

  多謝大家。

  

  

《1995年 出入息念 (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