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禅修时,你自己可以随便跳舞。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要出于自然。跳舞应该发自内心地跳出来,否则它就欠缺一种真,只是为想要跳舞而跳舞而已。若然你感受到喜悦、轻快或慈爱时,跳不跳舞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禅修美丽之处。
还有其他问题吗?
SH:心的力量应否像石头一般坚定和牢固呢?
葛荣:我认为不该把它喻作石头,而该把它看作是一样温暖、柔和、温柔和亲切的东西。透过禅修会培育出这些心灵质素,但是石头却完全不同,它是没有感受的。人类美好的地方,就是有感受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容许感受出现,让自己的感受带有智慧来运作。
VC:你曾经说过,我们不应替自己制造形象。可是,我们修慈心禅时,却要为自己造一个慈爱的形象,那不是互相矛盾吗?
葛荣:问得好,问得非常好。在某程度来说我们是需要有形象的,我们甚至需要有期待,但重要的是认识到不要破坏性地运用形象。若发觉自己不单缺乏慈心的质素,更有憎恨心,憎恨自己、憎恨别人,所以我们必须来一个改变,学习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亦学习做别人的朋友,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程度来说,我们不妨有一个“友善的人”的形象,并试行去修习,让自己达到这个形象。又或许你无需要有形象而能仍旧去修习,若是这样的话,只需要去培育友善的质素,并让这些质素在你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修习,你可以有形象地修习,你亦可以没有形象地去修习。若采用有形象的修习时,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个形象和现实是否相符,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有时候问题是源于不切实际的形象。当我们对事情该要怎样发展有一个期待,但实际发生的又是另一回事时,苦恼就会生起了。所以,我们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很高兴大家提出了一些十分好的问题,非常好。
RC:人觉悟了之后,是否不再会有思想呢?
葛荣:某程度上来说,我认为思想没什么弊处,这是我一直尝试令大家明白到的。我希望大家认识到,只有破坏性地运用思想才有问题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去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破坏性地运用思想而制造出苦恼来。我亦谈及过,怎样可以建设性地运用思想,思想实际上是有它正面的用处。所以我认为一个觉悟了的人仍会有思想,只是他不会破坏性地运用思想而已。
佛陀曾经谈及他自己的思想,我觉得很有意思,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弟子对佛陀说:“您有那么多力量,能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您是拥有神通的。”佛陀说“我最大的神通是当有思想生起时,知道有思想生起了;当思想延续时,知道思想在延续;当思想消失时,知道思想消失了。”这让我们知道佛陀是仍然有思想的。我很喜欢这段对话。我们可尝试修习第三部分:知道思想何时消失。要能做到这样,必须有一颗极之平静和警觉的心,单纯地觉知着思想的消失才可以。
这就是觉悟者的思想,我想我们是不该过份猜度觉悟者的事情。
RC:其实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观察了一些草蜢一段时间,草蜢是那样寂止和沈着,像是正在禅修中。于是我想它的禅修跟我的有什么不同呢?是这件事情引发出我刚才的问题来的。
葛荣:你可以放下觉悟者的问题而去思索草蜢的事情。我们这颗仍未觉悟的心的问题已经不少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AC:今天尝试下多些工夫去观察思想,结果发现越是用心去观察,杂念就越少。你说过,当我们邀请情绪来时,情绪不会出现。思想也是一样,邀请它来时,它却不会出现,真有趣。
葛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我们不要有思想出现时,它却出现;想要思想出现时,它又不出现。当我们不想有情绪时,情绪却生起;想要情绪出现时,它却不出现。为什么我们的心的运作要跟我们所想的相反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去反思的。这是心的自然本质抑或是我们制造出一些条件,使心的运作跟我们所想的相违呢?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PL:有时候我们强要它出现它才出现。
SK:这样做可以吗?
PL:想一些自己喜欢想的事情。例如你想喝杯咖啡,就可以想:咖啡是美味的。于是所有的思想和情绪都出现了。
葛荣:我认为这只显示我们无法操控自己的心,我们不能叫它有思想或是叫它没有思想,这样是行不通的。就好像我们叫孩子不要做这样、不要做那样,但孩子偏爱做我们不愿他做的事情。所以我要重申友善的重要,因为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就必须先友善地对待他,看看他想要什么。同样地,你若想了解自己的心,就不要命令它要这样做或是不要那样做。相反,你要以善意去了解它。当我们友善,柔和和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心,它才会跟我们合作。否则,你叫它这样做,它偏要那样做;于是我们就生它的气,跟它打仗似的,而且成为另一场大战。对许多禅修者来说,禅修是一场搏斗──跟自己的心搏斗。我常跟他们说:人生中已经有够多的仗要打了,请不要让禅修变为另一个战场。我们需要以善意来理解自己的身心。至于期后透过了解来驾驭心,那是另一样的事情,有别于操控心。在谈及慈心时,我说过慈心其中一种益处就是当有慈心的时候,心就自然会平静。
还有其他问题吗?
PL:你教我们修慈心禅,好像在教我们要成为一个菩萨似的。我亦喜欢这样去修习,但困难的是我做不成一个菩萨。比方说,我在街上见到一个乞丐,想给他十元,但考虑到自己需要五元来吃午饭,就只好给他五元了。我的问题是怎样可以成为一个菩萨呢?
葛荣:好高兴你现在是半个菩萨了!因为十元里面你布施了五元,那你就是半个菩萨了!从数学上来计算,你是百分之五十的菩萨。我相信不用多久你就会完成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总有一天,你不会去想自己午饭的事,而把十元全数布施出去的。
PL:那我的午饭怎么办?
SK:达弥卡法师曾经告诉我们,有一次你和他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你把袋里的钱全都给了他,一毛钱也没剩下,接着你须要走很远的路才可以去到目的地。这种慷慨是我们该学习的。你记得这件事吗?
葛荣:记不起来了。
SK:我的思想是由语言组成的。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一样。
葛荣:你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思想其实是一些语言。语言和图像引发起感受。举个例说,让我们现在想想明天的早餐。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出现些什么来呢?PL,你来说说吧。
PL:都是一般的东西,没什么特别。
葛荣:这即是说见到面包、咖啡吧。无论我们见到了什么,实际上都是以图像的形式来出现的。这些图像呈现时,我们就会因应自己的喜好厌恶而生起不同的感受来。事实上,我们的思想全都是以图像、语言和感受所组成的。这听来简单,但这些东西却给我们制造出图像、电影和苦恼出来。但有趣的是当我们运用一些禅修方法,例如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所有的图像和语言都不见了,只剩下感觉需要我们处理。而这些图象和语言都是关于于过去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图像和语言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这些图像和语言不出现,才会有新的事情出现。某些禅修方法的妙处就是能帮助我们去除图像等等东西。我一直鼓励大家去做自己的发现:探索自己的思想,探索自己的情绪,以及找出苦恼怎样生起。我们很幸运能够拥有这个身心。有时候我对禅修者说,身心可以是一座实验室,我们可以从中来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所发现,有所体会。当不再把事物视作理所当然的时候,生命便成为一个学习过程。我们该对生命培育出一份兴趣和好奇心来,那么生命就会变得有趣味,有时候它是充满娱乐性的,甚至会引人发笑呢。离开这禅修营之后,大家仍可继续去发掘、去学习、去发现。能有这种开放态度的话,我们不单可以向称为老师的人学习,还可以向任何的人和事学习。这样做的话,生命本身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身和心都成了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昨天我们讨论过人际关系。单是观察这里的狗也可以见到它们之间有趣的关系。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有观察这三只狗吗?
NA:它们很温驯。
葛荣:是的,有两只互相之间很友好,但另一只却时常单独在一边。
NB:那一只是跟另两只敌对的。
葛荣:对,它们也有有趣的关系。
NC:好像人类一样。
葛荣:对,就像人类一样。
RC:它们同样是有贪欲和瞋恚的。我想我不会再给它们面包了,免得它们争夺打架。
葛荣:谈及到狗,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另一个国家所主持的禅修营中的经验。在禅修营的最后一天研讨中,一位同修说,她从我身上所学的,早已从她的狗身上学晓了。于是我对她的狗好奇起来,便请她讲多一些关于她的狗的事情。她说:“你叫我们活在当下,我的狗就是活在当下。你叫我们感恩,我的狗也会感恩。”跟着她继续描述那只狗和禅修营中的事情,然后我问她:“我和你狗有什么不同吗?”她答道:“有的。你会说话,但我的狗不会。”我很喜欢这件趣事。还有其他吗?有问题要提出来吗?
NE:你教我们修习慈心禅,教我们要对自己、对别人友善,反思自己的心灵创伤,然后原谅别人。但是,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是真心的原谅自己和别人呢?
葛荣:问得非常好。我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吧。假设你因自己对别人做了一些事情而感到内疚,在这个创伤治愈之前,每当你想起自己的行为都会因内疚而苦恼。有一天当这记忆呈现时,但不再感到内疚,那么创伤就已经痊愈了。同样地,若果有人曾经伤害过你,每次想起他的行为,你都感受到憎恨、忿怒和敌意。有一天当想起这个人,若你再也不感到憎恨和敌意,那表示创伤已经痊愈了。好高兴你提醒我们心灵创伤这个课题。明天是大家治疗心灵创伤的最后一天了,希望大家尝试把它治愈,在离开的时候,把所有的心灵创伤都留在这里。
ML:关于给人家做成的心灵创伤。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位异性朋友认为我伤了他的心,但我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我怎样才能帮助他去除这份伤痛呢?
葛荣:如果我们的行为引致别人受到伤害,可以尝试向他解释。如果创伤真的是因你而起,就向他道歉,然后尝试帮助他治疗他的创伤。你是可以试试看的,帮助他人治疗心灵创伤有时候会很困难,但要紧的是自己不要因此而苦恼,因为你已尽力做了你该做的,至于别人不愿去做的话,也没有办法。我们不要因别人的心灵创伤而给自己制造另一个创伤就是了。
我想谈谈我们明天要做的事情。我建议大家回顾一下这几天以来我们做过的修习,如果当中有任何困难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于明天的研讨时间,或个别会面时提出。还请大家反思一下,怎样才可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里。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困难的话,可以先把问题准备好,然后在研讨中提出。这就是我们明天要讨论的内容。
最后请大家重温一下这几天曾经修习过的各种方法,如果有任何问题和困难,亦可以提出。明天没有特定的修习题目,你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修习方法,做自己的探索。学习做自己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就如佛陀所说:做自己的明灯来照亮自己。
让我们来一些念诵吧。
《1997年 禅修营第五天》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