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8年10月20日晚上 大屿山地塘仔华严阁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禅修营第六天
导师:很高兴看到你们开心的脸容,这显示出禅修这药物是有效的。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经验分享。
P.B.:你建议我们在吃饭时留意自己的贪欲之后,我便往楼下吃午饭。我到楼下的时候,食物已经摆放在餐桌上。在我的眼睛和食物接触之前,我的鼻子已经抢先接触食物了,贪欲就是这样子扩大起来。我觉得自己有如一只动物那样。我很少就这样停下来,用昨晚一位同修的方法:“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它。”我看到那些吃的冲动升起然后消失,那时候我是一只对食物有强烈反应的动物。在吃完了第一碗之后,真正的观察情景来了,对我来说,就像逆流而上那样费力才能令自己不再吃第二碗。我要运用意志力及对自己说:“不可以,已经够了!”
导师:我很欣赏你这样诚实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S.H.:( 问P.B. )你今天只吃一碗,比昨天会否饿一点呢?
P.B.:在午饭后我观察过,发觉完全没有分别。
导师:所以,这显示出很多时候,我们的胃口都是取决于我们的脑子及我们的概念,而不是取决于我们胃部或口部真正的感觉。
P.B.:在香港我参加过一些宴会( P.B.是西方人士),食物的款式及分量简直令人目瞪口呆。
导师:很可惜,对贫穷的斯里兰卡人来说没有这回事。
R.C.:观念影响饮食习惯。健康是我选择食物最主要的考虑,而不是食物的味道。我喜欢喝汤,尤其是这里大厨弄的汤。在家里,无论汤的味道怎么样,我都会喝两三碗,因为我认为喝汤有益。今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喝过一碗汤,想多添一碗。当我盛第二碗的时候,我看到剩下的汤不多,我有点犹豫,因为我想起你说过要关顾别人,但我最后还是盛了第二碗,因为我觉得自己需要。
接着我看到桌上有很多道菜,但我最先吃的都是蔬菜,因为我的观念告诉我蔬菜是很有益的。之后我才吃什锦粒,那些什锦粒很美味。然后我发现,我选择食物是基于它对身体是否有益,而不是它好不好吃。这是我对自己的新发现。
当J.C.走过来盛什锦粒的时候,我把碗拿到他的面前,要他给我盛一匙。我知道这有点顽皮,我不是要多吃一些,而是我也想象一个小孩子般受到宠爱,就像我们宠爱你一样。
导师:关于生活在一个像香港这样物资充裕的地方,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个有趣的修习,是去分清真正的需要和贪欲。我认为禅修者在分清两者之后,便能够在一个鼓吹消费的社会里恰当地生活。
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分享呢?
C.Y.:今天在个别户外禅修的时候,我去了溪涧旁边的大石上。当时我在享受着大自然的风景,大自然的景色十分美丽,周围有很多翠绿的大树。突然间我看到在翠绿的大树之间有一条枯死了的藤,这条枯藤并不美丽,我觉得真是大煞风景。但是很快我又想到,为什么我会讨厌看到这条枯藤呢?我岂不是跌进了喜好和厌恶之中吗?跟着我又想,如果在眼前的不是这些翠绿的树木,而全都是枯藤的话,这种景象岂不是会令我很不开心吗?其实大自然就是佛经所说的“生、住、异、灭”那样,藤会生长亦会枯死,即使是眼前的树木也是会生长,也会枯死的,这是一个循环。我再想,如果能够明白,能够接受,即使遇到一些不喜欢的事物时,都会觉得是接受得来的,因此不会制造这么多的痛苦给自己,而且大自然的真相就是这样的。还有,我的身体和那些树木一样,我将来都会老,都会死的,如果我真的能够接受这些事情的话,我便不会制造那么多痛苦给自己了。很奇怪的,当时我在这样思惟时,突然间我觉得很开心、很喜悦、很轻松。更奇怪的是,这时有一只蜜蜂飞到我的面前──我平时也是很害怕蜜蜂的──我和它很接近,我们互相对望了一段时间,我很清楚看到它的样子,它是鲜黄色的,有两个圆圆的大眼睛。它定在空中望着我,我又望着它,但我并不害怕它,我反而觉得原来蜜蜂是这样趣怪的。我想是因为我的内心是在一个喜悦的状态,所以即使看到本来害怕的东西也不会受到影响。在我接受大自然的规律后,我便有一种喜悦,即使是眼前的树木都枯死掉,即使是看到蜜蜂,也不会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所以,有蜜蜂也不一定是不好的。
Y.C.:S.K.在来这里的途中被蜜蜂螫了一次。
S.K.:一只蜜蜂螫了我一下,然后咬我,第二次它没有螫我,只是咬我。
N.A.:你有没有向那蜜蜂散发慈心呢?
S.K.:还没有,但我没有憎恨那只蜜蜂。这次和以往不同,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周围都有很多蜜蜂,它们总是围绕着人们的头飞来飞去。
J.C.:这里的蜜蜂真是教导了我们很多东西。在我上来禅修营之前,我看过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作者提到,香港初秋的时候蜜蜂最烦躁,那篇文章提醒远足人士在这个时候要小心蜜蜂。
R.C.:它们为什么会烦躁?
J.C.:文章没有提到。但它提到蜜蜂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围绕着你来飞的,那是巡逻的蜜蜂,它们在监视着你,看你会否捣毁它们的家;另一种是直线飞的,那是在工作的蜜蜂。所以当你看到直线飞的蜜蜂时便没有问题,那篇文章提醒我们,若见到围绕着我们飞的蜜蜂时,最好是赶快离开,因为它们正在监视着你。文章最后提到,现在到郊外,最好穿着浅色的衣服,因为有一种称为胡蜂的蜜蜂最喜欢袭击深色的东西。
导师:我也想分享一下有关蜜蜂的经验。在这里我经常遇到那篇文章所说的巡逻蜜蜂,到现时为止,它们都是围绕着我飞一会之后便放过我,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但我不知道跟着的几天又会怎样。
J.C.:这是因为你的慈心,所以蜜蜂不会袭击你。
导师:让我们回到之前有关大自然的经验吧。我想谈谈有关的几个要点。第一点是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之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一点C.Y.在分享的时候说得很好。
第二点是有关怎样去反思的,这种反思式的禅修便是建设性地运用思想。这对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点是,正如C.Y.所说的,如果内心处于轻松喜悦的状态,那么我们便有能力去面对任何负面或不愉快的经验。
第四点是,当我们对蜜蜂或其他东西有恐惧的时候,我们是永远看不到他们美丽的一面的。因为你没有恐惧,所以你能看到蜜蜂美丽的地方。
最后一点是关于无常和死亡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反思,在佛教的禅修中,反思死亡占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在斯里兰卡,当你去到森林里的禅修道场时,你会看到比丘用骷髅来提醒自己无常的事实和人会死亡的事实。事实上,死亡是生命中肯定会发生的事情,可惜人们都忘记这一件在生命中肯定会发生的事情,而卷入其他不肯定会发生的事情之中。当我们能够容受这一件在生命中肯定会发生的事情时,那么无论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别人的身上,都影响不了我们。正如你的领悟,在大自然之中,生与死是一起并存的,它们不是分开的,它们是相关的,相互连接的。我们应该这样来看生与死,不是视它们为分开的东西,而是去明白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它们是怎样息息相关的。
最理想的是无论是生或死,你都不会感到有什么分别。然后你知道怎样去生活,你知道怎样去面对死亡。
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分享呢?
V.C.:导师常常提醒我们要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但你没有告诉我们有关的细节,所以我想:怎样跟自己做好朋友呢?我想起,好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会静心聆听;如果我有快乐的事情,我会与她分享。这使我对这方法有了一些掌握。在过去的一两天,我能够处理所升起的念头,不会被它们打扰,因此我就这样随喜自己,对自己说: “你做得真好!”这种感觉是很好的。
今天在户外禅修的时候,我照着你所说的去观察苦,当我反思四圣谛,反思苦的时候,我体会到苦,但被它卡着不能解脱出来。我觉得很无奈,我的不愉快情绪来了。这时我想起了这位最好的朋友,于是我找她来一起分忧。但这时候,这位“好朋友”也不知怎么办,唯有“两个人”一起坐了下来。过了一会,情绪过去了,我开始笑自己,笑自己原来还没有真正懂得做自己的好朋友。
导师:在密集禅修营,通常我会尝试讲解佛法之中不同的主题。但这一次我只是邀请大家来分享经验。这一次的经验使我感到十分鼓舞,我可以肯定大家也和我一样感到十分鼓舞。大家的经验也成了我的学习经验,因为从这些佛法的体验、观慧和发现之中,我也能够学到一些东西。这清楚显示出佛陀的教导的美妙之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能够发现到佛陀的教导而感到欣喜。我认为对佛陀感恩也是一个很好的修习。禅修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反思佛陀的质素,这种修习在一些上座部佛教国家是很流行的。反思佛陀的心怀、智慧和慈心及这些质素是怎样从他的教导表露出来。这种修习可以很有力量,是可以带来令人十分鼓舞的体验的。
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分享呢?
M.L.:今天在吃饭之前导师很严肃地吩咐我们做几件事情:要观察自己,要感恩,要观察食物的味道等。当时我心想,在吃饭之前要做那么多东西真苦。之后,另外一个思想生起:导师只是叫我们去观察,并不是叫我们不要吃饭。想到这里我又再开心起来了。在那段时间我体验到苦又体验到乐。在吃饭的时候,那些食物很美味,我一口一口慢慢吃,那时候我能很好地感觉得到食物的味道。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将禅修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事情当中。以前我觉…
《1998年 禅修营第六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