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P3

  ..续本文上一页论,认为这个梦不准,因为信愿法师不认识他们,也没见过面,不可能请他来助念。然而事实是,她妈妈往生那天早上,她照常打电话给我,我也答应马上赶过去。在准备当中我发觉可能会耽误其它的事情,所以马上就打电话给台中信愿法师,他就约了几个莲友开车走北二高赶过去。事后她感觉不可思议,也非常赞叹。

   第三件感应事迹发生在她儿子身上。自从妈妈回房之后,儿子每晚都睡在妈妈的房间,随时照顾她。五月五日那晚他看到西方三圣出现,当时心想:本来我们都在念佛,看到佛菩萨也是自然的。怎知睡梦中听到有声音告诉他:妈妈往生了!醒来真的妈妈已经安详断气,而且时间正好十二点多。

   莲友的母亲能够再活一个月,可说跟我们念佛这种声调有关。我们念的这种调子,清楚有力,能够提起精神,你们有这种感觉吗?这种声调凡是听过的人,不管在家众、出家众,一开始就会感觉很能摄心、很清楚,不管老参或初学都念得来。尤其是一支引罄就能引导全场,方法很简单,不一定要出家众才能引导唱念。

  虎尾智觉寺观摩书院念佛

   这个月八月初六(农历七月初三),是大势至菩萨诞生纪念日,虎尾智觉寺从这天起,开始依照我们净宗书院念佛的方式,每天早上九点念到十一点半,八月初六那天也请我去那边开示。

   智觉寺有两位尼师曾经来书院挂单,观摩我们的念佛方式。最近他们跟我联络说,这段期间以来,每天念佛人数大约三十人左右,最少也有二十五人,若逢星期六、日人更多,大约五十多人。他们感觉以我们这种方式念佛,既整齐统一,也容易使人寂静,在寂静当中有法喜,所以愈念愈爱念。

   十一点半念完佛,多数人都留下来吃便当,寺里面每天安排两位莲友煮便当,两人一组,七天轮流一遍。每天大约煮三十五个便当,开销只有一千元左右,全部由寺院支出。便当色香味俱全,很营养。如果没吃完,就给寺院中图书馆里看书的人或其它人吃。

  念佛十念记数 妄想杂念减少

   我们在书院团体念佛,念一遍「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四拍,大概四秒钟,若是个人在家念,六字三拍就可以了。念快念慢,随个人的心情跟速度,平常行住坐卧、时处诸缘,都这样念。当然要久念而不累,就用金刚念,念在嘴里;睡时念「阿弥陀佛」四字即可,念在心内。

   边念边妄想、边妄想边念,这是很自然的。若要比较没妄想,就以十念计数,当然十念记数不会完全没妄想,只是妄想不会那么粗杂。初学者念佛不可能没妄想,因为我们的心就是妄想杂念,这是很自然的,除非阿罗汉以上,心才是清净的。凡夫一定有妄想杂念,平常不察觉,静坐、念佛的时候才发现。所以,并不是在念佛的时候才妄想特别多,而是平时没有发觉的关系。

   当然有心好好培养,用十念记数的方式,经过几年之后,粗的妄想就会减少,渐渐就能够体会寂静的心性。念佛用十念记数,每一念中间若是没有妄想杂念,一开始身心会忽然轻松下来,容易哈气、流眼泪、打嗝,因为一旦身心放松,气血自然流动,所以这是好现象。

   有了寂静的体会,气质就会改变。怎样改变呢?遇到逆境,比较不会不平不满,因为第六意识有清静的体会,阿赖耶识就储存有清净的种子,自然会流露出清净的心性,就会比较看得开,凡事比较不计较、不执着,比较不会钻牛角尖、有情绪,比较理性、平和;人的气质改变,当然个性、行为、命运都会改变。

   讲到这里,现在让大家发问,在座有什么问题吗?

   问:有人说,往生要有定功,是这样吗?

   答:我们念佛完全都靠阿弥陀佛,不靠我们。往生是阿弥陀佛来接我们,所以我们只要负责现在的念佛。有定力没定力,或定的深浅都不管,有定力是靠阿弥陀佛,没定力也是靠阿弥陀佛。临终是靠阿弥陀佛接我们去极乐世界,不是靠我们的定力去极乐世界。临终的时候,不管是身体病痛或昏迷,或某种突发的灾难,如果需要定力,在那种情形下如何往生?若是阿弥陀佛的条件是要救度有定力、临终有功夫的人,那到底有几个人能往生呢?救度十方众生,是阿弥陀佛以五劫的时间详细思考好的,任何可能产生的问题,阿弥陀佛都考虑过了!而且阿弥陀佛三明六通具足,这个念佛的人是怎样的业力,怎样的命运,临终会遭受怎样的境遇,阿弥陀佛那有不知?阿弥陀佛都知道。

   阿弥陀佛不失时也不失约,也不会放弃,阿弥陀佛的力量具足。所以,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念佛。

   我们这个法门叫做「他力法门」。这个「他」,唯指阿弥陀佛的力量,并非指其它诸佛菩萨。

   他力他力,完全靠他力,而且是绝对靠他力,纯粹靠他力。

   意思就是说,我们往生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现世的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也是靠南无阿弥陀佛;甚至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也是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做绝对他力、纯粹他力,不靠我们本身的功行。所以从生前以至往生极乐世界以后,通通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为什么?因为所有功德,通通在「南无阿弥陀佛」里面,所以这句佛号也叫做「万德洪名」。这个「万」,不是数目百千万的万,而是具足、充满、超越的意思。这句名号具足、充满成佛的功德,所以叫做万德洪名。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在极乐世界成佛,也是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随个人的根机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要在念佛以外去靠其它的功行。

   虽然念佛以外我们有其它功行,比如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敦伦尽分,去恶行善,这种世间善的功德,或者修其它禅定功夫,但这对往生来讲没有增加,我们不靠这个,也不回向这个,因为往生功能,万德洪名完全具足。

   法照大师说:

  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意思就是说,成佛不必假藉其它六度万行,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这个法门是「平生业成」的法门,现在已经给阿弥陀佛救起来,现在已经往生决定,现在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已经不是六道轮回的凡夫,所以不用顾虑念佛念好念坏,临终时是好现象或坏现象,不讲这个。若讲这个就是自力圣道的法门,回向往生极乐,才讲这个,这样了解吗?

   所以这个法门称为简单又殊胜,就是在这个地方。胜易胜易,殊胜容易。容易是说每个人都做得到,念得来;殊胜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因为所有的功能都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里面。

   所以昙鸾大师就说: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意思就是说,凡往生极乐世界及到极乐世界之后成佛,都靠这句佛号,不靠我们的功夫。

   问:听说我们念佛的时候,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金刚念的话这样是不是就见不到了?

   答:我们不能只了解表象,要体会它的内涵。大佛这尊佛是什么佛?是阿弥陀佛,小佛这尊佛也是阿弥陀佛,不管大小都不离开阿弥陀佛,只是随机应现而已。而且所谓大声、小声,重要的是心的虔诚与否,心如果很虔诚,就是无声,他的心跟阿弥陀佛感应的程度,也是很直接、很强的,是充满整个宇宙的。否则虽然大声,但并不虔诚,也不专心,对阿弥陀佛也没有充分的信任,没有充分的愿生极乐世界,你想这样阿弥陀佛跟他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所谓「诚于中必形于外」,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自然就会表现怎样的言语行为。主要是看他的心够不够虔诚,如果很虔诚,见到的都是大佛,而且是充满宇宙的。因为有的哑巴或气力不够的人,虽然念不出声,却并不因此就失去他的虔诚。

   有一则感应事迹。一位师父到美国弘法,法会结束时,有位美国听众特别对法师说:「我是学神通的人,我看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口中都会现一道光明;有诚心的人,所现的光明很大,大到几乎能把整个地球都包起来;缺乏诚心的人,所现的光明就很微小,噗一下、噗一下,微弱的光而已。」可见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并不只是指声音的大小。

   问:我们要怎样把自己的心慢慢调整到单纯的境界,真正进入守愚念佛、无诤念佛?

   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则跟技术。原则上我们就是「机法两种深信」:

   深信机──我们是怎样的根机呢?我们五戒不清净,十善做不到,来生决定无法出世做人,只能在三恶道里轮回。要脱离三界六道,需要四谛成就,十二因缘成就,六度万行成就,那更加不可能。我们决定堕落三恶道,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非常可怕。何况我们检讨自己的心,除了贪瞋痴,除了妄想杂念,除了不平、不满、嫉妒、计较以外,那有什么心呢?我们就是这种众生。我们要有这样的深信,这个就是「机深信」。

   法深信──就是对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信心、信仰和依靠。知道阿弥陀佛就是本愿成就的佛,祂的愿就是为了救度这样的众生,因此四十八愿所成就的佛,就是为了要救度这种众生的佛。所以,「法深信」就是深信阿弥陀佛绝对救度的愿力,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是被弥陀的愿力所救度。

   就技术上来讲,我们这样的称名念佛最单纯,但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否则没办法保持长久,中途会变化。

   了解什么道理呢?仍然不离开「机法两种深信」──知道阿弥陀佛救度的这个法当中,名号已具足往生,直到极乐世界成佛,都在称名念佛里面,完全不用其它的方便或修行。就如同善导大师的结论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定善」「散善」的功行,以及平生所说的定善、散善、六度万行,虽然都有他的利益,但就往生而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来讲,其心意是希望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向」,就是说你要追求现世的消灾免难,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要快速成佛,也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任何情形之下,都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做「一向」。

   对这个道理有深彻了解,自然就不会改变,自然就会单纯不会复杂,自然就会守愚念佛,自然就不会好奇、好巧、好玄、好妙。所以在《书信集》里面,我就有强调我们这个法门,最怕好奇迹、好玄妙,不仅会偏失,没有正知正见,甚至会走火入魔。

   我们宗风说:「不尚体验而平凡化,不好玄奇而平实化,不求高深而平常化。」就是说我们这个法门从现在到成佛,很简单、很容易、很单纯、很不复杂,是大家都做得到的;若是追求复杂、不平凡,这样会失去这个法门的利益。

   所以就把自己当成愚痴的人,就算有智慧、根器高,也要降下看成根器低,什么都不会,纵然有十八般武艺,也要置于无用武之地。为什么?因为这句名号都具足了!在太阳光之下,如果还能看到蜡烛、日光灯的光亮,表示我们还在黑暗的房间里面。因为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所做的善事、所修的行,就微不足道,不堪一提,通通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法然上人说:圣道门的修行,就是以智慧证悟涅槃,而我们净土门的修行,则是还愚痴往生极乐。「还愚痴」,就是不要将自己的才华、智慧、贤能表现在这个法门,要把自己当成愚痴的人,什么法都不会修,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只会跟老公公、老太婆一样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参禅悟道是圣道门的修行,至于我们这个法门,每一步都要依照祖师所讲的去做,自作聪明可能就会偏失。

   问:上人,阿弥陀佛,我感觉自从信受弥陀的救度之后很安心,对自己的贪瞋痴本来很在意,听上人说「二河白道」的道理之后,在念佛当中慢慢感觉自己的因缘有在改变,包括自己的个性、脾气,因为有这样的改变,所以对世间、对很多事的看法,也真的比较不在意。不在意之后,感觉顺缘愈来愈多,逆缘也慢慢在念佛当中化解,所以我会相信说念一声佛消万劫的罪,甚至说生死以来的冤亲债主也感觉在念念当中化解。我想请教上人回向的意义,第一就是说对我们在生的人,或生病的人,除了自己念佛之外,是不是也需要大众帮忙回向;对已经过往的祖先或身边的人,除了念佛之外,真正回向的意义在那里,请上人开示。

   答:我们念完佛都会念一首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这并不是说以我们念佛的功德,来回向给阿弥陀佛,请阿弥陀佛到时候来迎接我们。我们是回向给十方法界所有众生,包括六趣四生三途,平等无冤亲、无亲疏的差别。不管有缘无缘,不管跟我们亲或不亲,我们都平等回向给每一位众生。因为我们是大乘法门,大乘就是要利益他人、利益所有众生。

   「愿以此功德」,念佛一定有功德啊!一句有一句的功德,两句有两句的功德,句句都是无上的功德。有这个功德能够回向给十方众生,所以叫做「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我们这个法门的菩提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心,现在共同发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念佛的人即使没有特别念回向偈,这样对祖先、历代宗亲、冤亲债主,有回向的功能吗?有。本来念佛,即使不知、不求,也自然具有超渡祖先、庇荫子孙的功能,能够化解冤亲债主,是可以不必特别对我们的祖先、子孙回向的。但因为我们是大乘法门,我们的心愿无量,就以这短短的一首「回向偈」,将心愿表达出来。简单回答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2006年8月26日)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