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人生即是轮回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 人生即是轮回

  人们给人生下种种定义,或添上很多美好的光环,但是,不管怎样赋予它何种意义,人生的本质就是轮回。

  让我们来深入地思索一下,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吃喝玩乐和睡觉,那么,在本质上,他与动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出生、长大、衰老,直到死亡,最终除了很多垃圾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进一步,如果一个人除了吃喝睡觉还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有一些追求,那么他的生命看来有了一些价值,但只是他自己活得有意义了一些,当他死后,还是只留下些垃圾而已,所不同的只是垃圾不同一些罢了,在本质上还是与动物无异。再进一步,如果一个人除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外,还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那么他除了留下垃圾之外,还留下了一些能给人以益处的精神或物质产品,那么就与动物有所区别了。但是,我为你,你为他,他为我,到头来,你、我、他还是生活在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上,尽管生存的层次不同,但还是没有从本质上彻底改变人类自己的命运,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总还是在轮回之中,一切的生老病死等苦始终与人类形影相随,短暂的快乐,终究被无限的痛苦所代替。总体来看,人类还是只给这个世界留下垃圾,只是将一切可利用的东西“变宝为废”。当宇宙变迁,地球毁灭,人类全部灭迹,磨灭不了的心识,则到其他星系投生。其他任何星系也是一样的状况,一样的结果。不管是什么星系的生命形态,不管是什么社会形态,无一不是轮回。用现代辩证法的话来说,轮回即是事物周期性发展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这样的世界观太消极。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超越轮回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非有十分积极的人生观不可。所以说我们行佛陀事业的人,世界观最积极。我们的目标是超越轮回,超越痛苦,获得永恒的幸福。

  人类还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生存的命运吗?真的有永恒的幸福吗?那种超越轮回之说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幻想吧?不,超越轮回、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生存的命运、获得永恒的幸福不是幻想,因为有不少的人已经获得了成就,达到了目的。请你跟我到佛陀的世界去畅游,你就会知道我说的话真实不虚。

  1、 轮回的存在

  人死了之后是否真的会轮回?回答是十分肯定的。

  中国、印度和英国等很多国家“再生人”的记录,美国关于“灵魂出窍”时人体减轻的研究,还有活佛转世在西藏乃至世界各地发生,这一切事实都无可辩驳地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人并非仅仅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人的生命也并非“人死灯灭”。人类除了肉身这具生物体之外,肯定还有一些什么不能为目前的自然科学所认识的东西。其实佛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以他无碍的智慧向人类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人类和一切有情识的生物,都有一个能独立于生物实体的精神——心识。这就是轮回存在的根本原因。

  我还想告诉你,轮回不仅发生在生——死——生的过程中,轮回还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一个人一生中的不同生命阶段里,也时时发生在你身边的一切事物中。

  轮回不仅是分段生死着的生命在轮回,在同一阶段的生命中,也不断地表现出轮回。你吃够了就饱,然后又会饿,饿了又要吃,这是一种轮回。当你瞌睡了,就要睡,睡够了就会醒来,然后又会瞌睡,这是一种轮回。当你精神饱满时,你会有性欲冲动,就渴望发泄,发泄之后,你就疲惫不堪,当你养足精神之后,又会有性欲冲动,这是一种轮回,你对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追求也是一样的,渴望,追求,餍足,再渴望,再追求,再餍足,也都是轮回。生命的本质是变异,变异就有轮回。生命的轮回,在以各种不同的迹象向人类展示了它存在的消息,但我们不可能用一生一世来证明,就象一只在秋天诞生的蜜蜂无法见到春天。我们也不能用物质规律去认识心灵的现象,正如不能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社会科学的课题一样。此外,相信轮回的存在,类似于承认数学中的公理注[1] 一样,这需要的是直觉而不是推理。这种直觉来自于一个人过去世所累积的善根和智慧,仅有思辨的聪明是不够的。

  2、 轮回的本质——相苦,性空

  一般人所认识的轮回,是说人死之后,有一个不灭的精神实体(灵魂、神识),又投胎成人。其实,轮回不是这么一回事。

  根据佛陀的教导,没有一样实体是可以不灭的。人类和一切有生命与情爱的生物,叫做有情众生注[2]。他们都有着一个叫做“阿赖耶识”的心识,它象仓库一样不断贮存着每一个有情众生每一生每一世的善恶业种子。是这个种子库的相续不断,造成轮回。这个阿赖耶识不是一个什么精神实体,是一种不能以凡夫的认知能力理解的存在。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只有当你对佛法有很深的理解并有一定的证悟才能较好地认识。

  投胎转世,简单地说是这样的。起“种子库”作用的阿赖耶识与母腹中的胎儿(或受精卵)的极精微之气相结合,胎儿就有了“末那识”。这个末那识的功用,是执着阿赖耶识种子库为“我”,渐而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生命个体便完善了。在一生中,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做的一切有漏注[3]之业,经末那识输入种子库阿赖耶识,同时其中旧的种子则依外缘而感招并成熟种种果报。随肉体死亡,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识等七识就消失了,而阿赖耶识不灭,带着“充实”和更新过的一切种子,进入新的生命体,又在新的生命过程中输入新的种子。如此循环,即是不断的轮回。

  轮回的外在特点是:其相为迷,因迷而生种种苦。生老病死无一不是苦,这容易理解。其实,一切的快乐,其本质也都是苦。要是不信,且听我分析。渴望的过程是苦,餍足之后也是苦。比如,吃饱了是苦,性欲满足后也是苦,只是这种苦较轻,与饥饿和渴望相比不觉得是苦。享受美食和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似乎是乐,但很快就被餍足之苦所代替。如果细细体味,你会发现,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乐,那只是被另一种苦所代替而已。

  说到这里,有人会绝望地说:轮回是苦,一切有情众生都在苦海中,无有出期,没有指望了!不,完全有指望,因为轮回的本质特点是:其性为空。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无常的,它没有一个不变的实质。所以我们可以超越轮回,可以超越痛苦!

  [1] 数学中有一个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点人人都承认,连动物都知道,但是不能用数学的方法去推理证明。

  [2] 有情众生——包括人类、一切动物、微生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非人(如天界的神仙)和鬼类。

  [3] 漏——流注、漏泄之意,烦恼的异名。三界之有情,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泄漏贪、嗔、痴等烦恼,此为漏。由于烦恼的不断习染作用,心念流散不绝,得不到正知正见;又由于烦恼所造诸种恶业,使造业者漏失正道,漏落于生死海中。

  3、 众生是怎样轮回的

  众生依其自身的业力和外缘而投生成不同的生命形态。人和畜生(动物)是生存在现代自然科学所认识的三维空间里,其他的众生的存在形态,则超越上述的三维空间的。

  轮回中的众生,依其心识状态不同,可分为三个类别,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此三界众生因轮回转生的去向和所处环境的苦乐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六种类别,称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1)三界

  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迷妄之有情众生在生灭变化中流转,外相上看是身所处的地方不同,但其根本之不同在于其心识之境界不同。众生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故又称作三有生死,或简称三有因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海。

  (一)欲界,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睡眠欲等有情众生所居之世界。欲界包含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混合而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色界,色为有质碍之义或示现出某种形象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但还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因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色界,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存,无有质碍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有形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不能定其方处,从果报胜于色界的角度而言,也常说它在色界之上。依其禅定寿命等之胜劣,共分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天、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

  (2)六道众生

  ①天人,又作天众。即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之有情众生。(有时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众生。)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佛教多用以表现其庄严。于诸经中,甚少有关色界天人之记载,然欲界六天之记述则颇为详备。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黄、黑等七种身色光明,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等,可随意变现各种长短大小粗细等形象。其发柔软润泽,…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人生即是轮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