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目,都属于「乃至」的范围。
所以,这个「乃至」的涵义很广,可说没有任何忌讳,没有任何的限制,就如同法然上人所讲的「念佛以无义为义」。
李同学:请法师开示一下,从「现代禅」一直到「净土宗善导流」的因缘。
慧净法师:现代禅是上师──李元松老师一手创建的,他创建现代禅也有个过程,简单讲就是阿含、般若、禅、密、净,他曾形容说:阿含二十岁、般若三十岁、禅四十岁、密五十岁、净是六十岁,也就是说净土是「老禅」,最高也最圆融。虽然讲「禅」,其实是外禅内净,因此,李老师最后归心净土,归心善导流。
李老师临终前,解散现代禅,关闭现代禅网站,改「现代禅文教基金会」为「净土宗文教基金会」。这也就是宣布所谓「现代禅」已经过去了,现在改为「净土宗」,等同旧的生命已经蜕化为新的生命了。李老师最后舍禅归净,所谓的「净」,即是在所有净土法门当中,他独归「善导流」这个净土法门。
据他女儿形容,李老师临终之前的几天,可说是念念不舍,念佛不断,直到十一月十七号往生那天。他往生之前,好几次打电话跟我联络,要请我北上,并指定印我的书,他说他的书可以不用印了,就以净土宗的名义来印我编的这套书,因缘就是这个样子。
潘同学:法师您如何看待第十八愿最后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慧净法师:「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可以说非常的好,让所有的人对往生有希望。因为有这八个字,才显示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彻彻底底、没有分别的,所有众生都要救度,没有一个遗漏。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有正反两面的意义,从文字上看,好像说我十方众生都要救度,但是你不可以犯五逆和谤法,如果你五逆和谤法就不救度。但其实恰恰相反。
一方面说明你如果犯五逆、谤法的话,就会堕落地狱,你要回转过来,只有我能够救你。「下品下生」是五逆的人,怎么能够往生呢?一定堕落的嘛!既然是五逆,一定谤法,否则怎么会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呢?所以一定谤法。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无救了。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愿,是连五逆、谤法也要救度的。那么,还有什么众生不能救度呢?这是一点。
再一点,所谓「十方众生」,到底是指什么种类的众生呢?因为后面有「五逆谤法」,而显示出其实我们十方众生,我们这一种凡夫,内心都有五逆谤法的种子。只是遇缘则现,遇到这个缘,就会显现出这种行为。
像我们看报纸新闻,今天社会上哪里又发生抢劫、哪里杀盗淫妄,都要想到:这是我过去世做的,他是我过去世屏幕的播放。我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他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因为我的阿赖耶识当中,还有这样的种子在,遇缘则现,只是这个缘他遇到了,我还没有再遇到。
所以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给我们无穷的希望跟安慰。因为连五逆、谤法,阿弥陀佛都要救、都能救。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在这里叫做「抑止门」。告诉你说,五逆谤法在世间是最要不得、最极恶的行为,不要去做──抑止。对于还没有做的,告诉你不要做;但如果你已经犯了,就摄取。就好像「下品下生」已经犯了,因此告诉你说要念佛,不然就会堕落──摄取。
所以,第十八愿有摄取、有抑止。抑止当中又有摄取,摄取当中又有抑止。一重一重的。
怎么讲呢?第十八愿是摄取,唯除五逆就是抑止。抑止当中有摄取,摄取在那里呢?在下品下生,就是摄取。摄取当中有抑止,抑止在那里?在十二大劫。虽然往生了,但告诉你说你犯了五逆,所以十二大劫在花胎里面,是不是又回到五逆谤法的抑止?
摄取当中有抑止,抑止当中有摄取,摄取当中又有抑止,种种方便,无非要警告我们,五逆谤法的罪非常重,不要犯;因为你还没犯,所以不要犯。
犯了的话,回心转意来念佛,就能够被救,是这样的。但是摄取了,被救了,在花胎里面十二大劫,那还是抑止了!这就是在警惕我们不要作恶,劝勉我们要尽量行善的来念佛,持戒、守戒的来念佛,做一个好人来念佛。所以摄取当中有抑止,抑止当中有摄取,摄取当中又有抑止,种种方便。
这就好像父母调教孩子一样。一个扮演慈母,一个扮演严父;母亲就是摄取,父亲就是抑止。父亲说乖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你会被赶出去哦!孩子无知调皮,有一天犯了,就被父亲罚到外面去站,不准吃饭。过了十分钟,糟糕!天色忽然暗下来,而且在打雷。哎呀!下大雨怎么办?母亲就说:暂且原谅他吧!孩子,快进来跟爸爸忏悔,母亲这是扮演摄取了。孩子进来忏悔了,忏悔难道就没事了吗?爸爸还要再警惕几句,警惕几句就是抑止。
总之,佛就是彻彻底底的慈悲,而众生有贪瞋痴,比较顽劣。但也不能任凭众生发展他顽劣的本性,所以,还要有抑止。也就是在无条件的救度当中,会控制他顽劣的本性。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让我们晓得阿弥陀佛的悲心,彻底无遗,所有众生都要救度。同时让我们体会佛心,佛心要我们做一个奉公守法、为世良民的人,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奉公守法、为世良民的人;要我们做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我们就要做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
我们订净土宗教章,宗风部分就有「往生之道」跟「处世之道」。第十八愿三十六个字当中,前面二十八个字,为往生之道,是就「真谛」来开展的;而处世之道,是就「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俗谛」来开展。
因为「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反过来说,就是你要注重人伦,孝顺父母,奉侍师长,不要对父母有忤逆的行为,要注重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所谓「出世间法」跟「世间法」,后面八个字是世间法,前面二十八个字就是出世间法;也称之为真谛门与俗谛门。
如果了解这八个字,内心就会有无穷的安慰法喜。若是不了解,误会了的话,啊!阿弥陀佛的救度居然还有条件,后面还有八个字的但书。所以我们要对这八个字有正确的了解。
潘同学:阿弥陀佛!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学生想要研究善导大师的思想,想请教师父说用什么方式来读善导大师的著作,会比较好,就是给我们做学子的一个开示,怎么去进入研修净土的方式。二者是说,同学中也有在学净土法门、也在念佛的,往往过程中都会懈怠。想问师父遇到懈怠的时候,该如何提起我们的正念,或者提醒自己的初发心,用什么方式持续念佛下去?
慧净法师:是,你刚刚问的等于有两点。第一点是你研究的论文,就是善导流。第二点就是怎么样念佛能够念念相续,能够精进不退,是这样吗?
研究「净土宗善导流」,师资和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料这方面,台湾较贫乏,日本比较多。其实研究佛学,不管研究那个宗派,都必须有日文的基础,能运用日本的数据,这个陈教授从日本回来最能够了解。所以你如果要研究善导流,需要懂得日文,运用他们的数据。当然我编的书你也可以好好的参考。
潘同学:看书是不是有什么次第?
慧净法师:我不是一个走学术路线,会研究学问的人,可以这么讲。不过,如果你用一段时间,把这套「净土宗丛书」通通看完,不管先看那一本,只要能融汇贯通,应该就会掌握到。
至于念佛的话,可以说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这两句十个字,你们把它记下来: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既然这样的话,我们早上起来,刷牙洗脸完了,任何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先开始念佛。
最好的方式是静坐念佛,因为早晨有三静──心很宁静、空气很清净、环境很安静。怎么心宁静呢?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昨天的烦恼、妄想都已经沉淀下来,也睡饱了,那种心境最接近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很空灵、没有杂念的,所以心很清净、很宁静。空气很清净,因为汽车还没有出来,工厂还没有开工,环境还不大受污染,空气很清净。环境也很安静,因为大家都还没有开始上班、走动。
静坐念佛,找一个感觉比较舒适的地方,房间、床铺上都可以,只要你坐下去安稳,眼睛闭起来,或者是三分目,在心中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可弥陀佛……。一句一句,不快不慢,清清楚楚;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钟头,随自己的时间,这是静中念佛。我们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现在当学生是这样,将来毕业步入社会上班,任何时候都是这个样子。把它养成习惯──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一天当中的某些时段,可以这样静中念佛,也叫专念;其它时候,不管工作或走路,只要不动脑筋,也可以念佛,这样动动嘴巴的念佛方式,叫金刚念。
念佛有四种方式:一种是大声念,张开嘴巴大声念,大家都听得到;一种是小声念,也是张开嘴巴出声音念,只是声音比较小;另外一种也张嘴念,但不出声音,这是金刚念;还有一种是闭着嘴不出声音,念在心中,叫做默念。
平时我们就金刚念,金刚念最能绵绵密密、细水长流,不累也不会妨碍别人。就像刚刚讲的不论何时、不论何处、不论何事、不论何心(何种心念)、不论何数,不论念多少都可以,这个就是「乃至」──乃至何时、乃至何处、乃至何事、乃至何心,把它养成习惯,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生死心迫切,罪恶观深的话,自然会依靠阿弥陀佛。好像沉溺大海中的人,旁边有个救生圈,唯有这个救生圈是生命的依托,否则就会被溺死了,你一定会紧紧抱住救生圈。所以生死心迫切,又有罪恶观的话,这句佛号会不念而自念。
学禅的人生死心很迫切,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大事未明,好像死了父母那样的悲伤痛苦。生死心的深切,是通于一般佛教的,不管净土门、圣道门,一旦学佛生死心都要很迫切,而且无常观要很深,释迦牟尼佛就是因为有无常观、有生死心,才会出家的。
其实也因为有生死心和无常观,才会寻求宗教的救度。因为宗教是救度之教,能带给人类终极救度与安慰。所以一旦对生死大事有迫切感,念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陈教授: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谢谢师父。我想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各自「寻宝」(意指与当天在座旁听净土宗念佛会同修进行个别访谈)………。
慧净法师: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辅仁大学宗教系所师生参访慧净法师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