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不共内加行 皈依篇》大圆满隆钦领体前行仪轨 遍智妙道 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帮忙,可为友,但不可究竟的皈依他们。行烟供或修舍身法时,他们都是客,此时给予一点

  

  供养是可以的,亦能教导他们佛法。

  

  因皈依法,故不可伤害有情。不害众生很难,如常于无意中伤害了微小不易见的动物,但明显易见的大动物确不可因自己的习性再去伤害。

  

  因皈依僧,故不与外道同居,也不跟随其他宗派,因环境的不允许而难免与外道同居时,应常忏悔,也不跟随即可。

  

  

  所取学处有三

  

  因皈依佛,于见任何佛像、佛卡等,不论完整或破损,恒常顶礼恭敬,并安置于清净处。

  

  因皈依法,故见闻所有佛经或论典等必恭敬,一点也不可轻视。如上已提一般影印佛经或仪轨失败时,不可随意放入垃圾桶,为恭敬不污损故,应予焚烧。

  

  因皈依僧,故恭敬僧众。遇穿法衣者必予尊重,遇托钵者必予结缘。僧衣虽依地方风俗而有异,但知为出家众或每见僧服时,必置清净处以表尊重。

  

  

  通分学处(五通分学处)

  

  密宗内的共通学处有五条(简称五通分学处),也有四种不同的版本,其他宗派并未如此细分。阿底峡尊者也因特别推荐五通分学处,他的学处乃流传最广,其他如阿哩巴趁所写的《三律仪论》内也载有详细的五种共通学处,其他则较少。

  

  

  通分学处分三

  

  因皈依佛,故视自己的上师如佛,恒常尊敬。

  

  因皈依法,故视自己上师的语如法语,不可违背。

  

  因皈依僧,故视金刚师兄或佛门皈依者如道友,三门清净恒恭敬。

  

  

  阿底峡尊者所提五共通学处

  

  为尊者根据经典所载整理而出。西藏亦有其他高僧整理,只是并未发扬光大。

  

  纵临命危时,也不可失去皈依戒。

  

  纵遇各种利惑、财诱时,亦不可失去皈依戒。

  

  纵遇任何困难时,亦不可放弃三宝的戒律。应祈求三宝并深入观察自己的命运、因果报应等,于任何状况,都不可失却皈依戒。

  

  往任何处去时,均需顶礼去往方向所在的佛,以祈恒常不忘三宝。比如往北行时,先顶礼不空成就佛。于平常不便时,顶礼本尊亦可。

  

  每日恒念皈依文。除自己恒念皈依文外,亦劝或提醒他人念,以能反思、观察自己戒律的持守。应注意,对能接受自己建议的熟人,我们给予规劝或提醒,对未熟识或不能接受自己建议者,则善巧的观想他们与我们一起持念,如入菩萨行内提及:「自己若无能力以外在的方式帮忙他人时,也要用自己的心去帮忙他」。

  

  以上是皈依的学处。除此之外,我们于四行为间(行、住、食、卧)都以密乘的善巧方便法时刻不忘三宝,即随时观想诸佛、或菩萨、或上师、或本尊等皈依处与我们同在,如行走时观想坐于右肩上、自己绕着诸佛菩萨而行走,吃饭时观想于喉轮上、所食全部供养诸佛菩萨等,坐时观想于顶轮虚空上,睡觉时观想于心轮、心止于上师而入睡,此时睡中无恶梦,心亦不散乱,慢慢即相应上师、诸佛菩萨等的心和智慧。其他如僧众诵戒日或六齐日等亦应供养诸佛,如果不方便,就以三餐作供养,并观想这些食物都是诸佛菩萨所赐、为他们所加持,食用后,我们身心已为加持。

  

  皈依境的观想

  

  首先观想修法所在处为珍宝所遍成的庄严净土,此净土如《阿弥陀经》所言般具足十方世界诸佛功德,净土的中央、我们自身对面虚空中,有一颗生五枝叶的如意树,叶果茂密广遍东西南北一切空界,每枝叶上都挂满各式稀珍奇宝等种种变化为严饰。

  

  (一)皈依境主尊

  

  中间如意树枝

  

  在中间的枝上,有一八大师子所拥的宝座,宝座上有杂色的莲花日、月轮垫,上面坐着体性为一切佛总集体性、无等大悲宝藏的具德根本上师,身现莲师相、身白色而现红润光彩,一面二足,以国王游戏姿而坐,右手期克印持五钴黄金杵,左手结等引印、上有嘎巴拉宝瓶充满无死甘露并覆以如意树叶。身着法衣长袍,头戴莲冠,与右手持钺刀、左手持颅器(头盖骨)的白色智慧海生金刚佛母平等加行。

  

  (二)前枝如意树

  

  主尊莲师的对面虚空中,面相莲师。

  

  (三)右枝如意树上

  

  大乘八大菩萨众双足平等立于莲花日、月轮座上

  

  (四) 左枝如意树上

  

  小乘声闻、缘觉众立足而住。

  

  (五) 背后枝如意树上

  

  法宝经卷层迭而上

  

  以上皈依境观想清楚后,并观想自己坐于如意树前,自己今生的父亲坐于我们的右侧、母亲坐于左侧,冤亲债主、怨敌、诸有仇者及魔障等皆坐于我们前方、面向皈依境,所有亲朋至亲、好友及三界六道一切诸有情等,皆于我们两侧及后方合掌而坐,都与我们一起面相皈依境、念诵皈依文。为何观想敌人坐于我们前面呢?大乘菩萨道忍辱波罗蜜要圆满时,一定要有敌人,敌人就是我们最好的亲友,无敌人则我们的忍辱波罗蜜无法成就,若无敌人就观想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与己曾有小恩怨者在前亦可。

  

  修行结束前,观想皈依境中诸尊众的身中放无量光,照触自、他一切有情众,皆一一如飞鸟,融入莲师及眷属中,诸眷属众又一一融入莲师及传承上师众,传承上师众又复由上而下融入莲师(上师)身,莲师融于光中消失,于此法身离戏中打坐。初学人不懂入空性时,则心里想我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再发菩提心,所有众生得到解脱,将心放在善念上即可。

  

  起心动念时,可重复观修或念诵皈依文或起坐,起坐前应念诵回向文,将所修诸功德回向一切有情。回向是每次不可忘记的法门,若无回向则我们于瞋念怒心起时,所有功德将马上消失,有回向则我们起任何烦恼时,功德亦不会消失。皈依的功德依《五股经》上说:「皈依者,若有形色者,充满虚空界。」皈依的功德如果有颜色的话能充满虚空,所有情趣世界也容不下,皈依是所有佛教的入门,能消诸业障,如刚刚所提观想诸佛菩萨发光,融入我们自身消除我们的业障,如此的观想也会圆满我们的智慧资粮。

  

  以上是我们今天简单所讲的皈依,我们时间有限、我的国语也不是很标准,但希望你们都能听得懂,若不懂,以后可找时间问,我们再详细解释。最后,我们一起将今天听闻佛法善业的功德回向一切有情…………。

  

  

  

《《不共内加行 皈依篇》大圆满隆钦领体前行仪轨 遍智妙道 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