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始可!一开示观门同佛竟。
圆觉经讲义卷第三
己二 征释迷悟始终
庚一 金刚藏启请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请法之仪,表示三业恭敬可知。
庚二 正陈请词
辛一 庆闻述益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此庆闻述益。大悲世尊,指世尊具大悲心。善为一切菩萨,循循善诱,宣扬如来,圆觉清净者:宣扬如来藏,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此即如来圆觉妙心。大陀罗尼,因地法行者:而此心、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故曰:大陀罗尼。依此心、普照法界,寂灭无二,是谓:因地法行。由顿至圆,无渐次而立渐次,无方便假设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者:此等道理,众生不知,如童蒙之迷昧。今承我佛之慈悲训诲,开示发明。在会法众,幻翳朗然:幻者、无而忽有,虚幻不实之义。眼中忽起翳病,空中妄见空华,非但所见空华是幻,即能见翳眼亦幻。于诸幻法,妄生执取,故名幻翳。故佛前云:犹如翳目,见空中华,空本无华,病者妄执。而今信知,幻身、幻心、幻智,诸幻灭尽,所见之幻既尽,能见之幻亦亡,故曰朗然。眼翳已除,则为慧目。如“楞严经”云:“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此即圆照清净觉相也。
辛二 正伸难问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此正伸难问。由观行成就,顿同佛境,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观行未成之时,并不知也。然此中之意,难免有疑,是以金刚藏,代致三难,冀佛解答,俾令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一、以真难妄:若众生本来成佛,惟是一真,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之妄耶?二、以妄难真:若诸无明妄法,众生本有,何因缘之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耶?三、真能生妄:若诸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众生形貌各异,故曰异生。本来成佛,后再起无明,此真能生妄,一切如来,已经返妄证真,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耶?烦恼、即妄惑。根本烦恼,即无明;枝末烦恼,即六识。前佛云:妄认身心,故有生死,且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后云:众生来成佛,俨然自语相违,故兴三难。
辛三 结请通释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此结请通释。惟愿者,求之亲切也。如来具大慈心,平等无遮,惟愿不舍此平等无遮大慈,乃为现会菩萨,开秘密藏。非器不传,谓之秘藏,说不显了,谓之密藏。今为开之,令现会得益,兼复遐被未来,及为末世,一切众生等,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乃经藏之通名,以此经是经藏摄故。了义法门者:显明究竟之义,乃显了之谈,非覆相而说。闻者、自可永断疑悔,得生正信矣!
“大疏”云: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信心善品为业。别有三种:一、疑自:谓疑己不能入理;二、疑师:谓疑师不能善教;三、疑法:谓所学法,能令出离不出离?今三疑成难,即疑法也。悔者,是不定之法,悔善则恶,悔恶则善。今永断疑悔,即属断恶,恶断,则善生矣。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庚三 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重言善哉者,乃赞叹金刚藏,能为现会新学菩萨,及为末世初心众生,断疑生信;因此三难,乃如来所证甚深境界,为秘密之藏。今者秘密双开,不舍大慈,是为究竟成佛方便。非金刚藏不能问,如来因问而说。是诸菩萨,最上教诲,显了之义,大乘之理,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闻之而得大乘正信,永不退转,故曰: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庚四 承教静听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乘默然而听。
四承教静听竟。
庚五 正答所问
辛一 长行
壬一 反覆起疑之端
癸一 总指轮回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以十法界,迷、悟;依、正;因、果,皆生死边事,从妄见有,圆觉性中,本无此事。一切世界:总指三世间;始、终、生、灭,别指正觉世间。始,谓随缘示生;终,谓缘尽现灭。前、后、有、无,别指有情世间。前,谓随业受生为有;后,谓业尽则灭为无。聚、散、起、止,别指器界世间。聚,谓成劫,聚尘为界则起;散,谓空劫,散界为尘则止。所有三种世间,皆依妄念而得建立,念念相续,生、住、异、灭,以妄心对妄境,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种种取舍:取正觉世间,而舍情器世间,皆是颠倒妄心,变现轮回之相。“楞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一总指轮回竟。
癸二 真随妄转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未出轮回者:此法说,仍用生灭妄心,而起分别妄见,辨于圆觉净性,彼圆觉净性,亦同流转于生死耳;欲免轮回,断然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此喻说,譬如数动之目,能摇澄湛之水。动目,喻生灭妄心;湛水,喻圆觉自性。湛水本不摇动,因数动其目,妄现摇动之相。圆觉自性,本非流转,妄现流转亦然。又如定眼,能回转火者:“略疏”云:眼识迟钝,旋火成轮。其意:眼识迟钝,瞪定其眼,回旋久观,彼火本不转,因回旋久观,而火亦转而成轮。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者:云飞如驶,只见月有运相,月实不运,因云驶所显而成运。舟行似箭,只见岸有移相,岸实不移,因舟行所显而成移。以上湛水、定眼、月岸,通喻圆觉自性。水波、火轮、云驶、舟行,通喻生灭妄心。以生灭妄心,辨于圆觉,而圆觉性,即同流转,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被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不旋复?
诸旋者:指动目、定眼、云驶、舟行也。未息者:正动、定、驶、行时。彼物者:指水、火、月、岸。先住者:求其先行止住,尚不可得。何况以浅况深,通责迷倒也。意谓:世间浅近之事,若诸旋未歇息,而求彼物先止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者。显是无始妄识,出生入死,起惑造业,莫不依之,故曰: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自性,而不回旋转复者,无有是处。二真随妄转竟。
癸三 结指前疑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是种种取舍,皆是轮回之故,汝等便生三惑。即指前三难,是分别妄见,非真实知见耳。一反核起疑之端竟。
壬二 喻释现起之疑
癸一 空中华无起灭喻
子一 喻释
丑一 翳差华亡喻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以清净眼,观晴明空,是谓无翳。今云幻翳者,从无而有,故谓之幻。喻六识妄心,依八识虚妄变现,翳既是幻,见亦非真,故名为妄。此喻妄生分别之见。空华者:妄见空华显现,此喻分别所辨妄境。空本无华,即妄见空华时,亦本不生,皆因翳眼妄现。幻翳若除者:翳病若遇良药,得以除灭。此喻闻佛法,顿悟识空。识空翳灭,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此喻颠倒分别妄见已灭,何时更起一切妄见:犹如问佛,何时复生烦恼耶!何以故者:乃征问之词。释云:翳华二法,非相待故者:翳时空不生华,但因翳妄见,非华实有所生。翳华二法,皆无实体,非是对待安立之故。众生迷时,妄见生死,究竟众生,性自涅槃,故曰本来成佛。一翳差华亡喻竟。
丑二 空不生华喻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亦如空华:喻生死涅槃。虚空,喻圆觉净心。若悟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是空华本无故。以何以故征释云:空本无华者:喻净眼不见空华,而如来已了识空,不见有法起灭。以既不见华,孰为起灭?喻如来于圆觉净心,真空实相之中,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焉。一喻释竟。
子二 法合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迷见生死,似华起;悟得涅槃,似华灭。执则成有,不执成无,空本无华,起无起处,灭何所灭?妙明觉性,圆照法界,寂灭无二,离于生死涅槃,无明妄见,惟有空性独存,故曰:离于华翳。二法合竟。
子三 结成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上云:惟有虚空,离于华翳,即以虚空为喻。故告以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不是因离华翳而暂有,亦不是因有华翳而暂无。此中虚空,喻圆觉净性,恒常不变,即是成佛真体。即此一喻,前二难自然而解矣!虚空非暂有无,觉性何关迷悟。此不因离华翳而暂有,显有华翳时,即有虚空。觉性,即是作众生时,我法二执正炽,而佛性如故,故曰:众生本来成佛,复有一切无明。又不因有华翳而暂无,显虚空本有,不过为华翳所障覆。法中即是佛性本有,但为我法二执障覆,不妨说无明众生本有,复说本来成佛。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者:此约在缠之圆觉。如来,约心真如生灭二门,因随顺真如生灭二门之故,而能成立虚空,及一切法。犹言虚空尚不因幻华起灭而为有无,何况圆觉真常之理,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又岂随生死涅槃而起灭耶?初空中华无起灭喻竟。…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