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以步履轻重,远近高下,而分胜劣耳。
癸二 飞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草木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服食草木。此与上科药饵,不过生熟之分,惟不餐烟火食,但服紫芝黄精、松枝柏叶;服食不休,而得功效,谓药道圆成。行步如飞,升高越壑,身轻胜前,故名飞行仙。
癸三 游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金石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烹煎铅汞,炼养丹沙,而不休息。故能化形易骨,点石成金,各获其效,谓化道圆成。为超脱而游世外,因利济而游寰中,故名游行仙。
癸四 空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动止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动止;动以运气调身,止以养精安神;动止以时,起居必慎。由是运养不息,初则练精还气,继则练气还神,终则练神还虚,故得气精两化,形神俱妙,谓气精圆成。乘云御龙,游于虚空,故名空行仙。
癸五 天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津液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津液;上出为津,下咽为液;即所谓鼓天池,咽玉液,能令水升火降,久而不息,水火既济,而结内丹;内外融通,与物无累,谓润德圆成。乘正御气,游乎天上,故名天行仙。 《指掌》云:此上五仙,前二似属彼之小乘,以只知存想圆形,全无利济之心,但以有烟火无烟火;分之为二。后三似属彼之大乘,以兼有利济之心,但游行未能忘身,不能远达高举。而空行,则形神俱妙,虽能高举远达,而犹有分齐。至于天行,则与天地合其德,与六气合其用,利万物而不宰,处寰中而无迹矣。
癸六 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精色者:谓坚固其心,以求精色。采日月之精华,食云霞之彩色,久行不息,粹气潜通,粹即日月云霞之精粹,谓吸粹圆成。形与气化,神与物通,穿金石,蹈水火,任运无碍,而与造化交通,故名通行仙。 汉武内传,东方朔遇黄眉翁曰:吾却食服精气,三千年一转,反骨洗髓,三千年一转,剥皮伐毛;吾生已三洗髓,三伐毛矣!所以视天地若蜉蝣,等古今犹旦暮也。
癸七 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咒禁者:谓坚固其心,以持咒禁。持咒,则延年益寿,护国佑民;禁戒,则止嗜戒欲,降妖袪魔;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术法圆成。咒是咒术,法是禁法,咒枣书符,以愈疾病,禁毒驱魔,以利群生。将此道以养身,推此道以济世,故名道行仙。
癸八 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思念者:谓坚固其心,沉思静念,存想顶门而出神,系心脐轮而练气;即系心脐轮下,透尾闾关,上升夹脊双关,以至直透泥洹宫,冲顶出神;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思忆圆成。神出入而自在,气上下以交通,形神照应,故名照行仙。
癸九 精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交遘者:谓坚固其心,以成交遘。易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遘精,万物化生。《灌顶》云:此以肾水为坎男,心火为离女,取坎填离,降火提水,令其交遘,以成仙胎;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感应圆成。感应者,即交遘义,此以坎离,遘精成行,故名精行仙。 《正脉》云:至于用女子为鼎器,而采助淫秽;内教固辟为魔论,而仙道亦鄙为下品。此为投人之欲,狂迷者多惑之,正人君子,绝口远之可也。
癸十 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坚固变化者:谓坚固其心,以穷变化,推求其术,深研化理,久行不息,而得功效。心存化理,久则觉悟,而与造化相通,谓觉悟圆成。移山倒海,翻易四时,故名绝行仙。二正列诸仙竟。
壬三 判同轮回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练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此结示妄想,极劝真修。是等,指上十类仙人,皆于人中,怖惧生死无常 ,以求长生不死。《正脉》云:岂觉言长仅以胜短,说生终以待灭,讵识无生之至理,本常之妙体哉! 练心者:即别修妄念,不修正觉真心也。别得生理者:即存想固形,别得延生,妄理相应,故能寿千万岁;但是后死,非真不死,如松柏后凋,非真不凋耳。休心依止,深山海岛,绝于人烟之境:即所谓蓬莱弱水,惟飞仙可度。七金山之外,其水甚弱,舟楫不能至,而羽毛皆沈,为神仙所居之处;并非不死之国,斯亦是轮回。以所依既未超乎三界,而能依岂能脱于生死?夫法身真常,形骸虚幻,怖速死而求长生,即属妄想,依妄想而堕生灭,正是流转。
不修三昧者:乃极劝真修;言欲免轮回,须断妄想,欲断妄想,须凭三昧。三昧者:即首楞严大定也。因中,依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若因中,依生灭为因,欲求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设若不亟早修习楞严三昧,仙报一尽,依旧还要改头换面,而来散入于诸趣之中,可不痛哉!
《正脉》问:修仙者,妄谓释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惑此言者甚多,请此附辩,以觉深迷。答:彼所说性命,二俱非真,盖指身中,神魂为性,身中气结,命根为命。故说单修性者,但得阴魂鬼仙,无长生身形;兼修命者,方得轻妙长生之身,而夸形神俱妙。安知佛所说性,是人人本有,真如性海,乃无量天地,无量万物之本体。证此性者,岂但能现无量妙身,兼能现无量天地万物。其所现者,岂惟但能令住百千万岁、虽尘沙浩劫,亦可令住。且欲收即收,一尘不立,欲现即现,万法全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方谓真如佛性。斯言信不及者,请细阅前文显性处,自然悟彼无知而妄谤矣。
昔吕严,三次晋京,求名不遂,乃郁郁而返。韩钟离欲度吕洞宾即吕严,在于中途,旅馆候之。时吕严至,长吁短叹!韩曰:相公何为如是,莫非功名不遂乎?夫功名犹如梦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何为怏怏于怀?吕严闻之不语。韩又出枕子一个,语曰:子今路上辛苦,少憩一卧可也。吕严受之即睡,梦至一家投胎,既生,聪明俊秀,母爱如掌上之珠,少读书,有过人之才,年既长成,所试皆捷,出仕为官,运途顺利,连升吏部尚书,为人忠直,竟遭奸臣奏害,令杀其身。一生所处皆顺境,忽罹杀身之祸,绑至刑场,利刀一砍,头落惊醒,出一身大汗。韩语之曰:功名富贵事如何?莫若及早从吾修道。吕严一想,人世总是无常,遂从之,别修异道,易名洞宾。炼一双雌雄剑,斩妖袪魔,志在利生。一日路经黄龙山下,见有紫云盖顶,知有高人,于是入山参访。适黄龙禅师,上堂说法,洞宾旁听。说毕,黄龙禅师云:今日有人盗法。洞宾即出众云:囊有长生不死药,何用盗法?黄龙禅师斥云:汝这个守尸鬼。洞宾即飞出宝剑,要斩黄龙禅师之首。剑至项,鸣一声即坠地,插在地中,并不飞回。洞宾用尽心力,亦不飞回,黄首如故。于是相信道高,方向忏悔,请求开示,礼拜为师,有偈为证:蹙碎浮囊弃却琴,从今不弄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方悔从前错用心。是可见仙道不如佛道也。五诸仙趣竟。
辛六 诸天趣 分二 壬初 正列诸天 二 通前总结 壬初分三 癸初 六欲 二 四禅 三 四空 癸初分三 子初 标示生因 二 欲分轻重 三 判属欲界 今初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
此标示生天之因。诸世间人,有欲离苦得乐,不求常住,不生不灭,圆湛之心,但依有为事相,而求有漏果报。是依妄本,而不依真本而修,为三界总因也。未能舍诸妻妾恩爱者:别为六欲天之因,以欲界未离三欲,皆有淫欲,饮食睡眠,今称欲界。以淫为诸贪之首,故未能舍诸妻妾,深恩重爱,以修出世,戒定之业,而证无漏之果也。 梵语提婆,此翻为天。灌顶引论云:天者,清净光洁,最胜最尊;或谓天者,天然自在,首出庶物。以上品十善,及世间禅定为因。 《正脉》云:天趣与仙趣不同,世人仙天不分,而学仙者,滥附于天,且谓诸天,皆彼祖仙。今略辩之:仙以人身,而恋长生,最怕舍身受身;诸天皆舍前身,而受天身。岂其类哉?又仙处海山,如蓬莱昆仑,皆非天上。四王忉利,曾无卜居,况上界乎?是知天趣,最为界内尊胜之流,迥非仙与鬼神之类也。
子二 欲分轻重 分六 丑初 四王天 二 忉利天 三 夜摩天 四 兜率天 五 化乐天 六 他化天 今初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王天。
己色为正淫,他色为邪淫。此人遵守五戒,于邪淫中,不唯身无有犯,即心中亦无一念思想;是正淫虽有,邪淫已无,故不奔流纵逸,而得爱水,澄净莹洁,心地光明也。今独约淫欲一事,以是生死根本,故约之而分胜劣耳。此人命终之后,舍人身而受天身,生须弥山腰,邻于日月宫。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为帝释外臣:东持国天王,居黄金埵;南增长天王,居琉璃埵;西广目天王,居白银埵;北多闻天王,居水晶埵。此四天离人间地,四万二千由旬,身长拘卢舍四分之一,当此间周尺,七十五丈,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合计九百万年也。
丑二 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此比前更进一步,不但无有邪淫,即于自己正妻,房帏之间,淫欲爱念,尚且微少淡薄,所谓有时有节也。然于清净独居之时,间有淫念生起,不得全其净味。命终之后,超日月之光明,生须弥之极顶即人间顶。再上,即空居天,与人间不接矣。如是一类,名忉利天。梵语利忉,此云三十三,在须弥山顶,四方各八天,中有一天,为善见城,乃帝释所居。此天离地,八万四千由旬。身长半卢舍,当周尺,一百五十丈;帝释身长,…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