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养性

  修心养性

  白云禅师著述

  分别之心,人皆有之。

  计较执着,在所难免。

  但是,止于该与不该,参与是“是”或“非”,忽略了“分别”之时,何如多一分“了解”;那样,不仅藉“眼耳”增添知识,更可以于“色、声”中培养智慧!

  人世间,原本为“拥有”而忙碌,于“得、失”的“分别”而创造问题,几乎忘了究竟是“为什么”?甚至到处为问题去寻找答案,却甘愿隐藏答案中仍是问题的发现!

  为什么?!是为探究“力用”而相应于现实,目的在不可以漠视生命的价值与“心、念”起动的效益性;因此,也许、假若、随便等会成为人生旅程中的绊脚石,千万不可但存懊恼而归咎于自己以外的他;毕竟“我”的定位不是“自己”的专利,必须联想到“分别、计较、执着”的力用在多一分了解。有所谓:

  “将心比心,即是佛心!”

  佛者,觉也;诠释为自觉觉他,觉行臻于圆满。

  或者说:

  分别是因为计较与执着,原在乎跳不出感性或理性的局限。

  如果说:

  了解是因为察觉与返照,则肯定超脱“人性”的自我范畴。

  所以说:

  学佛之道,在“止”在“观”,务期使得“慧”要“圆慧”,“觉”要“圆觉”;不可以误解了“心、性”的“明、见”,但“止”于一些体会,认知、发觉、感悟而说是“开悟了”或“成道了”;多少的自我意识,必须把握住要“明心见性”,唯“修心养性”;直到“心性”能够如“莲”似“藕”般静净,才可以评诂所“观”之境入于“明”而“见”的地步!

  

✿ 继续阅读 ▪ 无畏不是鲁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