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此应菩萨所求,以菩萨志在菩提,故现佛身。其余前三,则现圣身;下皆现同类身。若诸菩萨:诸是助语词,若作多解亦可;菩萨则该权实诸位,权实虽复不同,而希望成佛,则一而已。三摩地:即所修法门之正定,有相似位、分证位差别,无漏、胜解亦然。胜解现圆:各随所修法门,无闲道,因行已满,将入解脱道,所起殊胜之解,将现圆满,而未满之时。以下诸位,胜解之字虽同,其义有异;即本科亦当作二种解;若相似位菩萨,入相似三摩地,进修中道无漏,则分证胜解现圆。若分证位菩萨,入分证三摩地,进修金刚无漏,则究竟胜解现圆。大士即现佛身,为说顿入佛乘之法,令得分证解脱,或究竟解脱。
问:“大士证入圆通,但登圆教初住之位,如何能现佛身,而为等觉菩萨说法?”答:“初住能分身百界,八相成道,岂不能为等觉说法?又大士近迹,虽在初住,约其远本,早成正法明如来,是为等觉说法,理无可疑。”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此现独觉身。三科皆云,有学者,以未证无学位故。独觉者,出无佛世,观物变化,自觉无生,故号独觉。若诸有学,志求独觉者;寂静妙明:即在修道位中,乐独善寂,曰寂静,求自然慧,曰妙明。胜妙现圆者:殊胜妙慧即自然慧将现圆满之相,如钻木取火,已得暖相,其火将出未出之时。我于彼有学之前,现独觉身;应其所求,令易信从,为说无生之法,令其解脱,见思烦恼,而证无学之位。此非天然外道,以多生熏习小教,今出无佛世,览物荣枯,触境悟道也。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此现缘觉身。秉佛十二因缘之教,觉悟无生之理,故称缘觉。十二因缘,有流转还灭二门:一流转门,谓迁流不息,轮转生死;二还灭门,谓复还本性,灭诸生死。顺观流转门,乃知生起次第,有十二支,又名十二有支,不出惑、业、苦三。而成三世因果:无明缘行行即业行,由无明惑而来。此是过去世惑业二支因。;行缘识即投胎时第八识,识缘名色胎中心色和合,名即是心,以心无形相,但名而已,心即投胎之想爱,色投胎中父精母血;名色缘六入即一身所具六根,而能入尘;六入缘触孩童时,六根触对于六尘。;触缘受稍长根尘相对,便知领受,此现在世五支果。;受缘爱成人时,对顺境则生爱,逆境则生憎,说爱憎含其中,此是现在世之惑。;爱缘取;取缘有此二支,是现在世之业,取是业之初,有是业之成。;有缘生即未来世受生;生缘老死即来生由少而老,由老而死。此二支,乃未来世之苦果。此十二支,连环钩锁,相续不断,从因感果,果上再造因,由因再感果,惑、业、苦三,循环无已,生死不息,故曰流转门。 逆观还灭门,得悟无生之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今云断十二缘,乃约还灭门说。缘断胜性者:胜性即无生理性,以超世间法故称胜,此性必由缘断而显,故曰:缘断胜性。胜妙、以悟因缘性空,故称胜妙。正在胜妙将现圆满,未满之时,我于彼有学之前,现缘觉身,慰其所求,而为说缘生无性之法,令其解脱分段生死,而证缘觉之果。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此现声闻身。若诸有学,在见道位中,以八忍八智十六心,断四谛下惑,见惑已断,曰得四谛空,而入修道位,断三界思惑,八十一品,品品皆证一分择灭无为,故曰修道入灭。胜性,即灭谛无生之性,将现圆满之时,如未雨已先得云。我即于有学之前,现声闻身,投其所好,为说灭谛无生之法,令其解脱,世间诸漏,超出三界,而入方便有余土涅槃。
午二 应求诸天 分二 未初 天王 二 天臣 今初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此现梵王身。若诸众生,指在欲界之众生。欲心明悟者:对淫欲一事,心得明悟,了知欲为招苦之本,欲由爱生,身因欲有,身为众苦所集,无非淫欲之所招致,故持戒修身,不犯欲尘,令此欲身,而得清净。清净乃是生梵之因,故我于彼众生之前,现梵王身,为说四无量心,及出欲论,教修离欲定。此定若成,可以超出欲界,上生色界,不由胎生,乃是化生,身相庄严清净,令得解脱欲界苦粗障,而得色界净妙离也。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帝释身。若诸众生,或为人道,或是初二天天人,愿为忉利天主。梵语忉利,此云三十三,为六欲天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东西南北各八天,帝释天主,住善见城、居中一天,合成三十三天,不惟统领忉利诸天,兼统四天王。我则应其所求,故于彼前,现帝释身,即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而为说法者,说上品十善,及种种善论,令其成就帝释之果。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自在天身。若诸众生,指人伦及欲界诸天;欲得此身,逍遥自在,游行十方,而无阻碍。我于彼前,现他化自在天身谓此天乐具,他天化作,自在受用,福报超胜,居欲界顶。,而为说上品十善等法,令其成就自在天福报。或云六天别有魔王宫,亦自在摄。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大自在天身。若诸众生,指欲界天人,欲得此身自在,而能飞行虚空,上云游行十方,不过六欲四洲之十方;此云飞行虚空,飞行较游行为胜。此虚空,乃大千世界之虚空,因大千世界,上覆以四禅天,大自在天,即色界顶天,世间福报最胜,得大自在也。我应其所求,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上上品十善,四禅四无量心,令其成就最胜果报。有谓此天,即摩醯首罗天王,有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能飞行虚空者。
未二 天臣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天大将军身。若诸众生:指人道及八部,心爱统领鬼神,乃八部鬼神。无福德曰鬼,有福德曰神。《正脉》云:“四王主帅,各有八将,韦驮为上首。《金光明经》,散脂为大将,统领二十八部,巡游世间。”今云爱统鬼神,即欲求天大将军身也。救护国土者:即巡视世间一切国土,除妖降福,赏善罚恶耳。我则应其所求,即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五戒十善,及秘密神咒,呼召鬼神之法,令其成就威勇,保护苍生也。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四天王身。若诸众生,指人类众生,及四天天众,爱统世间四大部洲,保护各国众生;我则应其所求,即于彼前,现四天王身,为说上品十善,及护国安民之法,令其成就,统领世界之愿。四王居须弥山腰,为帝释外臣,故列天臣。东方持国天王居黄金埵,领乾闼婆、富单那二部;南方增长天王居琉璃埵,领鸠槃荼、薜荔多二部;西方广目天王居白银埵,领比舍阇、莫呼落伽二部;北方多闻天王居水晶埵,领药叉、罗刹二部。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天王太子身。若诸众生,指人伦及四天人民,有志爱生四天王宫,为太子,能驱遣使令一切鬼神。鬼即八部,神即四王,各八大将军之属;或有鬼神作祟,扰乱人间,四王太子,而能制止。设有违制,则遣大力鬼神,或天大将军,而降伏之。辅助天王,保护众生。我则应其所求,即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皈依斋戒,十善符咒之法,令得成就其志愿也。
《大吉义经》云:“护世四王,各有九十一子,姿貌端正,有大势力,即那吒之类。”《灌顶疏》云:“唐天宝间,西番五国,来寇西安,国军莫能御,玄宗诏不空三藏入内,持念《护国仁王阤罗尼》。方二七遍,忽见神将五百,荷戈殿前。对曰:北方天王,第二子独健,往救西安;寇进攻,仰见无数天兵天将,布陈空中,寇畏叹曰:中国有圣人,未可犯也!即退兵。随即表奏,帝喜,因敕诸道府州,各建天王殿以祀之。”海内大刹,皆有天王,即此由来矣。二应求诸天竟。
午三 应求人趣 分四 未初 王臣人民 二 秉教男女 三 世谛妇女 四 童真男女 今初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现王身。温陵戒环法师曰:自金轮以至粟散,皆为人王。释曰,世间人王有五:一、金轮王,即转轮圣王,亦具三十二相,有七宝随身,人中最上,无能胜者。即王位时,有金轮宝,从空飞下,而至其前。乘此轮宝,一日能游行东西南北四大部洲,各国莫不服从,以十善化世,得王去声一四天下。二、象宝有白象王。三、马宝,名勇疾风。四、将军宝,又称主兵臣宝、名离垢眼。五、主藏臣宝,财宝随身,同轮王出游,不必带诸财宝,王欲布施时,但有土地,藏臣令掘,取用不尽。六、宝藏瓶,王随身携带,欲要何物,能如轮王之意,一一出生。七、女宝,即轮王第一夫人,名净妙德,能辅王化,各国人民,受王之化,悉修十善,世无恶人,此亦福报所感也。 二、银轮王,即王位时,有银轮宝,从空飞至,乘之一日能游行东西南三洲,除北洲,王去声三天下,各国悉皆服从。三、铜轮王,有铜轮宝,能游行东南二洲,各国归其统领。四、铁轮王,有铁轮宝,能游行南洲一洲,所有各国,皆归统辖,如阿育王者是也。五、粟散王,即各国小王,如散布其粟,遍地皆是。若诸众生:指人伦;乐为人王:王者往也,怀仁布德,四方归往,欲为有道之君,治理邦国者也。我于彼前,现人王身,为说五戒十善,以为生贵之因;及说帝王德业,熏成隔生之种,令其成就善因,而获福果。问:“心怀篡…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