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P37

  ..续本文上一页,现在却变成了念诵经典的念,皈依也就成了“口头”的皈依和形式上的皈依,这类皈依弟子实在可怜。为了初学之人,历代的大师规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修持方法和仪轨。初学之人,按仪轨诵读观想有很多好处。

  在修持之前必须做以下的准备工作:

  1.选择一个比较清净幽雅、不受声色和外界干扰的环境,为身静、言静、意静的“三静”创造条件。

  2.洒水清扫环境,保持环境的整齐清洁。

  3.陈设经过开光的观修佛像和经典。观修时陈设的佛像不宜多而杂,以免分散注意力。如观修皈依法,只有一尊释迦牟尼像就可以了。若有专门的“皈依法观修诸佛图”就更便于观修,当然更好。

  4.在佛像前供桌上陈设力所能及的清净供品。常规供品是净水、鲜花熏香、灯烛、香水、糖果、点心、乐器等,供品必须做到清洁卫生,不准吹上口中气,上供品前,必须洗手、熏香。供品陈设也要做到整齐、美观。如果没有别的供品,一杯清水、一柱香、一束鲜花也可以。供品的作用是引起联想和忆想的无量供养。

  5.端坐在清凉舒适的坐垫上,按毗卢七法静坐更好,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求,可按自己身体情况决定。

  毗卢七法是:(1)两足盘坐(双盘或单盘);(2)手结定印,即双手平放在脐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二拇指顶在一起;(3)端坐、脊椎伸直;(4)颈部微俯,使颈椎伸直;(5)双肩放松,向两边张开;(6)双目视线落在鼻尖,目半开,闭目容易产生昏沉;(7)舌尖抵上颚。

  呼吸要求自然,贵在深、细、匀、长。

  正式观想皈依境:

  观想在自己的正前方虚空中,自己的恩师以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形象,金光闪闪地端坐在雄狮宝座的莲台上,身穿三衣,左手托钵,右手搭在右膝上作压地印。本师左边放着三藏法典,本师周围,一圈圈从里到外面向自己坐着密集、大怖畏、胜乐、时轮、观音、手金刚度母等本尊和贤劫千佛、菩萨、缘觉、罗汉、勇士、空行护法等无数菩萨众。本师上空三朵彩云,正中一朵彩云上端坐着以执金刚为首的阿底峡、宗喀巴等修持加被传承系诸上师,右边彩云上坐着以弥勒菩萨为首的无著、世亲、解脱军等广行般若传承系诸上师,左边彩云上坐着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首的龙树、提婆、月称、寂天等深见般若传承系诸上师。

  自己的左右坐着今生的父母,前面是自己的怨敌和损害自己的魔障为首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这些众生无边无际,与自己一起面向皈依境而合掌,身恭敬顶礼,语恭敬念诵皈依偈,意恭敬默念:从现在起自己无论是上升(获得成就或转生善趣)、还是下堕(堕入恶趣)、是苦是乐、是好事坏、是病是痛,除了上师三宝您以外我没有其它的依靠者、救护者、怙主、友军以及希求处。因此,从即日起乃至获得菩提果之间,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将自己托付与您,成办任何事不与父母商量,也不自作主张,完全依靠上师三宝您,一切献给您,精勤修持您,除您之外我没有其它的皈依处、希求处。以如此猛烈渴望之心,想象自己带领父母众生庄重宣读誓词似的默诵以下皈依词:

  我和遍布尘世一切诸有情,从今直至解脱成佛之日,永不变心,一心一意,向十方三世一切如来身语意功德作用身、八万四千法之法源圣僧之总持上师皈依,向具足四身之佛陀皈依,向道灭二谛真法皈依,向具足断悟功德的圣僧皈依,向续部一切本尊皈依,向勇士、空行和具足慧眼的一切护法皈依。

  也可以诵读如下简略皈依辞: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反复诵读21~108遍,或规定的数字,诵读时要一心不乱,词语和思想密切合一。)

  诵读皈依辞时意想,本师释迦牟尼以及上师、本尊、佛陀、菩萨、缘觉、罗汉、勇士、空行、护法等的心部发出一束束彩光,光中夹杂着甘露照射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众生,冲洗着大家无始以来的一切烦恼和身、语、意种种罪业及业报疾病、痛苦、业障,特别是因无知而不敬三宝、背弃三宝、毁佛谤法等因三宝所造种种恶业,统统被佛光和甘露照射冲洗得干干净净,被照射、冲洗后身体变得透明放光,健康快乐。

  然后以七支法积福、消业。诵读观想程序如下:

  1.敬礼支--意想自身化为千万身,和众生一起,身语意一致向三宝进行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诵读和念想:向恩师顶礼,向诸佛顶礼,向胜法顶礼,向圣僧顶礼。

  2.供养支--意想净水、鲜花、香烛、糖果、点心、音乐等实有和意化的人天供品,奉献给恩师三宝,诵读和念想:净水鲜花香明灯,美食糖果仙乐鸣,自身善业共财富,奉献上师佛法僧。

  3.忏悔支--诵读意想:无数世来因无明,所造恶业深如海,悔恨痛绝深忏悔,请求三宝速消罪。

  4.随喜支--诵读意想:十方一切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圣众,一切众生之善业,真心随喜愿相随。

  5.请转*轮支--诵读意想:祈求诸佛布慈云,常降法雨度众生。

  6.祈请住世支--诵读意想:请发慈悲常住世,直至众生尽脱苦。

  7.回向支--诵读意想:三世一切善行为,为众成佛均回向。

  (以上每支观诵不少于3遍。)

  修以上七支法时,观想诸佛喜悦,接受请求,大发慈悲,又一次发出夹杂着甘露的一束束彩光,给自己和六道众生增长福慧、消除罪障。

  然后发菩提心诵读观想如下:

  皈依佛法僧,誓发大宝心;愿将有情众,度到菩提境。

  (诵读意想3~7遍)

  观想本师与佛菩萨放光进行加持,使自己的大慈大悲心得到增长和巩固,利众菩提愿心和行心获得助缘,完全得以实现。

  最后观想:前方福田诸佛从边缘向中心收缩,全部进入本师佛祖体内,佛祖化为一道金光,从自己的双眉中间印堂穴进入自己的心中,永得加持。

  若有人想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和魔障观想在自己之前呢?这是因为我们这些已入了大乘法门的修行者,应当修持对无边的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心与菩提心,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不失毁所积累的一切善根,修安忍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所谓:“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要修安忍,必须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的损害),才能修成安忍苦行。怨敌以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象,并且使我们远离长期被轮回绳索所束缚、不能得以解脱及财产受用等的一切痛苦的来源,获得自在,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魔障也是我们修忍辱的对境,它使我们遭受病痛及苦痛的折磨,我们依次可以清净自己往昔所造的许多恶业。例如,至尊米里拉日巴也是以伯父与姑母霸占了他们家所有的财产为缘,才值遇佛法。就像一个人受到病痛的折磨(觉知轮回的痛苦),从而去找医生看病(寻求解脱之道),照医生开的药方打针吃药(修行),最终病体得到康复(解脱轮回之苦)。所以怨敌和魔障成了值遇正法之因,是恩德极大的。因此,怨敌、魔障不仅今生对自己的恩德极大,而且他们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这样观想非常重要。

  以上皈依法如法修持,会产生很大的加持力,对修止观将起到强有力的助缘的作用,希望重视这绝妙的皈依心法。

  若读者想要修持皈依法,可参阅多识仁波切所著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一书,和华智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第五章 修持佛法的若干基本要点

  

  第一节 闻法的方式

  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多多学习佛法,尽量以佛教的思想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现在虽然名闻一方的出家人与居士很多,但他们中有些人并不知道多少佛教的教义,这样在遇到一些违缘时,往往会退失自己的信心,产生各种邪知邪见。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演讲时说过:“佛教徒不懂佛法是很惭愧和遗憾的。”不懂佛法,不但自己信仰、修行难以增上,也无法解答他人提出的疑问。尤其是现在,接受各类新知识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会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懂佛法教理的人在回答时便会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付;而受了较多佛法熏陶的人,则可用方便善巧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解除他人的疑惑,使其种下善根,甚至可以使他们对殊胜的佛法生起无比的信心,进而作热诚的追求。查亚苏里亚博士说:“我们不必强求人类信仰他,我们所要做的是将佛教真实的面貌呈现于对佛教未有认识、抱有成见的人士面前,引发他们追求真理的热诚。”因此,我们不管是自己信仰还是为了弘法利生,作为一名佛教徒,认真学习佛法都是特别重要的。

  因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现在很多大德名僧忙于寺院的建设,举办形式上的法会仪式,应付各类会议,因此他们所主持的其实只是影像佛法。有些居士的学佛也只停留在办个皈依证、不定时地去寺庙烧烧香、做点供养的程度上,平时则忙于工作、家务,没有闻思修习佛法教义,结果烦恼、挫折一来,便毫无把握随业流转。出家人更应该修学佛法,否则只穿出家衣服,剃个光头,并不表明你一定已是出家人了,佛曾说过:“出家人若不明白教理,仅剃去发须有何用?”云栖莲池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历来流行甚广,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师为补偏救弊,苦口婆心,并且每篇文章都有感而发,极富针对性。现用白话文摘录一篇如下,望读者尤其是佛弟子们深思,方不负祖师大德一片苦口婆心的希望,莲池大师云:“从前有祖师对众开示说:“你等出家,脚跟还未立定,转眼就已过了三、四十年了。”我等听到如此真恳痛切的话,该多么感到心惊胆战,身毛为竖的。可是许多出家人却将青春好景,勤勤地去做世间有为的事业。或奔南走北,说:“我参礼名山。”或装塑佛像,修建寺院,说:“我兴崇三宝。”或聚众集会,说:“我助扬法化。”从这些名目的表面上看,虽然也都可以算是好事,但也是虚度了光阴。有朝一日陡然醒悟,始知自己…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为什么要学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