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37

  ..續本文上一頁,現在卻變成了念誦經典的念,皈依也就成了“口頭”的皈依和形式上的皈依,這類皈依弟子實在可憐。爲了初學之人,曆代的大師規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修持方法和儀軌。初學之人,按儀軌誦讀觀想有很多好處。

  在修持之前必須做以下的准備工作:

  1.選擇一個比較清淨幽雅、不受聲色和外界幹擾的環境,爲身靜、言靜、意靜的“叁靜”創造條件。

  2.灑水清掃環境,保持環境的整齊清潔。

  3.陳設經過開光的觀修佛像和經典。觀修時陳設的佛像不宜多而雜,以免分散注意力。如觀修皈依法,只有一尊釋迦牟尼像就可以了。若有專門的“皈依法觀修諸佛圖”就更便于觀修,當然更好。

  4.在佛像前供桌上陳設力所能及的清淨供品。常規供品是淨水、鮮花熏香、燈燭、香水、糖果、點心、樂器等,供品必須做到清潔衛生,不准吹上口中氣,上供品前,必須洗手、熏香。供品陳設也要做到整齊、美觀。如果沒有別的供品,一杯清水、一柱香、一束鮮花也可以。供品的作用是引起聯想和憶想的無量供養。

  5.端坐在清涼舒適的坐墊上,按毗盧七法靜坐更好,但也不是絕對的要求,可按自己身體情況決定。

  毗盧七法是:(1)兩足盤坐(雙盤或單盤);(2)手結定印,即雙手平放在臍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二拇指頂在一起;(3)端坐、脊椎伸直;(4)頸部微俯,使頸椎伸直;(5)雙肩放松,向兩邊張開;(6)雙目視線落在鼻尖,目半開,閉目容易産生昏沈;(7)舌尖抵上颚。

  呼吸要求自然,貴在深、細、勻、長。

  正式觀想皈依境:

  觀想在自己的正前方虛空中,自己的恩師以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形象,金光閃閃地端坐在雄獅寶座的蓮臺上,身穿叁衣,左手托缽,右手搭在右膝上作壓地印。本師左邊放著叁藏法典,本師周圍,一圈圈從裏到外面向自己坐著密集、大怖畏、勝樂、時輪、觀音、手金剛度母等本尊和賢劫千佛、菩薩、緣覺、羅漢、勇士、空行護法等無數菩薩衆。本師上空叁朵彩雲,正中一朵彩雲上端坐著以執金剛爲首的阿底峽、宗喀巴等修持加被傳承系諸上師,右邊彩雲上坐著以彌勒菩薩爲首的無著、世親、解脫軍等廣行般若傳承系諸上師,左邊彩雲上坐著以文殊師利菩薩爲首的龍樹、提婆、月稱、寂天等深見般若傳承系諸上師。

  自己的左右坐著今生的父母,前面是自己的怨敵和損害自己的魔障爲首的叁界六道一切衆生。這些衆生無邊無際,與自己一起面向皈依境而合掌,身恭敬頂禮,語恭敬念誦皈依偈,意恭敬默念:從現在起自己無論是上升(獲得成就或轉生善趣)、還是下墮(墮入惡趣)、是苦是樂、是好事壞、是病是痛,除了上師叁寶您以外我沒有其它的依靠者、救護者、怙主、友軍以及希求處。因此,從即日起乃至獲得菩提果之間,全心全意,誠心誠意將自己托付與您,成辦任何事不與父母商量,也不自作主張,完全依靠上師叁寶您,一切獻給您,精勤修持您,除您之外我沒有其它的皈依處、希求處。以如此猛烈渴望之心,想象自己帶領父母衆生莊重宣讀誓詞似的默誦以下皈依詞:

  我和遍布塵世一切諸有情,從今直至解脫成佛之日,永不變心,一心一意,向十方叁世一切如來身語意功德作用身、八萬四千法之法源聖僧之總持上師皈依,向具足四身之佛陀皈依,向道滅二谛真法皈依,向具足斷悟功德的聖僧皈依,向續部一切本尊皈依,向勇士、空行和具足慧眼的一切護法皈依。

  也可以誦讀如下簡略皈依辭:

  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反複誦讀21~108遍,或規定的數字,誦讀時要一心不亂,詞語和思想密切合一。)

  誦讀皈依辭時意想,本師釋迦牟尼以及上師、本尊、佛陀、菩薩、緣覺、羅漢、勇士、空行、護法等的心部發出一束束彩光,光中夾雜著甘露照射自己和周圍的一切衆生,沖洗著大家無始以來的一切煩惱和身、語、意種種罪業及業報疾病、痛苦、業障,特別是因無知而不敬叁寶、背棄叁寶、毀佛謗法等因叁寶所造種種惡業,統統被佛光和甘露照射沖洗得幹幹淨淨,被照射、沖洗後身體變得透明放光,健康快樂。

  然後以七支法積福、消業。誦讀觀想程序如下:

  1.敬禮支--意想自身化爲千萬身,和衆生一起,身語意一致向叁寶進行五體投地的頂禮膜拜,誦讀和念想:向恩師頂禮,向諸佛頂禮,向勝法頂禮,向聖僧頂禮。

  2.供養支--意想淨水、鮮花、香燭、糖果、點心、音樂等實有和意化的人天供品,奉獻給恩師叁寶,誦讀和念想:淨水鮮花香明燈,美食糖果仙樂鳴,自身善業共財富,奉獻上師佛法僧。

  3.忏悔支--誦讀意想:無數世來因無明,所造惡業深如海,悔恨痛絕深忏悔,請求叁寶速消罪。

  4.隨喜支--誦讀意想:十方一切佛菩薩,緣覺聲聞等聖衆,一切衆生之善業,真心隨喜願相隨。

  5.請轉*輪支--誦讀意想:祈求諸佛布慈雲,常降法雨度衆生。

  6.祈請住世支--誦讀意想:請發慈悲常住世,直至衆生盡脫苦。

  7.回向支--誦讀意想:叁世一切善行爲,爲衆成佛均回向。

  (以上每支觀誦不少于3遍。)

  修以上七支法時,觀想諸佛喜悅,接受請求,大發慈悲,又一次發出夾雜著甘露的一束束彩光,給自己和六道衆生增長福慧、消除罪障。

  然後發菩提心誦讀觀想如下:

  皈依佛法僧,誓發大寶心;願將有情衆,度到菩提境。

  (誦讀意想3~7遍)

  觀想本師與佛菩薩放光進行加持,使自己的大慈大悲心得到增長和鞏固,利衆菩提願心和行心獲得助緣,完全得以實現。

  最後觀想:前方福田諸佛從邊緣向中心收縮,全部進入本師佛祖體內,佛祖化爲一道金光,從自己的雙眉中間印堂穴進入自己的心中,永得加持。

  若有人想皈依時爲什麼要把怨敵和魔障觀想在自己之前呢?這是因爲我們這些已入了大乘法門的修行者,應當修持對無邊的一切衆生平等的慈悲心與菩提心,尤其是爲了圓滿廣大的福德資糧,不失毀所積累的一切善根,修安忍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所謂:“若無生嗔境,于誰修安忍?”要修安忍,必須依靠怨敵、魔障(對自己的損害),才能修成安忍苦行。怨敵以對我們製造違緣、妨礙修行而成了我們修安忍的對象,並且使我們遠離長期被輪回繩索所束縛、不能得以解脫及財産受用等的一切痛苦的來源,獲得自在,所以對我們恩德極大。魔障也是我們修忍辱的對境,它使我們遭受病痛及苦痛的折磨,我們依次可以清淨自己往昔所造的許多惡業。例如,至尊米裏拉日巴也是以伯父與姑母霸占了他們家所有的財産爲緣,才值遇佛法。就像一個人受到病痛的折磨(覺知輪回的痛苦),從而去找醫生看病(尋求解脫之道),照醫生開的藥方打針吃藥(修行),最終病體得到康複(解脫輪回之苦)。所以怨敵和魔障成了值遇正法之因,是恩德極大的。因此,怨敵、魔障不僅今生對自己的恩德極大,而且他們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這樣觀想非常重要。

  以上皈依法如法修持,會産生很大的加持力,對修止觀將起到強有力的助緣的作用,希望重視這絕妙的皈依心法。

  若讀者想要修持皈依法,可參閱多識仁波切所著的《愛心中爆發的智慧》一書,和華智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第五章 修持佛法的若幹基本要點

  

  第一節 聞法的方式

  作爲一個佛教徒,應該多多學習佛法,盡量以佛教的思想智慧指導自己的生活。現在雖然名聞一方的出家人與居士很多,但他們中有些人並不知道多少佛教的教義,這樣在遇到一些違緣時,往往會退失自己的信心,産生各種邪知邪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演講時說過:“佛教徒不懂佛法是很慚愧和遺憾的。”不懂佛法,不但自己信仰、修行難以增上,也無法解答他人提出的疑問。尤其是現在,接受各類新知識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會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不懂佛法教理的人在回答時便會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應付;而受了較多佛法熏陶的人,則可用方便善巧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釋,解除他人的疑惑,使其種下善根,甚至可以使他們對殊勝的佛法生起無比的信心,進而作熱誠的追求。查亞蘇裏亞博士說:“我們不必強求人類信仰他,我們所要做的是將佛教真實的面貌呈現于對佛教未有認識、抱有成見的人士面前,引發他們追求真理的熱誠。”因此,我們不管是自己信仰還是爲了弘法利生,作爲一名佛教徒,認真學習佛法都是特別重要的。

  因受社會、環境的各種影響,現在很多大德名僧忙于寺院的建設,舉辦形式上的法會儀式,應付各類會議,因此他們所主持的其實只是影像佛法。有些居士的學佛也只停留在辦個皈依證、不定時地去寺廟燒燒香、做點供養的程度上,平時則忙于工作、家務,沒有聞思修習佛法教義,結果煩惱、挫折一來,便毫無把握隨業流轉。出家人更應該修學佛法,否則只穿出家衣服,剃個光頭,並不表明你一定已是出家人了,佛曾說過:“出家人若不明白教理,僅剃去發須有何用?”雲棲蓮池大師,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他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蓮池大師所著的《竹窗隨筆》曆來流行甚廣,究其原因,是因爲大師爲補偏救弊,苦口婆心,並且每篇文章都有感而發,極富針對性。現用白話文摘錄一篇如下,望讀者尤其是佛弟子們深思,方不負祖師大德一片苦口婆心的希望,蓮池大師雲:“從前有祖師對衆開示說:“你等出家,腳跟還未立定,轉眼就已過了叁、四十年了。”我等聽到如此真懇痛切的話,該多麼感到心驚膽戰,身毛爲豎的。可是許多出家人卻將青春好景,勤勤地去做世間有爲的事業。或奔南走北,說:“我參禮名山。”或裝塑佛像,修建寺院,說:“我興崇叁寶。”或聚衆集會,說:“我助揚法化。”從這些名目的表面上看,雖然也都可以算是好事,但也是虛度了光陰。有朝一日陡然醒悟,始知自己…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