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P36

  ..续本文上一页皈依之人决不能玷污崇高的佛衣。僧人犯四根本戒的就没有资格穿僧衣;没有受过沙弥以上戒的,也没有穿袈裟的资格,决不能乱穿。而皈依之人,就连僧衣也要尊敬爱护,不能随便践踏。

  除了以上这些必须遵守的原则之外还有十条必做事项,简述如下:

  (1)亲近有德有识之贤士;(2)坚持正思维,即想符合正道的事、想弃恶扬善的事,排除一切邪念;(3)受善戒,即按顺序受分别解脱戒、菩萨戒、金刚戒等;(4)常发慈悲心;(5)常想三宝的殊胜功德;(6)根据自身的条件,尽力供养三宝;(7)发动别人亲近和供养三宝;(8)无论做何事,都要禀告三宝,以求得三宝的帮助;(9)不忘皈依的益处,昼夜六时观修皈依法;(10)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背离三宝,以生命维护三宝的事业。但最后一条特别重要,违犯了就是彻底毁坏善根,决不能违犯。

  (六)皈依的利益和作用

  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任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的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佛法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能远离灾祸、恶魔难侵。皈依三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护法神保护,形影相随恶魔不敢侵犯。诸种功德得以圆满。佛道的三士之道,都要行善积德,修定修慧,创造条件。这条件在佛法中被称做资粮,福慧双资粮的丰盛圆满,都离不开皈依之德。

  皈依是佛门诸戒(包括发菩提心)的根基,若无皈依诚心,受任何戒都无效。同时皈依可作为一切戒律功德之根本。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的身语意所依中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将在其自心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槃。《律藏》中说:“曾经一头猪被狗追赶而转绕了一座佛塔,因此在它的自心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

  远离不善业也是同样,如果内心深处以强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宝,那么往昔所造的恶业也将会减轻或消尽。从此以后,自心相续也会得到三宝的大悲心加持,一切行为都会变成善法,也不会再造恶业。譬如,提婆达多诽谤佛、想谋害佛造了三种无间罪,活活地感受地狱烈火烧身时,才对佛言生起了诚信,并说:“我从心坎深处皈依佛。”依此因缘,他将成就缘觉的果位。

  如今,我们这些人从大恩上师、善知识那里听闻到殊胜正法,并生起少许修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念头,这时如果从内心深处精勤皈依三宝,则三宝定会加持自心念念相续,即自己的信心、清净心、厌离心、出离心、诚信因果等一切圣道功德将越来越增上。相反若即不念修皈依也不祈祷上师三宝,则无论现在的厌离心、出离心多么善妙,但是因为外境善于蛊惑人心,自己又智慧浅无有主见,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所以,现在行善法也很容易转成造恶业,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更殊胜的方法了。

  此外如今已到了五浊恶世、末法时期,修持甚深法义、修持广大善法,经常会遭到现世的种种诱惑、邪教(如*轮功)盛行、亲朋好友的阻挠、疾病魔障的违缘、自心也生起疑惑分别念等等,正法的障碍变化多端、摧毁善业资粮,如果从内心中精进修持皈依等对治法,则一切正法的障碍会变成顺缘并使善法越来越增上。

  所以,如果从内心诚挚皈依三宝,那么今生可以遣除一切损害,后世将获得解脱和正遍知佛的果位。会获得大福报,如《不灭鼓音等持经》所说:“佛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圣僧不可思议,皈信不可思议,其福报亦不可思议。”《般若要义》中说:“皈依福报若有形,大千世界盛不下,犹如茫茫大海水,无法用斗来衡量。”此外,又如《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敢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所以说,皈依具有无量功德。所以,应当勤奋念修一切正法之根本--皈依。

  二、皈依现实三宝

  上面介绍了三宝的功德和皈依的利益及作用。但有些人会这样想,皈依三宝,功德无量,这是可信的。但我们肉眼凡胎,既看不到佛,也看不到罗汉、菩萨(圣僧),真法宝指的是见道以上的无漏智慧和道行境界,我们又无法接触,如何皈依三宝呢?这是一个皈依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一节就准备解答这个问题。

  佛的智慧遍及一切事物,是无所不在的,凡佛的智慧所到之处,便有佛光、佛声、佛身、佛能等。如前所述,佛菩萨的度众化身也是无处不在的,但肉眼凡胎无法辨认,有人把一些练功的幻觉或自然界的幻像当作佛菩萨显灵,这类现象是真是假,很难确定。从佛法理论上讲,这类虚幻现象不足信。见佛菩萨,未必是真的佛菩萨,一般魔障现象比较多。见真佛是无漏智慧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悟境,因此也难见到真佛。佛陀释迦牟尼也曾亲自对弟子说:“佛不在世时,法就是佛,从法中求佛。”并不曾说“虚幻中见佛”,“光中见佛”。通俗地讲,“真佛”是指“佛性”,即佛的清净智慧和无相慈悲等功德。这些佛性佛德,具体体现在人身上,作为人的品德、智慧、能力、行为活动而在利乐众生的事业中发挥作用时才有实在的意义,否则,佛和佛法仍然是个空洞的概念。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成佛,自身具有慈悲和智慧等真法。而自身未获得三宝前,就要依靠外三宝。但佛祖示寂已有二千多年了,向谁皈依?向谁求法呢?佛说:“将来我应化教师之身,住世从教。”《喜金刚续二辨》中说:“后世我将化师身,为利众生现凡体。”“将来末法时,我以凡童等,化现种种身。”这里说得很清楚,具足三十二相的佛身虽然不在,但佛菩萨的度众应化身不能说没有。即使是亲眼见到佛,也无非是给你讲真理,拨迷雾,成佛还是要靠自己。并不是逢到佛,就能立刻变成佛了。就在释迦牟尼的身旁也有受不到佛的教益而自行堕落的人,如佛的堂兄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对充满邪见、福慧浅薄的末世众生,虽然佛陀亲自到眼前,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佛从法中生。佛无相,佛是什么样子,也只有学法才能知道。即使是佛亲自光临,也只能充当教师的角色。在没有佛陀的时代,真正起到佛陀的作用是授戒、传法的上师、大德。佛法的“法”指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作风,即活的法脉法流。这类法脉必须要有师传,靠佛经文字资料时永远得不到的。即使是佛经,对每个字、每个词如何解释也都有师法传承。所以说寺庙、佛像和佛经的存在并不能证明佛法的存在,因为真正的佛法指的是一种活的思想品质和活的智慧。若认识不到这一点,就说明对佛法的了解甚浅。

  佛在世时,皈依佛就是听从佛的教导,以佛为榜样,学习做人。佛不在世时就是以师为佛,听从教导,学习做人。法固然重要,但无师,法从何而知?因此佛经中说:“没有师傅之前,连佛的名字都不知道,哪知佛法?有师才知佛与法,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因此,师恩大于佛恩。不可能一见佛面,就能“立地成佛”。佛陀曾亲自说过:“佛无法用水洗掉人的罪业,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只是指明正确的道路。”上师依法指明道路,就和佛一样。一般人在见不到佛面、听不到佛的教导情况下,上师替佛传授了佛法,起到了天上的佛起不到的作用,因此,上师的恩大于佛恩。佛的事业就是说法度众,上师也照样说法度众,因此说,上师是自己的现实的佛。何况佛还亲自说过:“后世我将化师身,为利众生现凡体。”虽然无法证明自己的上师就是佛的化身,但也无法证明他不是佛的化身。

  藏传佛教无论显宗、密宗都非常重视上师的作用,这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并不是藏传佛教独创的,而有无数佛经的理论根据。所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和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都将“亲师”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说“亲师是道之本”,密宗还认为,上师是“加持之源”。重本尊轻上师的修持等于“从沙中榨油”,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供养千万个佛的功德,不如供养一个自己的上师的功德。把自己的上师当作凡夫看待,只能得到凡夫一样的加持;当作真佛看待的人,就会得到像佛一样的加持。加持的能量不全在对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信力和念力。如果没有虔诚的信念,虽真佛在眼前,也许看到的只是一条死狗,如无著见弥勒的故事;如果有虔诚的信心,狗牙也会发出佛光,如一个老太婆把狗牙当作佛牙供奉的故事。

  由于这种理由,藏传佛教把上师当作现实的佛、引渡自己的化身,是佛法僧融为一体的无上珍宝。修佛的人把自己的上师现实的佛放在一边,亲近一种看不见的佛,象住在金山旁边,向别人进行乞讨一样愚蠢。如果说密法有什么修持诀窍的话,首屈一指的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亲近上师法。如果这个法门修得好,别的法就会不修自得;如果说这个法门修不好,修别的法就像碱地播种,徒劳无益。藏传佛教皈依经文第一句就是:“皈依上师”。把上师看作是三宝的总代表,而并非“第四宝”。

  三、皈依法观修要义

  佛教三皈依的仪式是:

  接受三皈时,应在佛像前,由法师授证,至诚发誓:即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决不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即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决不皈依外道典籍。即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决不皈依外道徒众。

  藏传佛教还有其观修皈依法,今择其要点简要介绍一下:

  首先,在修皈依法之前,必须寻找德才兼备、可敬可信的上师,请求传授皈依法。佛经中指出:“听从上师的教诲,严格按照依教行事,是对上师的最高供养。”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师传教导,规范行为,坚持修行。本来皈依是一种前途和信仰的抉择,重在信念和德性的修养,不在修持的形式上。如果思想行为符合皈依的原则,虽然不念一句皈依颂,也是受佛欢迎的贤士弟子;若心不皈依,虽念经拜佛,也是自欺欺佛,不会有成就的。念经的“念”本来是意念的“念”,是“念念不忘诸佛教诲”之意…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为什么要学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