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贯钞▪P42

  ..续本文上一页炬等者。邑记云。二灯发二影二炬生二光。问。但言二灯光·影俱二更言二炬。岂不繁重耶。答。双陈二喻。任取一边。又以法有两对故举二喻(云云)(基辨云。后解为是正)。修记云。二灯二影及二炬二光也。如一室内有二灯。此方之灯以现人影准知彼方灯亦现人影。又如一室内有二炬光也(云云)。又云。如二灯互相照。如是以有法影显法。又以能别影显所别也(云云)。基辨云。邑·备二记意相问。以有法·法等有两对故举二喻也。二记共好。互举一名等者。谓不见二知有二。是即影显。互举一则举二知二(互谓即二也)。欲彰今论文举有法及能别知法所别云互举一名相影发也。宗之别名等者。意云。不云通名自性·差别有法·法所别·能别之别名皆具显故。于所能别有法法影成文摄名已周备。理无违(已上私解)。秋篠释宗别名与今私解不同。钞云。宗有二。一者总宗。即不相离性。二者别宗。即有法法。今云宗别名者即别宗之名也。先陈三名自性·有法·所别。后说三名差别·法及能别。是名宗之别名也(已上明灯)。基辨详云。秋篠所言恐未稳当欤。今疏答后难文中不云影自性差别。今因明宗所须别名云宗别名。故秋篠释未允(已上私)。皆具显故者。邑记云。问。自性差别此中不言。何名具显。答。彼二(自性差别)通诸法有此说。宗之别名即以简讫。又彼通称宗必有之。故皆具也(云云)(已上邑)。基辨云。邑第一释好。第二释与秋篠同。未允。并读疏文须察是非也。

  疏。问既言极成(至)言成简别。钞曰。显宗依八文中自下第五释极成言明多不极成。此中有二文。初举问。后答释。初问中有二意。以极与成问所简别。一本何所简别下脱有几非成言成之六字不可也。秋篠所览本及音石道本有如是六字。近来瑞源不知脱此六字而却削去简别二字。不知为不知。诳感后学之罪不轻也。

  疏。答能别定成(至)第四句非。钞曰。此下后答释。此中五文。初明偏句有四种四句。二明俱不成全有五种四句。三指下疏解偏句俱句文。四就宗两俱·随一·犹豫不成而释。五结归论文极成。初中有三。初明能别成所别不成偏四句。二明能别成所别一分不成偏四句。三倒同示所别成能别不成为句结略。今即初也。系示图云。

  T69009301.GIF

  能别自他定成所别中。

  一自不成(佛弟子对数论言我是无常)。

  二他不成(数论对佛者言我是思)。

  三俱不成(萨婆多对大众部言神我实有)。

  四俱非不成。非过也。

  已上全分(所别)四句。又云总四句。

  音石导云。以上全分四句(云云)。前三是过等者。此八字评过非也。

  疏。又有自一分(至)第四句有是。钞曰。二明能别成所别一分不成偏四句。示图云。

  能别自他定成所别中。

  T69009401.GIF

  自一分不成(佛者对数论言我及色等皆性空)。

  他一分不成(数论对佛者云我及色等皆是实有)。

  俱一分不成(萨婆多对化地部云我去来皆实有)。

  俱一分非不成。非过也。

  已上一分(所别)四句。又云别四句。

  音石道云。以上一分四句(云云)。前三并是等者。同道云。并皆如疏中卷所别不成。此八字评过非也。一本脱并字非也。有是者示非过也。一分非过故云有是也。

  疏。所别定成(至)四种四句。钞曰。三例同示所别成能别不成为句结略。示图云。

  T69009402.GIF

  所别自他定成能别中。

  自不成(数论对大乘云色声等藏识变现)。

  他不成(大乘对数论云声是灭坏)。

  俱不成(数论对佛者云色等德句所摄)。

  俱非不成。如无过量也。

  已上总四句。又云全四句。

  所别自他定成能别中。

  T69009403.GIF

  自一分不成(萨婆多对大乘云所造色大种藏识二法所生)。

  他一分不成(大乘对数论云耳等根灭坏有碍)。

  俱一分不成(胜论对佛者云色等五皆从同类及自性生)。

  俱一分非不成。如无过量。

  已上别四句。又云一分四句。

  为句亦尔者例上结略。如是偏句等者结上。音里云。能别不成四句及所别不成四句云偏句也。望俱不极成名偏句也(已上里)。秋篠云。若但所别若但能别各约一过作句名偏句。能所双合自他双合作句名双句。即对双句得偏句名(已上秋篠)。基辨云。两师之中意同。虽尔云望俱不极成名偏句为易了。如秋篠云能所自他双合为难了(已上私)。总别者。音里云。能别不成全四句所别不成全四句名总也。二种不成之一分四句名别也(已上里)。四种四句者。同里云。所别不成全四句。一分四句及能别不成全四句。一分四句也(云云)。基辨云。四四合十六句云四种四句也。

  疏。其俱不成全有五种四句。钞曰。自下答五文中第二明俱不成全有五种四句。此中七文。初总标。二能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三所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四总明二四句。五两俱不成为首。第五全四句。六结五种全句。七例示一分句。今即初也。

  疏。有自能别不成(至)俱非所别。钞曰。二明能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此中有二。初第一全四句。后第二全四句。第一全四句能别不成为首自他合俱不极成全四句。第二全四句亦能别不成为首自俱他俱俱俱合俱不极成全四句。今示图云。

  T69009404.GIF

  第一全四句。

  自能别不成他所别不成(数论对胜论云自性体是和合因缘)。

  他能别不成自所别不成(数论对胜论云和合因缘体是自性)。

  俱能别不成自所别不成(数论对大乘云阿罗耶识是和合因缘)。

  俱能别不成他所别不成(大乘对数论云藏识体是和合因缘)。

  第二全四句。

  自能别不成俱所别不成(数论对胜论云藏识体是和合因缘)。

  他能别不成俱所别不成(胜论对数论云藏识体是和合因缘)。

  俱能别不成俱所别不成(萨婆多对大乘云我是和合因缘)。

  俱能别不成俱所别极成(非俱不极成前能别不成中第三俱句)。

  合此八句中前七句是俱不成过。第八句非此中摄。秋篠云。如数论对佛者说色等五德句所收俱所别极成。前能别不成中俱非句也(已上秋篠释第二全四句中第四句以为重出非此句摄也。基辨云。此疏中第一全四句中云自能别不成。是自所别极成也。余准知。又云俱非所别者。自他俱非不极成云非也。即所别极成也)。

  疏。如能别不成(至)亦如是。钞曰。三明所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即准能别为首二全四句例同。所别不成亦如是者。音道云。所别为首亦有二四句(云云)。即五种全四句中第三全四句第四全四句。在亦如是言中也。

  第三全四句。

  自所别不成他能别不成(数论对胜论云和合因缘体是自性)。

  他所别不成自能别不成(数论对胜论云自性体是和合因缘)。

  俱所别不成自能别不成(数论对胜论云藏识是和合因缘)。

  俱所别不成他能别不成(胜论对数论云藏识体是和合因缘)。

  第四全四句。

  自所别不成俱能别不成(数论对大乘云阿罗耶识是和合因缘)。

  他所别不成俱能别不成(大乘对数论云藏识体是和合因缘)。

  俱所别不成俱能别不成(萨婆多对大乘云我是和合因缘)。

  俱所别不成俱能别极成(萨婆多对大乘云神我实有)。

  二四句共前七句是此过第八句非此过也。

  能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所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此名二四句。

  疏。二四句中(至)是前偏过。钞曰。于明俱不成全中四总明二四句。此中二文。初明二四句相摄。二通伏难。今即初也。二四句者。音里云。此文通也。谓能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及所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也(已上里)。同道云。初二之四句。后二之四句(云云)。基辨云。此二四句言有二意。一者二种四句。能别为首与所别为首之二四句也(是音石释意也)。二者二种二四句。谓二四句是八句。有二种八句故总言则十六句。二种者一者能别为首第一全四句·第二全四句合为一种。二者所别为首第三全四句·第四全四句亦为一种于一种八句各前七句是过第八句偏过(已上由疏私解义也)。皆是此过者。道云。俱不极成过(云云)。其第八句是前偏句者。前所别为首二偏句中第三俱句也。邑记云。第八句者即前俱能别不成俱非所别之句也。此是前偏句中能别不成全四句中第三自他俱能别不成句也。所别准知(已上邑记)。周记云。前偏句者即是前所别不成。能别不成二偏句中第三句也(云云)。

  疏。虽总有四(至)名二四句。钞曰。二通伏难。难云。上所明能别为首第一全四句·第二全四句。又所别为首亦尔。合有四种四句。然今何云二四句耶。今疏主文通此伏难。虽总有四者。音道云。总有四种四句。然其体唯二种四句(已上道)。后即是前等。明体唯二。音导云。后七句即初七句(云云)(已上道)。后所别为首二四句即前能别为首二四句也。翻倒则体全同。故云更无异(邑记·周记·秋篠·音里所释皆同)。

  疏。有自两俱(至)第四句是。钞曰。自下明俱不极成五种全四句中第五明俱不成为首第五全四句。音石道云。第五全四句(云云)。今示图云。

  第五全四句。

  自两俱不成他非两俱不成(佛者对胜论立我是和合因缘)。

  他两俱不成自非两俱不成(胜论对佛者立我是和合因缘)。

  俱(自他)两俱不成(两谓能别所别之二)(萨婆多对大乘立我·是和合因缘)。

  俱(自他)非两(能别所别)俱不成。

  如无过宗(佛者对声生云声是无常)。

  有俱非自他等者。音道云。中卷疏云。有俱非自他两俱不成。如无过宗。初三皆过第四非过(云云)。前三句非等者评过非文。非谓过也。是谓非过。

  疏。如是合有五种全句。钞曰。明俱不成中第六结五种全四句。

  疏。一一离之(至)恐繁且止。钞曰。同明俱不成七段科中第七例示一分句。一一离之者。音道云。一一离之等者如中卷疏记。为一分句者作一分四句(云云)。复有五句等者。音道云。复有五种四句(云云)。秋篠钞云。复将一分句等者。将自能别一分不成等句对余全句(有五种四句)。复将全能别不成等句(将谓为首也)。…

《因明入正理论疏智解融贯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