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入正理論疏智解融貫鈔▪P42

  ..續本文上一頁炬等者。邑記雲。二燈發二影二炬生二光。問。但言二燈光·影俱二更言二炬。豈不繁重耶。答。雙陳二喻。任取一邊。又以法有兩對故舉二喻(雲雲)(基辨雲。後解爲是正)。修記雲。二燈二影及二炬二光也。如一室內有二燈。此方之燈以現人影准知彼方燈亦現人影。又如一室內有二炬光也(雲雲)。又雲。如二燈互相照。如是以有法影顯法。又以能別影顯所別也(雲雲)。基辨雲。邑·備二記意相問。以有法·法等有兩對故舉二喻也。二記共好。互舉一名等者。謂不見二知有二。是即影顯。互舉一則舉二知二(互謂即二也)。欲彰今論文舉有法及能別知法所別雲互舉一名相影發也。宗之別名等者。意雲。不雲通名自性·差別有法·法所別·能別之別名皆具顯故。于所能別有法法影成文攝名已周備。理無違(已上私解)。秋篠釋宗別名與今私解不同。鈔雲。宗有二。一者總宗。即不相離性。二者別宗。即有法法。今雲宗別名者即別宗之名也。先陳叁名自性·有法·所別。後說叁名差別·法及能別。是名宗之別名也(已上明燈)。基辨詳雲。秋篠所言恐未穩當欤。今疏答後難文中不雲影自性差別。今因明宗所須別名雲宗別名。故秋篠釋未允(已上私)。皆具顯故者。邑記雲。問。自性差別此中不言。何名具顯。答。彼二(自性差別)通諸法有此說。宗之別名即以簡訖。又彼通稱宗必有之。故皆具也(雲雲)(已上邑)。基辨雲。邑第一釋好。第二釋與秋篠同。未允。並讀疏文須察是非也。

  疏。問既言極成(至)言成簡別。鈔曰。顯宗依八文中自下第五釋極成言明多不極成。此中有二文。初舉問。後答釋。初問中有二意。以極與成問所簡別。一本何所簡別下脫有幾非成言成之六字不可也。秋篠所覽本及音石道本有如是六字。近來瑞源不知脫此六字而卻削去簡別二字。不知爲不知。诳感後學之罪不輕也。

  疏。答能別定成(至)第四句非。鈔曰。此下後答釋。此中五文。初明偏句有四種四句。二明俱不成全有五種四句。叁指下疏解偏句俱句文。四就宗兩俱·隨一·猶豫不成而釋。五結歸論文極成。初中有叁。初明能別成所別不成偏四句。二明能別成所別一分不成偏四句。叁倒同示所別成能別不成爲句結略。今即初也。系示圖雲。

  T69009301.GIF

  能別自他定成所別中。

  一自不成(佛弟子對數論言我是無常)。

  二他不成(數論對佛者言我是思)。

  叁俱不成(薩婆多對大衆部言神我實有)。

  四俱非不成。非過也。

  已上全分(所別)四句。又雲總四句。

  音石導雲。以上全分四句(雲雲)。前叁是過等者。此八字評過非也。

  疏。又有自一分(至)第四句有是。鈔曰。二明能別成所別一分不成偏四句。示圖雲。

  能別自他定成所別中。

  T69009401.GIF

  自一分不成(佛者對數論言我及色等皆性空)。

  他一分不成(數論對佛者雲我及色等皆是實有)。

  俱一分不成(薩婆多對化地部雲我去來皆實有)。

  俱一分非不成。非過也。

  已上一分(所別)四句。又雲別四句。

  音石道雲。以上一分四句(雲雲)。前叁並是等者。同道雲。並皆如疏中卷所別不成。此八字評過非也。一本脫並字非也。有是者示非過也。一分非過故雲有是也。

  疏。所別定成(至)四種四句。鈔曰。叁例同示所別成能別不成爲句結略。示圖雲。

  T69009402.GIF

  所別自他定成能別中。

  自不成(數論對大乘雲色聲等藏識變現)。

  他不成(大乘對數論雲聲是滅壞)。

  俱不成(數論對佛者雲色等德句所攝)。

  俱非不成。如無過量也。

  已上總四句。又雲全四句。

  所別自他定成能別中。

  T69009403.GIF

  自一分不成(薩婆多對大乘雲所造色大種藏識二法所生)。

  他一分不成(大乘對數論雲耳等根滅壞有礙)。

  俱一分不成(勝論對佛者雲色等五皆從同類及自性生)。

  俱一分非不成。如無過量。

  已上別四句。又雲一分四句。

  爲句亦爾者例上結略。如是偏句等者結上。音裏雲。能別不成四句及所別不成四句雲偏句也。望俱不極成名偏句也(已上裏)。秋篠雲。若但所別若但能別各約一過作句名偏句。能所雙合自他雙合作句名雙句。即對雙句得偏句名(已上秋篠)。基辨雲。兩師之中意同。雖爾雲望俱不極成名偏句爲易了。如秋篠雲能所自他雙合爲難了(已上私)。總別者。音裏雲。能別不成全四句所別不成全四句名總也。二種不成之一分四句名別也(已上裏)。四種四句者。同裏雲。所別不成全四句。一分四句及能別不成全四句。一分四句也(雲雲)。基辨雲。四四合十六句雲四種四句也。

  疏。其俱不成全有五種四句。鈔曰。自下答五文中第二明俱不成全有五種四句。此中七文。初總標。二能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叁所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四總明二四句。五兩俱不成爲首。第五全四句。六結五種全句。七例示一分句。今即初也。

  疏。有自能別不成(至)俱非所別。鈔曰。二明能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此中有二。初第一全四句。後第二全四句。第一全四句能別不成爲首自他合俱不極成全四句。第二全四句亦能別不成爲首自俱他俱俱俱合俱不極成全四句。今示圖雲。

  T69009404.GIF

  第一全四句。

  自能別不成他所別不成(數論對勝論雲自性體是和合因緣)。

  他能別不成自所別不成(數論對勝論雲和合因緣體是自性)。

  俱能別不成自所別不成(數論對大乘雲阿羅耶識是和合因緣)。

  俱能別不成他所別不成(大乘對數論雲藏識體是和合因緣)。

  第二全四句。

  自能別不成俱所別不成(數論對勝論雲藏識體是和合因緣)。

  他能別不成俱所別不成(勝論對數論雲藏識體是和合因緣)。

  俱能別不成俱所別不成(薩婆多對大乘雲我是和合因緣)。

  俱能別不成俱所別極成(非俱不極成前能別不成中第叁俱句)。

  合此八句中前七句是俱不成過。第八句非此中攝。秋篠雲。如數論對佛者說色等五德句所收俱所別極成。前能別不成中俱非句也(已上秋篠釋第二全四句中第四句以爲重出非此句攝也。基辨雲。此疏中第一全四句中雲自能別不成。是自所別極成也。余准知。又雲俱非所別者。自他俱非不極成雲非也。即所別極成也)。

  疏。如能別不成(至)亦如是。鈔曰。叁明所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即准能別爲首二全四句例同。所別不成亦如是者。音道雲。所別爲首亦有二四句(雲雲)。即五種全四句中第叁全四句第四全四句。在亦如是言中也。

  第叁全四句。

  自所別不成他能別不成(數論對勝論雲和合因緣體是自性)。

  他所別不成自能別不成(數論對勝論雲自性體是和合因緣)。

  俱所別不成自能別不成(數論對勝論雲藏識是和合因緣)。

  俱所別不成他能別不成(勝論對數論雲藏識體是和合因緣)。

  第四全四句。

  自所別不成俱能別不成(數論對大乘雲阿羅耶識是和合因緣)。

  他所別不成俱能別不成(大乘對數論雲藏識體是和合因緣)。

  俱所別不成俱能別不成(薩婆多對大乘雲我是和合因緣)。

  俱所別不成俱能別極成(薩婆多對大乘雲神我實有)。

  二四句共前七句是此過第八句非此過也。

  能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所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此名二四句。

  疏。二四句中(至)是前偏過。鈔曰。于明俱不成全中四總明二四句。此中二文。初明二四句相攝。二通伏難。今即初也。二四句者。音裏雲。此文通也。謂能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及所別不成爲首二種全四句也(已上裏)。同道雲。初二之四句。後二之四句(雲雲)。基辨雲。此二四句言有二意。一者二種四句。能別爲首與所別爲首之二四句也(是音石釋意也)。二者二種二四句。謂二四句是八句。有二種八句故總言則十六句。二種者一者能別爲首第一全四句·第二全四句合爲一種。二者所別爲首第叁全四句·第四全四句亦爲一種于一種八句各前七句是過第八句偏過(已上由疏私解義也)。皆是此過者。道雲。俱不極成過(雲雲)。其第八句是前偏句者。前所別爲首二偏句中第叁俱句也。邑記雲。第八句者即前俱能別不成俱非所別之句也。此是前偏句中能別不成全四句中第叁自他俱能別不成句也。所別准知(已上邑記)。周記雲。前偏句者即是前所別不成。能別不成二偏句中第叁句也(雲雲)。

  疏。雖總有四(至)名二四句。鈔曰。二通伏難。難雲。上所明能別爲首第一全四句·第二全四句。又所別爲首亦爾。合有四種四句。然今何雲二四句耶。今疏主文通此伏難。雖總有四者。音道雲。總有四種四句。然其體唯二種四句(已上道)。後即是前等。明體唯二。音導雲。後七句即初七句(雲雲)(已上道)。後所別爲首二四句即前能別爲首二四句也。翻倒則體全同。故雲更無異(邑記·周記·秋篠·音裏所釋皆同)。

  疏。有自兩俱(至)第四句是。鈔曰。自下明俱不極成五種全四句中第五明俱不成爲首第五全四句。音石道雲。第五全四句(雲雲)。今示圖雲。

  第五全四句。

  自兩俱不成他非兩俱不成(佛者對勝論立我是和合因緣)。

  他兩俱不成自非兩俱不成(勝論對佛者立我是和合因緣)。

  俱(自他)兩俱不成(兩謂能別所別之二)(薩婆多對大乘立我·是和合因緣)。

  俱(自他)非兩(能別所別)俱不成。

  如無過宗(佛者對聲生雲聲是無常)。

  有俱非自他等者。音道雲。中卷疏雲。有俱非自他兩俱不成。如無過宗。初叁皆過第四非過(雲雲)。前叁句非等者評過非文。非謂過也。是謂非過。

  疏。如是合有五種全句。鈔曰。明俱不成中第六結五種全四句。

  疏。一一離之(至)恐繁且止。鈔曰。同明俱不成七段科中第七例示一分句。一一離之者。音道雲。一一離之等者如中卷疏記。爲一分句者作一分四句(雲雲)。複有五句等者。音道雲。複有五種四句(雲雲)。秋篠鈔雲。複將一分句等者。將自能別一分不成等句對余全句(有五種四句)。複將全能別不成等句(將謂爲首也)。…

《因明入正理論疏智解融貫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