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广大思维空间,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得其所,折射和表现出被测试人的心理,或者说,《周易》和其它科学心理检测法一样,有共同本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七章 周易心理检测方法概述
《周易》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易经》,第二部分为《易传》。《易传》共十篇,是对《易经》的研究、解释,乃至发展。据说,孔子对《易传》的形成有很大的贡献。孔子本人也用《易经》作占卜。在孔子之前,主要有三种断卦方式,起卦之后,按图索骥,去《易经》上查这是哪一卦,用卦辞、爻辞及卦象,以断吉凶。
1。卦辞。每一卦都有卦辞。如元、亨、利、贞,则作吉断。
2。爻辞。在《易经》中,每一爻都有爻辞,一般已示吉凶,如爻辞为吝、 厉、悔、咎、凶,则可断为不吉利。
3。卦象。即象征卦的事物。上下二纯卦代表的事物可分属阴阳, 阴阳可交合的为吉,不可交合的为凶。象征的事物本身也有吉凶。
在以上三法中,也应加上断卦者当时当地的自由联想,在自由联想中见仁见智,或向求卦者示之以仁,示之以智,以满足他的需要。以下举例分别说明卦辞、爻辞、卦象断卦法:
爻辞。如,还是前面孔子、子贡为鲁将伐越所起“鼎之蛊”卦,看孔子为什么断得比子贡高明。子贡将“鼎折足”解释为此战不利,也没毛病,但说没毛病仅指字面上,自由联想嘛。可是当时鲁军已整装待发,大军如箭在弦,不得不发,此时再讨论是否该出征,必然懈怠军心,贻误军机,必须一鼓作气,一决雌雄。孔子马上作了另一种解释:越人水居,“折足”者,是让我们多备舟楫,马步军用不上了。从军事上、政治上孔子这样解释是高明的。这一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明者见高明,书呆子见字面。这里,爻辞上已经明示一“凶”字,“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子将凶解释为:卦示之以凶,对我们提出警告、提示,实为吉,让我们正确备战。子贡在这里用的就是爻辞,当然孔子用的也是爻辞,只不过作了新的、不同于子贡的联想。
卦辞。如,前述成公之母穆姜为预测可否逃走所起之卦,同是对“元、亨、利、贞、无咎”作出不同解释,不同联想。这里“元、亨、利、贞、无咎”是随卦卦辞,是对卦辞的不同应用。当然这里不同解释折射了不同心理。穆姜悔恨、自责,精神垮了,她作出了不吉利的联想、解释,但单按卦辞来说,是应该断为吉利的。这里,卦怎么解释都会灵验,逃,成公网开一面,灵验;等死,甚至自杀也完全可能,也灵验。
卦象。如,重耳归晋一卦。重耳归晋,不仅是他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著名事件。在政治上、战争上没有那么轻巧的事,断其凶,则指险象环生,断其吉,则为政治需要,力量上已有可能(虽不是绝对优势)。将这一卦解释为归晋大吉,只是决策人政治勇气和军事胆略的折射,重耳相信这一解释,说明重耳具备这一勇气和胆略。若重耳为一懦夫,不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可能相信这是一凶卦:屯卦上为坎,为水,为陷,下卦为震,为车。行车遇水被陷是为不吉。这里是用卦象解卦,即卦所象征的事物解卦。
到了再后来,人们发现,八卦对自然界的分类并不是十分合适的,如山与地是什么关系?重复不重复?泽和水能分清吗?河是泽还是水?等等。于是出现了五行说。五行说将世界划分为水、金、火、土、木五种元素,这比较合理,是一进步。这里将金列入五行,说明五行说的提出已是石器时代之后,至少进入铜器时代了。五行说追求的是简单,把世界万事万物简化为五行。可是心理检测则要求检测工具涵盖的事物多,追求的是复杂, 所以五行说不能取代八卦(当然八卦本身也不复杂,但其辞已很复杂),但是五行对事物相生相克关系的揭示很能说服人,在当时甚至可以说是很高明的,于是后人将五行配到了周易的卦中,主要是借用生克关系。干宫八卦为金,兑宫八卦为金,离宫八卦为火,震宫八卦为木,巽宫八卦为木,坎宫八卦为水,艮宫八卦为土,坤宫八卦为土,六十四卦每一卦属五行之一,上下卦又分别属五行之一,每一卦之六爻又各属五行之一。已经看到,每一卦有九个方面配五行(下边还有些方面要配五行),五行生克定吉凶。这也是一种断卦方法。这一工作是由西汉董仲舒完成的,《中国通史简编》中说:“董仲舒用阴阳五行推论灾异,预知吉凶。”
还是在西汉,儒者京房又对每卦及六爻增加了至少五项内容。
1。六亲,及相互关系。父母克子孙,子孙克官鬼,官鬼克兄弟, 兄弟克妻财,妻财克父母。如,兄弟为劫财之神,克妻财:古代分家,财产要分给兄弟一份,所以兄弟劫财,那时妻可视为财产一类。
2。六兽:青龙、白虎、玄武、勾陈、腾蛇、朱雀。爻逢六兽有吉凶, 如逢朱雀,主口舌,不利,会争吵或诉讼。
3。世应。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上下二纯卦,若上卦为世,代表自己, 为主,则下卦必为应,代表所测对方,为客。世应只在上下卦的一爻中。世应所在的上下卦有五行生克,有吉凶,世应所在之爻有五行生克,有吉凶。世应所在之爻也配有父母、子孙等六亲,六亲有生克,有吉凶。看,仅世应就这么多种方法,定这么多样的吉凶。
4。干支。干支本无生克,也就无吉凶,但京房将干支不仅分到六爻中, 还分属于五行,于是有了生克吉凶。仅生克又嫌简单,他又定了一些介于生克──吉凶的中间状态:刑、害、冲、合。
5。起卦时间。月建、月破、旬空,日建,四时旺相休囚,如正月建寅, 木旺等。
所以,现在每次起卦之后,我们面临着这么多的指针可以断吉凶,而这样得来的十几个、几十个吉凶并不一致,再考虑到万物类象,你问这一卦是指哪方面的事(主要靠万物类象)?是吉是凶?已经怎么解释都可以了。解释为吉,你有许多理由,如六亲啦,爻辞啦为吉,解释为凶你还有许多理由,如六兽啦,卦辞啦、世应啦。这么多信息,仅吉凶就有十几个几十个且互相矛盾。选择你最需要的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又如穆姜,用卦辞,她已作出了与别人不同的、令人吃惊的解释,若用世应、五行、干支等更是既可解释为可逃又可解释为不可逃,无论你选可逃或不可逃,都可以从卦上找到理由,她精神崩溃,选择与她的心理相符的“不可逃”的信息。
本来易卦是自由联想、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属“六经注我”,可是,因为《易经》难读,文化水平要求较高,京房等人的断卦法虽远离《易经》,但也算专业性很强,五行支干世应等极其复杂,看懂了也记不住,不熟练,这就需要算卦先生帮助,指导求卦者来选择,甚至把你认为他需要的信息径直给他。这样,问题就起了变化,算卦者要正确理解求卦者的心境。卦是否灵验,是否得到求卦者的认可,就看是否准确地理解了求卦者的心境。如你给穆姜算卦,断她可以逃走,她不认可,认为你断得拙劣,你断她逃脱不了惩罚,她认为你断对了。重耳一心归晋,你断他归晋不吉,他必然不承认你是一个算卦高手,只能以贬低你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这就存在一个察颜观色的技巧。
先看例子。
某甲在外工作,一日接到家信,说老父有牢狱之灾,便火速返回贫穷的老家小镇,一下车,遇一算卦先生,主动求卦。先生从他时尚的衣着、有教养的风度,起卦后选五行,因按五行可定为吉:“老弟大吉呀……”话未说完,甲面露不悦,先生感到了这一微妙变化,顺势改口:“但是,俗话说,凶卦中有喜讯,绝处逢生;吉卦中有隐患,暗藏杀机,老弟近日是会有点麻烦,你看干支相刑了,这可是卦上的消息。”然后对干支相刑讲解一番,自然,“相刑”二字便使甲信服了,先生转折自然,不露痕迹,然后又讲了一番“绝处逢生,利见大人”的道理,对甲进行心灵安慰,取得甲的好感,自然也赚了钱。
又如,甲见到熟人乙,热烈握手,突然发现了什么,令乙起卦。在卦的众多吉凶当中选不利的指针解释。因为握手时发现乙手心湿冷,为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才手心湿冷,必然心绪不宁,无论今天起的是六十四卦中的哪一卦,既可解释为吉,也可解释为不吉,但今天,在此处必不选吉,使乙认为:“说对了,真神。”
其实《周易》就讲察言观色。《系辞下传》这一篇中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这就是从说话时的神态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易》给后人提供了样板、示范,后人对察言观色进行了总结,更为实用。
如《英耀篇》被一些占卜者视为宝典,其中有一段是关于观察问卜者心理的经验。
一入门先问来意,即开言切莫踌蹰。
父来问子欲子贵,子来问父为父忧。
妻问夫,
喜者欲凭夫贵,忧者为夫而愁;
夫问妻,
非妻有事,定然子息艰难。
士子问前程,商贾问近况。
叠叠问此事,定然此事缺;
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
一片真诚,
自说慕名而来,此人乃是顾客,
笑问请看我贱相如何?
此人非是权要,就是畜牲!
砂砾从中辨金石,衣冠队里别鱼龙。
僧道纵清高,不忘利欲。
庙廊达士,志在山林。
初贵者志极高,久困者无大志。
聪明之子,家业常寒,
百拙之夫,财终不匮。
眉精眼企,白手起家之人。
破落户穷极不离鞋袜,
新发家初起好炫金饰。
神暗额光,不是孤孀亦弃妇,
妖姿媚笑,倘非娼妓定宠姬。
满口好好好,久居高位,
连声是是是,出身卑微。
面带愁容心神不定家有祸事,
眼睛闪烁故做安祥祸发自身。
好勇斗狠,多遭横死,
怯懦无能,常受人欺。
志大才疏,终生咄咄空抱恨,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亦穷身。
通商大邑…
《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六章 见仁见智:作为心理检测工具的周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