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五、成佛后的无尽妙用

  五、成佛后的无尽妙用

  第三天下午(录音对应3-2)

  1、了知诸佛如来亲证的法界性:一真皆真

  上午把药师佛的第一大愿提示了一下,希望大家象药师佛一样在本因地发无上菩提心,所谓自身成佛,身光表里,映照十方,照耀无量众生,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就象文殊菩萨所发的大愿是一样的:“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大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发与佛陀一样的愿,要有个体会。佛是十号具足的——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们能做得到吗?

  一定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一切诸佛因地与我等决定没有差别,若有差别我们也成不了佛,佛也无以成佛。所以佛本因地与我等无异,我等因地也与佛本因地无二无别,但依大愿而行,必得成就!

  你说我依佛愿能不能去实践呢?若没有佛愿一乘的这种果地的加持,没有这个大目标,我们就不会生起喜悦与爱乐,就没有喜悦的增上引导,这是佛的报德差别对我们的呼唤。

  药师琉璃光如来与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乃至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有的成就都是在报德上与我们众生显现差别。

  我们也有报德,我们的报德是我们各个现在的样子,四生九有之类千差万别,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四生,人类是胎生,众生差别太大了,四生九有的差别是报德的差别。

  我们的本质无别。——这是我们成佛的基础与源头。往往我们学佛的人忽略这一点,忽略我们与佛原本无二无别的心性,就是本性,自性,或者说无自性性。

  若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就和外道无差别,和信鬼神无差别,就会求他,和信其他教没有差别,和无神论也没有差别。由于我们本性与佛有无二无别的本质,我们才能发象佛陀一样的愿望,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才能象佛一样具足修德,顺性起修的修德,是具足的,是无畏的,是自在的,是究竟方便的。

  我们做事会累,会有阻碍,有烦恼,有沉淀,有厌倦的状态。我们读《普贤行愿品》,“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诸佛发愿也是这样发的,因为这个愿是无量寿无量光,他是顺性发的,他不会散坏的。

  我们这一生发的愿,好比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吃饱就很好;七八十年代,想要住房好;九十年代,感觉住楼房才好;二十一世纪,想要有车子……这个愿望不断地在变化,永远没有止境。这愿不是大愿,不过是一时的需求罢了。

  药师佛发的这个愿是寿命无量的,是恒长恒古不变的,我们可以长久地去随顺这个愿望,运用自己的生命。你会得到莫大的安慰、究竟的喜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省力,生命越来越有智慧,越有方便,越有通力,有无碍力、广大力。我们为自己自私狭隘的一时的愿望,都违背了自性的作为,在无常中一时满足又变掉。

  我们发药师佛的愿望:“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这样的愿望可以尽于未来际恒长的、细致的、不断的、不重复的去实践,这个愿望不会重复,何以故呢?因为他不是造作的,不是自私的、狭隘的得失心来做的,他是为了令一切众生光明遍照,一切众生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愿望不会重复,所遇到的事情也不会重复,所以他没有尘劳感,没有厌倦感,越做越喜悦,越明了,越做所具的威德善巧越具足,所以顺性发的大愿就会有顺性所设立的报德。圆满这个大愿就是药师佛。

  2、凡夫依佛愿而行就是佛愿力的实施者

  我们这个色身,父母所生的凡夫身,以佛愿而行就是佛愿力的实施者。虽然是凡夫身,但可以作佛事,虽然是凡夫人,但可以转身做佛应化事。佛在世间应化,谁来应化?以佛愿而行者,应化于世间,广利有情,无所畏惧。是世间的游戏者,利益者,布施者,安慰者,不是世间的逼迫者,掠夺者,伤害者。

  大家相互倾轧逼迫,为了争夺追逐世间那一点幻化的财色名利,很快就坏掉了,变掉了。这一类拼命争夺的人,很苦!有的人有权,但他没有权用,因为需要更大的权,很贫瘠;有财的,没有财用,因为需要更多的财,也很贫瘠。中国人讲知足常乐,佛的大愿来讲他不知足,但他也常乐。

  不知什么足呢?欲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应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唤醒众生, 即为福德,唤醒自他,即为圆成,这就不会有劳顿之感,不会厌倦。

  世间所有的愿望的满足都是稍微用点力就能得到的。很多人说:我很多事做不到,做到了你就会感到没什么意思了。你想一想你一生中,你努力做事情,做到了也感觉没什么意思,你可以回忆回忆,想想,感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去观察感知,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一个事情,世间的一时短暂的自私的需要,实在不会长久,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那我们世间的需要是不是彻底放弃,一点不要呢?不是,我们该正常的生存还是正常生存,只是不因生存而苦恼,生存,我们运用佛法而生存,一定生存得更加喜悦、明快、健康、有智慧。

  佛陀发这个愿我们要思维,要观察,佛愿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它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庄严、清静、喜悦、无畏。

  有人说:有的人学佛怎么学得这么苦?这么颠倒?这么难?不是。这不是学佛学的,而是因为他的业报的成熟、业报的延续。过去的业现在已经受报了,智慧的人把现在受报当成一种感恩,实践佛法的机会了,贪嗔痴慢疑、健康、好坏生起来了,都在实践佛法、运用佛法;愚痴的人就在怨天恨地,怨这个怨那个,怨社会怨家庭,怨佛教怨周边人,越怨自己路子越窄越苦越没有意义。

  我们学佛人面对任何事情现前,不管是逆是顺,顺者莫骄慢,逆者莫气馁,顺者善观之,是过去所做善业之果报,不生染著;违缘来了莫生卑贱想,莫生怨恨想,是过去所作不善之业现在成熟,我们在成熟之中正确面对它,喜悦地面对它,因为我受一个就少一个,我受一个就能体验到善恶报应真实不虚,我就能逾越一个善恶果报,我们就能了知善恶果报无有自性,从逆缘中学到了智慧,学到了出离。所以说莫畏惧逆缘,莫染著顺缘,人生就会很光彩、很丰富、很踏实、很具足。

  因为逆顺二缘是人生的全部,所以真正以佛愿来观察世间,逆顺二法皆为成佛资粮,皆是珍宝。如果我们不依佛愿往往会贪于顺缘,排斥违缘,何以故呢?众生无有承担恶缘的心愿,所以凶事一来就逃之夭夭,就怨天恨地,那就增加了新的恶缘,新的恶缘的机又成熟了。那主要是没有一个清晰、慈悲、智慧的愿望,因为智慧不染,慈悲了知自性之来源,苦难之来源,我们就会走出来,对自他都有慈悲心。

  所以第一大愿就是让我们了知法界之心一时成就,我们自身成就之时,一切法界众生也都成就,因为一真皆真,光耀十方,全体即是啊。一真皆真!诸佛如来亲证的法界性就是一真皆真。

  我们在凡夫位上就是一妄皆妄,怎么妄呢?我们现在被贪蒙蔽了,就以为整个世界人都贪;嗔来了,我们用嗔心面对人,就嗔害;慢心来了卑视有情;疑心来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什么都不信了,邪见就生起来了,苦逼自己,这就是凡夫所延续的状态,我们若不走出这个感知,我们就永远没有出离的机会了,

  佛陀世尊来唤醒我们,召唤我们,唤醒我们什么呢?唤醒我们认识我们与佛本来无二的本性与自性,依自性而修行,依自性而观察,依自性而设立大愿。

  凡夫不会立愿,诸佛如来给我们立了一个愿,象我们读普贤菩萨十大愿也是佛帮我们设立一个愿,我们自己不会立, 自己设计不了。不知道怎么来立愿,药师佛亦复如是,给我们立这个愿,

  第一个大愿就是让我们体现法界性,一真皆真,现在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些妄它的本质也没有本质,也是真,妄处见真妄亦真,真处迷失真亦妄。我们用得起用不起啊? 这个地方我们要善思维、善观察、善运用。

  3、佛陀广大究竟的真实智慧与妙用

  我们看看药师佛第二大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二大愿就有特定的说法了,第一大愿彰显了法界性一真皆真的真实。那一真皆真了我们还做什么呢?有人会说:成佛!成佛有什么意思呢?后面讲一真皆真的妙用。

  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成佛是象琉璃一样,内外明澈,清静无暇,光明广大。

  象我们读到《观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自身焰光普照百亿国土,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入佛光明,得究竟解脱。

  那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呢?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这个功德巍巍就是他在大光明藏中具足自受用,自身的安乐与威德,通力善巧,广大庄严,真实具足,用一切语言教导一切众生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欲界、色界、无色界,若浊染世界、若清净世界,一切不可思议世界皆能趣入,广利有情。

  功德巍巍,身善安住,坐于金刚菩提座,光耀十方,随机感应,莫不周遍,度脱众生,不动本位。

  你说成佛有什么意思?这里就说了成佛的作用。否则你说我们拜佛念佛成佛,一真皆真有什么意思呢?就要有意思,有作用,没有作用的话我们凡夫之身,平时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贪嗔痴慢疑的感受,这些感受没有了,人会受不了的。

  自他受用具足真实,两种受用——自受用他受用都是真实不虚,广大无碍的,清静通达,无所畏惧。入佛境界,入魔境界,入众生境界,入幻化境界、入庄严境界、入清静境界乃至入一切自在境界不可思议,凡夫…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五、成佛后的无尽妙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