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力所不及,我们亲证之时一定知!
《华严经》,诸佛境界,我们从第一品一直读到第八十一品 ,处处说:广大究竟,妙相庄严,真实妙用,分身无数尘刹之中,各转妙*轮,度脱无量无边不可称说之有情,令无量不可称说种类之有情,一时得以度脱,成就无上菩提,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若以我们的思想言说,不可及,若以诸佛自在力而可及。言说尚不可及,佛力自受用:具!他受用给予:及!就是做的到。令我们一切有情向往随顺趣入、亲证这样的利益。
所以学佛是有无量的妙乐,胜真的喜悦,真实不虚的功德与利益,不是泛泛之说,不是轻许于人,不是蒙蔽于人,不是宗教鸦片,是真实不虚的。是欲令我等享受体验真实生命的广大自在之力、庄严之力、清静之力、威神之力、悲智之力、神通光明之力!
焰网庄严,过于日月。
我们看到日月都会感到月轮清凉,日轮温暖,照耀大地,太阳照射大地给人带来的温暖,我们在世间做什么都可以在太阳下面进取我们的作为,看得见,摸得到。
超于日月,为了干什么呢?一切幽暗,一时消除,尤其是太阳光,能除幽暗之冥,能令幽暗有情一时得到光明藏,充满了生机,免除了幽暗之害,我们知道在幽深之处人会很苦,尤其是人类,人类对于幽冥的伤害是畏惧的,鬼神多在幽暗之中,他不怕幽暗,但是他不能度脱,多于阴性之害。
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诸佛如来出世不只是为了自己享受着所谓的光焰广大庄严安住的自身的受用,不只是为了这,就是为了广利十方,令一切无力自拔的有情得以出离。幽冥众生,幽冥除幽冥,是除不掉的,那我们真正的发这样的大愿,愿我们成佛时,具足这样的光明、善巧,度脱幽冥众生,这就是成佛的利益,实际的妙用。
经常听到人说:学佛成佛干什么?不学佛的人说:人人都是佛嘛。但没有广大的妙用你还需要真正的实践佛法,尽于未来际赞叹佛法,随顺佛法,随顺佛愿,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受用,你的报德相尚不相应,你还要进趣修持,勿懈勿怠,否则你就没有进趣心了。你说:哦,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我知道了,那我就可以睡大觉,什么都放逸了,那你的报德跟不上的,那是堕落的心、放逸的心,没有意义的。
我们要知道性德,佛陀是回施我们性德平等,本来不二。我们修德中要进趣性德,一如爱乐,不贡高不下劣,清静平等自尊的延续着自己的感知,修持着自己的所谓周边的因缘,使自己的依正二报究竟圆满,
随意所趣,作诸事业。令一切众生安住于光明藏中,得自在,一真法界中一真皆真,并不是说众生都泯灭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结了。因为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境界,你看南传佛教中要修四大,修火之遍大,空之遍大,地之遍大,修曼搭。比如修空之遍大的时候,全部都是空相,地遍大是地相,色遍大是色,红色就全部是红色,整个法界都是红色,没有第二个对待。
这样它产生什么样的妙用呢?在佛法中以佛愿建立,令凡夫有情了知,令凡夫的情智可知,情智可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智来了解这个法则。
4、发起自己如诸佛无异的无尽妙用
佛陀世尊要不说出来,我们学佛没有兴趣啊,没味道。你感觉我学来学去有什么意义啊?象现在很多人学佛,学来学去搞世俗的去了,为什么呢?他感觉到没意思,以为就这些事情吧,因为他没有深入。
有的人学佛学到一点理论,他没有禅定善巧,没有通力善巧,没有语言无碍善巧,没有实相波罗蜜善巧,那只会自滞在当下,自滞在什么当下?把自己整个生命机制自滞在当下,不能圆满清静的相续,不能发起广大妙用,有的人学佛学了慢心,自许心,少得为足啊。
象《妙法莲华经》所写的一样,为何那么多人退席呢?少得为足啊,以为自己见到听到那一点就是全体了,不是啊,佛法无量无边,不可称说啊。
很多人知道龙树菩萨的故事,他是世间第一聪慧者,清静梵志,把世间一切学问技巧透达已尽,他认为世间没有什么了,乃至后来出家,用九十天把阎浮提所有文字,不管是佛教的外道的所有的知识都读尽了,他觉得佛也不过如此啊,世间不过如此啊,就想自己在娑婆世界做新佛,改僧人的服装,建立新的戒律,设置新的僧团。
这时候龙王菩萨悲悯此有情,过去守藏的龙王,护法神,多是十地菩萨八地菩萨,当时龙树菩萨只是初入欢喜地,断除烦恼,于一切言辞生欢喜罢了,尚未得到究竟的功德啊。龙王请他到龙宫去阅无尽藏,诸佛的功德藏,教言藏,去审思这无尽的法藏。他到龙宫一看,人类所见只见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不可称说分之一,而不可及,太少太少了。后来带回来《大方广佛华严经》下品中的十万诵,中品上品非阎浮提有情心所所能及,你的心所都不及,不要说读经典了,就是经典的量的数字都记不来,怎么能记它的文字内容呢?
所以诸佛如来广大教言无穷无尽不可称说,龙宫如是,天宫呢?更是不可称说,一直到摩西首陀罗宫,各个所收藏的诸佛如来的教化的广大教言非是我们的心力所能涉足,你都想象不到。
所以我们薄地凡夫,虽闻诸佛如来法性与我等一如,心佛众生本质无别,但是我们要知道旷劫以来,我们在一点一滴的这些事项上自以为是,丢失了广大尘数的功德,广大法界的功德,广大平等一味的功德,究竟无穷无尽不可称说的功德,我们丢失在某一项,某一缘,某一身份,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某一原则中,自以为是中,这样一个状态中,那对广大究竟不可称说不可言说之功德我们尚未涉足。所以我们要顺性起修,顺大愿来光焰自己的生命,令自己的生命发起广大究竟如佛不二的妙用。
佛要是不以愿回施我们,唤醒我们广大清静究竟觉知的心用,我们不得知,未了知,少得为足,以为自己学到什么了,证到什么了,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不是!因为我们自以为足的时候已经堕落了,已经狭隘了,已经被一尘一叶蒙蔽了。
所以虽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虽然我们也可以象佛一样立大愿,但是我们毕竟没有圆满这样的愿力、功德,所以我们要进趣修持,无懈无怠,感恩于佛,知佛广大,知我们报德的微劣?应该随顺佛愿进趣究竟,切莫放逸,更不可自许、自慢。
诸佛如来甚深悲心啊,欲令我等发起无尽妙用,如诸佛无异,安住世界种子海,以无量刹土中,建诸境界,运用诸境界,成就诸境界,以一切神通自在,方便妙用中安立无尽无穷的分身,尘数身,无边身,光明身,通力身。
我们现在是个什么身呢?分段身,你就以这个色身为我,十分的狭隘,分不得,变不得,动不得,一天天的老得了,死得了,我们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状态,又不能安住这个状态,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本质,应该顺愿去实践,所以莫留步,莫自足,莫自许,
那么佛的这个愿望就起到这个作用。佛不给我们畅明,我们永远没法去思维佛陀的广大究竟的真实智慧与妙用,自受用与他受用,所以凡夫如井底之蛙,不知天空之广大,我们已经被自己的知见深深的陷在井底,看到碗大的天,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行了。
诸佛如来证实了广大究竟遍一切法则中的真实功德与利益,所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不是虚设的,是真实真如的,在真如的功德中,庄严巍巍,不可思议,非凡夫心所能思能议的。
凡夫就可怜在凡夫的心上,凡夫就可怜在自以为是上了,凡夫就痛苦在自己的自卑心上了,所以我们能顺愿发心,不卑不亢,平和真实,如实修持,那真是佛子啊!
5、人人药师佛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大愿,佛如是发愿,我们也如是发愿,佛成一真,我们也一真皆真,广泛示于世间,普利于有情。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世尊发这样的愿,我们也这样发愿。
第一愿和其他愿的差别我们要知道,第一愿是令我们一切众生一真皆真,入佛境界,入佛愿望。
那么第二个愿望,是佛的愿望是利益世间的真实功德,就是佛后心。你说我凡夫怎么能用佛后心呢?你要不知道佛后做些什么,你就会迷茫,你说成佛干什么啊?你会假设这个东西。
经常会听到居士这样说,“人人都是佛,我们干什么?”这是妄语,是无意义的话,是骄慢心。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告诉我们本质,让我们随顺本质,透视现象,逾越现象,运用本质,那么这个过程是旷劫延于未来劫的一个实践。如果说人人都是佛,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纵容自己凡夫的业习,那是不能成就的,那是无意义的,
我们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看看我们的业报,习气,我们就会生起惭愧,就知道自己从未立过大愿,没运用过自性,昧失了自性,丢失了真实的愿望,今日得闻的信愿之真实,那么顺愿来延续生命,实践生命,把一切事情的本质表达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那我们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真实的佛子,做真正的悲智具足的善巧者,而不是纵容自己的习气,放逸自己的习气,那我们就做一个真正安立在佛法中的人!
诸佛如来发这样的愿,药师佛发这样的愿,我们诵药师经,念药师佛,我们也要发这样的愿,以令我们的心与药师的心相应。
我们的心本来就是药师的心,药师的心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的业习心,感知心,六尘十八界这个心是不如实的,是一时的染著,是偏执的,所以药师佛的大愿就证实了我们的真心,我们用佛的愿心来念自心,念佛心,心心真正的相应,我们就是真正的打药师七,念药师佛,成药师佛,人人药师佛!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五、成佛后的无尽妙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