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佛十二大願開示 五、成佛後的無盡妙用▪P2

  ..續本文上一頁心力所不及,我們親證之時一定知!

  《華嚴經》,諸佛境界,我們從第一品一直讀到第八十一品 ,處處說:廣大究竟,妙相莊嚴,真實妙用,分身無數塵刹之中,各轉妙*輪,度脫無量無邊不可稱說之有情,令無量不可稱說種類之有情,一時得以度脫,成就無上菩提,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呢?若以我們的思想言說,不可及,若以諸佛自在力而可及。言說尚不可及,佛力自受用:具!他受用給予:及!就是做的到。令我們一切有情向往隨順趣入、親證這樣的利益。

  所以學佛是有無量的妙樂,勝真的喜悅,真實不虛的功德與利益,不是泛泛之說,不是輕許于人,不是蒙蔽于人,不是宗教鴉片,是真實不虛的。是欲令我等享受體驗真實生命的廣大自在之力、莊嚴之力、清靜之力、威神之力、悲智之力、神通光明之力!

  焰網莊嚴,過于日月。

  我們看到日月都會感到月輪清涼,日輪溫暖,照耀大地,太陽照射大地給人帶來的溫暖,我們在世間做什麼都可以在太陽下面進取我們的作爲,看得見,摸得到。

  超于日月,爲了幹什麼呢?一切幽暗,一時消除,尤其是太陽光,能除幽暗之冥,能令幽暗有情一時得到光明藏,充滿了生機,免除了幽暗之害,我們知道在幽深之處人會很苦,尤其是人類,人類對于幽冥的傷害是畏懼的,鬼神多在幽暗之中,他不怕幽暗,但是他不能度脫,多于陰性之害。

  幽冥衆生,悉蒙開曉,

  諸佛如來出世不只是爲了自己享受著所謂的光焰廣大莊嚴安住的自身的受用,不只是爲了這,就是爲了廣利十方,令一切無力自拔的有情得以出離。幽冥衆生,幽冥除幽冥,是除不掉的,那我們真正的發這樣的大願,願我們成佛時,具足這樣的光明、善巧,度脫幽冥衆生,這就是成佛的利益,實際的妙用。

  經常聽到人說:學佛成佛幹什麼?不學佛的人說:人人都是佛嘛。但沒有廣大的妙用你還需要真正的實踐佛法,盡于未來際贊歎佛法,隨順佛法,隨順佛願,因爲你沒有這樣的受用,你的報德相尚不相應,你還要進趣修持,勿懈勿怠,否則你就沒有進趣心了。你說:哦,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那我知道了,那我就可以睡大覺,什麼都放逸了,那你的報德跟不上的,那是墮落的心、放逸的心,沒有意義的。

  我們要知道性德,佛陀是回施我們性德平等,本來不二。我們修德中要進趣性德,一如愛樂,不貢高不下劣,清靜平等自尊的延續著自己的感知,修持著自己的所謂周邊的因緣,使自己的依正二報究竟圓滿,

  隨意所趣,作諸事業。令一切衆生安住于光明藏中,得自在,一真法界中一真皆真,並不是說衆生都泯滅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結了。因爲很多人沒有這樣的境界,你看南傳佛教中要修四大,修火之遍大,空之遍大,地之遍大,修曼搭。比如修空之遍大的時候,全部都是空相,地遍大是地相,色遍大是色,紅色就全部是紅色,整個法界都是紅色,沒有第二個對待。

  這樣它産生什麼樣的妙用呢?在佛法中以佛願建立,令凡夫有情了知,令凡夫的情智可知,情智可見,我們根據自己的情智來了解這個法則。

  4、發起自己如諸佛無異的無盡妙用

  佛陀世尊要不說出來,我們學佛沒有興趣啊,沒味道。你感覺我學來學去有什麼意義啊?象現在很多人學佛,學來學去搞世俗的去了,爲什麼呢?他感覺到沒意思,以爲就這些事情吧,因爲他沒有深入。

  有的人學佛學到一點理論,他沒有禅定善巧,沒有通力善巧,沒有語言無礙善巧,沒有實相波羅蜜善巧,那只會自滯在當下,自滯在什麼當下?把自己整個生命機製自滯在當下,不能圓滿清靜的相續,不能發起廣大妙用,有的人學佛學了慢心,自許心,少得爲足啊。

  象《妙法蓮華經》所寫的一樣,爲何那麼多人退席呢?少得爲足啊,以爲自己見到聽到那一點就是全體了,不是啊,佛法無量無邊,不可稱說啊。

  很多人知道龍樹菩薩的故事,他是世間第一聰慧者,清靜梵志,把世間一切學問技巧透達已盡,他認爲世間沒有什麼了,乃至後來出家,用九十天把閻浮提所有文字,不管是佛教的外道的所有的知識都讀盡了,他覺得佛也不過如此啊,世間不過如此啊,就想自己在娑婆世界做新佛,改僧人的服裝,建立新的戒律,設置新的僧團。

  這時候龍王菩薩悲憫此有情,過去守藏的龍王,護法神,多是十地菩薩八地菩薩,當時龍樹菩薩只是初入歡喜地,斷除煩惱,于一切言辭生歡喜罷了,尚未得到究竟的功德啊。龍王請他到龍宮去閱無盡藏,諸佛的功德藏,教言藏,去審思這無盡的法藏。他到龍宮一看,人類所見只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不可稱說分之一,而不可及,太少太少了。後來帶回來《大方廣佛華嚴經》下品中的十萬誦,中品上品非閻浮提有情心所所能及,你的心所都不及,不要說讀經典了,就是經典的量的數字都記不來,怎麼能記它的文字內容呢?

  所以諸佛如來廣大教言無窮無盡不可稱說,龍宮如是,天宮呢?更是不可稱說,一直到摩西首陀羅宮,各個所收藏的諸佛如來的教化的廣大教言非是我們的心力所能涉足,你都想象不到。

  所以我們薄地凡夫,雖聞諸佛如來法性與我等一如,心佛衆生本質無別,但是我們要知道曠劫以來,我們在一點一滴的這些事項上自以爲是,丟失了廣大塵數的功德,廣大法界的功德,廣大平等一味的功德,究竟無窮無盡不可稱說的功德,我們丟失在某一項,某一緣,某一身份,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某一原則中,自以爲是中,這樣一個狀態中,那對廣大究竟不可稱說不可言說之功德我們尚未涉足。所以我們要順性起修,順大願來光焰自己的生命,令自己的生命發起廣大究竟如佛不二的妙用。

  佛要是不以願回施我們,喚醒我們廣大清靜究竟覺知的心用,我們不得知,未了知,少得爲足,以爲自己學到什麼了,證到什麼了,以爲自己了不起,什麼都不是!因爲我們自以爲足的時候已經墮落了,已經狹隘了,已經被一塵一葉蒙蔽了。

  所以雖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雖然我們也可以象佛一樣立大願,但是我們畢竟沒有圓滿這樣的願力、功德,所以我們要進趣修持,無懈無怠,感恩于佛,知佛廣大,知我們報德的微劣?應該隨順佛願進趣究竟,切莫放逸,更不可自許、自慢。

  諸佛如來甚深悲心啊,欲令我等發起無盡妙用,如諸佛無異,安住世界種子海,以無量刹土中,建諸境界,運用諸境界,成就諸境界,以一切神通自在,方便妙用中安立無盡無窮的分身,塵數身,無邊身,光明身,通力身。

  我們現在是個什麼身呢?分段身,你就以這個色身爲我,十分的狹隘,分不得,變不得,動不得,一天天的老得了,死得了,我們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狀態,又不能安住這個狀態,我們應該知道自己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本質,應該順願去實踐,所以莫留步,莫自足,莫自許,

  那麼佛的這個願望就起到這個作用。佛不給我們暢明,我們永遠沒法去思維佛陀的廣大究竟的真實智慧與妙用,自受用與他受用,所以凡夫如井底之蛙,不知天空之廣大,我們已經被自己的知見深深的陷在井底,看到碗大的天,自以爲是,以爲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行了。

  諸佛如來證實了廣大究竟遍一切法則中的真實功德與利益,所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不是虛設的,是真實真如的,在真如的功德中,莊嚴巍巍,不可思議,非凡夫心所能思能議的。

  凡夫就可憐在凡夫的心上,凡夫就可憐在自以爲是上了,凡夫就痛苦在自己的自卑心上了,所以我們能順願發心,不卑不亢,平和真實,如實修持,那真是佛子啊!

  5、人人藥師佛

  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大願,佛如是發願,我們也如是發願,佛成一真,我們也一真皆真,廣泛示于世間,普利于有情。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世尊發這樣的願,我們也這樣發願。

  第一願和其他願的差別我們要知道,第一願是令我們一切衆生一真皆真,入佛境界,入佛願望。

  那麼第二個願望,是佛的願望是利益世間的真實功德,就是佛後心。你說我凡夫怎麼能用佛後心呢?你要不知道佛後做些什麼,你就會迷茫,你說成佛幹什麼啊?你會假設這個東西。

  經常會聽到居士這樣說,“人人都是佛,我們幹什麼?”這是妄語,是無意義的話,是驕慢心。

  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告訴我們本質,讓我們隨順本質,透視現象,逾越現象,運用本質,那麼這個過程是曠劫延于未來劫的一個實踐。如果說人人都是佛,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縱容自己凡夫的業習,那是不能成就的,那是無意義的,

  我們知道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你看看我們的業報,習氣,我們就會生起慚愧,就知道自己從未立過大願,沒運用過自性,昧失了自性,丟失了真實的願望,今日得聞的信願之真實,那麼順願來延續生命,實踐生命,把一切事情的本質表達在生命的每一個時刻,那我們會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做真實的佛子,做真正的悲智具足的善巧者,而不是縱容自己的習氣,放逸自己的習氣,那我們就做一個真正安立在佛法中的人!

  諸佛如來發這樣的願,藥師佛發這樣的願,我們誦藥師經,念藥師佛,我們也要發這樣的願,以令我們的心與藥師的心相應。

  我們的心本來就是藥師的心,藥師的心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現在的業習心,感知心,六塵十八界這個心是不如實的,是一時的染著,是偏執的,所以藥師佛的大願就證實了我們的真心,我們用佛的願心來念自心,念佛心,心心真正的相應,我們就是真正的打藥師七,念藥師佛,成藥師佛,人人藥師佛!

  

  

《藥師佛十二大願開示 五、成佛後的無盡妙用》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