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高塔。
但是,具缘中观派是坚决的,——整个宇宙,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缺乏固有的存在,因此包括空性自身在内没有什么超出缘起之上。这是一种非断言的否定——否定固有的存在不暗示其它更高的原理或存在。相对论物理学与中观思想的相似性在这一点上猝然停止了。虽然空性真的是一种持存的现象,它仍然要依赖于其所限制的现象和一种增益的意识。空性的这种依存性保证它缺乏一种自足的性质。不仅如此,空性的特殊性(独一无二的现象中独立存在的缺乏),与空性限制一切现象并不冲突。正如特定的整数体现了整数的性质,整数的数学符号同样如此。
面对空性的这种持存性、独立的程度以及表面上的普遍性,在中观理论中寻求类似于物理学相对论中的更高形式的发展是自然的。但这将会是又一个例子,说明心灵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总是企图实体化、不正确地增益固有存在。正如在先前的段落中指出的那样,尽管空性具有持存性、有限的独立性和普遍性,终极真理却不是实体的、固有的存在和自存的。相反,空性是在两种真理的框架中形成的,其中存在两种互补的现象观:一种是终极(胜义谛)的,认为一切都是空的;另外一种是世俗谛的,认为对象在日常行动的范围内具有存在、功能和效用。一切现象或知识的对象都包含在这两种真理中。虽然旗杆完全缺乏独立的存在,但它具有世俗谛的或唯名的存在,并且旗子可以在上面升起。普通生活和话语是在习俗真理(世俗谛)的范围内,但是我们不幸地通过增益固有的存在污染习俗真理(并且偶尔地甚至包括终极真理)。终极真理、空性,虽然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普遍性的持存现象,仍然是空的,——固有存在的非断言的否定。终极真理的任何表述必定是一种习俗(世俗谛)的现象,——唯名的存在,但却是独立存在的彻底的空性。
至于相对论物理学及其参照系无关的定律和属性,中观哲学家将会立刻指出所有的物理学都是一种精致的概念增益,都是人与自然(二者都没有独立的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的物理学对象和定律都一定缺乏固有的存在,不管是否参照系不变量,——这一观点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接受。例如,Goodman 认为,物理学所代表的世界版本是许多种可能世界之一,一种与被刻画的世界不可分的版本,但绝不是唯一的或优越的世界。中观派会断言,敏锐的物理学家不会让任何物理学对象和定律负担固有存在的自相矛盾的属性,那样会使它们不起作用、没有活力。
相对论物理学和中观理论理解因果性的方式也不同。相对论物理学的因果观起源于经典或前相对论物理学。在经典物理学中,因果性,或更准确地说决定论,意味着先前的事件是将先前的存在传递给结果事件或效果的有效作用。法则是不可违背的:一组给定的原因总是产生相同的结果。在这种观点中隐含这样的假定:自足的或固有的存在实体发生了某种转变。例如,象牛顿运动第二定理所预言的那样,力使一个独立存在的特定质量的质点产生了加速度。
在从经典的牛顿物理学到相对论物理学的转变中,因果性只发生了轻微的变化。除了上面提及的相对论效应影响的物理属性外,对象仍然被视为固有的存在。主要的改进是原因激发其结果不能快于真空中的光速。相对论显示这一限制保证了决定论对于所有观察者的一致性:尽管存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原因总是发生在结果之前。量子力学激烈地修改了对象和因果性都是固有的存在的观念,使它们更加接近具缘中观路线,我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探讨了这一主题。
与相对论物理学中的因果性相反,中观的因果性是对于(建立起现象依存关系的性质的)原因和条件的更加一般性的依存性。与决定论的因果性及其固有存在的对象作为质料因和动力因不同,空性的教义与相对的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依赖关系或者说具有基本的依存性。为了中观的实践的目的,因果性可以仍然在通常的风格上理解为世俗谛的或唯名的。例如,心灵的痛苦可以可以用适当的心灵修行有效地转变。事实上,中观的精神实践有赖于对心理学的因果律的精确理解,但它从未丧失真理的洞见,即倘若主观因素是固有的存在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转变。正确的空性观是修行的关键。
五、概括与结论
中观的批评显示了固有存在的矛盾性质,因此建立了空性的教义。独立的性质,据信提供了对象的现实性,是固有的存在的致命弱点。然而中观宗认为,不管我们表面上具有什么样智力上的信仰,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所有人都先天地相信和增益固有的存在。正如Hopkins 所说:“这种“固有存在”不是一种由哲学体系所添加的概念,而是涉及到我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日常感觉,——似乎事物确实在自身中存在并由自身组成,覆盖其组成部分。”分析显示固有存在的荒谬性,但它仍然据有我们最深层的情感信仰。
中观宗强调实现涅槃所需要的态度革命,不可能仅由对空性的智力上的理解而获得。要清除心灵的痛苦和深化对空性的理解,艰苦的理智努力必须与强而有力的冥想技巧相结合。最为重要的是,伟大的同情心(大悲)点燃智慧之火,并为之加油助燃;智慧又反过来使同情成为可能。换言之,对空性的深刻理解要求慈悲的修行,而空性的智慧通过去除我们对孤立存在个体的信念使得慈悲的实践成为可能。个人的解脱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作为解除一切有情痛苦的手段。最好的榜样——菩萨们,为了其他众生的解脱,推迟自己对于痛苦的轮回的彻底解脱。
尽管围绕中观的解释存在着现代争论,他们的最高目标是一切有情从轮回的痛苦和无知中解放出来,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既然对固有存在的错误信念和我们将此信念对现象的根深蒂固的增益使我们束缚于轮回,那么就再也没有比攻击这一脚镣而获得解脱更迅捷的方式了。为了这一原因,中观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使我们摆脱这种毒药。
正如我前面显示的那样,要从相对论物理学得到与这种毒药斗争的支持是危险的。既然相对论物理学正日益(不管是多么不完全地)被吸收到我们的思想遗产中,所以要将核心概念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而不带有科学的联想是不可能的。在缘起与相对论物理学之间存在着某些真正的相似性,对相对论的欣赏有助于中观的理解。但是,它们对于因果性观点的分歧,尤其是二者最高原则的地位的分歧,使得联想是危险的;而部分联想会代表并激发整体的联想,这是心理学的一条法则。
在摧毁了我们对于内在的或独立于参照系的质量、长度、时间及其其它物理属性的信念后,相对论物理学的伟大荣耀是物理定律表现形式的完全不变性或对参照系的独立性。从我们对独立的物理属性的信念的灰烬中,一个完全不变的物理学象一只伟大的凤凰站起来了。相反,当中观摧毁了我们对于现象的内在存在的信念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非断言的否定——空性。没有以某种更高的或更坚固的形式复兴被击败的独立存在的原则,留给我们的是纯粹的依存性和相互联系。终极真理就是在一切现象(包括空性)中独立存在的缺乏。留给心灵的只能是没有固有的存在或原理。任何从未存在过的和将来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都决不会从中观的火葬柴堆上站起来。不幸的是,空性与相对论物理学的联合提供了将终极真理本身增益为固有存在的危险机会。
当今达赖喇嘛援引龙树著名的《中论》说:
大圣说法空,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前面介绍过的将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的人中,没有一个把空性刻画为固有的存在。尽管如此,将空性与带有普遍的不变性和绝对性的相对论物理学联系起来,会使我们不必要地暴露给这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在中观与现代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许多深刻的共鸣。但是,在我们由科学-数学世界观主导的文化中,与科学建立不准确的联系是危险的。因此,我同意Inada的观点:“这一技术性的概念确实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