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P3

  ..续本文上一页二请法故赞、三请法故供、四忏不请障、五喜德请说、七请住常说、八学佛请法、九请随机说、十请说普利。

  请佛住世:一请住受礼、二赞德请住、三请住受供、四请住受忏、五喜德请住、六请常住说、八学佛请住、九顺生请住、十向性请住。

  常随佛学:前七后二皆随佛学、即回向菩提、除尘劳障。

  恒顺众生:前八后一皆顺众生性修二善、即回向众生、除我执障。

  普皆回向:以前九愿功德回向三处、菩提、众生、真如实际也。除狭劣障、成广大善。

  一门皆摄十门、末三门未开、可以例知。皆本门为能摄、余为所摄。八者、十门皆随佛学故。九者、顺众生性善、一切众生本性与佛、无二无别故、又者顺众生修善、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起修、同佛因行故。又者以自修功德、顺众生回向也。十者、通说回向三处、别说回向真如实际、真如实际、遍十法界、回向真如、即亦不离菩提众生。

  ○戊三牒名列释二,己初总征,

  《经》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记》“大圣”、乃善财尊称普贤菩萨、以下对上曰白、此总征十大行愿也。

  ○己二别释十、庚初释礼敬诸佛三、辛初牒名

  《经》普贤菩萨皆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记》普贤菩萨呼善财告言、善男子、汝问云何礼敬、乃至云何普皆回向、常为汝说也。

  言礼敬者、别讲礼字、礼者体也、即体谅、体贴也。(不作本体解)云何体谅、拜佛时、要体谅佛境、体贴佛心。佛境若何、我即若何拜之、佛三身一际、竖穷横遍、我即竖穷横遍、称性而拜。又者“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拜一法身佛、即是拜十方三世佛。如是拜者、必与佛感应道交、属圆教之感也。设非圆教机、无圆教之感、即无圆教之应。十方三世诸佛、非一而能一、非多而能多。能一者、同一法身故、能多者、先后成佛故。多无多相、多即一故。一无一相、一即多故。无能无所、因真空理、不碍妙有事。

  ○辛二释相三、一所礼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记》“所有”、拜者心性所有、对能而言所也。“尽法界虚空界”法喻双举、法界无边、其义难明、故以虚空为喻。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心无界限、随众生情执而有界限。写字时心有笔头大、穿针时心有针孔大。迷悟有浅深、故心亦有大小、然大小皆法界、故曰法界、至极言之曰一真法界。心法为一切诸法所依故。遍于有情曰佛性、遍于无情曰法性。十方三世皆在法界之中、佛所住处通十方、所住时通三际。十方一切处、三世一切时、皆有佛刹。将此十方三世所有佛刹、磨为极小之微尘(一微尘分作七分名邻虚尘、再分即成虚空)、一微尘一数、以计佛数、佛多无量。若不体佛而拜、即不能尽拜如是诸佛。

  ○二能礼因

  《经》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记》能礼之心、所礼之境、因缘和合、礼敬乃成。行者观行、愿通未来、以行导愿、以愿填行、如车二轮、转动同时、愿礼过未诸佛、当下即礼著过未之佛、以拜时有观想故、虽拜现前一佛、随观心通于三世、拜一释迦牟尼佛、或拜一阿弥陀佛、皆随观行而遍于三世十方、心能转境之力也。若转不动、即是凡夫、心无智力故。凡夫份上修法界观、难以相应、因非常作之事故。五欲六尘之境、是凡夫之常事、处处贪著、将无分限之心、变为有分限。欲广大心量、须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及生处转熟后、即知观行不可思议、“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谓我普贤、依他普贤行愿法力、故能“深心信解”也。十方三世佛皆有普贤为长子、后普贤学前普贤也。或我普贤人、以普贤法、人法不二、起“深心信解”、信深解深也。信得一切时一切处有十方三世佛、解得一切时一切处有十方三世佛。“如对目前”亲切至极、法力亦缘力也。观行亲切、礼拜恰当、故如亲见诸佛、现在其前、此普贤行愿因力、亦他普贤增上缘力也。

  ○三能礼相二、初总明

  《经》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记》清净者、身业五体投地、语业称扬赞叹、意业恭敬至诚、三业清净也。常修礼敬者、拜时礼敬双修、不拜时意业常敬。既知诸佛遍一切处、尘刹身毛、皆有无尽佛身、安得不随时随处、常修礼敬。

  ○二别显

  《经》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记》“一一佛所”句、多身礼一佛、多身礼多佛也。“一一身”句、一身礼多佛、多身礼多佛也。多礼一、多礼多、一礼多、一礼一四句、皆于一身礼一佛上显、心能转境、将一切质碍境转为唯心、棹子台凳一切皆心、心通故一切融通、转成大光明藏。所礼佛身、能礼我身、随光明藏转多。常修转境观行、生处转熟、自然转动、而能现一身拜多佛、多身拜多佛。即或未转动、亦要信得诸佛境界、法尔如是、竖穷横遍。

  ○辛三总结二、壬初显无尽二、癸初别明虚空二、先反显

  《经》虚空界尽、我礼乃尽。

  《记》虚空界无尽、而言尽者、反显我礼无尽也。

  ○后顺释

  《经》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记》顺释虚空无尽、发无尽之行愿、礼体俱到也。

  ○癸二总列余三

  《经》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记》如是者、以虚空一法、例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三法。此横说一一无尽、以显礼敬行愿无有穷尽。

  ○壬二彰无间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礼敬无间、乃普贤菩萨由大悲心故、代众生礼拜、而发无尽行愿、念念相续、三业无有疲厌、竖说礼敬诸佛之行愿无有穷尽。此礼敬一行、既无间断之时、余九行愿、即不暇行矣、况一一皆曰念念相续、云何通、盖以一行即一切行、互摄互融故、如前一门具十中说。又者上至诸佛、下至蠕动含灵、同一法身、众生界无有尽故、念念中皆有拜佛之众生、同一法身故。众生拜即是我拜、又是随喜功德之义、故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庚二释称赞如来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记》此牒第二行愿名也。

  ○辛二释相三、一所赞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曾围绕。

  《记》此所赞境、较上所礼境宽广、上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佛、此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非礼敬之佛少于称赞之佛、文有隐略耳。

  ○二能赞因

  《经》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记》前广此略、略去普贤行愿力数字、当然亦有普贤行愿力、“甚深胜解”、约见理、即见法身之如理智也。“现前知见”、约见事、即见报化之如量智也。二而不二、甚深难思。

  ○三能赞相(四)一标能赞相

  《经》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

  《记》能赞相、即是舌根语言辩才、“各”字指能赞人个个赞、亦指所赞佛个个赞。天女舌根微妙、云“出过”者、以此能赞舌根、通情与无情故。“微妙”者、微细妙好、即妙有舌根、即一即多也。普贤菩萨之身、遍虚空等法界、故舌根亦充塞虚空、遍满法界、一切情与无情言声、皆普贤菩萨摄成赞叹诸佛之音也。如昔朱太祖闻杜鹃鸟鸣、问刘伯温曰:“彼鸟对朕说甚?”刘伯温答曰:“对圣驾说独掌山河”。又问对汝说何?答曰:“说辅弼山河”。又问对农人说何?答曰:“说麦黄快割”。赞佛人闻之、必成称赞诸佛、无非唯心所现耳。故修称赞如来行愿者、则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木鱼引罄声、皆是称赞如来之音声。如西方水鸟树林、皆演法音、亦是念佛心转境故。善学华严者、收三世间为一心。诸位如不善观、可观想一切语言音声之所从来处、皆是真空理体、即宗门所谓话头。如是回光返照、则知一切声、皆是法身随缘。法身是体、随缘是用、虽是体用、然有显与不显之别。观想得力时是法身起用、称赞如来、否则法身隐没、不成普贤称赞行愿。

  ○二正辩称赞

  《经》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记》“出无尽音声海”、谓音声多也。“出一切言辞海”、谓言辞多也。如来功德无尽、故以无尽音声言辞称赞。

  ○三赞所经时

  《经》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记》普贤行愿力不断故、竖穷三际称赞不断。

  ○四明其周遍

  《经》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记》不惟竖穷三际赞、而且又横遍十方赞也。

  ○辛三总结二,壬初无尽二,先反显。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

  《记》虚空无尽而云尽者、反显称赞亦无尽而言尽也。

  ○后顺成

  《经》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

  《记》顺释可知。

  ○壬二彰无间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称赞是语业。云身语意业者、意业起时现之于口、口又身之一分、故通三业。无间如礼敬中说。

  ○庚三释广修供养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记》此牒名也。“广修供养”、观下文中、有种种供云、似非人力所能办到。然若运心修观、未尝不可转供养具、为唯心性具妙供、而为供养、纵不能观想、亦宜随力随分、以能办到之供、日日供养。皈依三宝、理应依赖于佛、系念于佛、每日随时皈依、即是将心系念于佛、纵不能系于法身佛上、亦应系于色身。故对佛像当如活佛尊敬、有事出外、应在佛前问讯告假、事毕回家、当向佛前问讯销假。新制衣服、及新鲜食物、皆先供佛、而后食用。每日最少亦要长灯一盏、长香一枝、清水一杯、而为供养。

  ○辛二释相二、壬初正明供行四、一所供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