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究的脱体经验中的多数,大概属于幻觉、意想或某种超感官知觉的暂现,不是真正的灵魂脱体。但也不能否认脱体经验中确有神识离体出游者。肉体尚活及测不到有某种物理实体脱体而出,不足以作为否定神识离体的依据。按佛家之说,心识是多层次的多种功能的集合,可能有一部分意识乘气离体出游,一部分心识或余气维持肉体生理活动。用道教魂魄说来解释,可能有三魂或一二魂离体,七魄守舍。这时虽实有神识或魂脱体出游,但肉体还是活着的。当然,真正的神识或灵魂脱体,在肉体上应能测出相应的生理变化。至于修道者自在“出神”神游者,据佛家之说,是修禅定、瑜伽达色界二至四禅时,由身中细气或色界四大形成一“幻身”,有净、不净之分,皆可离体出游。自行离体不归,即是自主了死,表现为“坐脱立亡”。按道教之说,则是修内丹等达炼气化神(当于佛家二至四禅定境)时,体内形成一纯阳之“阳神”,可脱壳而出。若炼气化神未能完成,神气中的阴滓尚未炼尽,其神虽亦能出,称为“阴神”。幻身、阳神、阴神之脱体神游,在生理反应上与一般的灵魂脱体应有所不同。
心灵学所证实的大量魂灵显现,“捉弄人的鬼”现象,按佛家之说,自是人死非断的确证。佛家虽说中阴、鬼神诸天等细身众生,其身体由微细四大集成,非凡人肉眼所能见,唯天眼能见,但凡人也都有潜在的天眼功能,中阴鬼神诸天等也可能具有以念力显形于凡人的功能。当人的潜在天眼因偶达无念而得显现,或中阴鬼神等显现自身的念力能激发人的潜在天眼时,便会发生活见鬼神的怪事。这类事以发生于少儿中者为多,益因少儿入世未深,无念时较多,潜在天眼较易显现。人们日常偶达如四禅“告”的无念状态,主要是在入睡前,万念俱息而尚未进入睡眠状态之际,其时心中空空如也,易于接收任何表层散乱意识所无法接受的信息,中阴鬼神等传信息容易成功,故“梦见”亡灵鬼神而确有验证之事,多发生于是时。而“梦”毕即醒,恍如打盹,与一般的梦很是不同。
只要证实了人死非断、鬼神实有,则借尸还魂、附体传语、扶乩降神、巫术治病、作祟之类,并无奇异可言。亡者的神识或中阴,进入他人新死未坏的肉体,以亡者的人格而复活,即是所谓“借尸还魂”。这种怪事充分说明精神是生命组合体中的主导的、决定性的因素,肉体不过是精神的舍宅而已。亡者的中阴或鬼神凭陵于活人之身,将活人的生命能量与神识往下压,亦即一半的暂时夺舍或还魂,便表现为暂时性的人格转变,附体传语。因传语者非本人原有神识,故本人不能知晓此事。凭依的神识离开后,原来的神识需一恢复过程,或其阳气被凭附物的阴气所伤,故传语之后,一般都晕绝一段时间方能苏醒,有的附体传语者在数日后身体方能复元。能凭附人者,多为暴死者的神魂,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道书《云笈七签》卷八八《道生旨》解释说:“若人之暴横而死者,元气犹强而未弱,还元返本不得,或为匿鬼而凭陵于人。”谓这类鬼能附人传语,是因为其元气尚盛。而被附体之人,又多属病弱妇孺、意志和念力不强者。巫师之附体传语,则需由虔祷或服迷幻药物,进入无念心态,其时鬼神方能凭附其身或以传心术传信息。当然,附体传语一类事,也有非鬼类附体,成为癔病症状者;巫师降神,也有假装做作以欺骗人者,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有真实的鬼神附体。即使真实的鬼神附体其所附者也有可能并非其自称者,而为其它鬼类假托,如《搜神记》所载张汉直之妹附体事。人既有恶作剧者、骗人假冒者,鬼类中当亦不乏此类。
异物凭附之事,在修道坐禅、练气功者中出现较多,佛书称为“魔事”,道书谓之“入魔”。佛书中对此事论述甚悉。坐禅练功之易被异物凭附,大概与巫师及病弱者被凭附的道理差不多:当放松入静之后,自我意识转薄,心境空虚,各种信息容易打入,容易被凭附或得到感应。凭附、感应之异类,当与所入静定的层次一致。禅经中说,当人坐禅入欲界定和初禅未到地定时,因其心态与鬼神及欲界诸天同一层次,故可能被鬼神、欲界天加持或凭附,表现出一些神通异能,此为修禅的大障,须拒弃之。《楞严经》卷九、十详述修禅那者在破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中,可能被各种鬼神凭附而入魔,表现出不同的神通异能和见地。说入魔者,主要原因在于自身无正见防护,有隙可乘,才使魔得其便。“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缺乏正见,希求神通、功夫,贪图名利,是被鬼魔所凭附的罅隙。但鬼神之附体,也并非全属害人,尚有附体或加持媒介者为人治病陈难,以自修功德的。现在气功师中,便颇有自称某位师父附体及驱役鬼神为人治病的。有的待异功能者声称,是某位凡人看不见的“老爷爷”等帮助他实现了意念移物。
鬼神既属实有,则当有其意志、功能、作祟一类怪事,便极易理解了。扶乩降神,完全可能是鬼神以意念加持于扶乩者的无意识而书写。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有以魔术骗人者,及书写者自身无意识的作品。
佛学虽说人死非断、轮回转世、鬼神实有,但并不建立灵魂之实体以解释此类现象。与国内人体科学研究者们建立灵魂、并将灵魂、精神归结为一种特殊物质不同,佛学观察生命现象的根本立场,是辩证的缘起心枢论、中道的身心境不二论,认为众生的存在是色受想行识——即身、心、境或心与物的集合体。身、心、境或心、物相互关联,不可分割,非一非异。其中心识虽不能离物独存,却功用神妙,在生命活动及超出生死中,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主枢作用,不可将其归结为一种物质,不可离开心识的主枢作用而片面地仅从物质方面研究自身。佛学是一种以了生死为着眼点的宗教学说,着重在通过理性思辨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真实之理,找到超生脱死之道,并不在于构想一种模式来解释世界。就了生死而言,通过瑜伽实践自净其心,自主其心,显然是一条捷径,甚至是唯此一径,别无他途。佛学强调,心本具超物质、超时空、超生死、无碍自由之性,是世间最为奇妙而又最好掌握的东西,舍此别求,是为舍本逐末。一切奇异的心灵现象,若离开对自心的深彻观察,难以得到明晰的解释。
在佛学看来,自身及宇宙的秘奥,大概不是仅以理性思辨和从物质方面观测实验的科学方法所能穷其底蕴;大量心灵现象虽泄露出不少生命谜底的信息,然仅此一斑,尚不足以窥全豹。理性有其极限,无法穷极绝对真实;自然科学观测物质现象的方法难以测定微细灵活的心理、心灵现象;人类理智难以臆测高于人类的生命及其文明。这大概是人类理性历数千年探索尚不能破解生死之谜,心灵研究百余年来无大进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欲图穷彻理性难穷的心灵底蕴,须用一种超物质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一种超理性的慧眼。佛家认为:这种方法早被人类祖先所发明,这种慧眼人人自心潜具——这就是以瑜伽方法自观其心、自制其心,认识自心,开发出自心潜具的各种智慧。佛门无数弟子,已由此途径成功地实践了近三千年。深受佛家等东方古代传统思想哺育的当代中国人体科学研究者、爱好者们,不少人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作理论探讨,用自然科学方法观测实验,而且自身实践气功、瑜伽、禅定,以期开发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直窥宇宙本面,并已颇有心得。传统方法与科学方法结合,大概可以为人体科学的飞速进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十章 轮回说与心灵学》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