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十章 輪回說與心靈學▪P9

  ..續本文上一頁究的脫體經驗中的多數,大概屬于幻覺、意想或某種超感官知覺的暫現,不是真正的靈魂脫體。但也不能否認脫體經驗中確有神識離體出遊者。肉體尚活及測不到有某種物理實體脫體而出,不足以作爲否定神識離體的依據。按佛家之說,心識是多層次的多種功能的集合,可能有一部分意識乘氣離體出遊,一部分心識或余氣維持肉體生理活動。用道教魂魄說來解釋,可能有叁魂或一二魂離體,七魄守舍。這時雖實有神識或魂脫體出遊,但肉體還是活著的。當然,真正的神識或靈魂脫體,在肉體上應能測出相應的生理變化。至于修道者自在“出神”神遊者,據佛家之說,是修禅定、瑜伽達色界二至四禅時,由身中細氣或色界四大形成一“幻身”,有淨、不淨之分,皆可離體出遊。自行離體不歸,即是自主了死,表現爲“坐脫立亡”。按道教之說,則是修內丹等達煉氣化神(當于佛家二至四禅定境)時,體內形成一純陽之“陽神”,可脫殼而出。若煉氣化神未能完成,神氣中的陰滓尚未煉盡,其神雖亦能出,稱爲“陰神”。幻身、陽神、陰神之脫體神遊,在生理反應上與一般的靈魂脫體應有所不同。

   心靈學所證實的大量魂靈顯現,“捉弄人的鬼”現象,按佛家之說,自是人死非斷的確證。佛家雖說中陰、鬼神諸天等細身衆生,其身體由微細四大集成,非凡人肉眼所能見,唯天眼能見,但凡人也都有潛在的天眼功能,中陰鬼神諸天等也可能具有以念力顯形于凡人的功能。當人的潛在天眼因偶達無念而得顯現,或中陰鬼神等顯現自身的念力能激發人的潛在天眼時,便會發生活見鬼神的怪事。這類事以發生于少兒中者爲多,益因少兒入世未深,無念時較多,潛在天眼較易顯現。人們日常偶達如四禅“告”的無念狀態,主要是在入睡前,萬念俱息而尚未進入睡眠狀態之際,其時心中空空如也,易于接收任何表層散亂意識所無法接受的信息,中陰鬼神等傳信息容易成功,故“夢見”亡靈鬼神而確有驗證之事,多發生于是時。而“夢”畢即醒,恍如打盹,與一般的夢很是不同。

   只要證實了人死非斷、鬼神實有,則借屍還魂、附體傳語、扶乩降神、巫術治病、作祟之類,並無奇異可言。亡者的神識或中陰,進入他人新死未壞的肉體,以亡者的人格而複活,即是所謂“借屍還魂”。這種怪事充分說明精神是生命組合體中的主導的、決定性的因素,肉體不過是精神的舍宅而已。亡者的中陰或鬼神憑陵于活人之身,將活人的生命能量與神識往下壓,亦即一半的暫時奪舍或還魂,便表現爲暫時性的人格轉變,附體傳語。因傳語者非本人原有神識,故本人不能知曉此事。憑依的神識離開後,原來的神識需一恢複過程,或其陽氣被憑附物的陰氣所傷,故傳語之後,一般都暈絕一段時間方能蘇醒,有的附體傳語者在數日後身體方能複元。能憑附人者,多爲暴死者的神魂,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點,道書《雲笈七簽》卷八八《道生旨》解釋說:“若人之暴橫而死者,元氣猶強而未弱,還元返本不得,或爲匿鬼而憑陵于人。”謂這類鬼能附人傳語,是因爲其元氣尚盛。而被附體之人,又多屬病弱婦孺、意志和念力不強者。巫師之附體傳語,則需由虔禱或服迷幻藥物,進入無念心態,其時鬼神方能憑附其身或以傳心術傳信息。當然,附體傳語一類事,也有非鬼類附體,成爲癔病症狀者;巫師降神,也有假裝做作以欺騙人者,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有真實的鬼神附體。即使真實的鬼神附體其所附者也有可能並非其自稱者,而爲其它鬼類假托,如《搜神記》所載張漢直之妹附體事。人既有惡作劇者、騙人假冒者,鬼類中當亦不乏此類。

   異物憑附之事,在修道坐禅、練氣功者中出現較多,佛書稱爲“魔事”,道書謂之“入魔”。佛書中對此事論述甚悉。坐禅練功之易被異物憑附,大概與巫師及病弱者被憑附的道理差不多:當放松入靜之後,自我意識轉薄,心境空虛,各種信息容易打入,容易被憑附或得到感應。憑附、感應之異類,當與所入靜定的層次一致。禅經中說,當人坐禅入欲界定和初禅未到地定時,因其心態與鬼神及欲界諸天同一層次,故可能被鬼神、欲界天加持或憑附,表現出一些神通異能,此爲修禅的大障,須拒棄之。《楞嚴經》卷九、十詳述修禅那者在破色、受、想、行、識五陰境界中,可能被各種鬼神憑附而入魔,表現出不同的神通異能和見地。說入魔者,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無正見防護,有隙可乘,才使魔得其便。“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禅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缺乏正見,希求神通、功夫,貪圖名利,是被鬼魔所憑附的罅隙。但鬼神之附體,也並非全屬害人,尚有附體或加持媒介者爲人治病陳難,以自修功德的。現在氣功師中,便頗有自稱某位師父附體及驅役鬼神爲人治病的。有的待異功能者聲稱,是某位凡人看不見的“老爺爺”等幫助他實現了意念移物。

   鬼神既屬實有,則當有其意志、功能、作祟一類怪事,便極易理解了。扶乩降神,完全可能是鬼神以意念加持于扶乩者的無意識而書寫。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有以魔術騙人者,及書寫者自身無意識的作品。

   佛學雖說人死非斷、輪回轉世、鬼神實有,但並不建立靈魂之實體以解釋此類現象。與國內人體科學研究者們建立靈魂、並將靈魂、精神歸結爲一種特殊物質不同,佛學觀察生命現象的根本立場,是辯證的緣起心樞論、中道的身心境不二論,認爲衆生的存在是色受想行識——即身、心、境或心與物的集合體。身、心、境或心、物相互關聯,不可分割,非一非異。其中心識雖不能離物獨存,卻功用神妙,在生命活動及超出生死中,始終起著關鍵性的主樞作用,不可將其歸結爲一種物質,不可離開心識的主樞作用而片面地僅從物質方面研究自身。佛學是一種以了生死爲著眼點的宗教學說,著重在通過理性思辨從現實世界中發現真實之理,找到超生脫死之道,並不在于構想一種模式來解釋世界。就了生死而言,通過瑜伽實踐自淨其心,自主其心,顯然是一條捷徑,甚至是唯此一徑,別無他途。佛學強調,心本具超物質、超時空、超生死、無礙自由之性,是世間最爲奇妙而又最好掌握的東西,舍此別求,是爲舍本逐末。一切奇異的心靈現象,若離開對自心的深徹觀察,難以得到明晰的解釋。

   在佛學看來,自身及宇宙的秘奧,大概不是僅以理性思辨和從物質方面觀測實驗的科學方法所能窮其底蘊;大量心靈現象雖泄露出不少生命謎底的信息,然僅此一斑,尚不足以窺全豹。理性有其極限,無法窮極絕對真實;自然科學觀測物質現象的方法難以測定微細靈活的心理、心靈現象;人類理智難以臆測高于人類的生命及其文明。這大概是人類理性曆數千年探索尚不能破解生死之謎,心靈研究百余年來無大進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欲圖窮徹理性難窮的心靈底蘊,須用一種超物質科學的研究方法,獲得一種超理性的慧眼。佛家認爲:這種方法早被人類祖先所發明,這種慧眼人人自心潛具——這就是以瑜伽方法自觀其心、自製其心,認識自心,開發出自心潛具的各種智慧。佛門無數弟子,已由此途徑成功地實踐了近叁千年。深受佛家等東方古代傳統思想哺育的當代中國人體科學研究者、愛好者們,不少人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不僅作理論探討,用自然科學方法觀測實驗,而且自身實踐氣功、瑜伽、禅定,以期開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直窺宇宙本面,並已頗有心得。傳統方法與科學方法結合,大概可以爲人體科學的飛速進展開辟出一條康莊大道。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十章 輪回說與心靈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