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P6

  ..续本文上一页密三种法门,以圆顿秘密、速成顿了吸引信众,成为大乘佛教圈内最为盛行的超越生死之道。

   一、见性成佛的顿悟禅

   禅宗之禅,与藏密光明大手印、大圆满心髄法,皆依真心现起论,从众生心性本来是佛,只因妄念遮蔽而不显的见地,倡言单刀直入,于言下顿观自心,照破迷昧,见自心佛性,领悟本来成佛。顿悟后只要保持所见佛性或心体光明。不令迷失,便可尽快成佛,不须多劫苦修。顿见佛性的诀要,是内观其心,照破一念缘起无生,“本来无一物”,便能当下与真如相应,见到未经无明烦恼遮蔽污染的本来心地。具体现心法,有壁观、参究、参话头、默照、念“呸”斥念法等,皆以自调其心,顿息妄念为要,禅宗、藏密的见性,还依已见性明师的锤炼、印证、助验、加持,以心传心,这被强调为关键性的殊胜增上缘。禅宗唯贵见地,只论见性,虽然高唱见性成佛,但多分只就见地、悟理而言,并非说一悟便是佛,还是讲悟后须“保任”,修“一行三昧”,渐除烦恼习气,所谓“顿悟渐修”。唐代沩山灵佑禅师说:“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并不是即生顿悟,便实际成佛。光明大手印、大圆满心髄法说利根者依其法修待,即生便可实际成佛,中根者于中有境成佛,下根者须加修“颇哇”法求生诸佛净土。大圆满心髄法还说修其法中的正行“彻却”(立断)成就者,即生解脱,临终时肉体亦归空不见;进而修“妥噶”(顿超)法得最上成就,可转肉身为光明所成的“光蕴身”、“大迁转身”、“童瓶身”,看似有形,触之无质,永葆十六岁面容,可任意趋入任何世界,长存不灭。

   二、依他力往生的净土法门

   依《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等建立的净土宗,宣扬依阿弥陀佛初发心修道时的本愿,仗阿弥陀佛他力的按引,临终时可见佛来迎,欢欢喜喜地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胎中,从此便“长揖娑婆”,永出三界,横渡生死之流。极乐世界是一个佛教徒的理想国,那里具足种种能保证只进不退、快速成佛的优越条件。寿命无量,恒受仅次于涅槃的极乐,常常见佛闻法,生活环境庄严优美,无女人及此世界的种种能兹生烦恼惑业的染缘,水鸟树林皆演法音,宝地金池悉宣妙理,在佛菩萨的直接指导下,种种胜缘的熏陶下,修行者可尽快断诸烦恼,证到分身化现,入生死中济度众生的神通、福德、方便,然后再回到这个世界,度化众生,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成佛的时间,避免走出生入死中难以避免的退转弯路,为“安乐易行之道“。这一法门确是“三根普被”,上至十地菩萨如普贤,亦不能出其范围,至于凡夫众生,尤其处于佛教衰微阶段“末法时代”的众生,若不入此门,几无即生解脱的希望。依自力修小乘道、大乘道,都没有即生超出生死的可能,小乘说最快三生证果,大乘说一大阿僧祇劫方可见道,何况到了末法时代,据说是“有教(教义)无修无证”,没有几个精进修行,能当世证到圣果的人。佛教徒即生出离生死的唯一可行途径,便只有依仗阿弥陀佛他力,求生西方净土了。而净土法门的修行,又极为简易,老少愚智,无有一人不能修。不须广学玄深教理,不须参禅明心见性,只凭一亟求解脱、确信净土法门的深信切原,在发菩提心、修人乘法的基础上,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观想佛的形相光明净土等,常念不忘,即于念中,消无量亿劫生死重罪,于临命终时,便会蒙佛接引,径赴西方莲池。虽然依当世修证的浅深,往生有九品之差,证得方便回入此土,有快慢之别,但只要一生西方,便已永出生死、稳操成佛左卷了。这一法门,适应佛教徒的宗教需要和修行条件,无疑会被大乘佛教圈内的大多数佛教徒所接受,成为中日韩等地区流传最广的佛教法门。直到今日,“阿弥陀佛”在我国犹家喻户晓,成为童稚皆知的庆幸、祝福用语。

   三、三密相应即身成佛的密法

   大乘晚期盛行的密乘,以“即身成佛”的响亮口号,吸引佛教徒。密乘《大日经》说,众生被粗、细、极细三重妄执遮蔽,不见自心佛性,故流转生死,若依密法修持,一生破三重妄执,便可于一生超越三大阿僧祇劫而成佛。所谓“父母所生身,能证大觉位”。

   密乘法的主要部分,是以“三密相应”为修习之要的“本尊法”。此法系依佛、菩萨等“本尊”所证的果位功德而建立,以佛果的身、口、意“三密”(表示真如体用的三种深奥秘密)为禅观境,修行者身依本尊姿势而坐,手结本尊密印(手势语言),为身业与本尊身密相应;口诵本尊真言密咒,为口业与本尊口密相应,意观本尊的形相、心性等,为意业与本尊意密相应,如此相应不离,则能得到本尊神力的加持(加被摄持),激发自性本具的佛性功德速疾显现,即肉身而成佛果,谓之“三密加持速疾显”。密乘法分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四部的本尊法依见地的深浅,在观修方法上有所区别。事、行二部本尊法,据《金刚顶经》说,若精进修持,现生能见道入菩萨初地,以后最多经十六生,必定成佛。无上瑜伽部本尊法多说最迟七生解脱,若修“生起次第”成就,观想境界明白显现,可于命终往生于本尊化身所居净土,若进而修待“圆满次第”成就,则能即生见道乃至成佛。至于光明大手印、大圆满心髄等密法,被视为密法中的顶尖,其修习近于顿悟禅。

   密乘本尊法的独特之处,据称在于通过自观为本尊的禅修,能在短期内修成一内气所成、形同本尊的“天身”,无上瑜伽称“幻身”,这在显教,须多劫修持六度,才能感得。另外,密乘还通过特有的仪轨化的供养、施食法等,积集福报资粮,据称在短期内,便能积集显教修行者多劫布施方能感得的福报。

   密乘法尤其是无上瑜伽部法,还有一些超出生死轮回的特殊秘诀,如颇哇法、中阴成佛法、换体法、自在转生法、夺舍法等。

   中阴成佛法,系依人临死之际妄念止息、本性光明(“死光明”、“实相中有”)暂时呈露的规律设计的解脱秘诀。生前于禅定中注意体认“临死八相”的显现,反复修习,令臻熟悉,纵使生前未能见道成佛,只要在临死之际注意体认本性光明,而保持融入,便可即时超脱生死。

   颇哇法,意译“转识”法、“生西法”,系利用死时神识与气从顶门出即获解脱的原理,生前着意用观想、提气的方法打通顶门之路(“开顶”),观想阿弥陀佛等本尊在顶上端坐,修习成就,可以自主生死,临终或不想活时只要依法将神识循熟路提出顶门,投入本尊心中,即可往生本尊净土。此法七日至二十一日即可修习成就,被称为最稳最快的成佛捷径。藏密修大手印、大圆满等法而未得中上成就者,唯依此道求即生解脱。

   换体法,为瑜伽成就者在肉身已衰败时通过调换迁居而继续生活于人间的密法,也为印度教、道教等的修行者所用。其法为择一非器质性疾病致死的年轻新死尸体,对之修颇哇法,将自己神识迁出体外,投入尸体身中,则会使尸体复活而自身死亡。虽然模样姓名变了,但人格和意识得以延续。

   自在转生法,为修学有成就、有把握者自在转生于人中,以继续弘扬佛教之法,此法系依中有境界,于中有识各种幻相,选择具足诸缘的父母,按特定的入胎法起“倒想”而投胎,藏传佛教界修持好者,多依此法转生,被佛教界、社会公认者,名曰“朱古“,汉地俗称“活佛”,即自在转生者、化身之义。若在出生时、出生后以神通福德力请走原有神识,进入其肉体,便能自忆宿世,称为“夺舍”(夺占别人的肉体舍宅)。这种机会据说是极为难得的。

   第八节 度亡济幽

   大乘佛教宣扬:佛法僧三宝,有超度亡灵,利济幽冥的巨大法力,提倡生者依仗三宝之力,为死人“追福”,救济地狱饿鬼众生。《地藏菩萨本愿经》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这种说法适应了人们追怀亡故亲属的感情需要,能起抚慰失去亲人的痛苦心灵之作用,尤其在具有深长孝亲祭祖传统的中土,与本有的丧葬礼俗结合,再加上封建统治者从伦理教化目的出发的提倡推广,产生出种种度亡济鬼的“法事”,盛行于社会,形成民俗,至今尚不绝如缕。

   为亡者“追福”之制,本出小乘佛教,其追福的方法是布施僧尼。戒佛说人死之后,家属应代为亡人将其衣物遗产施予僧尼,或用其财物“斋僧”(设饭食供僧尼食用),这样可使亡人中有得到布施僧宝的福报。《随愿往生经》说:“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屋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据称亡人于中有境,及堕饿鬼中,最容易受用家属为其追的福。大乘《优婆塞戒经》说:“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据此,在民间形成了为亡者追福设斋的风俗,据传此风始于北齐,于亡后三日设斋,请僧众诵经超度,称“三日斋”。唐人元休所撰《冥报记拾遗记》记述了一个有关三日斋的传说:北齐有梁姓官宦,死后其家以家奴殉葬,四日后家奴复活,告言,在冥府见主人魂魄受压脂之刑,而经妻子设斋诵经,压脂不得,传话妻子:愿再营斋相救,慎勿杀生祭奠。民间还根据佛教中有身七日一死、历七七日必转生的说法,于人死后七七日的每一七日,设斋追荐,称“累七斋”。累七斋那天,主斋僧剪纸幡焚化,此系据《正法念处经》生天中有见白毡垂下之说而作,旨在令亡者中有见到白毡,得以生天。藏传佛教界以亡者财产施予寺庙以追福之风更盛。

   为亡者追福的盛大佛事,是七月十五日所举行的“盂兰盆会”。此会依西晋竺…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