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自性之推究▪P2

  ..续本文上一页道之系统也。

  2.有正见,则于转识成智之道,有一主脑以推动之,以检查之,以考验之,以完成之;若无正见,任何人皆受其宿生业力之支配。其意识之所思虑,七识之所执持,前五识之所计度,皆随其宿生主要习气而行使,鲜有不为轮回之流所飘动,终无转识成智之希望。今在意识领域上,由佛学之闻思慧,另培新种之正见,则虽然未即转识成智,然已有其不落凡响之特质,而具移花接木之妙用矣。

  3.指挥一切心所极为得力,能代由八识田中各种不同宿生习气综合凑成之见分之职务,而别成明行系统之见分。粗则如小乘八正道之正见,能分别善恶业果,能知何种烦恼之因,能取对治此烦恼之道。而其他何谓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一是皆以正见为本。见不正,则余七皆不正;见正,则余七皆正。故正见实为指挥官。细则法理法性、法相之抉择,证量深浅、真伪之辨别,涅檠有余、无余、无住之厘定,莫不以正见为本。

  4.能除身见,不入外道。外道多着身见,为谋长生、无病、轻安等,而发起外道定功,总不能超越自我,终不解脱。至若拜火、祀水、狗戒、鸡戒、搽灰等戒禁取见,如正见行人,必不为此。邪见、见取见、边见等,皆由正见为修行自性而得消灭。此五不正见,实为利使,而能使五钝使发生,实为修行之大障。今以正见为修行自性,则五不正见根本不能行使其作用矣。

  5.能发起真实之菩提心——正见为发菩提心之主动力。

  (1)正见具后,则能了知一切众生与我同体,无论亲仇,当用菩提心周遍贯通。苟不明众生与我同体,则不易及于仇人。

  (2)正见具后,则了知一切众生曾作我父母,皆属有恩有缘。而在正理上建立,必发菩提心,非徒口念《菩提心偈》而已。

  6.以正见为修行自性,易发起大悲心。具正见者,了知轮回不虚,业果惟苦,四谛皆真,然后能真正发起生缘悲、法缘悲。至若无缘悲,尤赖中观正见,方可生起胜义大悲。同体大悲者,却同此法性空性之体,而此体非有正见不易了知。

  □修行自性正见之确切内容

  正见内容,在佛教各宗中各有不同。如:般若法性宗以空性为正见;法相唯识宗则万法唯识为正见;华严宗以事事无碍、一切圆融为正见;禅宗以单提正念为正见;净土宗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为正见;小乘以四谛为正见;大乘以中观为正见。吾人密乘究以何为正见耶?

  l.以明空不二之正见为修法身佛之自性

  正见既不偏空,亦不著明;既不偏人无我,亦不偏法无我。此明空不二之正见加持,即为密宗无上瑜伽部第四胜义灌顶。何以此但是修法身之自性耶?法身为身、土、心三无二之常寂光明。配三身言,则曰法身;配四土言,则曰常寂光土;配心言,则曰妙明真心。三者主要相同之条件即为智慧光明。故密宗初修观空,想一切化为空,此空惟是一片光明。其后收摄次第,观一切佛土、佛身,收于空性光明中,亦属明空无二。了知一切光明皆属空性,不起光明之执着;了知一切空性充满智光,不起空性之执着。此种正见,实为修成法身之自性,极合因明量,不受一切所破。

  2.以空乐不二之正见为修报身佛之自性

  报身明净安乐,与凡夫之乐,大有差别。依第三灌顶所传修习智慧方法,或用实体明妃,或用观想意身,必生起大喜;于此大喜上,必致力修空性,使四喜、四空配合严密。喜得空而喜愈大,空得喜而空愈灵。如是完成报身大安乐之自受用,而与菩萨以大安乐之他受用,同时成就。必依空乐不二之正见,以为修此报身佛之自性,否则必遭堕落也。

  3.以空悲不二之正见为修化身佛之自性

  红教三三摩地有大悲遍显三摩地,即是修大悲空性无二之法,此法即可成就化身。化身一切事业,以大悲为主。密宗生起次第内:依观想力放光上供下施,此属第一灌顶;其后依气脉、明点力收放光明,作一切息、增、怀、诛事业,皆属大悲利他,则属第二灌顶;务必令此等大悲事业与空性配合,方不生三轮之执着,不为悲魔所乘,而任运与无生、无相、无愿三解脱相应,然后化身佛事业可以完成。故空悲无二实为修成化身佛之自性。

  如上三者,内容确定.且亦分别配合四灌之修行。在最初余个人思想完成时,并未注意从经论觅取佛祖圣教量之根据。此文完成后,偶在经中亦时有发现,可作根据者,如下三例:

  (1)《阿含经》中论八圣道有云:“是故正见.最在先也。”修行自性当然在修行之先。

  (2)《佛学大辞典》正见条下注云:“见四谛之真理,以无漏之慧为体,为八正道之主体。”云主体者,即是修行自性也。

  (3)《解深密经》云:“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由此可知正见即修行自性。一切修行不离止观,故此答盖对所问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而言也。

  假令含有觅寻根据之意乐而遍阅三藏,引证必不止此。然自来汉、藏古德名著述中,少有将修行自性专题论及者,余故不得不从多方面作此推究。

  □正见之三等级

  1.下等正见根

  在闻思上对空明、空乐、空悲三种不二道理上看透;此时惟能了解此理而已。依心理学上名词智、情、意而论,才属知识之“智”而已。既未能以此理论,发生控制彼“情”之力量;亦未能构成牢不可破,一贯奉行之“意”志。从佛学名词根、力、证量三者而论,只能有根,即略有知见而已,不能对治烦恼,盖其力未充也。亦不能代替第八识之见分,而起惟一明行,而不杂无明之专一力量或功能。然而此根不久必能生力,较之并无根者,则优越多矣。无正见根则属盲修,与普通信神之老太婆无异。有此正见根,则属佛门正信之修持。

  2.中等正见力

  到此地步,正见之智力甚强,能发生对治情感之作用,能构成完美坚强之意志,此依普通心理学而言。若依佛学言,正见已成正见力,能对治五利使之邪见,及五钝使之烦恼。第八识中见分,必受此正见力所控制,则不合理之无明见地,必不能生起。

  3.上等正见量

  得有正见,必有得见之量,非属闻思之慧,而为修慧之开始。盖修行自性之资格,在此方可完成。具佛知见之人,不必为已得正见之人,故必取得其已得之相。如本人得法身正见时,定中见南天铁塔,属一种量上之证明。且其时心中决定曰:“一切都是的,没有二话说。”从此永不怀疑。对治邪见之力,日益加强;进修三身之真实修持之等流因,亦从此建立,永无退转。愿诸读者三致意焉。

  

《修行自性之推究》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