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师」(guru)导化众生,入于正道(怀摄)。可得药师佛第4、9大愿之功德加持。
3.琉璃(vaidurya):为七宝之一,佛以累世成就之百福庄严琉璃身加持众生。有赐予众生福报,招财纳福(增益)之功德。生起布施心。欢喜心。可得药师佛第1、2、11、12大愿之功德加持。
4.光(praba):佛的光明照耀十方世界,见此光者可开智能、作诸事业。生起智能心、无畏心。有照破一切邪恶暗冥(降伏)之功德。可得药师佛第1、2、3、9大愿之功德加持。故可知药师名号即是具足本愿功德的总持名咒。
故名号总持的归纳如下:
无量广大愿→七佛四十四愿→十二大愿→药师琉璃光
(可参阅:药师经四译十二大愿广摄东方六佛愿力表http://www.bgvpr.org/ex/6/ex_3.htm)
由此可知,「药师琉璃光佛」之一句名号即是浓缩药师法门精华的陀罗尼,是一味济世救人的阿伽陀药。若能够深入探究,就可以稍微体会「药师琉璃光」的名号实是具足了一切的功德。整个药师如来法门展开就是「无量广大愿」,收摄就是「药师琉璃光」。这也是名号之所以易行功高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药师琉璃光佛功德名号是诸佛甚深的境界;但念药师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其义是说只念药师佛号为何就有无量功德,这是来自于药师佛本愿的加持;而本愿的实现就是药师佛于无量劫积集功德所成就,因为愿文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便要成就某愿…云云。如此不是与《总释陀罗尼义赞》说的:『如来于百千俱胝阿僧祇劫,积集菩提资粮加持陀罗尼真言文字。』的加持之意相同了吗?所以名号亦有总持药师佛一切功德之义!又因是「诸佛甚深境界」,故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是「秘密总持」。
三、净土之依归
(一)总论
若是一个法门只有现世的安乐,没有来生的归宿,那也是不圆满的。药师法门对于信仰药师法门的人,也提供了此期生命结束后的安乐归宿。所以净土法门的特点也在药师法门中可以找得到。
(二)净土的摄受
经典云:
(1)东方净土:「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玄奘本)」
(2)十方净土:「佛告文殊若欲生十方妙乐国土者。亦当礼敬琉璃光佛。(晋译本)」
(3)兜率净土:「欲得生兜率天见弥勒者。亦应礼敬琉璃光佛。(晋译本)」
(4)西方净土:「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玄奘本)」
此四段就是药师法门中,关于净土方面的叙述。可知药师法门也是具有净土特色的法门。因为既然药师佛号具一切功德,当然也包括了往生净土之功德了!所以有福信受药师法门的人应该感到很欢喜、幸运;因为药师佛已经将从凡夫到成佛所需的资粮,藉由名号赐予行者。
四、末法何以弘扬药师本愿的理由
药师经里有提到释迦佛因应末法众生的机缘宣说了药师法门,而文殊菩萨也发誓在末法时要尽任何可能的方法来传播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那么诸佛菩萨何以要在末法推广此法,我们可以从太虚大师的「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的文章中来解析。
太虚大师将佛教的传播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及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在此我们将太虚大师定义的三个时期之内涵整理如下:
(一)正法时期(超欲梵行):这一时期的弘化内涵是「修超欲界之梵行──戒定──,证出三界之涅槃」。就是以超出三界为主要行持的出世间的解脱为主要目标。这一个时期的弟子或者亲自从佛教化,根器锐利,很容易就证道解脱。而这一时期也包含了大乘的弘化,但还是基于以「出三界涅槃」为主要目标的教法。
(二)像法时期(即欲咒术):这一时期是修「欲界天色身」为主的时期。太虚大师说:「依所得天色身之等流果成就佛身,故特重即身成佛」。更以『最下之合为无上瑜伽法』的双身法为『像法期佛教之主潮』。这些密法盛行流传于『印度、藏、蒙』但是因为汉地原本即重视礼仪与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影响,致使『即欲咒术(以欲离欲)』的无上密法『传入而不受行』,在中国并没有流行起来。而且这种修法必须「发大乘菩提心、修大乘般若慧」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否则就容易流入「猥杂垂尽」的末流。
(三)末法时期(人生佛教):在此太虚大师很笃定的说这个时期的『正法期「超欲梵行」,及像法期「即欲咒术」,皆将退为旁流』,必然以「人生佛教」为主流。
现在看来,确实太虚大师有他真知灼见的一面。这个时代因为科技发达,知识普遍,已经不再适合「迷信多神(摄受当地鬼神)」的原始信仰型态。由于近代自由民主的思想,也不适合上师为绝对权威的型态。毕竟完全信任一个人,是必须彻底放弃理性思维的热情式信仰。而完全出离世间的信仰生活,在这个时代也不容易实现了。
这个时期太虚大师认为是以「直依人生增进成佛」,或「发达人生进化成佛」,是主要可以广度大众的教法。
太虚大师他理想中的组合应该是『主唐代禅宗并辅锡兰律行以安心立僧,主日本真宗并辅西藏密咒以经世济生,庶可为末法期集起人生佛教之要素矣』,这里大师是认为以唐代的直指人心的禅宗为主轴加以南传佛教的律仪来规范安定僧团。以净土真宗的强调佛陀本愿,加以藏密的「咒术」为经世济生。这是他理想中的人生佛教的蓝图。
本文认为上述所说的条件,在于药师法门来讲完全都包含了!
1.直指人心:即药师佛的第一大愿:『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2.律仪安僧:及药师佛的第五大愿:『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3.经世济生:如第二愿及余愿所讲,文多不赘。
所以弘扬药师法门就可以实现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的理想蓝图了!
关于这一点在太虚大师的药师经讲记中提到:『此经明佛果功德,劝信求生,亦如弥陀等经之劝发愿往生。复次、由修持故,感药师之加被,得现生之受用,则如真言密咒所明利益。故前言此经之通净、通密,信非虚也。』
上述太虚大师说到药师法门有改变现生,类似于密咒重视现生的功德力用,而又有念佛法门的易行。所以这是药师法门很重要的一个特色!所以若希望能有密咒的殊胜功德,但却不适合密法根器的人;或修净土宗但厌离心不真实的人,可以修学药师佛本愿名号,此法兼具了「现世乐(消灾得福)」、「后世乐(往生净土)」、「究竟乐(速得成佛)」的功德。
另外,药师佛的本愿也很多对治末法时期弊病之处,如末法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药师佛以第四大愿、第九大愿来对治末法的这种现象。而末法时期众生重视现世功德,药师佛本愿以第十一大愿、第十二大愿摄受之。基于上述总总理由,末法弘扬药师本愿是非常适合的!
故本文认为要摄受度化末法众生的殊胜方便、实现人间佛教的理想,必以药师佛本愿的弘扬为最重要的关键枢纽。
《药师法门三大特色——末法当扬药师佛本愿功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