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乐中念佛成佛的药师法门
普光 撰
一、前言
历来推广药师法门的祖师大德,都一致的强调药师佛对于众生现世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其为解决众生小至生活中的烦恼困难,大至生死轮回解脱所发的本愿。这也是药师佛法门的不共特色,也就是不废世法而行佛法。在众多佛菩萨的本愿中,这是相当罕见的。
本文引述经文来解析这样的说法的根据为何,以下所引经文若无特别注明,皆为「玄奘译本」,不再赘述。
二、药师佛度化众生的方便广大愿
(一)生命问题的关怀
(1)最殊胜的胎教
药师佛从一个生命诞生的初始就展开了对众生的照顾,可见药师佛对于众生慈悲至极的恩德;如同以下经文所述:『求男女得男女』这一句是对于众生渴望「求子、求女」愿望的满足。至于如何求,有兴趣者可详阅经文。
若您以为只求得子女,药师佛的关怀就结束了?非也,经文还说:『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除了帮助众生求得子嗣之外,并且也可因为至诚专念受持药师佛名号,减轻生产的痛苦,并得到龙子凤孙。这也是药师佛的优生学,并保佑念佛人的子女平安、吉祥、健壮、聪明、面貌、人缘俱佳;这真的是满足了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与冀望。
这是相应于药师佛之第一大愿的,因为药师佛希望众生都跟他一样身形庄严。这也是药师佛为了净化人间,从根本做起的基因改造工程。
(2)念佛不离生活,生活不离念佛
药师佛对于众生的平日生活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一个人出生及至长大成人后,他面临的即是生存的问题。所以一个念药师佛的人,若在药师佛加持下出生到成长的整个生命历程,药师佛的慈光都持续的关照着。
1.美食与法味: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这是药师佛发愿要以佛的广大不可思议智能方便,加持众生具足用之不竭的精神与物质受用,晋译本则说:『第三愿者。使我来世智能广大。如海无穷,润泽枯涸无量众生普使蒙益。悉令饱满无饥渴想。甘食美膳悉持施与』,可见此愿包括了物质上的满足。
另外经文又讲:『求富饶,得富饶』对照『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此中内涵包括两者:
(A)物质的满足:
a.悉令饱满无饥渴想。甘食美膳悉持施与。
b.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
(B)精神的满足:
a.智能广大。如海无穷,润泽枯涸无量众生普使蒙益。
b.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因为很多人都是为了养活维持自己色身而造下无数的恶业;关于这一点药师佛在因地时,相信也是有深刻的经历与体会,才会发出这样的愿力。看尽人间名利过往,所以药师佛因怜悯众生求生存之不易,而发了这样的愿力,希望至诚专念其名号的人,没有饥渴的痛苦。
这第十一愿也跟第三愿相呼应,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外,也要救度他的慧命。
很多人认为在工作上提拔他的人就是贵人,那么世间还有谁能比得过药师佛这样在生死轮回中提携众生免于生死烦恼的贵人呢?所以我们应当要感恩与至诚的祈念药师佛,并随缘介绍他人药师佛的慈悲大愿,以期自利利他。
这也是药师佛教学高明之处,在满足凡夫的生存欲望之余,并且能循序渐进的导引他走向解脱,究竟成佛的菩提道。
另一个高明之处,即是专念受持药师佛本愿名号功德的众生,在得到温饱时,都联想到这是药师佛愿力的加持,如此在杯盘恍错之间也不忘记要念药师佛,所谓寓教于乐,这真是令人赞叹、广大方便的教学法呀!
2.华服与法衣
经文提到:『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
众生贫穷到连衣服都没得穿的时候,若有因缘听闻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专念受持,就可得到衣服。这里是举衣服为代表,可引申为安顿众生身心之蔽护物。此处所说所得的还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上妙衣服」,就是说是材质样式很好的衣服。所以药师佛不但要赐予众生衣食,还要给他们最好的。所以药师佛的心就如同天下父母照顾自己儿女的心一般,总是希望给儿女最好的。
若从胜义谛来看,「贫无衣服」,可比喻为没有善根福德,也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没有可以保护他的东西。比喻为若人造作种种恶业,如同没有穿衣服一样。「蚊虻寒热」可比喻为各种恶业障碍。「上妙衣服」可比喻为善根福德因缘。
但我们还是不能摒除俗谛,因为药师佛大愿是权实同时的,也就是在完成世间愿望的同时,也离不开佛力的加持。而这一个愿力也显示了药师佛教法的善巧方便之处;是故当药师行者以美丽华服庄严自身时,同时也会感念这是药师佛愿力的加持所致,所以在享受世间福乐时,也能念念不忘药师佛。
3.优质的居住环境:
经文言:『……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住可分为内、外两者。「外」表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硬设备。若居住的地方有出现异象,那么供养药师佛,一切的不吉祥都会消失,所以药师佛对于众生居住风水环境的趋吉避凶,也提供了一个改善的方案。
「内」指软件,也就是「人」本身,即是人一生中占最多时间的睡眠时间,可见药师佛不会轻易舍弃可以帮助众生的任何机会。如经文讲:『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这是说若睡眠不安稳,药师佛也会治疗这样的困扰,除了「去恶」之外,还可以「生善」,如经言:『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这一点由文殊菩萨当助教来帮忙药师佛,在众生睡觉的时候也不忘记忆念药师佛。所以可见得药师佛的教学非常善巧方便,连睡觉时,都有助教帮忙,让你时刻不忘念佛。所以念药师佛照理说可以很容易证得一心不乱,因为几乎民生所需的任何时刻,只要您愿意,都可以有药师佛的愿力参与,也代表了在世间问题解决的同时,不断的忆佛念佛的善巧教化。
4.无障碍通行:
关于这方面经文提到:『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布;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这可以指若在险处行走时,遇到这些恶兽毒虫,只要念药师佛,那么这些怖畏都会消失。
5.最究竟的教育:
教育众生的正见方面,药师佛也提供了上乘的教育,经文讲:『第二大愿: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晋译本云:『使我来世以善业因缘。为诸愚冥无量众生讲宣妙法。令得度脱入智能门。普使明了无诸疑惑』
药师佛引导一切众生,从邪道归于正道,从愚痴得入智能,能作世间、出世间诸般事业;进而从自我解脱的圣道,迈向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努力的菩萨道。
众生造罪有时是因为没有遇到善知识的引导,一时愚痴作了各种伤天害理的事。因此而必须堕落恶道受各种的恶业果报,身心承受无量的痛苦。
所以药师佛誓愿当这些无依众生的善知识,这也是药师佛名号的「师」其中的意义。
6.欲乐中解脱:
药师佛并不反对正当的娱乐,所以修药师法门并非一定需要严持八关斋戒(不歌听观舞),其实每种法门都会有不同层次修法的情形;若是行者在平日状况修持时,药师佛也会在众生的娱乐中加持其念佛的;这就是寓教于乐的善巧教化。
如第十二大愿讲:『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这里所讲的: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是一般的世间娱乐及享受。只要具信专念受持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药师佛就会满足众生心中所悕求喜好的娱乐。但不要以为药师佛是在鼓励众生沉溺于五欲中,若您这么认为,就辜负药师佛的慈悲大愿的方便了。其实这是药师佛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之处,因为若您专念药师佛号,而得到各种世间福乐,那么虽然您在享受这些福乐时,其实心中还是会持续忆念药师佛的,所谓饮水思源,因为要得到药师佛的愿力加持,先决的条件是具信专念受持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若之后得到各种福报,行者也会感念一切的受用都是药师佛大愿的慈悲加被所致,因而浸淫在忆佛念佛的教海中。
这一愿就是药师佛重视现生乐的一个最佳证明。药师佛发愿与阿弥陀佛相异点在于,阿弥陀佛的愿力大多注重于「生我国者」的众生的成就;根据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光是讲述在极乐净土成就的愿力就有「二十九个愿」,多是针对「国中天人、国中菩萨」所…
《在安乐中念佛成佛的药师法门(普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