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樂中念佛成佛的藥師法門
普光 撰
一、前言
曆來推廣藥師法門的祖師大德,都一致的強調藥師佛對于衆生現世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懷;其爲解決衆生小至生活中的煩惱困難,大至生死輪回解脫所發的本願。這也是藥師佛法門的不共特色,也就是不廢世法而行佛法。在衆多佛菩薩的本願中,這是相當罕見的。
本文引述經文來解析這樣的說法的根據爲何,以下所引經文若無特別注明,皆爲「玄奘譯本」,不再贅述。
二、藥師佛度化衆生的方便廣大願
(一)生命問題的關懷
(1)最殊勝的胎教
藥師佛從一個生命誕生的初始就展開了對衆生的照顧,可見藥師佛對于衆生慈悲至極的恩德;如同以下經文所述:『求男女得男女』這一句是對于衆生渴望「求子、求女」願望的滿足。至于如何求,有興趣者可詳閱經文。
若您以爲只求得子女,藥師佛的關懷就結束了?非也,經文還說:『或有女人,臨當産時,受于極苦;若能志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彼如來者,衆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除了幫助衆生求得子嗣之外,並且也可因爲至誠專念受持藥師佛名號,減輕生産的痛苦,並得到龍子鳳孫。這也是藥師佛的優生學,並保佑念佛人的子女平安、吉祥、健壯、聰明、面貌、人緣俱佳;這真的是滿足了天下父母最大的心願與冀望。
這是相應于藥師佛之第一大願的,因爲藥師佛希望衆生都跟他一樣身形莊嚴。這也是藥師佛爲了淨化人間,從根本做起的基因改造工程。
(2)念佛不離生活,生活不離念佛
藥師佛對于衆生的平日生活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當一個人出生及至長大成人後,他面臨的即是生存的問題。所以一個念藥師佛的人,若在藥師佛加持下出生到成長的整個生命曆程,藥師佛的慈光都持續的關照著。
1.美食與法味:
『第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能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衆生,有所乏少』
這是藥師佛發願要以佛的廣大不可思議智能方便,加持衆生具足用之不竭的精神與物質受用,晉譯本則說:『第叁願者。使我來世智能廣大。如海無窮,潤澤枯涸無量衆生普使蒙益。悉令飽滿無饑渴想。甘食美膳悉持施與』,可見此願包括了物質上的滿足。
另外經文又講:『求富饒,得富饒』對照『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爲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此中內涵包括兩者:
(A)物質的滿足:
a.悉令飽滿無饑渴想。甘食美膳悉持施與。
b.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
(B)精神的滿足:
a.智能廣大。如海無窮,潤澤枯涸無量衆生普使蒙益。
b.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因爲很多人都是爲了養活維持自己色身而造下無數的惡業;關于這一點藥師佛在因地時,相信也是有深刻的經曆與體會,才會發出這樣的願力。看盡人間名利過往,所以藥師佛因憐憫衆生求生存之不易,而發了這樣的願力,希望至誠專念其名號的人,沒有饑渴的痛苦。
這第十一願也跟第叁願相呼應,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外,也要救度他的慧命。
很多人認爲在工作上提拔他的人就是貴人,那麼世間還有誰能比得過藥師佛這樣在生死輪回中提攜衆生免于生死煩惱的貴人呢?所以我們應當要感恩與至誠的祈念藥師佛,並隨緣介紹他人藥師佛的慈悲大願,以期自利利他。
這也是藥師佛教學高明之處,在滿足凡夫的生存欲望之余,並且能循序漸進的導引他走向解脫,究竟成佛的菩提道。
另一個高明之處,即是專念受持藥師佛本願名號功德的衆生,在得到溫飽時,都聯想到這是藥師佛願力的加持,如此在杯盤恍錯之間也不忘記要念藥師佛,所謂寓教于樂,這真是令人贊歎、廣大方便的教學法呀!
2.華服與法衣
經文提到:『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
衆生貧窮到連衣服都沒得穿的時候,若有因緣聽聞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名號,專念受持,就可得到衣服。這裏是舉衣服爲代表,可引申爲安頓衆生身心之蔽護物。此處所說所得的還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上妙衣服」,就是說是材質樣式很好的衣服。所以藥師佛不但要賜予衆生衣食,還要給他們最好的。所以藥師佛的心就如同天下父母照顧自己兒女的心一般,總是希望給兒女最好的。
若從勝義谛來看,「貧無衣服」,可比喻爲沒有善根福德,也就是在生死輪回中沒有可以保護他的東西。比喻爲若人造作種種惡業,如同沒有穿衣服一樣。「蚊虻寒熱」可比喻爲各種惡業障礙。「上妙衣服」可比喻爲善根福德因緣。
但我們還是不能摒除俗谛,因爲藥師佛大願是權實同時的,也就是在完成世間願望的同時,也離不開佛力的加持。而這一個願力也顯示了藥師佛教法的善巧方便之處;是故當藥師行者以美麗華服莊嚴自身時,同時也會感念這是藥師佛願力的加持所致,所以在享受世間福樂時,也能念念不忘藥師佛。
3.優質的居住環境:
經文言:『……或于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衆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爲患。』
住可分爲內、外兩者。「外」表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硬設備。若居住的地方有出現異象,那麼供養藥師佛,一切的不吉祥都會消失,所以藥師佛對于衆生居住風水環境的趨吉避凶,也提供了一個改善的方案。
「內」指軟件,也就是「人」本身,即是人一生中占最多時間的睡眠時間,可見藥師佛不會輕易舍棄可以幫助衆生的任何機會。如經文講:『若複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此人若以衆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爲患。』
這是說若睡眠不安穩,藥師佛也會治療這樣的困擾,除了「去惡」之外,還可以「生善」,如經言:『我當誓于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這一點由文殊菩薩當助教來幫忙藥師佛,在衆生睡覺的時候也不忘記憶念藥師佛。所以可見得藥師佛的教學非常善巧方便,連睡覺時,都有助教幫忙,讓你時刻不忘念佛。所以念藥師佛照理說可以很容易證得一心不亂,因爲幾乎民生所需的任何時刻,只要您願意,都可以有藥師佛的願力參與,也代表了在世間問題解決的同時,不斷的憶佛念佛的善巧教化。
4.無障礙通行:
關于這方面經文提到:『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罴、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等布;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這可以指若在險處行走時,遇到這些惡獸毒蟲,只要念藥師佛,那麼這些怖畏都會消失。
5.最究竟的教育:
教育衆生的正見方面,藥師佛也提供了上乘的教育,經文講:『第二大願: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晉譯本雲:『使我來世以善業因緣。爲諸愚冥無量衆生講宣妙法。令得度脫入智能門。普使明了無諸疑惑』
藥師佛引導一切衆生,從邪道歸于正道,從愚癡得入智能,能作世間、出世間諸般事業;進而從自我解脫的聖道,邁向爲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而努力的菩薩道。
衆生造罪有時是因爲沒有遇到善知識的引導,一時愚癡作了各種傷天害理的事。因此而必須墮落惡道受各種的惡業果報,身心承受無量的痛苦。
所以藥師佛誓願當這些無依衆生的善知識,這也是藥師佛名號的「師」其中的意義。
6.欲樂中解脫:
藥師佛並不反對正當的娛樂,所以修藥師法門並非一定需要嚴持八關齋戒(不歌聽觀舞),其實每種法門都會有不同層次修法的情形;若是行者在平日狀況修持時,藥師佛也會在衆生的娛樂中加持其念佛的;這就是寓教于樂的善巧教化。
如第十二大願講:『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衆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這裏所講的: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衆伎,是一般的世間娛樂及享受。只要具信專念受持藥師佛本願功德名號,藥師佛就會滿足衆生心中所悕求喜好的娛樂。但不要以爲藥師佛是在鼓勵衆生沈溺于五欲中,若您這麼認爲,就辜負藥師佛的慈悲大願的方便了。其實這是藥師佛教化衆生的善巧方便之處,因爲若您專念藥師佛號,而得到各種世間福樂,那麼雖然您在享受這些福樂時,其實心中還是會持續憶念藥師佛的,所謂飲水思源,因爲要得到藥師佛的願力加持,先決的條件是具信專念受持藥師佛本願功德名號,若之後得到各種福報,行者也會感念一切的受用都是藥師佛大願的慈悲加被所致,因而浸淫在憶佛念佛的教海中。
這一願就是藥師佛重視現生樂的一個最佳證明。藥師佛發願與阿彌陀佛相異點在于,阿彌陀佛的願力大多注重于「生我國者」的衆生的成就;根據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光是講述在極樂淨土成就的願力就有「二十九個願」,多是針對「國中天人、國中菩薩」所…
《在安樂中念佛成佛的藥師法門(普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