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在安乐中念佛成佛的药师法门(普光)▪P2

  ..续本文上一页发,针对「他方国土诸菩萨众」发的愿有「九个」,针对「他方众生」发的愿则有「八个」;而度化他方众生的愿力中,也多是导引众生往生净土的愿力,也就是将众生痛苦烦恼的解决,与身心安乐的获得着眼于往生净土。为他方所发的愿中,有些也是必须是具足「菩萨」的条件才能够得到摄受。

  

  极乐法门对于现生的欲求,是用厌离与放下的方式来面对。比如净宗古德常说,若贪着此方一丝一豪就无法往生,必须具备出离心才能往生等等。

  

  但药师法门的特性就不太相同,相当程度的体现在此第十二大愿中。药师佛的愿力大多不限于净土众生,而是十方一切有情,这也是药师佛度化众生,善巧方便、应机广大之处,也是药师佛本愿功德特殊的地方。

  

  有人或许会问,这个愿力应该是指往生琉璃净土中的众生的受用,但经文说琉璃净土与极乐净土是等无差别的安乐净土世界;所以照理说,是不会有这些需要愿力救度的苦痛与缺憾;况且经文并无明指这些愿力是在生净土后的实现。所以药师佛的这十二大愿可以说多是针对一切众生,也就是不限于必须往生琉璃净土才能得到这些愿力的摄受。

  

  药师佛的慈悲愿力甚至触及众生食衣住行等民生问题,而其特胜之处就在于将念佛的忆念自然的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你因为念药师佛而得到「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时,那么该人在受用这些欲乐的时候,心中也会忆念到这是药师佛的恩赐,这样不就是忆念佛恩了?在世间福乐的追求中,也持续的忆念药师佛,这岂不是药师佛度化众生善巧方便之处?所以药师佛并不会限制你去聆听美妙的音乐,或穿著华丽衣服,也不反对你拥有使用各种珍宝,花鬘、香水等物质。总之,药师佛就是要给信仰专念其本愿功德名号的人,一切的安乐富裕。

  

  所以若药师行者,在得到华丽的衣服时,心里必然会感恩药师佛大愿的摄持,而发出感恩药师佛的念头。在得到珍宝时,也必会感恩药师佛;在得到一束瑰丽的花朵装饰时,也会想着这是药师佛的大愿恩赐;在涂抹或供养香水时,也会想到这是药师佛的大愿恩德;若在聆听美妙的音乐时,也会想到这是药师佛大愿的恩赐。种种世间欲乐中,都不离对药师佛的感念谢忱,因而使得自己忆念佛恩不断。这也是另一种忆念佛的方式,诚为药师佛度化众生的特胜之处。

  

  这也是药师佛与阿弥陀佛度化众生其着眼点不同的地方。阿弥陀佛倾向于建立一个清净完美的世界,让众生往生该处修行并得到身心安乐。而药师佛则是希望在当下就能得到相对条件的安乐,而在世间乐的满足中,也是依然不离忆念药师佛的悲愿大恩。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玉琳国师或说药师法门是「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的原因了;就是在得到世间福报的当下,忆念佛还是不断的,这好比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善用「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诸宝行树,及宝罗网」等净土中的珍宝,出微妙乐音来提醒众生念佛、念法、念僧。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变化而成的教学辅具。

  

  而药师佛也是有一样的善巧方便,但不同的是,他是用众生喜好的五欲六尘,来提醒众生念佛法僧,这些世间福乐,也可说是药师佛大愿加持变化所做,如同阿弥陀佛净土的种种庄严也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变化所做一样。真可谓善巧方便之广大愿。所以对药师佛利益众生的不可思议方便勿起邪见,因为经典早说过这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

  

  (二)老病死等人生问题的关怀

  

  人生在世最终要面对课题就是会逐渐老去,身体会有各种违和病症或者疑难杂症,不管年纪大小不免还是要死亡的议题。关于死亡的问题,每个人应该都正视并且做好准备,以免无常到来时措手不及。其实佛教讲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的生死烦恼问题,所以佛教并不是一般以为的迷信。因为这是每个人生命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1)生命缺陷的补救

  

  在药师法门中,药师佛是以「药师」立名,可以看出特别突显他的本愿就是要疗愈众生身体上的病苦,还有轮回流转的苦。这才堪称为药师佛。愿文讲: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两个愿可以说是药师佛非常突出的特色!在在处处显示了药师佛的悲心,为了带给众生最圆满的福报,而发的大愿;这种不忍众生受这些痛苦的愿心,也是过来人才能深切体会的。阿弥陀佛为了发大愿进入禅定观察五劫,才建构了极乐世界的蓝图。

  

  而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行化世间。当时有一位梵士,养育二子。由于有感于世间之浊乱,在生死轮回中,亲身经历各种痛苦烦恼,而为了解脱众生的一切痛苦,给予一切众生福报,才精进修行发愿,发菩提心,誓愿拯救受病苦折磨的众生。当时的电光如来对之甚为赞叹,劝梵士改名号为医王,二子改名为日照,月照。这位蒙受电光如来咐嘱的梵士,成佛之后就是药师如来。

  

  生病是世上最痛苦的,也最能消磨意志的,尤其是身体上各种疑难杂症的浮现,甚至有不堪久病厌世者,这样堕入黑暗的生命幽谷中的众生,也是被第二大愿所摄受者(义净本云:『焰网庄严过于日月。铁围中间幽冥之处互得相见。或于此界暗夜游行。斯等众生见我光明悉蒙开晓随作众事 』);庆幸的是还有药师佛发愿救度病苦众生,让这个五浊恶世依然还存在着希望的光明,众生也有离苦得乐的机会。

  

  (2)苦难的解脱

  

  经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这是药师佛特别关怀在这个世间受各种苦难折磨的众生,其中「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其实就包含了众生所遭遇道的各种痛苦折磨,不管是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要闻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仰仗药师佛本愿功德威神护佑加持,将可以解脱一切忧愁苦恼。

  

  这些苦难包括了如经文中提到的:

  

  1.七难:

  

  1)人众疾疫难,2)他国侵逼难,3)自界叛逆难,4)星宿变怪难,5)日月薄蚀难,6)非时风雨难,7)过时不雨难。

  

  2.九横:

  

  1)得病无医。2)王法诛戮。3)非人夺精气。4)火焚。5)水溺。6)恶兽啖。7)堕崖。8)毒药咒咀。9)饥渴所困。

  

  经中言:『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另外还有其它不可尽数的灾难横逆,都是药师佛愿力所欲救度的情况。

  

  在此又可见得药师佛实在是全方位关怀众生的佛,除了要赐福给众生外,还要帮助众生脱离苦难。所以当我们遇到痛苦磨难时,应当具信专念受持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必定受其大愿之加持。因为药师佛的本愿已经成就,既使日光星辰坠毁,妙高山峰崩塌,佛对众生所发的承诺,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一定会实现的;否则就不名为佛,对此我们要有坚决不退的信心。

  

  (3)生命最终的关怀

  

  虽然药师法门侧重现实生活的消灾祈福,但勿以为药师佛只重视现世,其实药师法门对于临终、甚至来世都有很大的加持力。

  

  1.临终听闻佛号的福报

  

  晋译本云:『佛言。假使寿命自欲尽时临终之日。得闻我说是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者。命终之后皆得上生天上。不复历三恶道中。天上福尽若下生人间。当为帝王家作子。或于豪姓长者居士富贵家生。皆当端正聪明智能高才勇猛。若是女人化成男子。无复忧苦患难者也。』

  

  从此点来看,临终时帮众生持念药师佛名号,对这些众生也有莫大的助益,这样的加持功德甚至一直延续到生生世世,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所以听闻信入药师法门的众生,是非常幸运有福报的。

  

  2.堕恶道的救赎

  

  (A)因悭贪而堕恶趣

  

  a.因行: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

  

  b.果报: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c.本愿救赎: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B)四种不如法而堕恶趣

  

  a.破戒: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

  

  b.破见: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

  

  c.懈怠: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

  

  d.我慢: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e.果报: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

  

  f.本愿救赎:

  

  a)舍恶修善: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

  

  b)本愿摄恶: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

《在安乐中念佛成佛的药师法门(普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