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与非营利事业(永方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一大愿──得妙饮食愿即饮食的议题;健康饮食、养生等议题;如卫生、清洁等。

  

  一九九二年,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总会长星云大师接受巴拉圭华人佛教徒邀请至当地弘法,有感于当地没有佛堂供信徒参拜礼佛,于是建立巴拉圭禅净中心。

  

  巴拉圭禅净中心住持觉圣法师表示,许多贫民因饥饿昏倒,长期营养不良衍生许多疾病,于是佛光会巴拉圭协会在每年五、六月进行冬令救济,根据政府贫户名册,发给米、面粉、油、豆子等基本食物,但「食物一、两个月吃完就没了」,发放意义不大,后来与巴国政府合作推动「零饥饿计画」。

  

  零饥饿计画由佛光会提供全国两百个乡镇,每乡镇一台豆浆机,一台豆浆机每小时可生产六百五十公升的豆浆,黄豆由巴国政府与企业免费资助,居民在每周两天的「豆浆日」都会拿瓶罐盛装豆浆回家。

  

  觉圣法师说,巴国盛产黄豆,但多为出口,当地人民没习惯吃,七年前协会督导李云中建议引进豆浆机,如今居民习惯喝豆浆、吃黄豆食品。佛光会员自行研发「黄豆食谱」,教民众如何利用黄豆渣作成面包、甜点、披萨等副食品。数百万巴国人民因而免于饥饿。

  

  佛教也很注重财务管理,其中论及财的四分法,这是一种有计画的经济生活,在四分之中,其中二分作为投资资本以求取利润,一分用作日常生活衣食等之需,另外一分储存起来以备急需;此四分法的意义即是显示健全的经济制度。[注 8]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第十二大愿──得妙衣具愿即穿衣的议题、育乐设施的议题;如慈善救济、赠予衣服和饰品、缩短城乡差距等。

  

  衣服,可以御寒,可以防止蚊虫的侵袭,穿衣,也是一种礼貌;因此,若贫穷没有衣服穿,就会使人昼夜逼恼不安。药师佛此大愿不但使贫穷者有上等美好的衣服可穿,还能得到美妙的装饰品,并且还有高级的休闲娱乐也都能随个人的喜欢而得到满足。已开发国家人民在现代文明的生活中,已经是讲究穿的艺术了,我们由穿著的服装及其仪表可以看出人的内涵修养,所以一个人衣服穿得端装得体,言行举止优雅,自然显出高贵的气质。然而在未开发国家中,或者贫困的家庭里,缺乏保暖衣物者有之。因此,每逢寒冬时,各非营利组织团体、宗教团体皆号召冬令救济,施衣、施食、棉被及其它日用物品,提供给需要的人。

  

  综合上述所知,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内容与非营利事业提倡之议题有相当的关联性,如下表:

  

  表: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内容与非营利事业议题的关联性

  药师佛愿别 内涵 非营利事业议题 关联性

  第一大愿

  生佛平等愿

  

   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

  然照曜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基本人权议题、人权平等议题。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佛教讲求因果律平等。

  西方讲求天赋人权。

  

  

   佛说众生的佛性与佛是平等的,无二

  无别。没有现实社会的特权问题。

  如今非营利事业团体提倡公民社

  会,即是希望人人平等。

  

  第二大愿

  开晓事业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选择自由的议题、保障就业的议题、(社会的自由度愈高,选择的空间愈大)。

   各种非营利事业的产业工会、职业公会,在维护其会员的工作权,及公平就业的机会。

  

  第三大愿

  无尽资生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贫穷的议题、经济环境的议题。 技能传授、教育研习、终身学习、第二专长培训、脱贫计画。

  第四大愿

  安立大道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犯错导正、化世益人。(星云大师提倡)

   教育训练。

  第五大愿

  戒行清净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道德议题:如星云大师提倡「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即照顾好身、口、意)。

  

  证严法师提倡:「克己复礼」运动。

   与人为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第六大愿

  诸根具足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身心残障的议题。

  

  罕见疾病医疗。

  

  医疗卫生的议题。

   保障弱势团体。

  

  医药保健。

  

  第七大愿

  身心康乐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医疗的议题、老人安养的议题、儿童保护的议题、健康检查的议题、社会环境的议题。 健保给付。

  法定疾病免付费。

  慈善救济。

  游民安置。

  

  第八大愿

  转女成男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两性平权的议题、选择性别的权利。 男女平等。

  

  变性自主。

  

  

  第九大愿

  改邪归正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教育的议题。 忏悔灭罪。

  

  悔过自新。

  

  第十大愿

  解脱忧苦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缧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更生保护的议题。

  

  (观护、假释)

   保护人权。

  

  平反冤狱。

  

  感化教育。

  

  第十一大愿

  得妙饮食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饮食的议题、养生的议题、健康的议题。 施予饮食救急。

  教予谋生技能。

  餐具卫生。

  餐厅卫生。

  厨房清洁与卫生。

  第十二大愿

  得妙衣具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穿衣的议题。

  仪表端庄的议题。

  育乐设施的议题。 慈善救济。

  赠予衣服和饰品。

  缩短城乡差距。

  资料来源:整理自药师佛十二大愿经文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戴季陶院长等朝野名人,迎班禅大师于宝华山启建药师法会时,亦本药师佛之十二大愿,而发十二大愿如下[注 9]

  :

  第一遵行世尊本愿,政本优生,教重安养,使一切人民,身心美善,相好端严;世尊第一本愿,如实成就。

  

  第二遵行世尊本愿,培植德本,发扬慧力,使一切人民,本力充实,光辉普耀;世尊第二本愿,如实成就。

  

  第三遵行世尊本愿,广行四摄,勤修六度,使一切人民,自他方便,万事咸宜;世尊第三本愿,如实成就。

  

  第四遵行世尊本愿,服务社会,尽瘁人群,使一切人民,咸归大乘,舍身救世;世尊第四本愿,如实成就。

  

  第五遵行世尊本愿,精严戒律,调伏身心,使一切人民,身口意业,咸归清净;世尊第五本愿,如实成就。

  

  第六遵行世尊本愿,政重卫生,业励医药,使一切人民,凡有疾苦,悉得救治;世尊第六本愿,如实成就。

  

  第七遵行世尊本愿,普设医院,广施药品,使一切人民,孤苦贫穷,悉离病厄;世尊第七本愿,如实成就。

  

  第八遵行世尊本愿,立法施政,尊重女性,使一切女子,受平等福,离百恶恼;世尊第八本愿,如实成就。

  

  第九遵行世尊本愿,树立正法,降伏邪见,使一切正法,并育并行,永难缠缚;世尊第九本愿,如实成就。

  

  第十遵行世尊本愿,改良刑政,实施感化,使一切人民,不触法网;即有犯者,在狱获教,出狱获养;世尊第十本愿,如实成就。

  

  第十一遵行世尊本愿,政重民生,普济民食,使一切人民,饮食供给,无有乏少;更施教育,培其智德,令生安乐不遭苦难;世尊第十一本愿,如实成就。

  

  第十二遵行世尊本愿,衣住行等,一切施为,决依总理遗教,尽力推行,生产分配,咸令得宜,使人民生活所需,无有不足,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五福俱全,文明鼎盛;世尊第十二本愿,如实成就。

  

  星云大师作〈向药师如来祈愿文〉,发十二大愿如下[注 10]:

  

  第一愿:愿所有众生平等自在。

  第二愿:愿所作事业利益大众。

  第三愿:愿惊慌恐怖从此远离。

  第四愿:愿一切有情安住菩提。

  第五愿:愿天灾人祸消失无形。

  第六愿:愿残缺众生复健正常。

  第七愿:愿病苦众生恢复健康。

  第八愿:愿人际关系沟通调和。

  第九愿:愿邪见众生改邪归正。

  第十愿:愿受冤囚者平反冤屈。

  第十一愿:愿社会大众丰衣足食。

  第十二愿:愿所有众生包容尊重。

  

  另外,星云大师在二○○六年十月五日国际佛光会第十一次世界大会(地点:台湾佛光山)的主题演说──〈化世与益人〉,其中与佛光会员说到,现代佛教信众应该以现实人生的需要,帮助社会解除苦难为自己的愿行,例如:

  

  (一)成立「电话法语中心」,让求助无门的苦闷者,用电话诉说心事,给予一些佛法的指导和慰问。

  

  (二)成立「救苦救难中心」,让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及时得到救助,免于误入歧途。

  

  (三)成立「佛法咨询中心」,为社会上一些有疑难的人,给予佛法的心理辅导,助其解决生活、职业、家庭、感情上的问题。

  

  (四)成立「老人俱乐部」,提供一般老人聚会、喝茶、下棋、阅报、念佛等,不但借机联谊,同时可以从佛法里获得身心的安顿。

  

  (五)成立「大同养老之家」,发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照顾社会上许多独居老人,使其免于孤单无依之苦。

  

  (六)成立「收容之家」,对于一时因故无家可归的贫病孤弱,给予暂时收容,以便重新调整身心,再创前途!

  

  (七)成立「妇女求职中心」,提供乡村妇女到都市求职时,解决其求职前的食宿问题,让他有一个缓冲时间,以免遭到坏人所骗。

  

  (八)成立「病患慰问团」,有组织、有计画的到医院,或到病患家里慰问,为其诵经祝福,赠送佛书,以慰病苦。

  

  (九)参加「送医药到偏远地区」活动,如佛光山云水医院,让健康的人出钱,为穷苦的人看病。

  

  (十)组织「急难扶持会」,对一些遭受重大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生活无着的人,及时施以救济,此即一般所谓「救急不救穷」也。

  

  (十一)发心将个人薪水所得,拨出十分之一作为布施之用。

  

  (十二)每周安排数小时的时间,为信仰或慈善而加入义工服务。

  

  无论是戴院长或是星云大师,他们所发的十二大愿皆是以利他为出发点。因此,从十二大愿的内容看,第一大愿为生佛平等愿;此后,便是思想的正确,行为的合理,生活的丰富;缺陷的加以弥补,病患的予以救治,苦痛的予以安乐。不但着重衣食等物质生活,又注意到教育、健康、正常的娱乐,达到人类的和乐生存。学佛,决非死后才有好处。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启示得最为明白。所以佛法的流行世间确能领受实惠,确能适应现实人生的。[注 11]

  

  

  

  

  

  【注释】

  

  [注 1] 王振轩,《非政府组织议题与发展》(台北:鼎茂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五年)第九十七-九十八页。

  

  [注 2] 根据民国九十五年(二○○六)十月十四日,《中国时报》第五版报载。

  

  [注 3] http://www2.tzuchi.org.tw/case/2007virtue/html/01.htm--96/6/10

  

  [注 4] 同 [注 3] 。

  

  [注 5] http://www.tfrd.org.tw/intro/index.php

  kind_id=3-96/6/10──罕见疾病基金会。

  

  [注 6] 傅笃诚,《非营利事业管理──议题导向与管理策略》(台北:新文京开发出版有限公司,二○○二年)第三十七-三十九页。

  

  [注 7] 参见圆香,《圣僧玄奘大师传》(高雄:佛光出版社,一九七七年)第二二四-二二五页。

  

  [注 8] 道端良秀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与社会福利事业》(高雄:佛光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八十二-八十三页。

  

  [注 9] 太虚,《药师本愿经讲记》(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一九八九年)第五十七-八十五页。

  

  [注 10] 星云,《佛光祈愿文》(台北:香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二○○○年)第三六九-三七二页。

  

  [注 11] 印顺,《药师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第八十-八十一页。

  

  

  

  

  

  本文录自:《普门学报》第 41 期 / 2007 年 9 月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与非营利事业(永方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