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贫瘠;有财的,没有财用,因为需要更多的财,也很贫瘠。中国人讲知足常乐,佛的大愿来讲他不知足,但他也常乐。
不知什么足呢?欲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应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唤醒众生,即为福德,唤醒自他,即为圆成,这就不会有劳顿之感,不会厌倦。
世间所有的愿望的满足都是稍微用点力就能得到的。很多人说:我很多事做不到,做到了你就会感到没什么意思了。你想一想你一生中,你努力做事情,做到了也感觉没什么意思,你可以回忆回忆,想想,感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去观察感知,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一个事情,世间的一时短暂的自私的需要,实在不会长久,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那我们世间的需要是不是彻底放弃,一点不要呢?不是,我们该正常的生存还是正常生存,只是不因生存而苦恼,生存,我们运用佛法而生存,一定生存得更加喜悦、明快、健康、有智慧。
佛陀发这个愿我们要思维,要观察,佛愿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它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庄严、清静、喜悦、无畏。
有人说:有的人学佛怎么学得这么苦?这么颠倒?这么难?不是。这不是学佛学的,而是因为他的业报的成熟、业报的延续。过去的业现在已经受报了,智慧的人把现在受报当成一种感恩,实践佛法的机会了,贪嗔痴慢疑、健康、好坏生起来了,都在实践佛法、运用佛法;愚痴的人就在怨天恨地,怨这个怨那个,怨社会怨家庭,怨佛教怨周边人,越怨自己路子越窄越苦越没有意义。
我们学佛人面对任何事情现前,不管是逆是顺,顺者莫骄慢,逆者莫气馁,顺者善观之,是过去所做善业之果报,不生染着;违缘来了莫生卑贱想,莫生怨恨想,是过去所作不善之业现在成熟,我们在成熟之中正确面对它,喜悦地面对它,因为我受一个就少一个,我受一个就能体验到善恶报应真实不虚,我就能逾越一个善恶果报,我们就能了知善恶果报无有自性,从逆缘中学到了智慧,学到了出离。所以说莫畏惧逆缘,莫染着顺缘,人生就会很光彩、很丰富、很踏实、很具足。
因为逆顺二缘是人生的全部,所以真正以佛愿来观察世间,逆顺二法皆为成佛资粮,皆是珍宝。如果我们不依佛愿往往会贪于顺缘,排斥违缘,何以故呢?众生无有承担恶缘的心愿,所以凶事一来就逃之夭夭,就怨天恨地,那就增加了新的恶缘,新的恶缘的机又成熟了。那主要是没有一个清晰、慈悲、智慧的愿望,因为智慧不染,慈悲了知自性之来源,苦难之来源,我们就会走出来,对自他都有慈悲心。
所以第一大愿就是让我们了知法界之心一时成就,我们自身成就之时,一切法界众生也都成就,因为一真皆真,光耀十方,全体即是啊。一真皆真!诸佛如来亲证的法界性就是一真皆真。
我们在凡夫位上就是一妄皆妄,怎么妄呢?我们现在被贪蒙蔽了,就以为整个世界人都贪;嗔来了,我们用嗔心面对人,就嗔害;慢心来了卑视有情;疑心来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什么都不信了,邪见就生起来了,苦逼自己,这就是凡夫所延续的状态,我们若不走出这个感知,我们就永远没有出离的机会了。
佛陀世尊来唤醒我们,召唤我们,唤醒我们什么呢?唤醒我们认识我们与佛本来无二的本性与自性,依自性而修行,依自性而观察,依自性而设立大愿。
凡夫不会立愿,诸佛如来给我们立了一个愿,像我们读普贤菩萨十大愿也是佛帮我们设立一个愿,我们自己不会立,自己设计不了。不知道怎么来立愿,药师佛亦复如是,给我们立这个愿。
第一个大愿就是让我们体现法界性,一真皆真,现在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些妄它的本质也没有本质,也是真,妄处见真妄亦真,真处迷失真亦妄。我们用得起用不起啊?这个地方我们要善思维、善观察、善运用
3、佛陀广大究竟的真实智慧与妙用。
我们看看药师佛第二大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二大愿就有特定的说法了,第一大愿彰显了法界性一真皆真的真实。那一真皆真了我们还做什么呢?有人会说:成佛!成佛有什么意思呢?后面讲一真皆真的妙用。
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成佛是像琉璃一样,内外明澈,清静无暇,光明广大。
像我们读到《观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自身焰光普照百亿国土,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入佛光明,得究竟解脱。
那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呢?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这个功德巍巍就是他在大光明藏中具足自受用,自身的安乐与威德,通力善巧,广大庄严,真实具足,用一切语言教导一切众生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欲界、色界、无色界,若浊染世界、若清净世界,一切不可思议世界皆能趣入,广利有情。
功德巍巍,身善安住,坐于金刚菩提座,光耀十方,随机感应,莫不周遍,度脱众生,不动本位。
你说成佛有什么意思?这里就说了成佛的作用。否则你说我们拜佛念佛成佛,一真皆真有什么意思呢?就要有意思,有作用,没有作用的话我们凡夫之身,平时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贪嗔痴慢疑的感受,这些感受没有了,人会受不了的。
自他受用具足真实,两种受用——自受用他受用都是真实不虚,广大无碍的,清静通达,无所畏惧。入佛境界,入魔境界,入众生境界,入幻化境界、入庄严境界、入清静境界乃至入一切自在境界不可思议,凡夫心力所不及,我们亲证之时一定知!
《华严经》,诸佛境界,我们从第一品一直读到第八十一品,处处说:广大究竟,妙相庄严,真实妙用,分身无数尘剎之中,各转妙*轮,度脱无量无边不可称说之有情,令无量不可称说种类之有情,一时得以度脱,成就无上菩提,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若以我们的思想言说,不可及,若以诸佛自在力而可及。言说尚不可及,佛力自受用:具!他受用给予:及!就是做的到。令我们一切有情向往随顺趣入、亲证这样的利益。
所以学佛是有无量的妙乐,胜真的喜悦,真实不虚的功德与利益,不是泛泛之说,不是轻许于人,不是蒙蔽于人,不是宗教鸦片,是真实不虚的。是欲令我等享受体验真实生命的广大自在之力、庄严之力、清静之力、威神之力、悲智之力、神通光明之力!
焰网庄严,过于日月。
我们看到日月都会感到月轮清凉,日轮温暖,照耀大地,太阳照射大地给人带来的温暖,我们在世间做什么都可以在太阳下面进取我们的作为,看得见,摸得到。
超于日月,为了干什么呢?一切幽暗,一时消除,尤其是太阳光,能除幽暗之冥,能令幽暗有情一时得到光明藏,充满了生机,免除了幽暗之害,我们知道在幽深之处人会很苦,尤其是人类,人类对于幽冥的伤害是畏惧的,鬼神多在幽暗之中,他不怕幽暗,但是他不能度脱,多于阴性之害。
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诸佛如来出世不只是为了自己享受着所谓的光焰广大庄严安住的自身的受用,不只是为了这,就是为了广利十方,令一切无力自拔的有情得以出离。幽冥众生,幽冥除幽冥,是除不掉的,那我们真正的发这样的大愿,愿我们成佛时,具足这样的光明、善巧,度脱幽冥众生,这就是成佛的利益,实际的妙用。
经常听到人说:学佛成佛干什么?不学佛的人说:人人都是佛嘛。但没有广大的妙用你还需要真正的实践佛法,尽于未来际赞叹佛法,随顺佛法,随顺佛愿,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受用,你的报德相尚不相应,你还要进趣修持,勿懈勿怠,否则你就没有进趣心了。你说:哦,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我知道了,那我就可以睡大觉,什么都放逸了,那你的报德跟不上的,那是堕落的心、放逸的心,没有意义的。
我们要知道性德,佛陀是回施我们性德平等,本来不二。我们修德中要进趣性德,一如爱乐,不贡高不下劣,清净平等自尊的延续着自己的感知,修持着自己的所谓周边的因缘,使自己的依正二报究竟圆满,随意所趣,作诸事业。令一切众生安住于光明藏中,得自在,一真法界中一真皆真,并不是说众生都泯灭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结了。因为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境界,你看南传佛教中要修四大,修火之遍大,空之遍大,地之遍大,修曼达。比如修空之遍大的时候,全部都是空相,地遍大是地相,色遍大是色,红色就全部是红色,整个法界都是红色,没有第二个对待。
这样它产生什么样的妙用呢?在佛法中以佛愿建立,令凡夫有情了知,令凡夫的情智可知,情智可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智来了解这个法则。
4、发起自己如诸佛无异的无尽妙用。
佛陀世尊要不说出来,我们学佛没有兴趣啊,没味道。你感觉我学来学去有什么意义啊?像现在很多人学佛,学来学去搞世俗的去了,为什么呢?他感觉到没意思,以为就这些事情吧,因为他没有深入。
有的人学佛学到一点理论,他没有禅定善巧,没有通力善巧,没有语言无碍善巧,没有实相波罗蜜善巧,那只会自滞在当下,自滞在什么当下?把自己整个生命机制自滞在当下,不能圆满清静的相续,不能发起广大妙用,有的人学佛学了慢心,自许心,少得为足啊。
像《妙法莲华经》所写的一样,为何那么多人退席呢?少得为足啊,以为自己见到听到那一点就是全体了,不是啊,佛法无量无边,不可称说啊。
很多人知道龙树菩萨的故事,他是世间第一聪慧者,清静梵志,把世间一切学问技巧透达已尽,他认为世间没有什么了,乃至后来…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