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家,用九十天把阎浮提所有文字,不管是佛教的外道的所有的知识都读尽了,他觉得佛也不过如此啊,世间不过如此啊,就想自己在娑婆世界做新佛,改僧人的服装,建立新的戒律,设置新的僧团。
这时候龙王菩萨悲悯此有情,过去守藏的龙王,护法神,多是十地菩萨八地菩萨,当时龙树菩萨只是初入欢喜地,断除烦恼,于一切言辞生欢喜罢了,尚未得到究竟的功德啊。龙王请他到龙宫去阅无尽藏,诸佛的功德藏,教言藏,去审思这无尽的法藏。他到龙宫一看,人类所见只见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不可称说分之一,而不可及,太少太少了。后来带回来《大方广佛华严经》下品中的十万诵,中品上品非阎浮提有情心所所能及,你的心所都不及,不要说读经典了,就是经典的量的数字都记不来,怎么能记它的文字内容呢?
所以诸佛如来广大教言无穷无尽不可称说,龙宫如是,天宫呢?更是不可称说,一直到摩西首陀罗宫,各个所收藏的诸佛如来的教化的广大教言非是我们的心力所能涉足,你都想象不到。
所以我们薄地凡夫,虽闻诸佛如来法性与我, , , 等一如,心佛众生本质无别,但是我们要知道旷劫以来,我们在一点一滴的这些事项上自以为是,丢失了广大尘数的功德,广大法界的功德,广大平等一味的功德,究竟无穷无尽不可称说的功德,我们丢失在某一项,某一缘,某一身份,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某一原则中,自以为是中,这样一个状态中,那对广大究竟不可称说不可言说之功德我们尚未涉足。所以我们要顺性起修,顺大愿来光焰自己的生命,令自己的生命发起广大究竟如佛不二的妙用。
佛要是不以愿回施我们,唤醒我们广大清静究竟觉知的心用,我们不得知,未了知,少得为足,以为自己学到什么了,证到什么了,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不是!因为我们自以为足的时候已经堕落了,已经狭隘了,已经被一尘一叶蒙蔽了。
所以虽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虽然我们也可以像佛一样立大愿,但是我们毕竟没有圆满这样的愿力、功德,所以我们要进趣修持,无懈无怠,感恩于佛,知佛广大,知我们报德的微劣?应该随顺佛愿进趣究竟,切莫放逸,更不可自许、自慢。
诸佛如来甚深悲心啊,欲令我等发起无尽妙用,如诸佛无异,安住世界种子海,以无量剎土中,建诸境界,运用诸境界,成就诸境界,以一切神通自在,方便妙用中安立无尽无穷的分身,尘数身,无边身,光明身,通力身。
我们现在是个什么身呢?分段身,你就以这个色身为我,十分的狭隘,分不得,变不得,动不得,一天天的老得了,死得了,我们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状态,又不能安住这个状态,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本质,应该顺愿去实践,所以莫留步,莫自足,莫自许。
那么佛的这个愿望就起到这个作用。佛不给我们畅明,我们永远没法去思维佛陀的广大究竟的真实智慧与妙用,自受用与他受用,所以凡夫如井底之蛙,不知天空之广大,我们已经被自己的知见深深的陷在井底,看到碗大的天,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行了。
诸佛如来证实了广大究竟遍一切法则中的真实功德与利益,所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不是虚设的,是真实真如的,在真如的功德中,庄严巍巍,不可思议,非凡夫心所能思能议的。
凡夫就可怜在凡夫的心上,凡夫就可怜在自以为是上了,凡夫就痛苦在自己的自卑心上了,所以我们能顺愿发心,不卑不亢,平和真实,如实修持,那真是佛子啊!
5、人人药师佛。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大愿,佛如是发愿,我们也如是发愿,佛成一真,我们也一真皆真,广泛示于世间,普利于有情。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世尊发这样的愿,我们也这样发愿。
第一愿和其他愿的差别我们要知道,第一愿是令我们一切众生一真皆真,入佛境界,入佛愿望。
那么第二个愿望,是佛的愿望是利益世间的真实功德,就是佛后心。你说我凡夫怎么能用佛后心呢?你要不知道佛后做些什么,你就会迷茫,你说成佛干什么啊?你会假设这个东西。
经常会听到居士这样说,「人人都是佛,我们干什么?」这是妄语,是无意义的话,是骄慢心。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告诉我们本质,让我们随顺本质,透视现像,逾越现像,运用本质,那么这个过程是旷劫延于未来劫的一个实践。如果说人人都是佛,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纵容自己凡夫的业习,那是不能成就的,那是无意义的,。
我们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看看我们的业报,习气,我们就会生起惭愧,就知道自己从未立过大愿,没运用过自性,昧失了自性,丢失了真实的愿望,今日得闻的信愿之真实,那么顺愿来延续生命,实践生命,把一切事情的本质表达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那我们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真实的佛子,做真正的悲智具足的善巧者,而不是纵容自己的习气,放逸自己的习气,那我们就做一个真正安立在佛法中的人!
诸佛如来发这样的愿,药师佛发这样的愿,我们诵药师经,念药师佛,我们也要发这样的愿,以令我们的心与药师的心相应。
我们的心本来就是药师的心,药师的心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的业习心,感知心,六尘十八界这个心是不如实的,是一时的染着,是偏执的,所以药师佛的大愿就证实了我们的真心,我们用佛的愿心来念自心,念佛心,心心真正的相应,我们就是真正的打药师七,念药师佛,成药师佛,人人药师佛!
六、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天上午(录音对应4-1)。
1、唤醒我们的自觉自主。
打药师七,慢慢的我们对药师佛有一定的了解,直接从心地对他有一种感知,如来世尊所说的教言最主要是为了令众生明了自心,明了自心之妙用,明了自心之庄严,要不然如来出世,像那些外道,像其他教讲的有一个上帝或者什么制造了人,或者建立了世界。
佛陀的教言告诉我们,一切世界由心所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法界中,像我们在这个共业的果报中,像我们现前的共业果报中,各个人的感知还是千差万别的。那么这个千差万别是唯心,唯感知,唯所系而表达。
昨天下午大石桥一带、沈阳、鞍山、海城都下了雪,今天太阳就出来了,阳光明媚。这一个世界,同样的时间,上午下午,天气的变化,冷暖的感知,我们的心情,个人的感知不同,有人不关注这些东西,下雪不下雪的,天气不天气的,有人在想自己的心事,有人在房间娱乐,打麻将,喝酒啊,可能不知道这个过程就过来了,有的人比较关注这些事情,有的人关注自己的感情,有的人关注自己的学习,有的人关注自己的享受。在这一天的时间中,人面临的感知千差万别,虽然同一个环境。
佛陀所说的教言主要是唤醒我们这种自觉自主,你能清晰辨别种种差别的这种广大智慧。要是辨识不了,我们就有盲从性,有时会迷失自己这种自在的心智。
中国人的盲从是最厉害的。什么就是一阵风,像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人吃这个茶,练那个功,反正做什么都一阵风一阵风的,说跳舞大家都去跳舞去了,说唱歌都唱歌去了,像运动性的,像潮水一样的,很少有自主,自觉,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人。
像佛教开始放生,许多地方就去放生,大家都去放生,读地藏经大家都去读地藏经,有一阵念阿弥陀佛,就都念阿弥陀佛,说学密大家都要学密,但是干什么呢?很少人去问这个事情,这个好那个好,不断的好,这个好究竟是什么呢?很少了解自己心灵的需要。有一年练气功,大小城市中的人都去练气功去了,找感觉去了,气功过去了,大家开始接触宗教,宗教好,大家都来接触宗教,宗教好在什么地方呢?还是不知道,人云亦云的。
那么现在我们接触药师经了,打药师七,把药师七佛请到这个道场里面,药师佛又好了,那他好在什么地方呢?诸佛如来的教言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真在什么地方呢?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主动的,要有主观意识,来审知他的好处,要有一个审观的机会,不要盲从。盲从,后边刮来什么风,你还会随着风去转,那么这样我们真正的得自在解脱的机会是没有的,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辨识能力,分别执着是凡夫的作业,但要清晰了知是大家的方便。
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之间有没有差别呢?这些佛陀的差别是什么?他表现在差别,为什么要运用差别?他们没有差别的地方是什么?我们都要有个了解与认知,要不然大家学佛就有许多被动性,以后回到世俗中还是像世俗人一样,没有自在力,主动力,智慧力,方便力的这种自己掌握的法则。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慢慢走出这种迷信、盲从,要逐渐深入了解一个法则,掌握这个法则,认知这个法则。
像我们在念「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有心的人就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念呢?为什么要用这个调子?它的缘起是什么呢?他就会去考究这些,为什么呢?他掌握一个方法要知道一个方法的来源。
2、善观照自己念头。
我们学习药师佛十二大愿,药师佛这种愿的作用我们要了解,那就是一个源头,源头在于什么地方呢?一切众生的究竟源头在心,在我们的心念,在我们心念的延续,要不了解这个心念的延续,你对第一个心念你就不在意。
我们每日中有的人一天打无量个妄想,有的人三念五念,有的人多生多劫可能就一个大愿,两个愿,三个愿。像我们知…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