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确善良清晰,得到很好调柔的果报的。
人人各自观之,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因缘、因果报应,善自观察,深明因果自心自造自用。那我们就会特别调柔的、广大的、具足的来运用自己的心。何以故呢?调柔的、具足的、广大的心,是自己要受用的,是自己要守护的,自己要承担的。狭隘的、乖离的、被迫的、伤害的心,所导致的还是我们要自己承担这结果。那我们就不再用这样狭隘的、逼迫的、伤害的心,不再动这样的念,不再用这样的心,那你就不再受这样苦难的果。
这是十分直接的,十分明确的。种什么得什么,这道理大家一定是明确的。在土地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人怀疑这个。那我们心智的因果也决定是这样,你种什么,你用什么心,必然得到什么果。
所以你要小心你的用心,认真了解你的用心,知道你怎么用心就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怎么做事就会有怎样的结果,怎么思维就会有怎么样的结果。这样我们不得不自尊自爱自重。若不自爱自重就会受到苦报,自己会迷失自己,丢失自己的自主性、自尊性、利益、善巧。
诸位善知识,真是因果自负,善恶皆如是啊!出世、入世皆是依因果所彰显的。
我们都知道法性非是因果所设,不动不摇、不来不去,非假修证,本具安立。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若不运用它,它还是不能彰显出来它的妙用无穷的本质庄严,所以我们要顺性起修。虽然性非修得,用之时,亦需假予修正,假予现缘而表达。
这里还需要在因果中观察,「出世入世莫过于因果」——这是近代印光大师所说的法语。就是说:出世入世不离我们的自心,不离我们的自心的妙用。莫认为他能给我们什么?环境能给我们什么?那实在是走错路了,迷失了自心。我们自己在做,自己在受,自己在用。
我们要在第七大愿的「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这个地方来审视自己,我们最主要是在这些苦难难缘中,回心一念,得见本心具足,生起现下圆满妙用,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印契,无亏无欠。
要做无亏无欠的现缘心,延续于未来,清静守护于当下,那我们的未来是无亏无欠的。从现在无亏无欠的心做起,远离「无衣无药,无亲无家」,远离这种亏欠贫穷的心智。
我们无始以来的业相真是贫瘠,无救无归,无依无靠。药师琉璃光如来印契我们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清净安然,庄严巍巍。把这样的心成熟起来,认知下来,再来做人做事,再来观察世间,菩提一时于现下发起。若入世若出世各得方便,此种子真实不虚,其结果亦真实不虚。
诸位菩萨在此处要善观察、善守护、善运用。我们主要要会思维,要有正知见正思维,然后正语、正业、正命就必然现前。(编者注:八正道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因为在三十七道品的修持中,正见就是正确的发心,有此种子就会有正思维;正思维特别的重要,会令你远离邪见苦;正语就是说正确恰当的话,人没有正思维所说的话就会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伤害有情,伤害环境。没有正思维就没有正见、正语、正业、正命,必然有正知、正安乐,就是所谓的正谛。
八正道中希望大家各个清净守护,如实安住,真正解脱。我们都知道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现在要有正见。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愿都是正见,让我们都来正思维,遇到正见不要放过,说我知道,那不行。要不断的思维观察。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的愿望印契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本具的如来德相、本来富足健康智慧的心理。从这个地方起步,延续于未来,正思维、正观察、正业、正命。
大家要在愿望中多思维,莫要认为自己理解了,认为自己知道了,就过去了。正思维即生妙用。
希望大家时时正见,时时正思维!如佛陀世尊一样的正见、正思维!像佛陀世尊一样的正业、正命!
谢谢大家!
十一、正视世间种种难缘生起出离心
1、你的本分就是佛就是觉悟世间利益世间。
我们来继续一起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明天是最后一天,今天我们把第八愿、第九愿、第十愿学习学习,把这三个愿读一读,了解一下大概的意思。
因为这十二愿中,在菩提道业,自性报德,乃至色身,世间福报因缘上,是渐次摄化的,最终的目的是令我们成就无上菩提的这样一个根本教化。以使我们身心健康,环境安乐,实在是一个辅佐的方便,那么我们这些学佛的人最直接的目的,也是令一切众生毕竟圆成于菩提。
那么其他的摄化方便就是一切世间差别法则,皆是佛法摄化方便。就像我们面对一切世俗生活,那都是我们在发无上菩提心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的法则,可以运用的方便。
要是没有无上的菩提心,没有认识到自己圆满的心智,那所有的世俗法就会令我们沉沦。令我们迷失自心,所以这有个先后次序问题。
大部分有情是因为世俗的需要,健康的需要,去烦恼的需要,自心建立周全心智的需要,来接触佛法的。
一些大菩萨、诸佛垂迹于世间,应化世间,饶益有情,他们是以菩提心为根本守护,以世间方便为接度方便,来接引众生,成就菩提。
你说我们作为凡夫能不能像佛陀一样呢?直接来运用菩提心,来运用现前方便,利益世间有情呢?是完全可以这样学习,这样实践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他唯一的愿望,也就是愿我们作为凡夫有情,亦来实践诸佛的广大心愿。在世俗生活中运用圆满的心智,在世俗的举心动念,举止言行,每一事每一物中来运用这个圆满觉,不失任何时机的使现前的一切事情,皆是圆满的、清净的、真实的、安乐的。
要是我们不来运用真正的法性身、法性心、圆满心,我们面临每一个事情,多被迷失所牵制,多被现前的事情所埋没,就堕入世俗,就在一个沼泽地里不能自拔。
那我们把这一个圆满的心,就像药师佛这样的无上菩提心,运用在自己现前心念中,确认无疑的、不断的这样实践,那你就是佛,就是菩萨,就是应化于世间的善知识。
这善知识不是别人做的,这个菩萨也不是别人做的,这个佛也不是别人做的,那是我们现前每一个有情都有份的。
你只要遵循这样的法则,来做这样的事情,必然有这样的利益。那我们不做这样的事情,不遵循这样的法则,那世俗、世俗的心、世俗的烦恼,也就必然来淹没我们。那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必然的一个状态。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佛者,就是要学佛,学佛的用心方法,学佛陀的愿望,来了解佛心,来观照世间。这实在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不离凡夫身,即身成佛道」的一个了义之教言,不可思议。
我们要有这样的机遇,这样的时间,哪怕一次两次,你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欢喜、安乐、广大,乃至善巧。
我们尽量来成熟自己这方面的善根,或者尽量来运用这样的机遇,不要有畏惧。往往我们开始可能比较陌生,甚至有一定的距离,那我们把这个陌生与距离轻轻一放,认为佛陀行的事情是我们的本分事,烦恼轮回不是本分事,是妄想事、是虚假事。
那我们取佛陀的教化心地来运用,来安住,当成本分事来做,那你的本分就是佛,就是觉悟世间,利益世间。
把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当成本分事,那就堕入六道轮回,那就是轮回的业与愿。在同样一个生命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两种法则,那我看大家都有自己的择取。
2、厌离女身的人的转身机遇。
我们来读一读第八大愿:。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己,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从第八大愿,是为了摄我们现世的一些具体的事相,像第八大愿是专为女性所设,诸有女人因世间之苦,为女百恶之所逼恼,厌恶,厌恶的事情就是说恶事,不想承担,身心逼苦,好比说受孕之苦,生育之苦,养育之苦,乃至说色身的种种不协调的感知之苦,女性是最多的,一生中要承担很多苦痛,这是世间强者凌弱的一种凌辱的东西,在女性中就偏多。
到许多地方都有人问为什么女性学佛的多?实际大家可以静静观察一下,女性相对的心灵的逼迫,色身的逼迫,自身的苦难就多一些,情绪、情知、情感的东西又多,所以就有身心的逼恼,就称为百恶之所逼恼,这地方不读恶(e)读恶(wu),厌恶,就是说恼,为这事会生烦恼。
做为女性来说,我们都很尊重的,大家都是菩萨。虽现女身,那不是观世音,就是大菩萨,什么菩萨呢?因为养育世间啊,但这一类有情中,多诸苦难。有的女人就为这百恶之所逼恼,有厌离心,就是我不再为女人身,有这样的人,也有这样的机遇。
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就给我们设立了这样一个愿望,此类有情若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名号,我们不愿意再在这个女身中流转,不愿意再做女人就有机会了,若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把自己当成女人一样来看待,嫉妒、狭隘、情绪、感情、染知,或者说多有逼烦的东西,就能超越这个地方,来正面的审视这种业相,那这样就会带来很多的方便,给自己给他人,那我来世就舍弃这种女身的苦报。
在佛法中,舍女身之苦报,要真正靠修行需要两大阿僧祗劫,方避女难。这不是歧视女性,只是说不再堕入女身。那你看观世音菩萨,若以女身得度者,我现女身;若以童女身得度者,现童女身;天女身得度者,现天女身;罗剎女得度者,现罗剎身。
那这个地方,现是以愿力而示现,非是业报身。若女性欲脱离这种业报逼迫身,那就需要两大阿僧祗劫的修持,才能免除女难之灾。所以…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