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教理)▪P2

  ..续本文上一页叫无漏?

  答:修行是从有漏修到无漏。无漏是把你的一切妄想执著与一切功德相都漏光了,到了无善,无恶,无喜,无烦恼可漏了,这时就是无漏。有一点喜乐与烦恼在,还是有漏。你现在有妄心、妄想、妄念,赶快放下,不跟它走,把它都消光,没有东西再漏了叫无漏。所以应一切放手,一切不要执著。证到无漏时,十方圆明,道通具足,成就无畏妙德。

  8. 问:什么是无生法忍?

  答:真智安住于实相理体而不动,叫无生法忍。我们的佛性根本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哪有死?忍是安住不动,就是定力。最苦的,他也不觉苦了,在牛胎马腹也不苦,这就是自性大忍的力量,就是法身不生不灭。事相都是假的,不接纳它就没有苦,你接受它就有苦。忍苦者无苦可忍也就是无心可动。无生法忍要有力量才能证到。在六道尽管走,也是无生,不是坐在界外净土是无生。我们现在说,一念断处,能起了了分明的大功量是我们的佛性。你认可它,一点不疑惑,不动摇,叫无生法。更进一步,这无生法也不可得。才叫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行人证到本性,更无生灭的自然状态,此时也就成道了。

  9. 问:什么叫微细流注?

  答:指微细的妄念,就是法相宗五遍行心所的“意”,如水一样不停地流。平时人都不能见,因为它流得快。须入金刚喻定才能见它流动。

  10. 问:什么是见、定,行?

  答:见是见性,空悲不二;不著相就是大定,空明无依;行是指度生的行为而不著度生相,自性圆照,六度齐施。

  11. 问:对各种境界不留痕迹的功夫是不是修行正路?

  答:此不留痕迹的功夫正是修持正路。但于无住中仍要圆现大悲妙用,开显无量功德。

  12.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13. 问:什么叫观自在?

  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14. 问:什么叫起疑情?

  答: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15. 问:悟个什么?

  答:三世诸佛也不识!还会么?宗下答语切忌说理,须意在言外。现在人根机太钝,修禅定不易开悟,唯有净密双修似较合宜,此诚无可奈何之事也。但遇有缘之志者,亦可摄受一、二以教之。

  16. 问:什么是心中心法?

  答:全名是“心中心又心”,即假心,真心,真假心都不可得的心,即证悟妙心。心中心法是大圆满法中的精髓,是中心的中心,是借假心打开真心,彻显妙心的无上。

  17. 问:修心中心法讲不讲成佛资粮?若讲,指的是什么?

  答:成佛的资粮:(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因佛是二足尊,即智慧福德二俱圆满。

  18. 问:什么是阴神?

  答:人家看不见你,但你自己知道。

  19. 问:什么是密法?

  答:打开秘密宝藏叫密法,是以三密加持来修法的。三密加持即以本尊的身、口、意来加持。身体不动,手结印,腿跏趺而坐,是身密;口持咒不停,是口密;意不想,不思,静静听自己的持咒声音,是意密。能以无相密法打开秘密宝藏,见得本性,是真正的密宗。

  20. 问:密宗为什么一定要灌顶?

  答:灌顶是个仪式。灌顶可以给你消业障,给你开梵穴,给你菩提的种子。灌顶后修法,可以得到加持。所以灌顶后往往会拉肚子或呕吐,这是灌顶的力量。密宗要灌顶后才能修法。

  21. 问:什么是现量?

  答:现量者,如实而现,没有分别。像照相机照相,照出影子而不分别。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它是现量。坏就坏在第六识加进去了,这是张三,那是李四,张三对我好,李四对我坏,这是比量。我们做功夫要不分别,意识不跟前五识跑,也不随内影尘转,离一切对待,当体圆现,正量分明,即是真现量境。

  22. 问:缘从何来?

  答:缘是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的。业感缘起,心动就是缘。缘也是本性的妙能,大悲缘起,佛土庄严,都从菩提因缘而现。

  23. 问:佛性与觉性有什么关系?

  答:佛性就是觉性。什么叫佛性呢?它是成佛的根本。还有法性,法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三者合起来就是我们一灵真性,也叫一真法界。它是最真实,最珍贵的大宝贝,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24.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25. 问︰实相念佛的要点是什么?

  答:不著相,念自性。内照念头起处,不跟它跑即名念实相佛。

  26. 问︰到率兜天还会退转吗?在兜率天比在西方净土成佛快些,是吗?

  答:没有退转,同样是阿毗跋致。至于成佛快慢全看自己的修行。释迦佛与阿难一起修行,释迦佛早已成果地佛了,而阿难还没开悟呢。不管什么地方,都要看你用功的精进程度而定。

  27. 问:关于度众生,在自己尚未证悟本来以前是否可减少外缘,安心修法,以自度众主呢?

  答:对!

  28. 问:何种情况不是无记空?

  答:一念不生时,一切都不知道了,就是无记空。

  29. 问:菩萨是觉有情,怎样理解?

  答:觉是觉破,把你的情见觉破了。一切众生,都是有情。这情最坏,情就是爱,爱就生水,水向下流,生死不能了。所以我们要觉破这爱欲情见,自觉还要觉他,帮助他人也觉破情见。憨山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要将自己的情见斩断,才能生西。”情重生不到西方。又,觉即菩提正觉,有情即众生。菩萨自觉已证,以慈悲心去觉悟一切众生,所以称为觉有情。

  30. 问:“法性尽地”是什么意思?心密里如何讲即身成就?

  答:“法性尽地”即修到最后,非但无法可得,连所谓法性亦不可得;非但神通不可得,连佛亦不可得,方是即身成就。

  31. 问:中道义有真实之相吗?

  答:非也。真假皆不可得。中道义乃既不废假,亦不执真也。空假皆不住也,无取无舍也。

  32. 问:有人问太虚:蛇斩二断,佛性在那一段?

  答:佛性无所不在。

  33. 问:我们看的经书太多了,好不好呢?

  答:太多就开杂货店了,这样就知解太多。所以我们师父说在百座中不要看书,免得干扰你打坐的专一心。知见多了,不易得定。

  34. 问:今世不能成佛怎么办?

  答:可往生净土,也可再来投胎做人。要发大愿,愿力不可思议,要真心切愿,成佛度众生。世尊发愿在五浊恶世度众生,到最苦的地方度众生。

  35. 问:因果也是缘起的假相吗?

  答:当然了!唯佛一人超出因果,大菩萨还跳不出因果的圈子。

  36. 问:梦中佛事是否指没有见性的人拜佛念经做功德一类的事?

  答:说法度生,也是梦中佛事也。

  37. 问:我们学生读书应如何起用?考试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答:老师讲课的时候,你听得清爽,记在脑子里,明白了,就是启用。如果读书时,你想别的事情,老师讲的你没听到,考试考不出来,那就不起用了嘛!不是死记,要懂。“得意忘言道义亲”,不能死在句下。

  38. 问:做功夫有什么决窍?

  答:不要著神奇,玄妙,认识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当人的本性。以平常心,处理一切事务而一丝不可得。

  39. 问:道理说来说去是这么简单,可做起来总是走失?

  答:佛法本来就这么简单,没什么玄妙复杂。但多生积习,非一日可除,因这积习也非一生所积,故除起来也须长时期的精修磨炼。学人只须时时觉察,损之又损,自有水到渠成,圆证果地之日。

  40. 问:怎么能迅速成就?

  答: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还想成就个什么?一切无求无著,但息妄,莫求真,自然归家稳坐。

  41. 问:听说中脉及左右二脉通后就是报身成就,可有此说法?

  答:这好像是外道、邪门的说法。我们的色身是业报身,不是佛报身。你在这色身上做工夫,是大大的错误,你如此修法,直到弥勒佛下世,亦成就不了佛。

  42. 问:密勒日巴尊者已至“修行是个大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的境界。但却厌烦酬答施主,希望往雪山修行。为什么?是习气未尽么?

  答: 其实话已说尽,还要请他说法,说一句无说之说:到雪山无人处,无话说时,看是什么?会么?

  43. 问:近来对一切有相佛法难以众生恭敬心,看得见的世界尚属虚幻,看不见的世界又如何令人产生绝对信心呢?

  答:相虽属虚幻,但不是没有作用。所以说非空非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二边具不能住。天空之大,世界之多,现代科学尚不能测其端倪。只有佛眼明净,一清二楚。你只一心按佛法修持,到根尘脱落时,所谓看不见的世界自然得见。

  44. 问:如何才能振兴佛教?

  答:著相的人多,无住的人少;迷信的人多,智信的人少;求佛的人多,用功的人少。出家人做佛事赶经忏的多,真正用功修行的也很少。很可惜,所以佛教才不景气。只要大家都好好地用功修行,那佛教就有希望了。

  45. 问:我想在师父出国前,与几位同修来拜见您,聆听教诲,可否?

  答:一切无住,潇洒自在是大神用。佛法精华全具于此。此外有说,皆是魔说。不见云门大师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何必再徒劳往返,浪费精神?还是在家安养吧。

  46. 问:不动心,脑子是否会迟钝?

  答:不会的,脑子反应反而快。不动心,不是说不起心用而是不执著假相,为它所转而已,我们知道一切事相都是假的,不动心,什么事情来了,一来马上就反…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教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