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教理)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教理)

  元音老人著

  (一)佛学常识

  1.什么是外道?

  2.何为感应道交?

  3.何为“不即不离”?

  4.什么叫身内身,身外身?

  5.什么是无念?

  6.什么是无住用心?

  7.什么叫无漏?

  8.什么是无生法忍?

  9.什么叫微细流注?

  10.什么是见、定,行?

  11.对各种境界不留痕迹的功夫是不是修行正路?

  12.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13.什么叫观自在?

  14.什么叫起疑情?

  15.悟个什么?

  16.什么是心中心法?

  17.修心中心法讲不讲成佛资粮?若讲,指的是什么?

  18.什么是阴神?

  19.什么是密法?

  20.密宗为什么一定要灌顶?

  21.什么是现量?

  22.缘从何来?

  23.佛性与觉性有什么关系?

  24.《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25.问︰实相念佛的要点是什么?

  26.问︰到率兜天还会退转吗?在兜率天比在西方净土成佛快些,是吗?

  27.关于度众生,在自己尚未证悟本来以前是否可减少外缘,安心修法,以自度众主呢?

  28.何种情况不是无记空?

  29.菩萨是觉有情,怎样理解?

  30.“法性尽地”是什么意思?心密里如何讲即身成就?

  31.中道义有真实之相吗?

  32.有人问太虚:蛇斩二断,佛性在那一段?

  33.我们看的经书太多了,好不好呢?

  34.今世不能成佛怎么办?

  35.因果也是缘起的假相吗?

  36.梦中佛事是否指没有见性的人拜佛念经做功德一类的事?

  37.我们学生读书应如何起用?考试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38.做功夫有什么决窍?

  39.道理说来说去是这么简单,可做起来总是走失?

  40.怎么能迅速成就?

  41.听说中脉及左右二脉通后就是报身成就,可有此说法?

  42.密勒日巴尊者已至“修行是个大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的境界。但却厌烦……?

  43.近来对一切有相佛法难以众生恭敬心,看得见的世界尚属虚幻……?

  44.如何才能振兴佛教?

  45.我想在师父出国前,与几位同修来拜见您,聆听教诲,可否?

  46.不动心,脑子是否会迟钝?

  47.我有时会用经书上看到的知识来评判自己的情况,这对吗?

  48.《大集经》里说:“末法时代罕一得道”,这个得道是指什么?

  49.怎样理解无念为宗?

  50.处处要空,会不会落空?

  51.有人念弥陀心咒一千座后又去念阿弥陀佛,这样可以吗?

  52.证到佛位还会迷失吗?

  53.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

  54.我确实感到周围的众生,有我的存在。佛感觉到吗?

  55.兜率净土与西方净土有何区别?

  56.有没有极乐世界?

  57.《净土十要》对修净土者很重要吗?

  58.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

  59.如何是戒?

  60.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

  61.世上很多人不信佛,还讥笑学佛人。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是否很难或不切实际?……

  62.要度众生,首先自己要开悟,……。但只顾自己修法,又不度人,会被斥为自了汉……?

  63.请问师父理上悟的和亲证的体应该是一个吧?

  64.正定和普通睡眠的区别?

  65.怎样才是真性妙用?

  66.我现在知道了,一切东西全是佛性的变化。但还会感到痛苦,尤其生病时……。

  67.真正修行的人,知道得越少,见解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

  68.请师父谈谈“意生身”?

  69.现在还没有见性,能不能起用?

  70.中阴身与意生身的区别?

  71.灵魂与佛性有什么区别?

  72.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我等凡夫怎么能在二、三年中修了心中心法……?

  73.修到什么程度才能传法?

  74.只怕心不死,不怕不活。先将心死透了,还会活得起来吗?

  75.万法皆空,唯有佛性不空。这样的话,佛性与万物岂不看作二物了?

  76.“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成佛了吗?

  77.“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怎么理解?

  78.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进一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后来,见山还是山……?

  79.动念是妙用吗?

  80.虚云老和尚在高闵寺眼睛能透过墙壁,见到屋外有人小解,这能说是开悟了吗?

  81.明心见性的时候,会展现图像吗?

  82.一切言谈举止,包括我现在提笔写信,都是本性的妙用。其本身“不生不灭、……?

  83.弟子认为上座按师父要求的心念耳闻,尽量多加坐;下座观心。……?

  84.见性之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

  85.不忘失本来,就是要在觉知上用功。做事时知是本性的妙用,无事时灵知觉性……?

  86.时时与自性相应,就是和上师相应。如法修行,上师、佛就在身边。这认识正确吗?

  87.要归无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觉知的光景不是还在吗?……?

  88.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

  89.古代禅师开悟偈中曾写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这不是空有不二的注脚吗?

  (二)关于禅密

  90. 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

  91.《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怎么归纳在十二因缘内?

  92.我认为妄心无处所,真心有处所。

  93.智慧是一下子打开的,还是一点一点开启的呢?什么是后得智?……

  94.明心见性后,是否八识田中的种子翻腾得更为剧烈呢?

  95.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

  96.初见性人是否脚跟就点地了?照这条路走下去,后来还要来个大翻身。对吗?

  97.念起不随,是不是到了法身正位?

  98. 见性后为什么还要打坐?

  99.神会大师讲“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有祖师讲是众祸之门。该如何理解?

  100.明心见性后能否修大圆满中的脱噶?

  101.本性不生不灭,是不动体。怎么理解?

  102.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弟子对见性一事有了较深的认识。从前以为开悟以后大事……

  103.“末等于初”怎么理解?

  104.末法时期,心密复出,犹如当空红日,殊胜无比。

  105.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

  106.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我等凡夫怎么能在二、三年中修了心中心法……?

  107.我们心中法靠佛菩萨加持,这不是心外有佛吗?

  108.有人说从六识下手,易用功易成就,从八识下手,上根者才可成就。对吗?

  109.到什么程度方可开心密道场弘法?

  110.我们初学的人是不是得先将身心化空,将“有”先破掉,然后将“空”破掉呢?

  111.请师父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义。

  112.为什么说“肉眼不能见道”?又为什么说“肉眼能见道”?

  113.《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114.憨山大师说:“生死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信鼻孔向下。”请解释?

  115.抱定一句话头,朝参夕究,脚跟点地,步步踏实,直教铁树开花,冷灰爆豆……?

  116.不跟语脉转,不是答非所问吗?

  117.师父一篇《往生西方关键问题》,《广东佛教》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118.请谈谈心与境的关系,什么是内境、外境?

  119.有时自己放空无念,脑子很清明,有时散步亦可自然放空,但一晃又没有了,不稳定。

  120.入定以后是不是就醒不过来了?

  (一)佛学常识

  1. 问:什么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2. 问:何为感应道交?

  答: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为“应”,彼此打成一片为道交也。

  3. 问:何为“不即不离”?

  答:不即者,不就是也;不离者,离开它也就没有了也。此乃说性相不二,色空无异也。

  4. 问:什么叫身内身,身外身?

  答:身内身即佛性,真身。在认识本性后,时时保护它,到六根不为境界所动,清净了,我们的神识就出来了,不必等到死才出来。出来的身叫身外身,即意生身。它还是假身,是第七识。出来后还会有变化。第一次叫三味乐正受意生身,靠打坐的功夫。这时还不能要出就出,要入定才能出,动中出不来。超过五地就能出三个了。到八地以上,就是种类俱足无行作意生身。动植物山河大地一切东西都能变化自在。如不认识本性,纵然出阳神,还是有生死。吕纯阳祖师后来见了黄龙祖师,才完全醒悟说:“自从得见黄龙后,方悔从前枉用功。”道教里有住著,要到最后才能化空,气功更有住著,所以不能了生死。道教、气功是以炼精气神为本,而佛法是以菩提心为根本,精修定慧积累功德而成道。一是有为之体,一是无为之德,故不可同日而语。

  5. 问:什么是无念?

  答:无念不是压念不起,与死人相似,而是念起不随,念念不停留。尽管做一切事,心中不留丝毫痕迹,无一点执著。

  6. 问:什么是无住用心?

  答:佛法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佛子故应身先大众干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现实,在工作时须应缘而作,心中不可存丝毫功德相。脑筋里没有一点东西,空空荡荡地就像没有做过一样才是无住用心。

  7. 问:什么…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教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