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教理)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教理)

  元音老人著

  (一)佛學常識

  1.什麼是外道?

  2.何爲感應道交?

  3.何爲“不即不離”?

  4.什麼叫身內身,身外身?

  5.什麼是無念?

  6.什麼是無住用心?

  7.什麼叫無漏?

  8.什麼是無生法忍?

  9.什麼叫微細流注?

  10.什麼是見、定,行?

  11.對各種境界不留痕迹的功夫是不是修行正路?

  12.我們修法的人該看什麼書?

  13.什麼叫觀自在?

  14.什麼叫起疑情?

  15.悟個什麼?

  16.什麼是心中心法?

  17.修心中心法講不講成佛資糧?若講,指的是什麼?

  18.什麼是陰神?

  19.什麼是密法?

  20.密宗爲什麼一定要灌頂?

  21.什麼是現量?

  22.緣從何來?

  23.佛性與覺性有什麼關系?

  24.《金剛經》雲:“一切聖人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聖人怎麼有差別?什麼差別?

  25.問︰實相念佛的要點是什麼?

  26.問︰到率兜天還會退轉嗎?在兜率天比在西方淨土成佛快些,是嗎?

  27.關于度衆生,在自己尚未證悟本來以前是否可減少外緣,安心修法,以自度衆主呢?

  28.何種情況不是無記空?

  29.菩薩是覺有情,怎樣理解?

  30.“法性盡地”是什麼意思?心密裏如何講即身成就?

  31.中道義有真實之相嗎?

  32.有人問太虛:蛇斬二斷,佛性在那一段?

  33.我們看的經書太多了,好不好呢?

  34.今世不能成佛怎麼辦?

  35.因果也是緣起的假相嗎?

  36.夢中佛事是否指沒有見性的人拜佛念經做功德一類的事?

  37.我們學生讀書應如何起用?考試的時候又該怎麼辦?

  38.做功夫有什麼決竅?

  39.道理說來說去是這麼簡單,可做起來總是走失?

  40.怎麼能迅速成就?

  41.聽說中脈及左右二脈通後就是報身成就,可有此說法?

  42.密勒日巴尊者已至“修行是個大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的境界。但卻厭煩……?

  43.近來對一切有相佛法難以衆生恭敬心,看得見的世界尚屬虛幻……?

  44.如何才能振興佛教?

  45.我想在師父出國前,與幾位同修來拜見您,聆聽教誨,可否?

  46.不動心,腦子是否會遲鈍?

  47.我有時會用經書上看到的知識來評判自己的情況,這對嗎?

  48.《大集經》裏說:“末法時代罕一得道”,這個得道是指什麼?

  49.怎樣理解無念爲宗?

  50.處處要空,會不會落空?

  51.有人念彌陀心咒一千座後又去念阿彌陀佛,這樣可以嗎?

  52.證到佛位還會迷失嗎?

  53.我們爲什麼要發願呢?

  54.我確實感到周圍的衆生,有我的存在。佛感覺到嗎?

  55.兜率淨土與西方淨土有何區別?

  56.有沒有極樂世界?

  57.《淨土十要》對修淨土者很重要嗎?

  58.我心中沒有妄念,與西方淨土有什麼兩樣?

  59.如何是戒?

  60.善行是否主要是對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習慣,達到“無我之境”的一種方便呢?

  61.世上很多人不信佛,還譏笑學佛人。故要發願救度一切衆生是否很難或不切實際?……

  62.要度衆生,首先自己要開悟,……。但只顧自己修法,又不度人,會被斥爲自了漢……?

  63.請問師父理上悟的和親證的體應該是一個吧?

  64.正定和普通睡眠的區別?

  65.怎樣才是真性妙用?

  66.我現在知道了,一切東西全是佛性的變化。但還會感到痛苦,尤其生病時……。

  67.真正修行的人,知道得越少,見解越少越好。只須依止善知識與一兩部經典,……?

  68.請師父談談“意生身”?

  69.現在還沒有見性,能不能起用?

  70.中陰身與意生身的區別?

  71.靈魂與佛性有什麼區別?

  72.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我等凡夫怎麼能在二、叁年中修了心中心法……?

  73.修到什麼程度才能傳法?

  74.只怕心不死,不怕不活。先將心死透了,還會活得起來嗎?

  75.萬法皆空,唯有佛性不空。這樣的話,佛性與萬物豈不看作二物了?

  76.“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成佛了嗎?

  77.“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怎麼理解?

  78.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進一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後來,見山還是山……?

  79.動念是妙用嗎?

  80.虛雲老和尚在高闵寺眼睛能透過牆壁,見到屋外有人小解,這能說是開悟了嗎?

  81.明心見性的時候,會展現圖像嗎?

  82.一切言談舉止,包括我現在提筆寫信,都是本性的妙用。其本身“不生不滅、……?

  83.弟子認爲上座按師父要求的心念耳聞,盡量多加坐;下座觀心。……?

  84.見性之後,最精進的用功就是時時刻刻不忘失本來嗎?

  85.不忘失本來,就是要在覺知上用功。做事時知是本性的妙用,無事時靈知覺性……?

  86.時時與自性相應,就是和上師相應。如法修行,上師、佛就在身邊。這認識正確嗎?

  87.要歸無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覺知的光景不是還在嗎?……?

  88.這個無相的性體,盡管無相,但可以于無念時體會到它。是嗎?

  89.古代禅師開悟偈中曾寫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這不是空有不二的注腳嗎?

  (二)關于禅密

  90. 既然佛性不在修,卻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時時返照,……。

  91.《心經》裏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怎麼歸納在十二因緣內?

  92.我認爲妄心無處所,真心有處所。

  93.智慧是一下子打開的,還是一點一點開啓的呢?什麼是後得智?……

  94.明心見性後,是否八識田中的種子翻騰得更爲劇烈呢?

  95.心死後又活起來,怎麼辦?

  96.初見性人是否腳跟就點地了?照這條路走下去,後來還要來個大翻身。對嗎?

  97.念起不隨,是不是到了法身正位?

  98. 見性後爲什麼還要打坐?

  99.神會大師講“知”之一字,衆妙之門。又有祖師講是衆禍之門。該如何理解?

  100.明心見性後能否修大圓滿中的脫噶?

  101.本性不生不滅,是不動體。怎麼理解?

  102.經過一段時間的體會,弟子對見性一事有了較深的認識。從前以爲開悟以後大事……

  103.“末等于初”怎麼理解?

  104.末法時期,心密複出,猶如當空紅日,殊勝無比。

  105.自從拜讀了您老的文章後,我對佛所說的法,有了正確的認識,佛法不光靠理解,……

  106.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我等凡夫怎麼能在二、叁年中修了心中心法……?

  107.我們心中法靠佛菩薩加持,這不是心外有佛嗎?

  108.有人說從六識下手,易用功易成就,從八識下手,上根者才可成就。對嗎?

  109.到什麼程度方可開心密道場弘法?

  110.我們初學的人是不是得先將身心化空,將“有”先破掉,然後將“空”破掉呢?

  111.請師父開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義。

  112.爲什麼說“肉眼不能見道”?又爲什麼說“肉眼能見道”?

  113.《金剛經》說:“無人相,無我相”。誰說誰聞?

  114.憨山大師說:“生死晝夜,水流花謝。今日乃信鼻孔向下。”請解釋?

  115.抱定一句話頭,朝參夕究,腳跟點地,步步踏實,直教鐵樹開花,冷灰爆豆……?

  116.不跟語脈轉,不是答非所問嗎?

  117.師父一篇《往生西方關鍵問題》,《廣東佛教》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118.請談談心與境的關系,什麼是內境、外境?

  119.有時自己放空無念,腦子很清明,有時散步亦可自然放空,但一晃又沒有了,不穩定。

  120.入定以後是不是就醒不過來了?

  (一)佛學常識

  1. 問:什麼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別行邪法;心遊道外,故名外道。究竟來說,羅漢也是外道,因爲他有法可得,法執未除。

  2. 問:何爲感應道交?

  答:此感彼應也。念佛持咒爲“感”,佛菩薩加被行者爲“應”,彼此打成一片爲道交也。

  3. 問:何爲“不即不離”?

  答:不即者,不就是也;不離者,離開它也就沒有了也。此乃說性相不二,色空無異也。

  4. 問:什麼叫身內身,身外身?

  答:身內身即佛性,真身。在認識本性後,時時保護它,到六根不爲境界所動,清淨了,我們的神識就出來了,不必等到死才出來。出來的身叫身外身,即意生身。它還是假身,是第七識。出來後還會有變化。第一次叫叁味樂正受意生身,靠打坐的功夫。這時還不能要出就出,要入定才能出,動中出不來。超過五地就能出叁個了。到八地以上,就是種類俱足無行作意生身。動植物山河大地一切東西都能變化自在。如不認識本性,縱然出陽神,還是有生死。呂純陽祖師後來見了黃龍祖師,才完全醒悟說:“自從得見黃龍後,方悔從前枉用功。”道教裏有住著,要到最後才能化空,氣功更有住著,所以不能了生死。道教、氣功是以煉精氣神爲本,而佛法是以菩提心爲根本,精修定慧積累功德而成道。一是有爲之體,一是無爲之德,故不可同日而語。

  5. 問:什麼是無念?

  答:無念不是壓念不起,與死人相似,而是念起不隨,念念不停留。盡管做一切事,心中不留絲毫痕迹,無一點執著。

  6. 問:什麼是無住用心?

  答:佛法不是消極厭世的,而是積極入世的,佛子故應身先大衆幹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現實,在工作時須應緣而作,心中不可存絲毫功德相。腦筋裏沒有一點東西,空空蕩蕩地就像沒有做過一樣才是無住用心。

  7. 問:什麼…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教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