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解说我们在跟他说的时候,他还能够理会意思、了解意义的话来讲,这时候可以为他念的是《药师经》,为什么呢?如果他还有意识能够了解,神识清楚的话,这时候如果为他念《中阴度亡经》,那有二种情况会发生,一种是他听了之后,很有信心,生起信心而欢喜,这是好的,第二种情况是,他可能听懂意思之后,反而觉得他还很想活,他并不想要去面对死亡,所以他可能反而会有瞋恨心生起,或者是伤心,所以这时候如果这个人还有神识能够了解经典的意义的话,这时候应该为他多念诵的是《药师经》,透过这个方法让他的心安定,恢复健康等等,这是能够了解意思的,如果这个人已经神识不清楚了,没有办法了解意思,但可以听的到声音的话,这时候可以为他念的是《中阴度亡经》,因为如果真的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有中阴的情况现前,对他是有帮助的。对已经往生的人来说,就要念《中阴度亡经》。
问:请问仁波切药师佛是显密可修之法门,请问仁波切以前从别的教派受过灌顶,是要修持仁波切所做的功课呢?或者是可以选择?谢谢!
仁波切:仁波切回答说,都可以的,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一起修,这都是可以的。
问:请示仁波切观想能够很清楚,除了是禅定力、虔诚心等条件之外,是否还必须具足那些条件?(是不是业障净除的愈多,观想就愈清楚呢?)
仁波切:是的,也就是说业障净除的愈多,对观想的清楚与否是有帮助,就例如我们可以多修持金刚萨埵百字明咒,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修四加行,在四加行当中,会有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的修持,为什么要放在前行的原因就是这一个。
问:这次很感谢仁波切及堪布,请问能否帮往生的亲人或朋友或众生(如动物)皈依药师佛?如果可以的话要如何做?
仁波切:我们就可以按照仪轨的方式来做,也就是为了他们,我们首先按照仪轨向药师佛来祈请,然后按照仪轨来修持,持咒加持他们,这样就可以了。
总结 回向
今天这个教授课程的部份就到此为止了,这几天当中有机会为各位解释《药师经》,同时给予了药师佛的灌顶、口传跟教授等等,同时看到各位都这么认真的来修持,并且是如法的来修持,透过受持八关斋戒来听闻、修持药师佛的法门,这是非常的殊胜的,尤其看到各位的发心,我们如果发了一念广大的心愿,那这几天当中的功德,就能够利益一切整个世界,同时能利益照顾到我们的国家,稍为小一点来讲,我们透过这样的修持的功德利益,利益到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亲人,当然也利益到我们自身的此生、来世也好,这都具备不可思议的一个功德,所以各位带着这样的虔诚心、恭敬心,愿意来修持,听闻这个药师佛的法门,仁波切看到各位真的是非常非常欢喜,所以再次的谢谢大家。
同时最后仁波切特别提到,我们说现在看到无论在藏地也好,或者是在中国汉地等亚洲地区,可以说佛法都非常的兴盛,弟子们都能听闻修持佛法,为什么说能够有这样的福气修持、听闻呢?我们说从历史上来看,最早佛陀他降生在印度,陆续的有八十四大成就者,还有印度的六庄严,六个论师出现,由于他们在印度的降生,并且广说佛法,当时是用梵文,还有巴利文的,但是以这些梵文跟巴利文来讲,在藏地或者在中国也好,是大家没有办法听懂,也无法使用的语言,以这种语言的一个隔阂,就好象是一个藩篱,一个框框一样,把很多人都隔开了。以过去在西藏来讲,像毗卢遮那大译师,还有非常多的大译师,如同雪域西藏的珍宝一样。同样在中国来讲,过去也有大菩萨,像玄奘大师等等,这些大译师他们历经艰辛、徒步的到印度去取经,并且将这些珍贵的典籍翻译成当地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修持佛法,以这样的翻译的人来讲,在现在是非常的难得,但是仁波切提到说现在有罗卓丹杰当翻译,能够将藏文翻译成中文,而且能够如法的翻译出来,因为仁波切他自己并不会中文,而各位也不懂的如何说藏文,所以互相之间就好象有一个很大的藩篱、距离,但是透过了翻译,能够将这样的距离完全的打破,所以仁波切要特别谢谢,那谢谢这位翻译,同时也希望在座的也谢谢他。
就像是在每一次的修法也好,或者是在开示也好,最开始我们都会一起念诵金刚总持祈愿文,而在最后我们也会一起念诵回向文,像是极乐净土的祈愿文等,我们说要投生西方极乐净土,最殊胜、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跟方法是什么呢?也就是心中要忆持这个净土,要忆持阿弥陀佛,所以就好象所有的要投生净土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念诵这样的祈愿文,我们没有办法念诵很长的经典,但是这个祈愿文当中,很清楚的开示我们说,在净土中间有阿弥陀佛,右边有观音菩萨,有大势至菩萨,周围也有无量的菩萨众围绕,而且我们至诚的发心在往生之后,愿临命终时即刻投生极乐净土等等,这样的一个愿文,当我们多念诵时,也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一个善的习气,能够自利跟利他,同时最后还会念一个祈愿文,就是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等,那不仅是在这一次我们修法要做回向,也希望各位平时都能够这样的发心跟回向给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要至诚发愿将一切善功德回向给世界,一切灾难能够消除,一切疾病能够消除,增长喜乐。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创古仁波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