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P12

  ..续本文上一页乐世界去。我们念佛是不妨念,那么生不生?也不要管它,我们只是诚心来修行就好了。那就是说:你没有烦恼,就是极乐世界,这是很现成的!你有烦恼,就是娑婆世界,就是苦不可言的一个世界,就是在这儿嘛!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于其国中」:释迦牟尼佛说,药师琉璃光如来和阿弥陀如来,琉璃世界和这个极乐世界,没有什么分别彼此。那么现在又说,在这个琉璃世界的国土里边,「有二菩萨摩诃萨」:有两位菩萨,是菩萨中的上首大菩萨。这两位菩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一位菩萨的名号就叫日光遍照菩萨,另一位菩萨呢?就叫月光遍照菩萨。「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在这个琉璃世界所有的菩萨之中,这两位菩萨是做为上首的。上首,也就是菩萨中的领袖。这两位菩萨是帮助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这个琉璃世界来教化众生。那么这两位菩萨是在这个琉璃世界无量无数那么多的大菩萨里边,他们是上首。「次补佛处」:等到药师琉璃光如来退佛位之后,就是日光遍照菩萨递补佛位;日光菩萨再退佛位的时候,就是月光遍照菩萨来递补这个佛位,所以说次补佛处。

  

  「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这两位菩萨成佛之后,他还是依照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的愿力,所有一切的功德庄严,而自庄严;也就是顺着药师琉璃光如来教化众生的方法,而去教化一切众生。他们能受持、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修行的方法,来支持这个正法的宝藏。

  

  「是故曼殊室利」:因为这个,所以曼殊室利,「诸有信心」:无论是谁,所有有信心的众生,「善男子、善女人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一切的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大家都应该发愿要生到琉璃世界去,见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将来好成佛!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 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尔时世尊」:在前边释迦牟尼佛说这一段经文之后,「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又不怕麻烦的、悲心切切,而再告诉文殊师利童子,就说了,「曼殊室利」,「有诸众生」:说假设若有一切的众生,「不识善恶」: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混合他分不清楚,「惟怀贪吝」:他所知道的就是一个贪心和一个吝啬,舍不得。

  

  「不知布施」:他不知道布施给其他人,不知道对其他人好。布施,就是以自己的所有,布施给这个所无的,那么这里边就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财施,就把所有一切的财产,包括一切的技能都在内,来布施给其他人,帮助其他人。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众生的机缘,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因病予药,那么这样子来利益众生,这叫法施。无畏施,就是看见人在那困苦艰难、危险的时候,非常地恐怖,所谓「六神无主」;在这个时候,你能安慰他,能以软言玉语,用很柔和的语言来安慰这个人,令这个人没有恐怖心,这叫无畏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三种的布施。你没有财,你可以布施法;没有法,可以布施这个无畏,这都是布施。那么你能布施,「及施果报」:那你能再讲说这个布施的果报,好象《地藏经》上说「舍一得万报」,这是布施的果报。

  

  「愚痴无智」:没有人给他讲这个因果报应,他也没有这种知识,这叫无知——愚痴无智,没有智慧。「阙于信根」:为什么我们人遇到正法,会狐疑不信,会生出很多怀疑?这就是信根不具足,也没有择法眼,你说的是,他想成非了;你说的非,他又想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来判断是道和非道这种的界限,判断不出来,这就叫愚痴无智。阙于信根,没有这个信根。

  

  「多聚财宝」:他把这个财宝聚得很多很多的,要做守财奴,所以「勤加守护」:早起想着我这个财宝到晚间,晚间想得睡不着觉,又想到天光。你看辛苦不辛苦?因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吃饭也没有味道了,睡觉也睡不着了,你看这是很苦的!所以勤加守护,想尽方法来守护自己的财产。

  

  「见乞者来」:若见一个讨饭的,或者乞食的,到自己这儿来了,怎么样啊?「其心不喜」:心里就很讨厌很讨厌的,说:「你跑到我这儿来要了,真是可恶!」「设不获已」:或者受这个环境的使然,一定要布施才可以,不布施嘛,就有麻烦了,这叫受逼迫来布施,是不得已的布施。「而行施时」:那么被压迫而做这个布施的时候,「如割身肉」:这真是所谓舍钱如割肉,像割身上肉一样的。「深生痛惜」:很舍不得的,心里都痛了!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又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悭贪的众生,舍不得、孤寒鬼、刻薄、悭吝。「积集资财」:聚集这个资财。资就是物质,财就是财产;积聚这物质和财产。「于其自身」:就是给他自己这个身,「尚不受用」:他自己也舍不得用。什么东西都收藏起来,自己舍不得用,也不给其他的人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他自己都舍不得用,他怎么能又会令父母、妻子来享用呢?他更也舍不得!「奴婢作使」:那么或者给他奴婢,或者他这个佣人,「及来乞者」:或者来和他要饭的这些人。

  

  「彼诸有情」:这一类刻薄、悭贪、孤寒的众生,「从此命终」:一旦他死了,「生饿鬼界」:死了怎么样啊?因为他这么悭贪,总是不舍得,所以就做了一个穷鬼,做了一个饿鬼,做了一个守财鬼;「或傍生趣」:或者做了畜生,也不一定的。

  

  「由昔人间」:因为他以前在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他偶尔在一个场合里头,听见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今在恶趣」:现在在这个三恶道里头,「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偶尔就想起来这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了。「即于念时」:就在他这个念的时候,「从彼处没」:就从那个或者是饿鬼道,或者傍生,它就从那儿没有了,「还生人中」:又回来生在人世间来了。「得宿命念」:他常常知道自己前生是做什么,是怎么样的,得宿命通。「畏恶趣苦」:很怕这个三恶道的苦果,「不乐欲乐」:不再欢喜这个欲乐、吃喝玩乐了。「好行惠施」:那么就欢喜做一些个布施,布施给一切众生。「赞叹施者」:他也赞叹布施的这一类人。「一切所有,悉无贪惜」:他一切所有的,也都不那么孤寒了,不那么悭贪了。

  

  「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那么慢慢的,渐次就是慢慢的,一步一步来;尚能,他能勉强布施头、布施目、布施手足,或者布施血肉之身,「施来求者」:布施给向他来求的这一类众生;「况余财物」:况且其余的身外之物,那他更不会不舍得了,一定都能舍得了。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那个穷的人,就是舍不得的那个人;那个富的人,就是舍得的那个人。所谓「要舍才能得,你不舍得就不得。」因为这个,我们人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果。你一错因果呀,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尤其我们到寺院里头来拜佛的人,到这儿都应该利益其他人,布施给其他人;不应该跑到庙里头来想找便宜,总怕自己吃了亏。甚至于到庙上来偷,偷这个饮食、偷财物、偷一切的一切,这将来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所以你们每一个人回到家里,告诉你们自己的亲戚朋友,无论到哪一个庙上去,不要跑到庙上去找相应,找便宜,甚至于偷东西;这是最造罪业的一个行为了。假如你不告诉他,他造了罪业,你都也有份的,所以无论亲戚朋友,要明白告诉他这个因果循环的道理,不要昧因果,不要错因果。

  

  你看佛经上,都是教人布施,不是教人尽布施给自己,自己不要布施给旁人。我们学佛的人,要倒过来;倒过来,就是要利益其他人,这才是够上一个学佛的人。不然的时候,在佛教里头,做一个德中之贼,尽破坏佛教;甚至于各处去拉护法,想办法攀缘,这都是造罪业的地方。在旁的地方我见不着,我就算想要帮他,他也听不见我对他讲这个话;你们各位,听见我对你们说这种的话,你们切记切记啊!要赶快觉悟,赶快回光返照、猛醒,快点觉悟过来。有过错的,就赶快把它改了;没有,那更要勉励,更要好好地做一个佛教徒,不要做一个似是而非的,在佛教里头尽混水摸鱼,在那儿想找种种的利益,甚至于在佛教里做生意,这更是将来一定会堕地狱的。以前有个人,在金轮圣寺就卖珠宝,到这儿来卖首饰,这将来的果报都是不得了的!所以各位一定要很小心的!不然堕落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救你的。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