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

  药师经讲记

  

  印顺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目次

  

  悬论

  一叙缘起

  二释经题

  三明翻译

  正释

  甲一缘起分

  乙一叙事证信

  乙二礼请起说

  甲二正宗分

  乙一如来开示

  丙一依正行愿

  丁一总标依正

  丁二别陈行愿

  戊一行愿

  己一总说

  己二别叙

  庚一生佛平等愿

  庚二开晓事业愿

  庚三无尽资生愿

  庚四安立大道愿

  庚五戒行清净愿

  庚六诸根具足愿

  庚七身心康乐愿

  庚八转女成男愿

  庚九回邪归正愿

  庚十从缚得脱愿

  庚十一得妙饮食愿

  庚十二得妙衣具愿

  己三总结

  戊二果德

  已一说略指广

  己二以西喻东

  己三以伴赞主

  丁三结劝往生

  丙二善巧方便

  丁一闻名忆念益

  戊一离恶益

  己一离悭贪吝惜恶

  已二离毁犯见慢恶

  己三离嫉妒诽谤恶

  己四离斗讼咒诅恶

  戊二得善益

  己一得往生净土益

  己二得上生天国益

  己三得还生人间益

  己四得转生丈夫益

  丁二持咒治病益

  戊一由愿观苦

  戊二入定说咒

  戊三持咒灭苦

  戊四结劝受持

  丁三供养受持益

  戊一供养得护持益

  己一修供养行

  己二得护持益

  庚一曼殊护持

  庚二诸天护持

  戊二受持得加被益

  己一受持仪轨

  己二受持效益

  庚一获福益

  庚二免难益

  辛一百怪出现难

  辛二一切怖畏难

  辛三内乱外患难

  辛四毁犯堕落难

  辛五女人生产难

  丙三德行叵思

  丁一信解难得

  戊一问答决定

  戊二信谤德失

  戊三信解希有

  丁二功德无尽

  乙二菩萨宏传

  丙一开示宏通

  丁一救病难以延命

  戊一说延寿法

  己一起说

  己二正明

  庚一病患垂危

  庚二神识受报

  庚三作福续命

  庚四励力行善

  己三结劝

  戊二明延寿仪

  己一问

  己二答

  丁二救国难以延命

  丁三救众难以延命

  丙二问答释疑

  丙三结劝修度

  乙三药叉誓护

  甲三流通分

  乙一阿难问名

  乙二大众奉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民国四十三年秋讲于台北善导寺──悬论

  

  

  一叙缘起

  

  药师经,民国二十三年,太虚大师在宁波阿育王寺,曾讲过一次,法缘极盛,当时还记下一部很好的讲记。

  

  我们的国家,多灾多难,特别是今年,大陆闹着空前未有的大水灾。我们来宏扬药师法门,是显得最有意义的。因为种种灾难,是由众生业力所招感,佛教本着解救众生苦难的慈悲立场,设有消灾法门,使众生消除业障,脱离灾难。本寺九月将启建药师法会,为上至元首下及军民人等祈祷,大家能消灾延寿,免难得福。所以在法会之前,先讲本经,了解得其中意义,将来大家参预法会,一方面仗三宝威力加被,一方面自己依法进修,才能真正达成消灾免难的目的──此是讲说本经的近因缘。

  

  虚大师讲说本经时,说有三大因缘:

  

  一、近代人类重视现生安乐。现代人类所重视的是现实的人生,要求现实生活得理想、安乐。佛法所说的乐,有三种:

  

  1.现法乐,2.后世乐,3.究竟解脱乐。

  

  世间众生有种种苦痛的煎迫,所以要求出苦,倾向安乐;而一般所希求的安乐,总不外乎现生乐、后世乐、或是究竟解脱乐。这因为,众生的根性各异,生活于不同的时空里,其所企求的安乐境界,也就有所不同。有的众生倾向后有乐,有的众生要求究竟解脱乐,而现代人类,则特别重视现法乐。释尊开创佛教,其基本精神,是导致众生同证究竟解脱乐,所以说佛法是出世的。

  

  然众生的要求不同,若但说究竟解脱乐,便不能普应那乐求不同的广大众生,因此释迦佛又开示东方净土的药师法门,与西方净土的弥陀法门。一般以为药师佛是延生的,阿弥陀佛是度亡的,其实这是通俗的说法。若根据佛法的正义来说,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法门,是适应一类众生希求的现生乐;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则是适应另一类众生所希求的后世乐。但这二者,都同以此为方便,引导趣入大乘,得究竟解脱为终极。

  

  本来,无论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我们谁也不晓得,都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才知道的,所以这都是释尊大悲救世的善巧方便。为了引导要求现法乐的众生,即示以东方药师的净土法门;为了引导要求后世乐的众生,即示以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两者同为圆满究竟法门所流出的妙用。

  

  大师所以要特别倡导这药师法门,因一般佛教徒多偏重于西方的念佛法门,着重于死后的往生安乐土,每引起社会人士的误解。其实佛法是本于释尊的解脱乐,双开东西二净土,同宏现生后世乐。重现生乐的法门,事实上更适应于现代人类的根性,所以大师特为倡导,以适应现代人类,发挥佛法的大用。

  

  二、东方净土与中国:佛说:「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同时又说:从「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净琉璃」。释尊开示了二大法门,固然东方西方的净土,都有着真实意义,但释尊出生于印度,即就我们这小小的世界来看,也是异常适合,富有深长意义的。如印度以西的人,多倾向类似弥陀净土的思想;印度以东的人,又多类似药师净土的精神。这是说,从印度向西去,人民的宗教思想,无论回教或基督教,总是信仰一神,死后求生于天国,重于信仰及后法乐。故佛说西方净土,不但十万亿土外的极乐,印度以西的国家,如转秽为净,也是极乐净土式的,重视后生乐。自印度向东,如中国则不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东方的文化思想,特别着重现生乐,实与药师佛的净土相近。所以此经最能适应中国人心。

  

  三、依药师净土创建人间净土:我们对于药师法门,平时祗着重消灾延寿,而不知药师如来在过去生中,曾发菩提心,发广大愿,行大悲行,而后才成就无上佛果,成就清净光明的琉璃世界。关于这,经里说得极其详细,我们参加药师法会,应该一面祈求药师如来恩德的加被,一面依佛因地所发的大愿,所行的悲行,照着去躬行实践,以资自净化他,完成人间净土。民国二十二年,戴季陶院长,于宝华山启建药师法会,领导大众如药师佛那样发十二大愿。如能依此大愿去实行,不但个己小小灾难可以消除,就是整个国家社会甚至整个世界,也可转为庄严净土。因药师的东方净土,即是依其本愿功德而实现的。我们若能实践此一法门,那末,我们这个充满无边苦难的恶浊世界,面临危难的中华民国,不就可转成清净的净琉璃世界吗?所以我们听讲此经,应如此理解与实行,而祈求人间净土的建立。

  

  

  二释经题

  

  本经的经题,据佛说有三个名称:

  

  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

  

  3.拔除一切业障。现在流通的本经,是以第一名称为经题。因为拔一切业障,就是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将的饶益有情,也只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而令有情获得此功德的法益。所以以本摄末,立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现代谈到药师,祗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含义一样。佛法中常称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药师,因佛能治疗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经里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瞋、痴。大觉佛陀出世救济众生,即是为了拔除众生身心的种种病患,故赞叹佛为大医王、大药师。我们不可把含有崇高意义的药师一名,视为普通的配药人。

  

  什么是病?什么是药?病,即是由于不调和所起的现象,如经说:「一大不调,百一病生」。人的身体,某一部份不调和,即会有病,更会影响到全身的不调和。心的不调也是这样,我们心理若是有点反常现象,或是有了某种烦恼,便会牵连及全部精神的不安。如此说来,世间的病患就多了,从各个众生的身心,而扩大到家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莫不病患重重。如一个家庭,若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不调和,此一家庭就是有病;一个团体中的组织分子不调和,此一团体也即有病;再扩大言之,政治不上轨道,是国家病;人类不相调协,是世界病。有病即有苦,所以种种灾难,种种苦痛,无一不是导致于冲突不和而产生的病态。在个己方面,我们平常也许会自以为没有病,其实依佛法说:「人生无有不病时」,不过微而不觉罢了。人生从来离不了病。我们既生而为人,则必定有身有心,有五脏六腑等生理组织,而这些组织因素,时时发生矛盾,时时都在病中。不过若能使它倾向于调和,调和的成分多,身体就称为健康。从这个意义去看,世间的一切,有痛苦,有灾难,即无非是病。

  

  众生有病,便需治之以药。世间的医药以及政治法律等,都可说是药;但在佛法中,药就是佛法──法药。唯有佛法方能疗治一切疾病。刚才说,病有身心、家庭、团体、国家、世界等不同病态;凡能够减除苦痛,使苦痛变成安乐的,都是药,因此可说世间什么都是药,处处都有药,不过我们不知,若懂得了就什么皆可治病。过去有位学医的,将要毕业的时候,医师为欲考验他的学力如何,便命他上山采药,要他见了药都采了来。结果他去了一天,仍然空手回来。医师问他何故空手而归?他说满山的树木花草,土石沙铄,样样是药;药太多了,叫我从何采起!这是说,世间一切都是药,都可以治病,问题在用药的人是否理解药性,会不会应病与药。佛法是不定法,众生有种种病,佛就用种种法药去对治,…

《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