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若为业力所制时 愿大悲尊除苦厄
法性本声雷震时 愿转六字大明声
如果我们生前不好好修习佛法,没有定力,中有时期就会被业力幻现的各种境界所困扰,不得解脱。这就是“为业力所制”。在这时,愿大慈大悲的佛菩萨能帮助亡者,把他们从痛苦的灾难中解脱出来(“厄”就是灾难)。在这些境界中会出现雷震声,与我们在世时所听到的雷声不同。此声非常宏大,犹如千雷齐震。所以很多人到那时就会吓得到处乱跑。要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由我们本性(法身)所发出的,所以本偈称之为“法性本声雷震时”。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用功修法,增强定力。到中有时期我们就可以把千雷之声转化为“六字大明咒”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得到解脱了。这就是“愿转六字大明声”之意。
(五)
若无救助业逐时 愿本尊天除其苦
业力追逐失怙时 愿证净光三摩地
中有时期,只有业力幻现的各种恐怖境界追逐我们,亲朋好友无能为助。这正是“无救助业逐时”。再加上我们生前不好好用功修法,没有定力,到时就会惊慌失措,感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非常痛苦。这就是“业力追逐失怙时”。“怙”就是依靠,“失怙”就是没有依靠。所以,这时愿“本尊天”(即本尊,)能帮助亡者,把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进而证得“净光三摩地”。“净光”就是本性之光明,“三摩地”就是正定。
(六)
轮回中有化生时 授记愿不为魔转
任所思力若至时 愿不为恶业迷怖
“轮回中有化生时”就是指轮回中有起现时。这个时候,业力幻现的各种境界非常多。尤其是自己生前所造的恶业,幻现出各种恐怖境界,把我们往坏的地方赶。所以我们希望佛菩萨能给我们“授记”,使我们不为这些魔境所转。“授记”本意是预先证言。佛菩萨为我们授记,具有极大的加持力,使我们决定能得到解脱。“任所思力”就是业力导至亡者的心念任意变化,心念变化又导致幻现出更多更恐怖的境界。当这些业力出现的时候,愿佛菩萨加持我们,使我们不被幻境迷惑,不被恶境吓住。
(七)
猛兽怒吼声发时 愿转六字妙法音
黑风雨雪追逐时 愿证智光之天眼
这里就讲到我们看到的各种境界。当我们听到豺狼虎豹等猛兽怒吼的声音时,愿佛菩萨加持我们,能把这些声音转化为“六字大明咒”的声音。当我们被黑风雨雪追逐时,愿佛菩萨加持我们,使我们证得智慧之天眼,照破各种恐怖境界。“天眼”可以不受欲界、色界的业力约束,可以照破黑暗,所以称为“智光之天眼”。
(八)
若见同类中有时 愿勿嫉妒生上趣
极大烦恼饥渴时 愿除饥渴寒热苦
在中有时期,由于业力所感,当生天道的,天道境界即将现前,亡者就会见到天道中的同类(其它道也是如此),这就是见到“同类中有”。所以在中有时期,亡者会见到将要去的地方的景象,并对这些景象产生好感,甚至对这些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如吃、穿、住、行等)产生羡慕或嫉妒的心理。这就是快要投胎的征兆。所以这时候愿佛菩萨加持亡者,勿生嫉妒之心,不入六道轮回。在中有时期,由于业力之故,亡者有时饥饿口渴,有时寒冷,有时炽热,于是生出极大的烦恼。这个时候愿佛菩萨加持亡者,能除去亡者饥渴寒热之苦。
(九)
若见当来父母会 即观大悲双身尊
生得自在为利他 愿得相好光明身
当中阴身看到男女同房的情形时,淫欲心动,加入进去就投胎了。所见的男女就成为将来的父母。这就是“若见当来父母会”。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动心。要把他们观想成佛父佛母双身,并向他们顶礼,这就是“即观大悲双身尊”。“大悲”就是指大慈大悲的佛菩萨。我们果真能如此,不为境界所转,就可以“生得自在”。“为利他”就是为大众造福,使更多的众生能离苦得乐,得大自在,这样我们就可以证得光明报身。因为光明报身是很美好的,所以叫“相好光明身”。如果我们不能救度众生,为大众造福,就不能证得光明报身。
(十)
若我已得妙生身 愿所见闻速了解
一切恶业不随逐 励力增长诸福德
如果我们已经投胎,生到一个能听到佛法,并能修持佛法的地方,这就是“妙生身”。这时愿佛菩萨能加持我们,使我们对所见所闻(即一切色相)的本体能够迅速证见。这个本体就是我们能知能觉的本性,即佛性、法身。“了解”在这里就是证见。“一切恶业不随逐”就是说:如果我们能证见本性,并能做到时时见性,这样就能从所造的恶业中解脱出来。所以说“一切业障本来空”。“逐”是追逐、跟逐,“不能逐”就是不受它的困扰、束缚。“励力”就是精进、努力。“励力增长诸福德”就是说,我们在哪里投胎就要在哪里努力为大众造福,这样自己的福德才能不断的增长。
(十一)
愿随所生彼彼处 世世面见本尊天
生已能言知大义 宿命不忘得总持
“彼彼”即“比比”,就是到处、各处之意。这一段就是说;愿佛菩萨加持我们,使我们无论出生在哪里(即“愿随所生彼彼处”),每一世都能见到佛菩萨或本尊(即“世世面见本尊天”),都能知能讲(即“能言知”)佛法(即“大义”,因佛法是人生唯一正确的指南,因而是“大义”),都能不忘过去世所发的大愿(“宿命”就是过去世),都能得到佛法的精髓。我们只有得到佛法的精髓,才能圆通佛所讲的一切法,这就叫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即“总持”。
(十二)
种种上中下功德 闻思一见即能知
随所生处皆吉祥 一切有情俱安乐
“上中下功德”就是大大小小的功德。对于本经的种种殊胜功德,我们只要听一听、想一想就会明白了,这就是“闻思一见即能知”。只要我们真正明白理解了本经的经义,并能按本经的教导去做,将来不论生在何处(即“随所生处”)都会获得吉祥与安乐。“一切有情”就是指一切众生。
(十三)
如佛“寂”“怒”尊形相 眷属寿量及刹界
如彼最胜美名称 如是我等决能成
“寿量”即指无量寿佛,“眷属”即指佛菩萨的眷属,“刹界”即指佛的国土。所以“如佛“寂”“怒”尊形相,眷属寿量及刹界”均代表我们尊贵无比的佛菩萨。我们为佛菩萨冠以这些最殊胜、最美好的名称,以示我们的尊敬。“如是我等决能成”就是说,因为我们有与诸佛一样的无漏智性,只要我们发心修法,努力用功,就一定能够圆证佛果。
(十四)
邬金大师莲华生 撰此中有救怖愿
乃至轮回未空寂 此深妙法永长存
莲华生大师出生的陀曩俱舍海,在以前属于邬金国土(即当时的北印度),故称莲华生为邬金大师。在中有时期(即从死亡之日起至轮回中有这段时间),由于我们心里不空净(即“未空寂”),因而幻现出各种恐怖境界,缠住我们,使我们在六道轮回之中头出头没,无有了期。莲华生大师撰写的上述“中有救怖愿”,可使我们在中有时期,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能把我们从中有时期的恐怖境界中解脱出来。“救怖愿”就是愿诸佛菩萨把我们从中有时期的恐怖境界中解救出来。所以本密法非常珍贵。这部深妙的《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将永远在世间广为流传。
以上讲述的《启请诸佛菩萨加被偈》、《救脱中有怖畏险峡偈》、《中有六纲》、《中有救怖愿》这四段偈文,要在设供坛场之后,行法者根据时间长短念诵三至七遍。以后每天行法之前就不需要再念了。而《谛实力偈》则需在每天行法前念诵。
下面,我们开始讲述度亡时的具体行法。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我们将原经文的次序略作调整,但经文内容未有删改和遗漏。
四、行法须知
若逢亡者、曾请传承密法灌顶上师来前,最为殊胜,次则当求一同受三昧耶戒之同学法侣,或同一法统之真善知识。如皆难遇,次则当求一智慧之人,于此文字句义,了解明白、口齿伶俐声音清朗者,依照经本,如法读诵多次。彼垂死之人,一闻此法,定能忆念上师所指授意义,当下无间,即可认取本体光明而得解脱,决无疑义。
当我们遇到快死或已死(死亡在53天内)的人,最好请受过密法灌顶,有传承的上师来行此法。如果没有,就请一位一同受过戒的道友或同一法脉的善知识也可以。如果这两类人都难遇到,也可以请一位意气相投,明白本法的意义,口齿伶俐,声音清楚,有智慧的人,依照本经,为亡者多次念诵。这样快死的人或亡者听到经文后,就一定能回忆起上师的教导,当下即可认取本体光明而得解脱。
第一章 命终时变化状态
第一节 死位中有指授
甲、初期中有第一明光指授
“命终时”就是指人从死相现前开始至识神完全离体这一段时间。“命终时变化状态”就是指人对整个死亡过程的感受。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过程,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附注二、附注三。
附注二:人之全身,共有九孔道。即两眼孔、两鼻孔、两耳孔、一口、一尿道、一谷道。九孔道之外,顶上正中处,尚有一孔,名为梵穴。修颇哇法者,所谓开顶插草者,即此孔穴也。凡人在垂死时,其神识从此穴出体,方为往生之正道。若从其他处孔道出体者,即落在轮回道中。如经中说:“顶圣眼生天,人胸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此谓人当死亡时,外气已断,若从上而下,冷至脚心,抚之犹有暖相者,即为生地狱道之相。因其恶业深重,其神识即从谷道卑下处而离体,故知堕落地狱。若从眼孔中出,则生天道。其中因果轮回上下升沉之理,固如是也。
附注三:人身为四大和合所成。四大者,谓地、水、火、风。人到死时,四大解体,有一定先后次第。最初地融为水,此时感觉如山压之痛苦。次则水融为火,感觉寒湿如浸水中。次则寒湿消失,变成潮热,如在汤中。次则火融为风,感觉体被风吹,化为微尘。四大解体之时,犹如生龟剥壳,最难忍受。惟平时有修持之人,预知时至,诸佛授手…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闻教得度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