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读《角虎集》有感▪P4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讲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所以大家要修“出世三福”。而弥陀第十八大愿就是:“愿生我国,一切愿来的,乃至十念,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你念十句都可以吗!

  “三福”指:

  一是“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说明尊师孝亲很重要。今天师父活著的时候,我们可以奉持,师父往生了,离开人间了,那么我们今天怎么做呢?大家要修法超荐,拿法回向,这就是修世福吗!“慈心不杀”,不要去杀生,要爱惜众生的生命,你不要让它死。中国有句老话“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既然信了佛,就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修十善业”就是“五戒”、“十善”。

  二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大家受戒都很踊跃,我们要很好的把这戒研究清楚,受了戒就不可以再犯,因为破戒之罪严重极了!不管你知道不知道,既然是受了戒,你破戒就要受报。因此,我们受了戒就要好好研究清楚哪些是破戒的。菩萨戒要求很高、很深,我们不受则已,受了必须要发心受持,万一犯了戒,就赶紧忏悔。允许忏悔。但是你破了戒,你也不忏悔,你也不知道,整天在破戒之中,那你就是再做多少功德也顶不回来呀!“出世三福”的第二就是持戒。

  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有关“出世三福”,正果法师讲的很多,所以我们就在此念念罢了。我们今天念到这,就更加追思这位导师了。有导师的好的教导,这很重要!

  以上三种业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他们成就正业都以这个为正因。

  “肇法师云:有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性不朗。”

  僧肇法师说:你所修的法,虽然还都是有为法,有为法虽然不真实,但你把它扔了,你的佛道就更难成了。孝顺父母不是有为法吗,有为法虽然不真实、不究竟,可是你把它扔了,你的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但你执著无为法,有为法我都不要,而去要无为,这本身就已经是有为了!你盲目地执著于无为法,这不就是有为了吗!所以,一旦执著无为,你的智慧就不明朗了。

  “汝今欲修念佛三昧,求生净土速成佛果菩提者,须是专以念佛为正行,更以福德为兼修。晨夕常勤供养三宝,礼拜、忏悔、布施、持戒,洁白三业增修净缘。所修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净土,成就念佛功德。”

  想要修念佛三昧,求生净土修成佛果,那就必须以专心念佛为正行,更以福德为兼行。早上要好好的念佛、礼拜、忏悔、布施、持戒,这一些都是种善,从身、口、意这三业上都让它洁白,以此增修净行。所修一切善根都回向净土,这就是顺水行舟,再加上摇橹,就更好了嘛。

  五、念佛正愿:

  “五念正愿,慈照导师云: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行愿双资方登宝地。”

  说来说去跟蕅益大师所谈的“信愿行”三资粮是一致的。头一条劝我们讲这个理、讲这个事;第二条让我们正信;第三条就是行,就是让你念佛,有信、有愿、有行;第四条就是兼修众福,还是行;这第五条就是愿。所以,信、愿、行是三个资粮,缺一不可。这里,禅宗大德所说的,跟咱们净土宗大德所说是一回事,就是要正信、要有愿、要有行。这里说的是正愿。

  你虽然在修,但你没有愿,你这个行就生不了啊!而只知道发愿要求生净土,但就是没有去做,你这个愿就成了虚愿了。又有行又有愿,才能登到极乐世界的宝地。

  “故凡念佛者必发正愿。正愿者,非愿生人天福报,也非愿权乘小果,也非愿我一人得生净土得证菩提也。乃是愿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同证菩提也。”

  所以劝咱们发正愿,《阿弥陀经》处处劝咱们发愿,要求生净土。这个正愿是什么?并不是求人天福报。现在往往还是求人天的事多,求这个求那个……也不是要求证阿罗汉等果位;也不是愿我一个人求生净土。以为我一个得生净土,这生死可怕,我可出去了!……这么想就不是正愿了!正愿是什么呢?就是愿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同证菩提。正如经本后的那个回向偈所写:“同生极乐国”。所以,处处都启发咱们,不是为我自己,而是“若有见闻者,同生极乐国。”这个见闻者,大家不要以为咱们念佛,就光为的是咱们自己能听到。你要知道虚空之中,你眼所看不见的有许多的见闻者呢!而且我们这个音声是遍一切处的。说老实话,这见闻者是很多很多的。

  “此愿一发即能具无量功德,能消无量业垢,能破无量魔网,永为成佛真种。即所谓菩提心也。”

  此愿一发,这个话很重要,大家注意听,一发这样的愿,就能够具足无量的功德。“具”是什么?具就是具有、具足。这个愿一发,就能具足无量的功德;能够消无量的业障和垢习;能够破无量的魔网。魔网是重重,实际生活中真是如此,实在可怕。虽说是一面魔网,但你不知道自己只不定就在哪块魔网上呢!有的人就被“色”网上了;有的人被“名”网上了;有的人就被“利”网上了……这魔网太多了!但是你这个愿一发,就能够破魔网,永为成佛真种。这个“真的种”就是佛种。你发愿,就永远成为佛种。你就要有这样广大的愿:愿自己的修行回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是诸善中王,你才发菩提心就好像鸟出蛋壳一样。鸟在蛋里头还没出蛋壳呢,它就会叫唤。叫唤的声音就超过一切鸟。这是比喻我们凡夫,你发了菩提心,就如那个鸟还没出蛋壳哪,也就是还属凡夫呢,可是你已经超过许多许多其他的鸟了。所以大愿不可不发,菩提心不可不发。

  “故行人宜日日如是发,时时如是发。”

  所以行人应该日日如是发,时时如是发,老是这样一条心,以这样的心来修行,来行一切善。

  “愿力坚固无有变异,则一切万善悉成净土正因,菩提妙行矣。又何虑其不往生乎。”

  你的愿力很艰,不会变、不会退了,就如广济寺有一个念佛者,念到佛来接他了,所以他都没想到能这么快,一想还有很多事情没办完,“阿弥陀佛,我跟你请假,再给我几年假”,要是这么想就变了嘛!只要不变异,那么一切万善都成了净土的正因,菩提的妙种,因此你还怕什么不往生的呢!

  六、临终正念:

  还是讲行,就是讲要坚持到最后。所以我们贵就贵在能坚持。这么殊胜的一个法,咱们凡夫能念就能往生,就能超生死,就能到了极乐世界。念佛往生的神通远超一切阿罗汉,去了之后承佛威力,在极乐世界到娑婆世界,一顿饭功夫就打一个来回。所以到极乐世界,你要到兜率天拜弥勒,那就是一顿饭功夫的来回。可见神通到了这种程度。都是超过你本业所能得的,这是弥陀的愿力,超胜一切。

  “净业之功积于平日,而临终最后一念最为紧要。”

  所以你要坚持才成!往往念佛的人,虽然一时没有见佛、没有得到什么瑞相,但这是一种考验。没有得到什么瑞相,你还能坚持念到最后,信心坚固、愿力坚固。信心坚固必定往生。但到临终之时,你功败垂成、功亏一篑了,也就是到最后,你都快成功了,但这时你却不念了,那就太可惜了呀!所以临终一念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坚持,不管什么困难,就这句佛号坚持到底!最后只要你能念,哪怕是曾犯有“五逆十恶”,通过临终十念,地狱就消除了,就往生极乐世界了。最后的关键,不是你平常只有十念就可以了,要靠平日的功夫,这对于在最后的关头,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盖以生净土、秽,入圣入凡,唯此一念为之转移也。”

  无论你生净土还是生秽土,也无论你是入圣还是入凡,乃至驴胎马腹、刀床剑树……这一切都是凭人的最后一念的结果。所以这最后一念十分的重要!有的人一向很好,最后却生起嗔恨心,于是他就变成了蛇或其他生命。

  “每见念佛之人,寻常俱说求生净土,及临命终时多无正念。”

  每每见到念佛的人,平常都说求生净土,老说求生净土,可到临终时都无正念,很多人就是这样。为什么说往生不了呢?一辈子努力到了临终的时候不行了,因为没有正念。这还是古人说的呢!古人有这种情况,现在恐怕更严重了。

  “或者贪生怕死,恋此皮囊。”

  就是因为贪生怕死,贪恋这个肉体。在活著的时候,尽量想法保护他、爱护他、将养他……可到了临死的时候,唉呦!唉呦!……你这么爱护的肉身还是得扔,可这时你舍不得呀!舍不得就不行了,正念就维持不住了。

  “或目顾妻儿难忍分别。”

  还有些人,临终看看爱人、看看孩子,于是眼睛流下来了,因为难舍难分,正是爱别离苦呀!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有的上火车、上飞机前还在哭呢,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你就这样,到离别的时候,情感不消除,你看不淡,还依依不舍,那你这佛号就念不成了,往生也就没希望了。

  “或系缀家财放舍不下。”

  我在哪还有多少钱、在什么什么地方、还没有来得及跟家里人说、怎么可以告诉、怎么处理、怎么分……这一系列的事你还惦念著呢,那你就不可能再产生念佛的正念!

  “或因境界不顺抱恨面终”

  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比如受冤枉、受抱恨……于是心里很恨、很有劳骚、很委屈……这都会使你失去正念。

  “或因病苦逼迫饮痛而去。”

  既然平日就早已经失去正念了,那你就甘受“沦堕”了。病疼艰苦呀!躺在床上,身上插著各种救命的管子,处于如此痛苦之中,那你就不容易维持正念了。

  “既失正念,甘从沦堕。”

  既然已经失去正念了,那你就只能甘受“沦堕”了!所以在这种时候,就是要咬紧牙关,真正就是凭这一句佛号才成!

  底下也说了,临终不要害怕!这是禅宗的观点,也是净土宗的殊胜之处。确实要经受住考验才成。我们要知道,咱们平常真正能如法修持,真正是正信、正愿,并且信念坚固,那你在临终的时候,佛就来接引你。佛就会慈悲加佑于你,令你自心不乱,这就是咱们往生最大的凭证。可是你得符合弥陀这个愿力才成呀!你真正有愿生彼国的心,而不是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信念不变,不但每天有修持,就是临终你也不放弃,愿意往生,这个时候佛就加被你,而且用三昧力使你也得到一种三昧,于是你就能够正念分明。如果得不到加持,只是靠自己,但到这个时候你又失掉了正念,那就很难说了!还有,最后你能够这么念的话,也能够感佛接引。你本来不能受接引,但这个时候你能够这么坚固信念,于是佛就慈悲加佑来接引你。

  “我今劝行人,到此只要谛信经文,坚凝正念。”

  我今天在劝行人哪!到这个时候,只要谛信经文,相信经上的话,佛肯定临终来接引你哪!来加持你啊!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这八个字,在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头有,咱们念的《阿弥陀经》是秦译本,所以没有。通过这八个字,就特别地显出了“他力”的特点。阿弥陀佛来慈悲加佑你,咱们只要一心不乱,那就没问题了!可是,如果念不到一心不乱的地步,这又怎么办呢?对此,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的这八个字就使你有信心了。佛来接引你,佛的慈悲加持你,可以让你内心不乱。所以净土念佛法门称为“他力门”,不可思议处就在这。咱们补充这句话,就是提醒大家,如果你临终失掉正念了,得不到佛的接引,那就要沦堕了。

  “百般放下念佛待尽。呜呼!死门事大,顷刻来生,念差错历劫受苦,可不慎哉。”

  你要百般的放下,就信一句佛号,要念到底!所以关键就是在这,这是大禅师、禅宗的大德,他从禅宗开悟,自己念佛,研究经典。对这个净土法门,总结的纲要就是他的这篇文章。

  临终一念还是修行,所以要修行到最后。以上说了这六条,归纳起来还就是“信、愿、行”。这其中,“信、愿”最关键。蕅益大师也说,你只要信愿坚固,“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到底能不能往生,就全靠你有没有信和愿。信要正信,真实的愿力,既然愿生极乐,就别再留恋娑婆了!你又留恋娑婆,又说我愿生极乐,脚踩两只船,这个愿就不坚了,临终怎么样那就难说了。如果真是深信切愿,那你就一定往生。

  不管你念的好坏,念到什么情况,品位高低凭你念佛的高下,念到理一心,那当下就是大菩萨。能念到事一心,就是罗汉。你不到这个程度,需要慢慢花开见佛,就要看你念佛的情况了。所以,我们既然是修净土了,各人有个人的情况,但大家都能努力去念,这其中最要紧的是正信,真正发起大愿,正如前面永觉元贤禅师所说的:你发起大愿,你就具足无量的功德,你就消无量的业障。因为你这样就破无穷的业网了。这跟蕅益大师的说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还是用蕅益大师的话再把这个地方补充一下,咱们这个修行的路就更清楚了,也就操之在我了。

  当年,我的先师夏莲居老师,听到净土法门,回来后在屋子里就这么乐了好几天,太欢喜了!他说:“这回我可有办法出去了!”如除了这个法门,要出这六道,那就太难了!那要断尽了见、思惑才能出得去。要断见、思惑,不光是指咱们人世间的贪、嗔、痴、慢,还要把欲界天的、色界天的、无色界天的贪嗔痴慢全都去掉不可,这样你才能出六道。所以,要出六道是这么难哪!如今,咱们就是凭这一句佛号,有信、有愿,还不管你念多念少、念好念坏,只要你有信有愿,就决定可往生!因此,咱们出娑婆世界往生极乐,是人人都有份的!希望大家都能跟夏老师一样,都欢喜呀!

  为了将来咱们结一个在极乐世界再相会的因,我以上的供养就到这了,谢谢大家!

  (全文完)

  

  

《读《角虎集》有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